中學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探討

時間:2022-12-30 11:25:31

導語:中學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探討

摘要: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有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大要素。閱讀板塊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陣地,寫作板塊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難點,閱讀與寫作是緊密相連、相互融合的整體。如何將核心素養具體落實在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用“以讀促寫”的方式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是本文探討的焦點。本文提出了“以讀促寫”教學設計的三個步驟,即:分析篇章信息、結構、語言和文章內涵,找出閱讀中可以借鑒到寫作中的點,在寫作中遷移和運用。

關鍵詞:中學英語;核心素養;讀寫能力;“以讀促寫”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學科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學習學科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一、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與英語學科素養的關系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語言能力層面上,英語教學既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篇、語用、文化等語言知識層面,也包括聽、看、說、讀、寫、譯等語言能力層面。高考的考查重點逐漸由考查知識變為考查語言靈活運用能力,由詞法句法考查變為考查語篇分析能力。閱讀中承載著一個單元的詞匯語法、篇章結構、文體特點、修辭手法、主題意義、語用話題、閱讀策略、思維品質、文化內涵、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等多層次、多維度的語言學習內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知識與能力的高度結合,是核心素養落實的重地。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文化意識層面上,閱讀和寫作都是可以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陣地。教師要精良選擇閱讀篇章,多選擇文化內涵豐富的文章,備課中充分挖掘篇章中的文化內涵,并在閱讀教學和后續的“以讀促寫”寫作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且豐富的活動設計加強學生對篇章中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如:讓學生自主挖掘篇章中的文化元素、進行自文化和他文化的對比,通過對自己感興趣的文化點進行拓展學習和討論交流、演講、辯論等方式,在讀寫能力的提升中提升文化素養。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思維品質層面,讀寫課也承載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使命。《課標》指出: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語篇信息和觀點的提取能力、篇章結構和語篇銜接連貫性的分析能力、寫作意圖和隱含意義的分析和推斷能力、語篇中語言和修辭手段的鑒賞能力以及文章價值觀和文化內涵等的評價和闡釋能力。2016年高考試題中增加了讀后續寫和概要寫作兩種題型,兩種題型均體現閱讀與寫作板塊的結合,以閱讀促寫作,以閱讀為基礎進行寫作,考查學生在閱讀篇章中獲取信息、提取信息,在寫作中準確呈現篇章大意,把握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借鑒好的篇章結構和語言,以提升自己在寫作過程中語言的準確性與豐富性。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能力層面上,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也始終伴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閱讀作為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來源,也是語言輸出的重要基礎,經典的英語閱讀篇章為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學習資料。閱讀中的詞句、內容和文章架構等,都可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外語學習更多的是從模仿原汁原味的純正語言開始,如同要想說出一口地道的英語要先從模仿聽音開始,學生優秀的英語寫作能力也要先從閱讀經典的英語篇章開始,在篇章中學習詞匯語法,模仿文章組織方式和修辭手法等。教師也可在寫作課中提供多個優秀范文樣例,讓學生分析、提取、判斷、概括可以借鑒應用到自己寫作中的點,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對范文進行全盤接受。

二、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的三個步驟

閱讀和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點板塊,也是難點所在。閱讀是語言輸入和內化過程,寫作是語言輸出的外顯過程,是閱讀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讀寫能力相互融合滲透,不可割裂。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將二者分開,單元中閱讀課和寫作課的教學設計上各自為戰、毫無關聯,學生也沒有更好地將閱讀中可以借鑒的優點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因此,本文提出了“以讀促寫”教學設計的三個步驟,找出閱讀中可以借鑒到寫作中的點,在寫作中遷移和運用。通過有效實施“以讀促寫”三個步驟,學生的讀寫素養(閱讀和寫作能力、文本分析與處理能力),思維素養(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等),情感素養(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策略素養(認知和元認知策略等)等英語學科所強調的核心能力和必備品格都能得到培養和落實。下面以人教版《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2“Howoftendoyouexercise?”SectionB的閱讀篇章“WhatdoNo.5HighSchoolstudentsdointheirfreetime?”為例,來具體闡述上述的三個步驟。1.分析篇章信息、結構、語言和文章內涵。《課標》指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語篇主題和明確文章內容(What),語篇的內涵、寫作意圖和價值取向(Why),語篇的文體特征、語篇結構和修辭手法(How)。本課設計中,教師通過對文章速讀Skimming找出文章主要信息和整體結構,再通過細讀Scanning,分析細節信息、語言和文章內涵。教師在設計速讀時,可提出兩個問題:(1)Whatisthemainideaofthewholepassageandwherecanyoufindit?(2)Howmanypartscanyoudividethispassageinto?Why?(Whatisthestructureofthepassage?)這兩個問題覆蓋了文章的主要信息和篇章結構,需要學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同時,分析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對文章進行整體的結構分析。之后,教師在設計細讀時,可提出以下問題對文章的細節進行“問題引導式”閱讀教學,梳理文章細節脈絡。(1)Lastweekwhatdidweaskourstudentsabout?(Para.1)(2)Whatwerethequestionsabout?(Para.1)(3)HowmanystudentsarethereinNo.5HighSchoolstudentsexerciseeveryday?Howmanystu-dentsthereexercisefourtosixtimesaweek?Andhowmanystudentsintheschoolexerciseonlyonetothreetimesaweekandhowmanystudentsdon’tex-erciseatall?(Para.2)(4)Howmanystudentsaretheregoonlineveryday?HowmanystudentsarethereusetheInternetatleastthreeorfourtimesaweek?(Para.3)(5)WhydomoststudentsusetheInternet?(Pa-ra.3)…以上問題的提出,可幫助學生快速抓住文章的細節信息,分析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寫作意圖:Whatisthewritingpurposeofthepassage?大多數學生可以問答出:文章是要通過公布第五中學的一個業余活動調查,號召大家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閱讀時間。2.找出閱讀中可以借鑒到寫作中的點。在閱讀文章語言和結構的鑒賞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主題意識。主題通常出現在文章的標題、中心句、首尾段中,能夠幫助學生找到文章中心句,分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段落中句與句的關系。教師通過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中可以借鑒到自己寫作中的優點。(1)Whatdoyouthinkofthestructureofthepas-sage?(整體框架分析)(2)Whatisthetopicsentenceofthepassage?(中心句寫法)(3)Whichdoyouthinkisthetransitionalsen-tenceofthefirstparagraph?(過渡句使用)(4)WhatisthemainideaofParagraph2&3&4?Andwherecanyoufindthekeywords?(關鍵詞提取)(5)Whatwordsorexpressionsorsentencepat-ternsinthepassagedoyouthinkarewell-writtenandcanbeusedinyourownwriting?Whydoyouthinktheyaregood?Discussingroupsandunderlinetheminthepassageandmakesentencesbyusingthegoodsentencepatternsyouchoose.(好詞好句積累)…教師要啟發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學習,引導學生先自主思考,獨立提取出后續寫作中可以遷移運用的點。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的學習策略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完成寫作任務可以看作是有待解決的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學生要自主尋求解決方法——在閱讀中找到可以遷移運用的素材,經提取、分析、概括、總結及批判性思考,借鑒到學生自己的寫作中,再加以分析、選擇、拓展、潤色和加工,從而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在長時間的“以讀促寫”過程中,讀寫結合,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可以同時得到提升。“以讀促寫”也可作為學生閱讀能力考查和評價的方法之一,比如高考中讀后續寫和概要寫作的題型,都可以為檢驗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服務。3.在寫作中遷移和運用。學生在完成第二步驟的充分思考和分析后,教師通過精心的問題設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為學生在寫作中的遷移搭建支架,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加強深度學習,內化語言知識,提升思維品質,更好地輔助學生提升遷移運用的能力。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Whatisthegeneralstructureofthepassage?Andcanyoumakesomesimilarsentencesbyadopt-ingthesamestructurewiththetopic——WhatdoNo.5highschoolstudentsdoonvacation?(整體框架遷移運用)(2)Whatisthetopicsentenceofeachparagraphinthepassageandinthetopicsentencewhatarethekeywords?Whereisusuallythetopicsentenceputineachparagraph,atthebeginningorinthemiddleorattheendofthepassage?(中心句寫法借鑒)(3)Whichdoyouthinkisthetransitionalsen-tence?Whydoyouthinkweneedatransitionalsen-tenceinapassage?Whereisusuallythetransitionalsentence?Andwhatdoyouthinkisthefeatureofatransitionalsentence?Canyoumakesomesimilartransitionalsentencesbyimitatingthetransitionalsen-tenceinthispassage?(過渡句寫法借鑒)(4)Whatisthemainideaofeachparagraph?Howcanyoutellthemainideaofeachparagraphquicklyandcorrectly?Ifyoufindsomegoodkeywordsthatcangiveyouthecluetofindthemainideaquickly,whatarethekeywords?Underlinethekeywordsineachparagraphinthepassage.Whydoyouthinktheyarethekeywords,notothers?Andwherecanyouusuallyfindthekeywords?Canyougivemesomekeywordsifwewanttotalkabout“howtokeephealthy,howtostudywell,howtobeabetterEnglishlearner,howtobecomeabetterperson,howtobeagoodfriend...”?(關鍵詞遷移運用)(5)Whatwordsorexpressionsorsentencepat-ternsineachparagraphdoyouthinkarewell-writtenandwhy?Underlinethemandwritedownasmanyassentencesyoucanbyusingthegoodwordsorexpres-sionsorsentencepatternsthatyouthinkaregood.(好詞好句遷移運用)…第三個步驟的提問過程層層推進,能夠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繼而開始獨立讀后寫作環節。教師要全程走動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寫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教師也可在學生獨立思考寫作后,設計同伴互助的環節,共同為文章潤色。同時,教師為激發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讓學生更好地將在閱讀中所習得的點遷移運用到后續的寫作任務中,也可設計“群文閱讀”的方式,多文章的選取需要教師進行充分備課和精良篩選,可以多題材同話題,也可以同題材同話題,或異話題同篇章結構等多形式,一定要與該文章有關聯地選擇語篇,讓學生從多語篇中分析對比、汲取更多“養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邏輯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第三個步驟中,教師也可先設定“跳高桿”,即在進行語篇的深度閱讀前呈現要完成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先對該寫作任務進行構思,這樣就制造了“信息差”,激發學生要戰勝這個難題的斗志和熱情。學生要想完成好這個寫作任務,就要思考諸多問題,帶著明確的任務和目的,學生會更積極、更有的放矢地去從閱讀篇章中尋找能為自己寫作任務完成可以借鑒的點,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動力。這里需要重點指出的是,在“以讀促寫”教學設計的三個步驟中,教師要全程進行及時評價、反饋和指導,才能真正達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讀寫過程中的有效落實。在第一個步驟中:分析篇章信息、結構、語言和文章內涵,教師要對學生分析遺漏的點進行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深度學習。對分析有偏差的點,要根據實際情況,或進行訂正,或進行補充完善,或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發散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思考,教師全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輔助。在第二個步驟中:找出閱讀中可以借鑒到寫作中的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思考“為什么”并陳述理由,充分備課預設的同時靈活生成,對課堂上學生展現的思維閃光點和思想火花的碰撞,要及時給予充分鼓勵和肯定,養成學生批判性思考的習慣。在第三個步驟中:在寫作中遷移和運用,由于中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儲備有限,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遷移運用才是好的,可能出現生搬硬套,文不對題,詞匯和文章架構“直接拿來”但不符合文章文體特點等諸多問題。落實核心素養,教師只是發出指令,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在迷惑和無方向中完成每個步驟,學生在不懂得借鑒方法和優秀寫作作品的評價標準中任意借鑒和遷移是不行的。三個步驟全程需要教師的及時指導和評價,指導學生如何更合理遷移和應用,對學生的遷移借鑒進行及時評價,讓學生明確在寫作中好的遷移運用的標準和方法,才能達到真正提升學生讀寫能力的目的。

三、結語

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在英語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中得以集中體現,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形成適應信息時代、知識社會和全球化時代需要的正確價值觀、思維品格和關鍵能力。“以讀促寫”在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質、學習能力各個維度上都可以很好地滲透核心素養。在語言能力層面,“以讀促寫”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讀寫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雙向提升;在思維品質層面,“以讀促寫”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等思維能力;在文化品格層面,教師可以在篇章內涵上注重文化元素的挖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對自文化的自豪感和對他優秀文化的認同;在學習能力層面,學生在以閱讀為基礎的寫作過程中,開闊了英語學習思路,拓寬了英語學習途徑,積極運用各種學習策略并進行主動反思和調試,努力提升問題意識和學習效率意識,為終生語言學習奠基。因此,在“以讀促寫”的教學設計上,要求教師要合理選擇和整合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元素,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和主動學習。教師要時時審視和反思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斷優化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方式,為學生更好地提升寫作能力提供充足的閱讀腳手架,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創設有關聯性、融合性、綜合性、情境性、層次性、可操作性等特點的讀寫學習活動,以促進英語學科素養的形成和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Skehan,P.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3]李箭周海明.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教學課例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4]屠大華.現代教育理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5]蘭良平韓剛.英語寫作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作者:國強 李立柱 單位:遼寧省錦州市北大青鳥同文錦州實驗學校 吉林省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