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乳品工業建筑異同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2 04:13:00
導語:中外乳品工業建筑異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乳品工業建筑在工業建筑中具有很強的行業特征,近十幾年來我國乳品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乳品生產量高速增長,乳品企業生產規模接近世界水平。乳品工業建筑的設計體現了現代工業建筑的特征,筆者近幾年設計了二十多項乳品工業建筑,也訪問了幾家國外乳品工廠,經比較感受很深,中國乳品工業建筑的設計接受了世界乳品工業建筑的理念,同時由于文化、管理水平、設備技術、建筑標準的差異,中國乳品工業建筑也深深地烙上了中國特色。
圖1丹麥阿拉工廠全景
圖2阿拉工廠奶粉塔
圖3韓國漢城乳業四期工廠全景
1我國乳品工業的發展及乳品工業建筑的發展概況
近年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乳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政策,加快奶業發展列入了國家“十一五”規劃,這對以農業和畜牧業為基礎的乳業具有深遠影響。中國乳業已成為中國現代化食品業之一,中國乳制品產量和總產值在最近的10年內增長了10倍以上。但在總的消費量、品種結構和企業規模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尚存在差距。一是在消費量上,國際年人均奶類產品占有量已達100kg以上,而中國還處在21.7kg的水平;二是在品種結構上,國外除了液態奶作為大眾消費的主要產品之外,干酪、奶油也是大宗產品,但在中國只有液態奶是主要產品,干酪、奶油很少;三是企業規模也有差距。
由于中國乳業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已成為世界乳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些大型企業的市場占有量在顯著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中國乳業發展的前景令人羨慕。傳統的生產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化生產的需要,現代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已被許多大型乳品生產企業掌握。中國乳品工程的建設進入了個快速發展期,乳品工業建筑的設計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代大規模集成、多功能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態、環保、以人為本等設計理念已深入設計之中。中國的乳品建筑設計正在融入世界,代表了有中國特色的建筑發展,由于文化、環境、管理模式、設計理念等差別,中國乳品建筑與國外乳品建筑存在各種不同的特點,體現著有中國特色的乳品建筑的發展。
2中外乳品建筑的相同點
2.1依托建筑展現企業形象和實力
現代乳品建筑多以大規模集成形式,將所有的生產、供配系統、研發、辦公基本上集中在一個主體建筑中,建筑體量大,體形變化豐富,功能特征明顯。僅從建筑外形上就能體現工廠的生產規模、生產品種、管理模式等特征。建筑實際上就是一幅企業廣告。
2.2采用高標準的食品衛生標準
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乳品企業的建筑設計標準體現向國際標準靠攏,加強乳制品安全生產和質量控制。注重乳品供應鏈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推行GMP、HACCP、IS022000、ISO14001與ISO9001國際標準化組織系列標準。車間設有人員凈化系統,化驗室、中控室均按潔凈區控制。
2.3注重展示區的設置
產品的展示是企業向消費者提供窗口,展示區域的設計趨向商業模式化,不僅有產品展示,更主要的是多媒體方式,企業期望將自身的發展、文化、現代管理注入消費者的心里,讓消費者從觀念上接受企業的文化,達到信任企業的產品。蒙牛、伊利、韓國首爾工廠都采用了多媒體室,設計就像一個小型的電影院,更多的是設置大面積的電視墻。觀看者在舒適的環境中品味乳制品的芳香。
參觀通道的設計體現的是人性化,蒙牛采用了參觀平臺和參觀廊結合,伊利、韓國首爾工廠設置了最短的優化線路參觀廊,參觀廊直接進入生產的中心,整個生產過程毫不保留地展現給參觀者,同時考慮到參觀人群的多樣性,配置參觀小車、觀光電梯,設置無障礙設施等。
此外,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參觀廊的設計可與生產物流通道、管廊相結合,上層是參觀廊,下層是生產通道和管廊。形狀獨特的參觀走道圖5按潔凈要求控制的化驗室圖6報告廳圖7多媒體展示廳圖8旋轉式消防梯圖9參觀大廳圖10走道內采光圖11不銹鋼奶罐區圖12簡潔的辦公區圖13車間內展示區圖14以功能為主的參觀走道圖15簡潔的更衣間圖16參觀小車圖17開敞式參觀島
3中外乳品建筑的不同點
發展的里程不同,文化的差異,導致在乳品建筑設計上的差異,歐洲丹麥乳品工廠注重工廠的選址,阿拉工廠就在一個遠離市區的位置,無污染,空氣、水源清潔,對乳品的生產質量有很好的保證。韓國漢城工廠選址在山崗上,以色列的工廠也是建在山地上,同樣遠離市區,有清潔的空氣。而國內大部分乳品工廠在選址上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一般在各城市的工業園區,或在原老工廠改建,選址的過程多數受到政府、土地價格、地域的限制,很難考慮環境的因素。
歐洲乳品工廠建筑的整體設計注重功能性,配套、附屬建筑的設計講究的是實用,特別對動力站房的布置,靠近使用負荷區,減少動力的消耗。對建筑的形體、立面等因素不多加修飾。建筑整體造型服從功能,同時形體也體現功能。亞洲東方的乳品建筑,體現的是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師要用大手筆去刻畫建筑的造型。在這點上韓國的建筑與國內的建筑有著共同之處。
國外工廠的人凈系統簡單,這與環境、設備的因素有很大關系,更衣的設計相對簡單,在國內一般需要二次更衣,在國外工廠通常只設了一次更衣。
國外先進的控制技術和高效的管理工作,在工廠工作的管理職員較少,機構簡單,導致需要辦公面積小,信息化管理程度高。相反注重研發,銷售,研發、銷售建筑面積遠遠大于辦公面積,阿拉工廠、韓城工廠生產管理基本上集中在中控室,辦公區大量作為研發、銷售。在國內建筑師對辦公區的設計大動腦筋,要考慮機構的設計需要,各部門各類級別的辦公場所。
國外工廠建筑建設因建筑材料材質及加工優于國內,建筑細部處理細致,建筑的外觀裝修感官效果好。
建筑消防的標準也是中外建筑設計具有差異,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的設計要求有許多不同,疏散樓梯在阿拉工廠采用了旋轉式樓梯,這在中國是不允許的,旋轉式樓梯在建筑布置和減小建筑面積上有它便利之處。
- 上一篇:建筑設計方法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現代設計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