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武術散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2 03:17:00

導語:體育武術散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武術散打分析論文

摘要:“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提出和武術散打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的不斷完善,許多高校體育中已經開展了武術散打教學,這是武術散打發展的結果。但武術散打是一項典型的競技體育,所以對普通大學生開展散打運動,無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運用,還是教學內容設置都應引起教育者的思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武術散打;問題

前言

散打已經發展成為區別于拳擊、泰拳、跆拳道等國外對抗運動的中國特色的競技對抗體育運動,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民族體育。在高校體育中開設散打內容,是散打運動發展的必然,也是基層散打教師的期盼,有著廣泛的學生基礎。練習散打可以增強體質,防身自衛,傳播民族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尊師愛友、勇于吃苦、奮發向上、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學習散打可以開發學生智力,提高文化素養。但對普通大學生的散打教學應區別于專業訓練,在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內容等方面應注意幾個問題。

一、高校體育開展散打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1.競技散打與普通散打之間的差異

(以下暫把普通大學生使用的散打書定名健康散打)舉國體制下,散打運動更多以競技散打形式表現出來。注重的是散打的特殊本質(技擊性);而針對普通人群的健康散打,突出的應該是散打運動的一般本質(健身與文化性)。競技散打和健康散打(或大眾散打)兩者有著共同和不同之處。兩種意義上的散打都是以傳統武術為母體。雖說是東西方文化交融與碰撞的產物,但都能突出地反映濃烈的東方民族傳統色彩。包含了中國哲學、民俗學、兵學、美學、養生學和中醫學,都具有強身健體、陶冶情操、觀賞和娛樂、增進交往等功能。兩者又表現出不同之處。第一,對象不同。競技散打擁有穩定的訓練群體,在“舉國體制”的保障下,競技散打形成了從業余體校、傳統項目學校、運動技術學校到散打優秀運動隊的三級人才培養網絡。健康散打的對象是學生和一些散打愛好者。第二,競賽規則不同。競技散打具有嚴格的競賽規則,倡導“費厄潑賴”精神,它不承認除體力、智力之外的任何不平等,昭示了拼搏奮斗的價值。健康散打注重的是健身與娛樂,在安全的條件下,對散打規則的使用某些方面并不做嚴格要求,如不同級別間的對抗,不同性別問的對抗等。第三,競爭對抗程度不同。競技散打表現激烈的競爭對抗,競爭是體育活動的固有屬性,更是競技運動的核心理念,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最高的競技法則。競爭性也是中西文化碰撞與融合的焦點,競技散打也是傳統武術在吸取西方體育競技思想的產物,競爭對抗是競技散打區別于其他武術運動的本質屬性。競技散打與健康散打在競爭對抗上表現程度不同。第四,動機不同。競技散打追求強烈的功利目的,一切競技散打比賽,爭分奪牌都是運動員和教練員共同的價值追求。健康散打注重的是自身的發展,是人們在閑暇時間進行的健身方式,旨在鍛煉身體,陶冶情操。

2.健康散打在內容設置和規則上應區別于競技散打

健康散打應該結合學生素質教育、健康教育;結合散打一般本質——健身本質和民族文化本質。以散打健身功能為主線重新整合,推出散打相應的“套路”,突出武德教育,強化禮儀規范。針對沒有武術基礎、沒有經過系統身體運動訓練的普通大學生來說,以基本技術練習為主,更多以手腳技術為主,結合簡單組合動作,限制摔法。實戰方面,禁打部位除外,還應主張打擊時力量化整為零的練習方法,即拳腳接觸到對方身體一剎那,力量收回,或點擊到對方身體某個部位,裁判員立即叫停,計算得分。打擊只能點擊而不能連擊,或者連擊而不能重擊,腿不能擊打頭部;針對學生的耐力差原因,一局勝利制,比賽時間以1分30秒為一局,以點擊數量多的為勝。展現出散打的特殊本質——技擊本質即可。

3.散打課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及競賽激勵機制

(1)高校體育散打教學的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有利于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學評價體系不科學,對老師、學生都會有消極作用,不利于調動老師、學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尤其對學生的評價考核,不能僅僅停留在一次考試上,或者僅僅看幾個單個基本技術。應該對學生的散打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給學生留有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2)建立大學生散打競賽激勵機制。競爭是體育的本質屬性。體育就是通過刻苦努力來陶冶情操,沒有競爭就不是體育,體育失去競爭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力。散打運動的基本特征就是格斗對抗,就是競爭,這種競爭通過競賽來體現。所以,建立完善的競賽制度,可以有助于散打運動的發展生刻苦訓練的成績要通過比賽表現出來,個人價值、個人魅力也同時通過競賽體現出來。有了比賽,也就有了訓練的目標,有了練習的動力。在大學生中開展散打競賽,學??梢越ⅰ靶乱巹t”下的校級散打競賽制度,通過學校的散打比賽,選拔出優秀散打隊員參加省級間大學生的散打比賽。通過學校的散打賽事,對散打造成影響,有利于散打運動的傳播,通過省級以上的比賽,樹立學校的影響,從而加強領導對散打運動的認識。同時通過散打比賽加強學生間的交流學習,提高技術水平。

4.散打教材與教學方法

市場上散打書籍都是競技散打用書,它的教學方法、教學原則都總結于競技訓練中,不適應普通大學生使用,對不同興趣、不同身體素質的大學生進行散打教學,方法應多樣化。教材內容趨于過時老化;內容的設置不利于新時代培養人才的需要,也跟不上散打運動的發展,尤其是散打規則的變化,近年來,散打運動在黨和政府、廣大武術散打工作者和愛好者的努力下,散打運動發展迅速,散打規則的變化也是與時俱進,教材的使用制約了學生對新知識、新信息的掌握。不利于理論指導實踐。應以健康與娛樂為主線創編一本“健康散打”教材。

二、結束語

正如劉三元先生所云:“弘揚民族文化的誤區,最核心、最根本的在于我們不是缺少優秀傳統文化,而是缺少優秀文化的教育?!备鶕⒋蜻\動特點,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對抗性、觀賞性,它是一項年青人喜愛的運動。大學是傳播武術散打的主要途徑之一,大學也是年青人接受系統教育的最后一站,所以作為文化傳播中心的大學進行散打文化傳播,有著重要意義?,F在的學校體育中,民族傳統的東西太少了,缺的就是這方面的教育。

武術散打的傳播與發展問題,不僅有利于民族文化在具有高文化素養的大學生群體中傳承,弘揚民族精神;而且能通過武術散打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楊祥全,姚靜輝.武術發展分化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6,6:89—91.

[2]洪浩.競技武術的概念界定與本質新論[J]_體育學刊,2005,12(5):53-55.

[3]邱丕相,王國志.當代武術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體育學刊,2006,l3(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