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前沿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9 09:15:00

導語:公司治理前沿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司治理前沿問題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結合哲學中的發展和變革、系統理論、普遍聯系和人的價值等觀念,對公司治理前沿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如何用哲學思維正確把握公司治理的前沿問題。

關鍵詞:哲學公司治理前沿問題

公司治理的前沿問題

(一)公司治理演進機理

公司治理發展至今,大體遵循了從萌芽的自發性治理到國家層面法律的強制治理再到公司層面的自主治理螺旋式演進,演進機理是應對外部市場帶來的潛在獲利機會和降低公司組織內參與人的不確定性預期,最大程度地保護投資者利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價值。公司治理總是結合時代的特點,尋求與時代特征吻合的治理理念、治理形式。這種治理形式的演進遵循著一般事物發展的科學規律,是科學規律在公司治理發展過程中的具體體現。科學把握公司治理的演進軌跡,能更好指導人們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升公司績效。

(二)公司治理中的利益導向問題

早期的公司治理由于忽略人力資本重視物質資本,往往以股東利益為導向,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無形資產、核心能力和員工的智力資本逐漸在社會生活過程中創造出越來越大的價值,不僅員工貢獻出自己的智力資本,企業的供應商和顧客、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都對公司創造的價值作出了相應的貢獻,他們分別向公司投入了各種資源,理應獲取相應回報。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產生并日益成為公司治理中呼聲最高的價值取向。

(三)集團治理

企業集團迅速發展并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企業集團發展程度往往代表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標志。企業集團的股權聯系縱橫交錯,既有橫向的環狀相互持股,又有縱向的母子企業控股,集團的存在使兩權分離更趨明顯,使控股股東掠奪中小股東更具隱蔽性,給中小股東帶來更大的治理風險,集團治理成為公司治理學科的熱點問題。

哲學視角下的公司治理前沿問題

(一)公司治理的演變邏輯

公司治理的演進遵循了從低級到高級,從自治到法治再到更高層次的自治的循環,這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公司治理產生之初,人們不太了解其運行規則,對其認識停留在膚淺的水平,認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解決好委托關系帶來的公司治理問題。個人信任在公司治理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委托人和人依靠相互信任保障契約執行,實際上是一種非強制性的自律和他律行為,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完善,沒有相應的剛性約束,因此也極易出現種種契約風險。由于公司的這種自治行為固有的弊端,迫切需要更好的制度來消除這種弊端,政府則順應要求,提供了法律法規來輔以治理,與公司內部治理機制配合,共同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維護出資者利益。法律法規是在公司自主治理的基礎之上,為了彌補僅僅依靠內部治理帶來的缺陷而產生的,是對內部自主治理的補充和完善,是公司治理制度在新環境下的進一步發展。

(二)公司治理的系統原理

公司治理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系列治理制度和機制的復合體,這些制度和機制需要不斷地和外界交換信息,內外部治理雙管齊下,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治理效果。由于社會環境不斷變化,治理主體和客體具有主觀能動性,這個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新陳代謝,經歷著孕育、產生、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在這個期間,經歷著從治理制度向治理機制,從相互制衡到科學決策的轉變,這就是公司治理的動態性。公司治理的整體性指的是公司治理是一系列制度和機制相互作用,每種機制均有著特定的角色,行使著特定的功能,缺一不可。僅有內部治理,缺少了外部市場和政府的參與,容易導致內部人控制和大股東侵蝕中小股東的利益;忽略內部治理則易引致經理人主導企業的現象,使投資人利益受損。單單某種治理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內外部治理共同發生作用才能產生出1+1>2的整合作用。

(三)公司治理中的個體價值觀導向

公司治理中利益導向的演進反映了對人的價值的重視。在公司治理產生早期,由于生產力并不發達,有形資本比如資金、設備等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稀缺資源,同時也由于這些資本的價值易于量化估值,在公司投入的資源中,資金等有形資源的投入多少就成了衡量公司股東話語權大小的標志。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就成了當仁不讓的價值取向。隨著公司治理的不斷完善,資本主導的公司治理取向逐漸讓位于人本主導的公司治理取向,企業中的人力資本在創造企業價值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力資本、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開始與資金設備等有形資源享有同等的話語權,客觀上要求公司相關利益主體共同參與治理,實現利益相關者共同利益最大化。

用哲學思維正確把握公司治理的前沿問題

哲學是萬學之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公司治理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也是一個不斷與外界交換資源的系統,在其發展過程中體現了世界萬事萬物的普遍聯系性,更重要的是在發展過程中人的價值愈來愈受到重視。

(一)動態治理

公司治理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發展,需要人們以動態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環境總是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公司治理理論在新的環境中突破以往的框架,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推進現代企業的網絡治理,實現公司網絡組織中各方的相互嵌入,建立優勢互補的動態戰略聯盟。公司治理機制的創新同樣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不斷強調治理機制的創新,加強治理工具的多樣化運用和有機組合。

(二)系統治理

公司治理是一個社會科學大系統下的子系統,具有系統的共性特征和自己系統的個性特征。人們生活在各種系統當中,無時無刻不和系統打交道,自然就要研究系統、認識系統。同樣,企業在進行公司治理的時候,必須以系統的觀點去看待問題,用系統思路思考公司治理發展和成熟的過程,綜合運用各種各樣的公司治理機制和治理制度,同時要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靈活選用相適應的機制,以使公司的各個利益主體分享治理收益。

(三)和諧治理

在現代企業的運營過程中以及協調出資者利益時,一定要同時兼顧各個利益主體的需要。股東利益最大化是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目標,但是實現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符合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要求。利益相關者貢獻了專用性的風險資產,并分擔了公司的剩余風險,利益相關者在公司治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在公司治理的結構框架中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賦予其應有的地位,構建一個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共同合作的公司治理機制。公司的各個利益相關者對公司價值的提升均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只有兼顧到公司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理順他們之間的關系,才能順利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最終得到保證。

(四)多元化協同治理

世界正朝著多元化角度發展,多元化的思潮也對公司治理的發展提出了要求,具體表現如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企業員工也在不斷跨越邊界和文化,由不同國籍、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人群組成,而未來公司治理的核心還是協同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因此,必須考慮到不同主體的差異性;同時企業治理逐漸由內部治理轉向外部治理,由內部的監控轉向外部利益主體的協同,組建戰略聯盟。因此,世界的多元化必然會引起公司治理的多元化,公司治理的機制與機構必須考慮到多元化利益主體的需求,尋求共同治理的治理模式。

參考文獻:

1.青木昌彥,錢穎一.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結構[J].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2.馬連福,陳德球.自主性治理:公司治理制度演進的新趨勢[C].第四屆公司治理國際會議論文,2007

3.鮑宗豪.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