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治療雙相障礙躁狂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1:30:00

導語:拉莫三嗪治療雙相障礙躁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拉莫三嗪治療雙相障礙躁狂研究論文

【關鍵詞】拉莫三嗪雙相障礙躁狂

拉莫三嗪(利必通)在2001年被美國癲癇專家委員會(FDA)推薦為一線抗癲癇藥物,2003年又被FDA批準作為雙相情感障礙的維持治療藥物[1~3]。目前應用拉莫三嗪治療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的文獻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驗證拉莫三嗪治療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的療效及安全性。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入選病例均來自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門診及住院患者。病例選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心境障礙中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的診斷標準,躁狂發作量表(BRMS)總分>11分。排除以下疾病:腦及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精神活性物質及非成癮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癥。符合上述標準入選74例,按門診或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利必通組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19~45歲,平均(27.2±10.3)歲,平均病程(2.85±3.22)年,平均住院次數(1.32±2.53)次;碳酸鋰組37例,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21~48歲,平均(28.9±11.1)歲,平均病程(2.39±3.39)年,平均住院次數(1.65±2.01)次。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次數、治療前躁狂發作量表(BRMS)評分、卡方檢驗及t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給藥方法

利必通組給予利必通(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每片50mg),首次劑量25mg/d,連用1周,隨后用50mg/d,連用2周,再根據病情調整劑量為100~200mg/d,連用5周。碳酸鋰組給予碳酸鋰片(湖南千金湘江藥業生產,每片0.25g),首次劑量0.5g/d,再根據病情調整劑量為0.75~1.5g/d。兩組均觀察8周。

1.3療效評定[4]

采用躁狂發作量表(BRMS)、臨床療效總量表(CGI-SI)、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治療前和治療第2、4、6、8周末評定,量表評定一致性測驗Kappa為0.89(P>0.05)。治療前后化驗肝功能、腎功能、血糖、電解質和腦電圖檢查,每周末化驗血常規、尿常規和心電圖檢查,每日測血壓和脈搏各一次。參照文獻[3],顯效:BRMS減分率≥60%,CGI=1;有效:BRMS減分率30%~59%,CGI=2;無效:BRMS減分率<30%,CGI≥3分。

1.6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SPS11.5軟件統計分析。

2結果

2.1療效

利必通組1例(2.7%)因皮疹、碳酸鋰組2例(5.41%)因消化道反應嚴重,未完成全程治療。治療8周后,治療組(利必通)總有效率75%(27/36),顯效率36.11%(13/36),有效率38.89%(14/36),無效率25%(9/36);對照組(碳酸鋰片)總有效率80%(28/35),顯效率42.86%(15/35),有效率37.14%(13/35),無效率20%(7/35)。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BRMS、CGI-SI比較

兩組治療后BRMS總分、減分率和CGI-SI總分從第2周末起即變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利必通組與碳酸鋰組兩組間比較,變化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表1兩組治療前后BRMS總分、減分率和CGI-SI總分(略)

2.4不良反應

經TESS評定藥物不良反應,治療組37例中15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54%,其中頭痛5例,乏力4例,眩暈3例,惡心2例,皮疹1例。對照組37例中有16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71%,其中胃腸道反應11例,頭痛、頭暈、乏力、心電圖ST-T改變、一過性SGPT升高各1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拉莫三嗪(利必通)作為一種新型的抗癲癇藥物,國外的研究表明其對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時的癥狀有較好的控制作用[5~8]與碳酸鋰片一樣被臨床所驗證。拉莫三嗪的作用機制有選擇性阻止興奮性神經遞質谷氨酰胺的釋放、抑制電壓依賴性Ⅱa型鈉離子通道、穩定突觸前膜及抑制電壓依賴性鈣離子通道,這種多重作用的特性解釋了拉莫三嗪除了能控制多種類型的癲癇發作外,亦有穩定心境作用[9,10]。

本研究應用拉莫三嗪治療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并與碳酸鋰對照,結果顯示:拉莫三嗪治療8周后有效率為75%(27/36),碳酸鋰有效率為80%(28/35),各周有效率及BRMS總分、減分率和CGI-SI總分與碳酸鋰片持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BRMS總分在治療后的第2周末即顯著下降,說明兩組在治療第2周末即已明顯起效。拉莫三嗪治療躁狂發作有效劑量100~200mg/d,重者須加其他抗精神病藥物癥狀才能明顯改善。兩組不良反應經TESS評定無顯著差異,拉莫三嗪不良反應多見于治療1周后,主要是頭痛、乏力,但癥狀較輕,持續時間短暫,與文獻[11,12]報道一致。本研究中有1例在用藥第4周末出現輕度皮疹,為了慎重起見而終止治療,國外報道拉莫三嗪的輕度皮疹發生率為1%,重度皮疹發生率為0.1%[9],降低皮疹發生的危險,初始劑量及劑量遞增都不要超過標準用量。有研究表明,拉莫三嗪的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少于傳統情感穩定劑,因而耐受性更好,這與拉莫三嗪作用于鈉離子通道的特異性、不影響正常神經元和活動患者的認知功能等機制有關。在動物的生殖毒性研究中,拉莫三嗪的劑量超過人類治療劑量時并未見有致畸作用,且無自身酶誘導作用,劑量與血藥濃度呈直線關系,故可單獨或聯合治療[13]。

本研究結果初步顯示,拉莫三嗪與碳酸鋰一樣,在治療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時,在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拉莫三嗪有它的臨床優勢。

【參考文獻】

1陳潔.拉莫三嗪治療小兒難治性癲癇35例.浙江臨床醫學,2008,10(4):453~454.

2WangPW,KetterTA,BeckerOV,SSpectr,2003,8(12):930~932.

YathamLN.Neweranticonvulsantsinthetreatmentofbipolardisorder.JClinPsychiatry,2004,65(10):28~35.

4汪向東編.心理衛生評定手冊.增訂版.北京:中華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77~279.

5JeffersonJW.Lamotrigineinpsychiatry:CNSSpectr,2005,10(7):522~526.

6BowdenCL,AsnisGM,GinsbergLD,etal.Safetyandtolerabilityoflamotrigineforbipolardisorder.DrugSaf,2004,27(3):173~184.

7HermanE.Lamotrigine:adepressionmoodstabiliser.EurNeuropsychopharmacol,2004,14(2):89~93.

8MarangellLB,MartinezJM,KetterTA,etal.Lamotriginetreatmentofbipolardisorder.BipolarDisord,2004,6(2):139~143.

9KetterTA,ManjiHK,PostRM.Potentialmechanismsofactionoflamotrigineinthetreatmentofbipolardisorders.JClinPsychopharmacol,2003,23(5):484~495.

10GoldsmithDR,WagstaffAJ,IbbotsonT,etal.Lamotrigine:areviewofitsuseinbipolardisorder.Drugs,2003,63(19):2029~2050.

11BhagwagarZ,GoodwinGM.Lamotrigineinthetreatmentofbipolardisorder.ExpertOpinPharmacother,2005,6(8):1401~1408.

12KetterTA,WangPW,ChandlerRA,etal.SchumacherMR.Dermatologyprecautionsandslowertitrationyieldlowincidenceoflamotriginetreatment-emergentrash.JClinPsychiatry,2005,66(5):642~645.

13HurleySC.Lamotrigineupdateanditsuseinmooddisorders.AnnPharmacother,2002,36(5):86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