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并發癥治療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1:30:00
導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并發癥治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并發癥發生的原因、處理及預防方法。方法對12例LC并發癥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結果膽管損傷2例,術中出血4例,術后膽漏5例,術后出血1例。結論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合理的手術技巧,規范的操作,熟悉膽囊管和血管的解剖及變異,及時果斷的中轉開腹等,可以有效的減少LC并發癥的發生。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auses,thetreatmentandthepreventionmethodsofthecomplicationsof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MethodsTheclinicaldataofcomplicationsof12cases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wereanalyzed.ResultsIn12cases,bileductinjuringis2cases,bileleakis5casesafteroperation.Bleedingduringoperationis4casesandpostoperationis1case.ConclusionItmustbeperformthesurgeryindicationsstrictly,reasonableoperationskill,standardmanipulation,familiarwiththeanatomicvariationofcholecysticvesselsandbiliaryductsandabdominaloperation.intimeAllmethodscaneffectivelydecreasethecomplicationofLC.
【Keywords】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Complications
總結大慶油田總醫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間共施行LC900余例臨床資料,發生并發癥12例,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2例并發癥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齡42.6歲。其中膽管損傷2例,術中出血4例,術后膽漏5例,術后出血1例。術前全部有膽囊結石存在,其中慢性膽囊炎3例,萎縮性膽囊炎2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1例。
2結果
膽管損傷2例、術中出血4例均中轉開腹,1例術后膽漏持續5d后開腹處理,其余5例腹內置管,保守治療治愈。本組無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1.4d。
3討論
3.1手術適應證隨著LC的廣泛開展和操作熟練程度的不斷提高,手術適應證較以前有所放寬,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對于手術患者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病史、疾病類型、機體器官功能狀態及各項檢查綜合決定;同時也應該充分考慮術者的經驗和能力。本組就有萎縮性膽囊炎2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1例,相應增加了手術的難度。有人把性別、肥胖、糖尿病、膽紅素升高、膽總管增寬、腹部手術史、膽囊壁厚等因素作為LC手術的危險因素[1]。所以,對病史長、發作頻繁、發熱、黃疸、有腹膜炎體征、AKP、r-GT、總膽紅素升高,或膽總管直徑>7mm,應慎做LC[2]。伴有胰腺炎應慎重,高齡患者伴有心肺疾患不能耐受氣腹者禁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3.2預防膽管損傷膽管損傷是LC較嚴重的并發癥,掌握肝外膽道系統及肝門、血管等的解剖、解剖變異及膽道系統疾病病理特點等,是術中正確判斷解剖關系、預防膽管損傷的必要條件[3]。本組膽管損傷2例,因組織黏連、解剖關系不清引起。膽管損傷多因將肝總管或膽總管誤認為膽囊管而鉗夾切斷造成。當膽管與周圍組織由于炎性反應粘連嚴重,或者有結石嵌頓于膽囊管時,造成解剖關系不清,術中應仔細游離膽囊及膽管,認清“三管一壺腹”的結構是關鍵,這時,術者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很重要。同時,應避免過度牽拉膽囊、強行分離粘連,可以避免膽管的撕裂傷。另外,要注意膽管的電灼燒,此損傷可以發生在術中,也可由膽管燒灼傷而術后壞死引起膽管損傷。輕度膽管損傷可以術中及時處理,但術后要密切觀察,重者需要中轉開腹處理。
3.3術后膽漏的防治術后膽漏的發生是LC較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為0.14%~0.29%[4]。LC術后膽漏多為非重要膽管損傷。主要原因為膽囊管鈦夾脫落或夾閉不全、毛細膽管或迷走膽管漏等[5]。本組膽漏發生5例,均為非主要膽管損傷。如為膽囊管漏,多因膽囊管較粗、水腫,鈦夾閉合不滿意等。如每天引流膽汁較多、持續數天不減少,或有膿性膽汁流出及伴有腹膜炎癥狀等就要再次手術,處理膽囊管漏端。一般毛細膽管或迷走膽管漏,每天可以從引流管引出少量膽汁,且引流量逐日減少,患者并無其他癥狀,不需特殊處理,本組4例。要求術中細致操作、注意創面和斷端的處理是減少毛細膽管或迷走膽管漏的關鍵。如果術中出現粘連過重、分離困難,膽囊管過粗、鈦夾夾閉不滿意,以及膽囊床剝離過深、滲出較多等情況,要安置肝下引流管,可以及時發現膽漏并減少再次手術機會,同時注意術后引流管的護理。
3.4出血的處理出血的來源可有腹壁戳口出血,但一般出血量較少,主要是膽囊床和膽囊動脈的分支出血影響較大。膽囊床的出血多因分離膽囊床過深而引起,60%的膽囊動脈深支行于膽囊床的右緣或右側,術中特別注意膽囊床的右緣或右側,可減少損傷膽囊動脈深支的幾率[6]。對膽囊動脈及其分支的出血,仔細游離Calot三角,是避免出血的關鍵。一旦術中膽囊動脈和左右分支出血,應避免慌亂操作,不要盲目上鈦夾,以免膽管被鉗夾;此時可用兩把無損傷鉗交替鉗夾出血部位,并且盡可能保持術野清楚,顯露出血血管后上鈦夾或電凝止血。如出血劇烈術野顯示不清,鏡下止血困難,應及時中轉開腹,本組4例術中出血均中轉開腹。1例術后出血經積極處理避免開腹。
3.5關于中轉開腹問題當LC術中出現膽管損傷或出血不能有效快速止血時,應中轉開腹。但是術中如果遇到Calot三角致密粘連不易分離、術中發現膽囊管或膽管的解剖變異、Mirizzi綜合征或形成內瘺等情況,也應中轉開腹。LC中轉開腹是為了保障手術安全,避免或防止并發癥的明智之舉。它使LC整體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下降,LC中轉開腹與疾病的難易程度和醫生的手術技巧有關[7]。由于LC對手術適應證的要求嚴格,所以相對傳統開腹手術(OC)比較,其并發癥要低些,但是其并發癥往往是較嚴重的肝膽管損傷、或是難以控制的出血等,處理困難,后果嚴重[7],這時就需要開腹手術補充其不足。醫生應把治療患者疾病、保證患者安全放在首位,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式,出現意外時選擇最適合的補救辦法,LC手術就是如此。
參考文獻
1周振旭,鄭曉風,蔣飛照,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轉開腹的相關危險因素研究.肝膽胰外科雜志,2004,16(4):320-321.
2劉勤才.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并發癥預防措施.肝膽外科雜志,2006,14(1):40-41.
3鄶占波,于程遠.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技巧與并發癥的預防.腹腔鏡外科雜志,2006,11(4):342-343.
4朱江帆.普通外科內鏡手術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78-280.
5黃志強.現代腹腔鏡外科學.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153.
6馮明,孫善全.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有關的膽囊動脈的解剖.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99,17(1):43-45.
7鄭成竹.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常見并發癥分析及預防.肝膽胰外科雜志,2001,13(1):3-4.
- 上一篇:拉莫三嗪治療雙相障礙躁狂研究論文
- 下一篇:腹膜透析試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