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慢性咳嗽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09 11:34:00
導語:兒童慢性咳嗽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慢性咳嗽是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就診時常見的主訴癥狀,但病因復雜,且臨床表現缺乏特征性,常被認為屬感染疾病(如支氣管炎),而隨意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治療[1]。現對近2年來本科診治的56例兒童慢性咳嗽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兒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診治現狀,以提高臨床醫師對兒童慢性咳嗽的認識。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本科門診及住院胸片正常的慢性咳嗽患兒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齡1~14歲,平均(9±3)歲。所有病例均詳細詢問病史并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血常規檢查、X線胸片檢查,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抗體測定,選擇性行副鼻竇X線或CT檢查、支氣管激發或舒張試驗、過敏原檢測、最大呼氣流量(PEF)測定,部分病例做24h食管pH測定、胃鏡鼻咽鏡檢查。根據以下情況作出初步診斷,并在特異性治療有效后作出最后的病因診斷。鼻后滴漏綜合征(PNDS):咳嗽以清晨或體位改變時明顯,咽部有異物感(感覺有東西滴入喉嚨,經常需要清喉),有鼻塞、流涕和咽癢,鼻竇區有壓痛或鼻竇CT提示有鼻竇炎或鼻咽鏡提示咽壁淋巴濾泡增生,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史。胃食管反流病(GERD):陣發性咳嗽(多發生于進食后和夜間),反酸、中上腹或劍突下不適、胸骨后燒灼感、胸痛,24h食管pH測定及胃鏡提示有胃食管反流。咳嗽變異型哮喘(CVA)[2]:持續咳嗽4周以上,清晨和(或)夜間發作,運動后咳嗽加重,較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而支氣管擴張劑診斷性治療可使咳嗽癥狀明顯緩解,有過敏性病史包括藥物過敏史及過敏性疾病陽性家族史,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感染后咳嗽:近期有明確的呼吸道感染史,干咳或刺激性咳嗽4周以上,胸片檢查無異常,血清病毒、支原體、衣原體抗體陽性。
1.2治療方法
采用特異性治療。PNDS:鼻腔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50μg,2次/d,每次1噴,聯合0.2%麻黃堿鼻腔滴入,晚上1次,2滴/次;有鼻竇炎者,應用抗生素3周以上。GERD:調整生活飲食習慣輔以藥物治療,雷尼替丁3~5mg/(kg·d),2次/d,聯合胃動力藥多潘立酮0.3mg/(kg·d),3次/d,用藥時間3個月以上。CVA:吸入布地奈德氣霧劑,并口服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合并2種以上病因者給予聯合治療。支原體感染給予阿奇霉素10mg/(kg·d),3~4周。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非特異性鎮咳治療。
2結果
咳嗽變異性哮喘20例(35.71%),其中1~3歲1例,3~6歲7例,6~14歲12例;8例有夜間干咳加劇的特點,隨訪8個月后有4例出現喘息癥狀。鼻后滴漏綜合征13例(23.21%),其中3~6歲6例,6~14歲7例。胃食管反流7例(12.50%),其中1~3歲4例,3~6歲2例,6~14歲1例。感染后咳嗽12例(21.43%),其中1~3歲6例,3~6歲4例,6~14歲2例;支原體抗體陽性10例(17.86%),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2例(3.57%)。支氣管異物2例(3.57%)。心源性咳嗽1例(1.79%)。5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11例為幾種病因引起(占19.64%),其中2種病因同時存在8例,3種或3種以上病因同時存在3例,均為CVA、PNDS和/或GERD合并存在。明確診斷后給予相應的治療,89.28%(50例)的患者在1~2周內咳嗽癥狀消失。1例肺吸蟲病明確病因后予抗寄生蟲藥物治療后咳嗽痊愈。僅8.92%(5例)的患者3~6周后咳嗽癥狀才逐漸控制,主要是PNDS及慢性咽炎等病例。
3討論
咳嗽是機體的一種重要防御機制,能清除氣道分泌物和異物,阻止呼吸道感染的擴散,同時也是許多疾病的臨床癥狀,是最常見的疾病主訴之一。但臨床上咳嗽的病因繁多,不同年齡段的病因亦不盡相同,本資料顯示1~3歲以感染后咳嗽及GERD為主,3~6歲感染后咳嗽、CVA、PNDS為主,而6~14歲以PNDS和CVA多見。臨床上對慢性咳嗽病例在病因未明確前,易被誤診為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使用了大量抗菌藥物或為了明確診斷進行了多項檢查,不僅增加了患兒的痛苦,也加重了病家的經濟負擔。應該重視X線胸片無明顯病變的慢性咳嗽這一臨床常見而又易被忽視的咳嗽類型的病因診斷,輔助檢查應結合年齡特點強調由易到難,由常見病到少見病,避免大撒網式檢查,以減少病家的醫療支出。提高臨床醫師對慢性咳嗽的病因診斷水平十分迫切,亦十分必要。
長期以來,凡是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習慣地認為是由呼吸系統疾病引起,其實咳嗽的病因十分復雜,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各種肺部基礎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如支原體感染、肺結核、肺部腫瘤等,另一類為未見明顯肺部基礎病變的慢性咳嗽,如PNDS、CVA、GERD等。因為咳嗽感受器不僅存在于氣管、支氣管等呼吸系統部位,食管、副鼻竇、咽喉、外耳道、胸膜、心包等部位亦有咳嗽感受器的分布,上述系統或部位的病變均可能產生咳嗽癥狀。因此,在尋找慢性咳嗽的病因時,不僅僅局限于在呼吸系統部位,還要注意鼻咽和消化道部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有胃食管反流、慢性鼻竇炎引起的慢性咳嗽。本資料顯示慢性咳嗽的病因中CVA最多(占35.71%),其次PNDs(23.21%)。CVA、PNDS、GERD為慢性咳嗽最常見的病因,且三者之間相互合并存在的可能性較大。
兒童呼吸道感染后,由于其免疫功能不成熟,機體清除病原體能力不足,造成長期攜帶狀態。本資料顯示感染后咳嗽中支原體抗體陽性10例,可能未予支原體抗體檢測及治療不徹底有關,支原體、衣原體等感染是感染后咳嗽的常見原因[3]。臨床上反復咳嗽,喘息發作,胸片又無明顯改變,應常規檢測支原體衣原體抗體。
總之,咳嗽是患兒常見的主訴,但咳嗽,特別是慢性咳嗽的病因復雜,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病因,同時慢性咳嗽除與呼吸系統有關,還與鼻咽喉、消化系統有關。
【參考文獻】
1MoriceAH,FontanaGA,SovijarviAR,etal.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hroniccough.EurRespirJ,2004,24(3):481~492.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中華兒科雜志,2004,42:100~107.
3趙順英,任亦欣,江載芳.慢性孤立性咳嗽患兒50例病因和診斷程序.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109~111.
- 上一篇:腸梗阻原因試析論文
- 下一篇: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治療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