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絲悲劇的根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2 08:01:00
導語:苔絲悲劇的根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苔絲是一位美麗、善良、純樸、自愛、自強的農村姑娘。但在所謂的現代社會中,苔絲度過了短暫而悲慘的一生,成為現代社會的犧牲品。原因何在?從外在因素方面討論了苔絲命運悲劇發生原因,指出苔絲命運的悲慘結局是必然的。
關鍵詞:悲劇;外在原因;犧牲品
1宗教的根源
在維多利亞時代,對于宗教的信仰雖然已經不是活生生的事情,但宗教的影響仍然是巨大而廣泛的,尤其在苔絲居住的偏僻鄉村角落,宗教崇拜更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情感。
正是受周圍環境和父母的影響,苔絲如其她鄉村姑娘一樣,從本質上是一個純粹的宿命論者。由于她父母的愚昧和她自己幼稚,她被亞歷克·德伯維爾誘騙而失貞,她不知道貞節對女性至關重要性——少女的貞節一旦失去便永遠失去。出于自尊及對未來美好的希望,苔絲沒象其她女性遇到這種事情那樣嫁給亞歷克而是果斷地離開了他。可根據教義信條,少女失去貞節是件可憎的事情,尤其那人不是丈夫,這都恰恰發生在苔絲身上。周圍人們嘲笑她,把她看成有罪的,她的父母也責備她。苔絲第一次感到害怕和人情的冷淡,出于根深蒂固的宗教意識,她也把自己看成侵入“清白”世界的“罪惡”之人。就這樣苔絲養成了聽天由命的理念。
苔絲懷孕了,她認為孩子是無辜的、清白的,而且她非常愛他。可是不幸的是孩子沒過多久便夭折了,這在醫療不發達的時代本是正常的。苔絲的宗教意識卻認為正是由于自己的“罪過”使得“苦惱”成為無視社會規范的無恥“造化”送來的私生子而且得不到洗禮,最終死亡。
她越來越看重自己的“罪”,由此形成了長期逆來順受的心態,這種心態帶有自我犧牲的特點。
當苔絲又遇到了安琪兒,愛的渴望如一汪清泉涌出。雖然她原有的“罪惡”感讓她不能毫無內疚地跟任何人結婚,可那種不可阻擋、普遍適用、自然而然追求美好事物的趨勢滲透于一切生命之中,加上安琪兒不懈的追求,苔絲在經過痛苦而劇烈的思想掙扎之后,終于答應嫁給安琪兒。出于善良與忠誠,在新婚之夜,苔絲不顧母親的忠告,把自己的過去犯的“罪”告訴了安琪兒并請求安琪兒原諒。誰知安琪兒不能原諒她,變得憤恨并遺棄了她。這次打擊和之后越來越重的身心之痛使她確信那“一次被害,永遠被害,這是法則”的信條。她為了逃避,到處顛沛流離。沒有安琪兒的愛與物質幫助和不斷的救濟父母,就這樣她的生活漸漸滑入了困境,對安琪兒的情感也從漸漸由愛變怨恨,有時還產生亞歷克無論從宗教上還是肉體上才是她丈夫的念頭。宗教的潛意識讓她再一次相信這又是上帝對她“罪過”的懲罰。為了贖罪和拯救家庭,她又信了亞歷克的謊言并委身于他,背叛了安琪兒。當安琪兒原諒她并找到她時,她感到自己已無一點做人尊嚴,憤怒、絕望之下,她殺了亞歷克——害她一生的元兇,也使自己走上了絞刑之路。2世俗成見的因素
在維多利亞時代,男性和女性的社會地位不同。由于經濟不能獨立,那時的女性必須嫁一個男人并依附于他,正是“男人的地位就是女人的地位,男人成為什么女人就成為什么,所以女性必須在思想上和外貌上忠于丈夫”(page.571)。因此,那時貞節對于少女至關重要。苔絲是相當天真的,她不知道貞節對她的真正價值。由于她父母的貪婪和愚昧,而使她處于危險的境地。就這樣,她被亞歷克誘奸了。苔絲并沒有像其他女人那樣,委身于亞歷克,而是離開了他,因為她鄙視厭惡他。這種行為嚴重地違反了當時的世俗成見。村里的人笑話她愚蠢,認為她不道德。她的父母也如此。她母親首先想到的是,失去了很多好處。苔絲懷孕了,她認為這個孩子是無辜的,所以她生下了孩子,并且非常愛他。未婚而生子,嚴重地違反了當時的世俗成見,而孩子不行夭折,使她的心靈再次受到很大的打擊。在孩子快死的時候,她沖出屋子,想去找牧師。只是因為父親攔住了她,認為苔絲所作的事情,已經給他們家族“高貴的血統”,增加了污點,他需要掩蓋這種恥辱。孩子死后,牧師拒絕給孩子一個基督徒似的葬禮,只因為他是一個私生子,不為這個世界所接受。而這個孩子,只能和那些要下地獄的人一起埋在一個墓地偏僻荒涼的角落。由于冷漠,沒有同情及幫助,這種挫折太巨大了,苔絲恨不得找個地方鉆進去。幾乎一下子苔絲從一個純潔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思想復雜的婦女。她也懂得了社會成見的強大力量。當安琪兒再一次出現在她面前,安琪兒——是她第一個也是她最青睞的男人。通過相互了解,這兩個年輕人相愛了。一開始,苔絲想逃避,因為她感覺自己是丑陋和罪惡的。這種強烈的宗教意識使她不想跟任何男人結婚,通過自己痛苦的思想掙扎和安琪兒不懈的努力,苔絲答應了安琪兒的求婚。她母親知道世俗成見可怕的力量,勸告苔絲不要把自己的過去告訴安琪兒,但是苔絲認為既然安琪兒是如此的愛她,她也原諒了安琪兒曾經的不忠行為。安琪兒同樣也會原諒她過去的污點的。畢竟,那是亞歷克犯的罪。于是,她不顧母親的忠告,忘記了世俗成見的力量,告訴了安琪兒自己的過去。
但安琪兒遺棄了苔絲,并在很長時間內不與苔絲聯系。苔絲再次被世俗成見所摧殘,這次傷的更重,她感覺自己不能被社會所包容。從此她過上了一種顛沛流離逃避的生活,收入微薄還得不斷資助她的家庭。她一步步陷入了絕望的痛苦之中。為了拯救家庭,苔絲再一次委身于亞歷克。這樣一來,出于安琪兒的聲譽考慮,苔絲就再也不能回到安琪兒身邊了。當安琪兒原諒了她,再次找到她的時候,苔絲出于對安琪兒深深的愛和自己的尊嚴,悔恨交加的苔絲,便殺死了亞歷克。正是世俗成見這個看不見的魔掌,把苔絲推進了死亡的深淵。
3家庭的因素
家庭對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的性格和處事態度,很大一部分都是繼承于他們的父母。苔絲的家庭屬于一個特殊的鄉村團體——小商販,與傳統的農業勞動者生活在一起,他們比傳統勞動者的地位略高些。他們更有見識,本來是舊日鄉村生活的中間力量,是鄉村傳統風俗的儲藏所。他們受過更好的教育,接受了許多新觀念,過著一種有目的的、職業比較穩定的生活。相對較為獨立。他們住在農村里,卻不從事農業勞動,所以農民勞動者們都不喜歡他們。苔絲家里孩子眾多,她的父母本應該辛勤的勞動,以擔負起撫養孩子的重任。但事實正好相反,這個痛苦不堪的家庭父母的生活態度是什么呢?他們不肯下苦功夫、埋頭苦干來提高一點點社會地位。他們卻依賴于直接的瑣碎成就。她的父親,甚至她的母親經常喝的醉醺醺的。他們思想深處就很相信運氣,因此這個家庭非常貧窮。一年又一年地被村民瞧不起,而且經常受到欺負。
當她父母得知自己的家庭有著“高貴的血統”,并且就有一個富有的親戚住在附近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打發苔絲去攀親。并希望推動能夠嫁給一位紳士,以便帶來許多好處。他們便立即想把他們的念頭變為現實。就這樣,苔絲——一個天真的,帶有特殊責任的農村姑娘,被送上了被摧殘和毀滅之路。面對著亞歷克提供的物質上的誘惑,和一個好工作的機會,加上自己特殊的責任和她自己貪婪的想法,在發現亞歷克非常危險的時候,苔絲也沒有立即離開。結果她落入了亞歷克的圈套,并被奸污了。可是后來她的父母發現從苔絲那里沒有得到什么東西,感到羞辱。一味的責備苔絲,而不是安慰和幫助這個受傷的女兒。這讓苔絲感到十分痛苦。
當苔絲被安琪兒遺棄,承受著心靈的痛苦的時候,他們并沒有探究事實的真相。他們向村民炫耀自己的女兒獲得了滿意的婚姻。這無疑給苔絲很大的壓力。也是因為這種虛榮心,苔絲從自己很少的錢中拿出一半,來滿足自己父母的貪婪,并假裝自己十分幸福富有。可這使得苔絲的父母更加懶惰、虛榮和貪婪。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出身高貴,女兒又嫁給了一個富有的人,從此幾乎再也不工作了。可苔絲很貧困,很快她就一貧如洗了。面對父親的突然死亡、租賃房屋被收,家庭即將毀滅的災難,苔絲根本自身無力拯救。為了拯救家庭,無奈之下,苔絲放棄了尊嚴,又委身于亞歷克,再一次犧牲了自己。正是家庭的影響和不斷攫一步步取把苔絲趕上了滅亡之路。
- 上一篇:中小企業市場營銷淺析論文
- 下一篇:醫藥營銷品牌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