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化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5 11:33:00
導語:主體化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的主體化教學模式,其前提是要有一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開放的教學模式是實施主體化教學的有效方法。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實施主體化教學的重要保證。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革,原有的教學體系已不能適應變化了的客觀現實。因此,必須實現教學體系的轉換。原有的教學體系主要是視學生為被動客體的知識教學,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和實施都是為了學生便于對知識的掌握。而當今的教學新理念,則是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把教學視為構建學習主體的對象化活動。教學的目的是把課程內容轉化為學習主體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教學的整個過程就是學生主體性不斷提高和增強的過程。
一、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實施主體化教學的必要前提
師生之間關系是平等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感情與個性差異。師生關系具有明顯的情感性、雙向性和人文性等特點。教師要允許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主動質疑,不把一切程式化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把學生犯錯誤視為必然,不過分苛求,把劃一的教育變為有個性的教育。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尊嚴。教師與學生不再是控制與被控制、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真誠相待、共同探討。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客體,而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主體。
二、創設開放的教學模式是實施主體化教學的有效方法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把教學活動從單純的認知活動轉向全面的心理活動,使其成為師生認知、情感、意志及自我意識的綜合活動過程。此外,要重視師生間的交往互動,建立協調融洽的人際關系,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幫助、激勵的作用。教學模式可實行“三多、三鼓勵”。“三多”即多啟發、多直觀、多實踐;“三鼓勵”即鼓勵提問、鼓勵討論、鼓勵標新立異。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創造意識作為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重要標準,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勇動性和創造性。此外,結合“主體化”教學的特點,又有五個基本教學環節,即:①創設情境,主體準備。讓學生作好學習的心理準備,萌動對新知識的向往。②目標導向,主體調動。讓學生明確認同目標,產生求知興趣,在新舊知識轉化上引發學習動機。③質疑問難,主體參與。引導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并啟迪他們思考,明確思路,并投入釋疑實踐。④引導探究、合作互動。利用小組、集體多層面、多角度交互信息、啟迪思維、達到知識內化,掌握學習方法的目的。⑤達標檢測,充分發展。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聯想、想象,使求異思維、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能獨立解決實際問題,并養成習慣,
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悅。除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也不可忽視,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博物館,乃至社區、工廠、農村都應該成為我們的課堂。總之,這一課堂要延伸到與學生密切聯系的現實生活中去,延伸到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中去,使之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而且更有利于學生樂學、會學、學活、學好。
三、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實施主體化教學的重要保證
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民主,讓教學的過程成為培育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過程。淡化書本權威和教師權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積極參與討論,開展百家爭鳴,不盲從任何學說和結論。要勇于革新,自由思考,著力培養學生質疑提問的習慣和批評爭論的習慣。允許多元思維并存,寬容探索中的錯誤,培養標新立異、敢為人先的勇氣。真正感受自由、民主的學術氛圍,真正使每堂課都成為情感的課堂、信息交流的課堂。使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并且能充分顯示潛在能力的課堂氣氛中從樂學到會學,再到善學。當然,和諧的課堂氛圍也可能出現由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而造成課堂的無序性,出現“放得開,收不攏”的現象。這時,教師必須以巧妙的方式,緊緊抓住中心與重點,引導學生學會高屋建瓴地思考問題。總之,主體化教學是把學生放在主人公地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有效方法,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 上一篇:存在主義教育分析論文
- 下一篇:大學教師師德主體化發展論文
精品范文
1主體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