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定工作應應處理的關系論文
時間:2022-10-13 11:54:00
導語:職稱評定工作應應處理的關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問題是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人才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培養和造就了各個領域的大批優秀人才,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人才的總量、結構和素質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不夠,人才流動體制性障礙尚未消除,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有待完善;人才的認定和管理還不夠科學。特別象我們山西這樣經濟文化不發達的省份,促進人才脫穎而出的軟環境和硬環境尚未得到改善,致使人才“孔雀東南飛”,剩下的一些麻雀也被扼殺殆盡。突出的問題表現在職稱評定和聘任上。仍舊實行的是:“職稱=指標-+學歷-+外語”的模式。新近又增加了計算機考試。這種模式打擊和壓抑了一大批學有所長,有所造詣的專門人才,既體現不出科學的發展觀,也有悖于科學的認人、識人、用人的宗旨。職稱評定,是社會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等級認定。指標、學歷、工齡、外語考試、計算機考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體現不出科學公平的原則,衡量不出專業技能和實際素質。筆者僅就目前職稱評定和考試中的幾個問題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關于職稱評定的指標
指標是一種人為的數量控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孕育和形成的一種管理模式。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的各個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發展規模、安置使用上作為一種宏觀調控手段和管理模式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不可否認,指標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也存在有其消極的因素和嚴重的弊端。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指標制定下達上的主觀性。指標作為一種數量控制手段,一般都是具有權威性的上級行政部門制定的,它的主要依據是根據社會發展的整體和專業的從業人員,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定和下達的,這就必然地使主觀愿望和主觀意志占有主導地位,不十分貼近干實際。只做到了數量上的平均和平衡,卻造成了同一職級水平的差異懸殊。二是指標分配上的指令性,指標一般都具有不能突破的要求,這樣就不可避免地使一些達到專業技術要求水平的人員因指標的限制,不能正常進行職稱評定,而不夠專業技術標準者卻能占有指標,使得一些夠標準者因無指標抱怨世事不公,或拉關系,走后門爭取指標,增加了一塊滋生不正之風的土壤,一定程度上壓抑和打擊了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三是指標使用上的商品性。指標作為。商品”進行權、錢、情交易,在職稱評定中雖是個別現象,但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專業技術人員埋頭和獻身于某一專業,手中無權,囊中無錢、社會交際孤寡,雖有專業技術技能,但難于得到評定指標,而一些胸無才學、手中有權、囊中有錢,關系廣路子野者可輕而易舉得到指標,順利地進行職稱評定。彼此互為利用,全仗。指標’這個紐帶。
當然,列述“指標”的這些弊端,并非有意貶謫指標曾經有過的作用。只是希望我們的人事人才管理部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才工作機制,著力營造有利于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環境。
二、關于職稱的評定和聘任
目前,在我國實行的職稱評聘體制,是一種評聘互為制約,聘為主導,評居從屬的體制,這一體制未能更好地體現出專業技術工作的特點和規律?,F今職稱評定工作大多是各級職改部門層層下指標,職稱評定者申報評定必須經過各級職改部門審批同意后,才交由專業技術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定。實際上專業技術評審委員會只作為一個象征性的機構而存在。能否申報,夠不夠條件全由職改部門來定。職改部門認為合格者,專業技術評審委員會一方面不能認為不合格,另一方面,專業技術評審委員會往往認為職稱評定者是從事本專業的人,人不親行親,按標準要求不合格也不忍不予評定,因怕浪費指標。拿專業標準衡量,只能在占用指標者中評定,無指標者評審材料不得報送,評委會無有比較鑒別余地。這里并不是說各級職改部門批準報送的都不合專業標準。筆者需要闡明的是職改部門只強調文憑、工齡、指標,而對其它往往不予顧及,而致使一些沒文憑或文憑低以及工齡短卻很有造詣的專業技術人才被壓抑或扼殺,這種情況在各地都有存在。職稱聘評應是既有聯系又各具獨立性的。職稱評定是專業技術權威機構對專業人員的業務實績和技能的等級認定。
而職稱聘任則是人事部門和用人單位對專業技術人員的任用。二者的獨立性和聯系性是顯而易見的,專業技術評審委員會有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認定權。不應受到文憑、工齡、指標的限制。人事部門、用人單位有對專業人才的聘任與使用的決斷權,這樣既有利于人才的脫穎而出。也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動。還可以便于人事部門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管理與使用。
三、關于職稱考試和考核
考試,是對基本知識。學習水平的衡量尺度??己耸菍I務實績和貢獻的考察核實,考試制度是由唐朝的武則天女皇創立的。歷經1300多年。是我國封建社會求取功名的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徑,至今仍在廣泛沿用,利用考試選賢任能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但不是萬能的,%&中考試制度被徹底摧毀。亂世“武夫”掌權柄。目不識丁者上大學。不要學、識、才。殆害了一代人。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國務院撥亂反正。很快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考試制度再度確立,在職稱評定上。1979年、1983年兩度職稱評定晉升。則是以考為據。順階晉升,通過這兩次考試晉升。發現單純的以考試評定職稱不免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看重試場考績。忽視了實際從事專業實績與技術。二是導致學子鉆研書本。探求古書義理。忽視社會實踐。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但到了198年底的職稱評定。來了個大的動作。主要依據不是考試。而是文憑加工齡,而且評定職稱范圍大為擴大。專業的非專業的。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職稱風,這一階段主要是考察工齡。核實文憑。有的也搞些考試。只不過走走過場。事先擬定考試復習題。考題決不出復習題范圍。人們戲稱為%抄試&,實際上是既不考試又不考核。只要有文憑。并有相應的工齡。便可得到相應的職稱,之后。經過反思。各專業又都實行了以考代評。一邊倒職稱評定法,本來考試和考核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職稱考試可檢驗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人員對本專業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通過考核可檢驗其從事本專業的業務實績和突出貢獻所達到的職級??荚嚭涂己硕际菣z驗學者水平的良好手段。問題是二者不能顧此失彼。重此輕彼。而應甄別不同情況因人因事而宜。如在某一專業領域研究成果頗豐。貢獻突出。社會和業內認可就沒有必要再行考試,如年輕有為只要能通過相應職級考試也不應因工齡和文憑而限制其申報高一級職稱,再如。年幼者較適應考試。年齡偏大者就不太適應考試。所以應改目前單一的考試軌制為考試、考核和同行評議相結合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并行的雙軌制。公務員之家
四、關于工齡和實績
工齡是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時間,一般來說。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時間越長。對本專業領域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掌握的越多越深。但也不泛業務平庸。只求過的去。不善深鉆細研者。相反地。從事本專業時間較短。卻對本專業基礎理論和業務技能刻苦鉆研卓有建樹者也并非少數。因此。在職稱評定中把工齡作為一條硬扛扛。把一些工齡雖短。而有所建樹者卡掉。就不免有失公允。甚至打擊年青的專業人員鉆研業務技術技能的積極性。導致熬日頭。磨工齡等職稱的惡果,就會阻礙基礎理論研究向縱深發展。就會走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英明論斷的反面,所以說。工齡是職稱評定中的一條參考。而業務實績更應成為首要依據。
五、關于崗位與職級
我們所從事的工作。都是踐行“三個代表”的。我們的各級各類專業技術工作。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工作崗位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論工作在中央機關。還是在鄉鎮政府。不論是國家科研單位的科研人員。還是從事最基層實踐型操作型的專業技術人員。都是必不可少的,現今職稱評定的一些條款中規定有基層縣級(專業技術單位不可申報一些高級專業技術職務。這種規定有明顯的不合理性。是數千年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的延伸。也是和現今的市場經濟建設不相適應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民辦科研、村辦企業的興起。大量科技人才將向基層和各級各類科研機構和企業流動。如果基層單位不得申報評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行將導致科研和專業技術人員不愿到基層和科研生產的第一線。造成基層單位人才缺乏的局面。不利于科研和科學技術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的發展,“國家隊”和高一級的科研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比較密集。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定應占主體?;鶎涌蒲袉挝缓蛯I技術人才疏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及其職稱評定不應因身處基層而不可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再說。在哪一級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不是由從事該專業的人所決定的。它是由諸多因素所決定,上級單位也不全是出類撥翠的人才?;鶎訂挝灰膊蝗瞧接怪叀M瑯拥淖匀蝗撕驼莆諏I技術技能的人。因工作崗位不同而劃定等級差別。
- 上一篇:大學圖書職稱評審的論文要素論文
- 下一篇:學校職稱評審工作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