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舌管囊腫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05 11:25:00
導語:甲狀舌管囊腫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甲狀舌管囊腫發病年齡、好發部位、瘺管情況。方法199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住院手術的38例甲狀舌管囊腫病人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20例甲狀舌管囊腫在童年發病,位于舌骨平面的24例,多在中線上,3例有瘺管與頸部皮膚相通,36例(94.74%)有深部索帶狀管道。結論甲狀舌管囊腫多在童年發病,無性別差異。囊腫位于舌骨水平的多。有體表瘺孔的病例少,但易感染。多數有深部索帶型管道。手術是主要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甲狀舌管;囊腫;瘺管
Clinicalanalysisof38casesofroglossalcystandfistula
YANGXiao-yan.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ChaoyangDafengHospitalofShantou,Shantou515154,China【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pathogenicfeaturesofroglossalcystandfistula.MethodsAretrospectivereviewwasconductedin38caseswhowerediagnosedashavingroglossalcystandfistulafromJanuary1996toDecember2005.Results20caseswerepathogenicinchildhood.24caseslocatedtheplaneofhyoidandmostofthemweremedian.3caseshadafistulasanditsperistomewasonthecervicalsurface.36cases(94.74%)haddeepropewases.ConclusionMostpatientswerepathogenicinchildhood.Therewerenotgreatdifferentonsex.Mostroglossalcystslocatedtheplaneofhyoid.Onlyafewpatientshadafistulawhichhatchedonthesurfaceofcervix,butittendedtotaint.Mostpatientshadadeepropewasandmostofthemjointedthehyoid.Surgeryisthemostreliablemethodtotreattheroglossalcystandfistula.
【Keywords】roglossalduct;cyst;fistula
為了解甲狀舌管囊腫發病特點,現就我院1996~2005年底收治的38例甲狀舌管囊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其發病特點及手術方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自1996~2005年底10年收治住院的38例甲狀舌管囊腫患者,年齡2.5~55歲,其中男18例,女20例。
1.2方法回顧性分析甲狀舌管囊腫的發病年齡、性別構成;體表的位置、發病時年齡;有無體表瘺管、囊腫大小、深部索帶狀管道及結束部位之間的關系。
2結果
2.1甲狀舌管囊腫的發病年齡和性別構成甲狀舌管囊腫多在童年時期發病,本組超過1/2,其中3例自出生不久就發現頸部有包塊。7歲以內發病15例。性別比無明顯差異。見表1。
2.2甲狀舌管囊腫在體表的位置與發病時年齡大部分都位于舌骨水平,占63.16%。3例成人低至環狀軟骨下方,成人部位低的比率高,青少年部位高的比率明顯高;中線上多,僅3例偏離中線。見表2。表1甲狀舌管囊腫的發病年齡和性別構成表2甲狀舌管囊腫在體表的位置與發病年齡2.3甲狀舌管囊腫有無體表瘺管3例女童并發頸部體表的瘺管,與囊腔相通,占7.89%。2例有囊腫潰破史。38例患者中9例有感染者、3例有體表瘺管者均有感染流膿。感染與有無體表瘺管、有無經常擠壓有關。
2.4囊腫的大小大部分囊腫都不大,花生米至鴿蛋大小,個別達3cm×3cm×4cm。
2.5囊腫的深部索帶狀管道及結束部位94.74%的患者有囊腫深部索帶狀管道,其以終止于舌骨的最多,分別終止于舌骨下部、舌骨背面、舌骨上部。囊腫的結束部位分布,見表3。表3囊腫的結束部位分布
3討論
甲狀舌管囊腫和瘺管為小兒頸部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主要原因為胚胎第8周時甲狀舌管退化不全,殘留導管內孔在舌盲孔,外口在頸部皮膚。多在7歲之前發現,少數無感染或增大緩慢至中、老年才確診。其發病在性別上無較大差異。囊腫的發病率遠較瘺管為多[1]。也有學者認為早期癥狀不明顯,患者大多數是青少年[2]。本次統計表明,大多數在童年發病,7歲以內發病率雖較高,但并不是大多數。本病總是發病于頸中線或靠近中線的地方,最常見的部位在舌骨附近[2]。本次統計表明,發生于舌骨平面的占大多數,年齡與部位有一定相關性,部位低的以中老年人多見。有頸部體表瘺孔的比例低,但易感染,建議早期手術。囊腫有深部索帶管道的比例高,多數終止于舌骨。手術切斷囊腫蒂部或瘺管殘斷至少要在舌骨以上,蒂部或瘺管殘端必須妥善處理,荷包縫合,以防囊腫殘留或瘺管殘端殘留、感染和復發[3]。也有學者認為,術中注意瘺管根部在舌盲孔要貫穿結扎后徹底切除[1]。為徹底切除瘺管,手術切口可適當延長。一般術前囊腫內注入少量美藍,術中易切除瘺管。我院有10例于術前一天就注入美藍,效果較好,術中囊腫、瘺管壁都有染色,腔內顏色部分吸收,囊腫破裂也不會污染創面,而影響視野清晰。個別囊腫部位低,而瘺管伸入舌盲孔。我院2例達舌盲孔的病人,因只有頸部局麻,只能于舌骨向上2~3cm處高位結扎,5年無復發。
【參考文獻】
1孔維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71.
2黃選兆.耳鼻咽喉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84.
3黃鶴年.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手術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65.
- 上一篇:機械通氣撤機困難原因研究論文
- 下一篇:地理空間基礎框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