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外治法治療腫瘤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0 06:43:00
導語:醫外治法治療腫瘤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何裕民教授認為外治法治療腫瘤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就近透邪,即在病灶的局部用藥以緩解癥狀。他常用的外治法主要有:外敷法、含漱法、熏洗法、灌腸法、泡腳法、食道糊劑吞服。運用外治法治療癌性疼痛、惡性積液等癥可有效改善癥狀,減輕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腫瘤何裕民中醫外治法名醫經驗
前言
何裕民是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治療腫瘤,在具體臨床治療中,采用中藥內服加外敷、身心并治等綜合調治辦法,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腫瘤辨治思路。筆者作為何教授的學生,將何教授外治法治療腫瘤經驗總結如下。
中醫外治法治療腫瘤機理
何裕民教授在認真總結前人對腫瘤治療經驗的基礎上,吸取了當代醫學腫瘤治療策略與理念,并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形成了“中醫藥內外兼治”的獨特方法。何教授認為,惡性腫瘤作為一種復雜險惡的頑疾,單靠內治一法,似難有重大突破。腫瘤是全身疾病在身體局部的體現,治療腫瘤,應將局部辨證與整體辨證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種給藥方法,重視內外兼治,一方面運用內服藥進行機體的綜合調養,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配合外用藥來治療患者的局部癥狀,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療效。
何裕民教授指出:“據外治之宗《理瀹駢文》記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瘤中醫外治法,可以說是一大類療法的總稱。就我們的習慣,把所有非直接內服經胃腸吸收的中藥治法都含蓋在外治法之下,除了外敷法、浸泡法、熏洗法等,它實際上還包括了含漱法、熏鼻、枕劑墊頭、糊劑食道吞咽、直腸灌藥等方法?!蓖庵畏ǖ淖饔迷碇饕蔷徒感?,簡單概括為在病灶的局部用藥以緩解癥狀。例如:骨轉移而有膝關節痛者,可浸泡雙下肢及病側熱敷;卵巢癌、直腸癌患者直腸窩有占位的,可灌腸給藥;頸淋巴轉移而放療無效者,可局部外敷等。此外,還有引火歸原、透皮吸收和經穴傳導等方法。總之,方式方法多樣,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特點,靈活使用。
外治法的途徑和適應癥
多年來,何教授積累了豐富的腫瘤中醫外治經驗,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具體方法如下。
外敷法即將干藥研成粉末,或加水,或直接將藥粉敷于腫塊或病變局部的方法。
1、癌性疼痛癌痛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產生心理壓力,而且對病情的控制與治愈極為不利,因此,癌痛的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WHO也把癌痛的治療作為癌癥治療綜合規劃的重點之一。癌性疼痛較頑固,西藥止痛一般采用強效鎮痛藥,副作用大、易成癮、治療時間短為其缺點。癌痛是中藥外治法應用最廣泛的領域,在體表痛區直接給藥,經皮膚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藥力直達病所,無內服藥的肝臟首過效應。辨證辨病結合配制的外敷中草藥制劑對各種癌性疼痛療效尤其明顯,可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并持久發揮鎮痛作用。臨床上可供辨證選用的止痛藥物很多,在行氣、活血、通絡、消腫、清熱、散結等諸藥之中都有止痛作用,如三棱、馬錢子、干蟾皮、阿魏、元胡、血竭等打粉,干敷疼痛局部,可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2、惡性積液在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等中晚期患者中,胸腹水較常見,且多為血性,利尿劑不能緩解,并可引起低鉀等電解質紊亂,具有頑固、量大、反復出現的特點,患者容易產生抗藥性。腹水患者常感腹脹,喝湯劑很不舒服,中藥外治法可不同程度緩解患者痛苦,并在常規療法無效的情況下顯示一定作用。常用甘遂、大黃、檳榔、大戟等打粉,外敷胸水病變部位、背部肺俞,或臍腹部,可用干敷或干濕敷交替,可較好地緩解胸腹水癥狀。
3、淋巴結腫對于一些頸部及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癌,用天南星、天葵子、冰片、夏枯草等打粉干敷局部,可起到良好的消腫散結作用。
此外,在惡性腫瘤晚期出現的一些并發癥如腹脹、便秘、癃閉等,亦可采用相應的中藥外敷而及時緩解癥狀,以減輕患者痛苦。
含漱法即將藥物煎湯,常含口內,漱口吐出,并不下咽的方法。主要用于口咽部腫瘤及放化療引起的口腔粘膜反應,及口腔癌、鼻咽癌患者,考慮到其特殊解剖位置,可不時啜服、漱口、擤鼻或藥氣熏蒸,使病灶部位的藥物濃度升高。常用薄荷、佩蘭、生甘草等。
熏洗法即用藥物煎湯,乘熱在皮膚或患處進行熏蒸、淋洗等方法。乳腺癌根治引起臂腫者,及下肢腫瘤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而引起的下肢腫脹,可用川芎、乳香、沒藥、車前子、茯苓等煎湯熏洗加浸泡患肢消腫以減輕患者痛苦。
灌腸法將藥物制成藥液,借助灌腸器插入病變部位注入藥液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腸癌患者可用蒲公英、川連、紅藤、制大黃、皂角刺、山慈菇等煎湯灌腸,使藥物通過粘膜透達入里,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止痛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泡腳法腫瘤患者伴有高血壓,或頭部虛汗多或哮喘甚者,用知母、肉桂、桃仁、川芎、川牛膝等煎湯浸泡雙腿以引火歸源,納氣下行。
食道糊劑吞服食道癌患者吞咽困難時,用三七粉、硇砂、山豆根、紫草根等研粉后和藕粉吞服,有助于改善食道梗阻癥狀。
案例舉例
病案一鄭×,男,65歲,患有原發性肝癌伴腹水,因為患者年高體弱,加之肝臟質地差,肝功損傷嚴重,僅靠抽腹水無法緩解癥狀,病人腹大脹滿難忍,脘悶納呆,不敢飲水,小便短少。求治于何教授,考慮到具體病情,無法內服湯劑,所以先用外敷藥(桃仁、紅花、甘遂、肉桂、大戟、檳榔,打粉,干濕敷交替,敷于臍腹部)緩解其腹水,兩周后腹水明顯消退,癥狀明顯減輕,食欲恢復,這時再加內服湯藥,癥情逐漸好轉。
病案二陳×,女,50歲,乳腺癌擴大根治術之后,因左腋下淋巴結清掃而出現左臂腫脹,不敢活動,并因服用三苯氧胺出現潮紅、心煩、出汗等癥。何教授根據其具體病情采取了內服湯藥加外用熏洗浸泡腫脹左臂的治療方法(川芎、乳香、沒藥、川草烏、車前子、茯苓、豬苓、蒲公英),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調理,全身癥狀明顯減輕,左臂腫脹逐漸消退,功能恢復正常。
討論
何教授使用外治法用藥選方注重辨證論治,如外敷癌痛有寒熱之分,外治癌性積液有氣血水之辨,粘連有瘀滯之別。若癌痛辨為寒證則選川烏、草烏等熱藥,若為熱痛則用芒硝、冰片等寒藥。若癌性積液以氣滯為主,則重理氣藥,若以血瘀為主,則重用活血藥,若以水阻為主,則重用利水藥。粘連若以瘀為重,則以化瘀為主,若以滯為重,則以理氣除滯為主。
在治療過程中何教授堅持辨證施治的基本法則,綜合考慮瘤體與全身癥狀,因人施治,內服與外治并重,標本兼顧,攻補兼施,必要時與西醫方法相結合。這樣突出腫瘤個性化的治療,既符合“增悅”原則,減輕病痛,又避免了對腸胃的損傷,外治與內服同用,不影響抑制癌腫的這一治病之本,可有效地改善癥狀,減輕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根據何教授上千例的使用經驗,此法對于解決許多癥狀具有見效快、副作用小等特點。因為許多中藥對腸胃具有刺激,部分有刺激的或可以經皮良好吸收的中藥,可以通過外敷給藥。例如:三七、乳香、沒藥等,許多利尿藥、止痛藥改用透皮吸收后,可避免對胃腸的不良影響,這也是貫徹“以人為本”,“護胃為要”原則的具體落實??傊?,合理而又創造性地運用外治法,??色@桴鼓之效。
- 上一篇:小兒推拿學術管理論文
- 下一篇:醫藥防治消化道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