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治療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10:34:00
導語:慢性鼻竇炎治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包括了一般治療、西醫治療、中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等。從治療的機理和臨床療效分析,無論是采用單純西醫或中醫治療,均難收到十分滿意的臨床效果,唯有中西醫結合療法,能互相取長補短,發揮協同作用,達到內外兼治的目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鼻竇炎應是今后本病治療值得重視的方向。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之一。慢性鼻竇炎是由于鼻一鼻竇引流通氣功能失調而引起的鼻竇內粘膜反復發作滲出性炎癥病變的疾病,或由于某些特異性原因而引發的鼻竇內粘膜增殖性炎癥病變的一種疾病。臨床多表現為鼻塞、流膿涕、頭昏、頭痛、嗅覺減退,常波及多個鼻竇,其中以上頜竇炎為主者最多見。本病大多是急性鼻竇炎時治療不當或機體抵抗力減弱未徹底痊愈所致,并且具有病情復雜、病程遷延、難以治愈的特點。筆者收集了近年來國內外中西醫療效比較肯定的療法進行概述。
1一般治療
包括飲食調理、心理咨詢、遠離過敏原、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等。
2西醫治療
2.1藥物治療
近年來一些臨床研究發現,長期小劑量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取得較好的療效,對頑固性鼻竇炎、復發性鼻竇炎也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Hashiba等]對慢性鼻竇炎患者每日給予400mg克拉霉素治療,2周后5%癥狀改善,4周后48%癥狀改善,12周后71.1%癥狀改善。Cervm報道了56例慢性鼻竇炎患者柯一陸術無效后給予每日口服紅霉素400~600mg治療,平均7.9個月后60%流涕及鼻塞癥狀緩解,顯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2.2負壓置換療法
田勇泉等采用負壓置換療法治療95例慢性鼻竇炎的患者,效果良好。方法:先用1%麻黃堿溶液噴鼻腔3次,收縮鼻粘膜,以利竇口開放,擤盡鼻涕,患者仰臥垂頭位,使下頜頦部與外耳道口連線與水平線垂直,將微溫0.5%麻黃堿生理鹽水并配以0.1%氧氟沙星、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混合液約2~3ml注入治療側鼻腔,保持頭位2~3min,淹沒所有竇口,用連接吸引器(負壓不超過24kPa)的橄欖頭塞入治療側前鼻孔(不能漏氣),同時指壓另一側鼻翼,以封閉該側前鼻孔,并令患者連續發“開、開、開”音,同步開動吸引器,持續約1~2s即停,如此重復6~8次,吸盡鼻竇中膿性分泌物。置換完畢,患者頭部應處于直立位,至少15min內不宜擤鼻或彎腰,以便部分藥液留置于竇腔內,1次/2d,5次為1療程。95例中痊愈20例(21.05%),顯效36例(37.89%),有效28例(29.47%),無效11例(11.5%),總有效率為88.41%。
2.3物理療法
韋樹春采用中鼻甲外側壁微波熱凝方法治療慢性鼻竇炎86例,取得滿意療效。另外牛俊明等嘲采用He-Ne激光照射內迎香及陽白穴,針刺風池、印堂、合谷穴治療慢性鼻竇炎60例,治愈38例,占63%;好轉22例,占37%,總有效率達100%。
2.4上頜竇穿刺術
王前進等采用上頜竇穿刺,繼用甲硝唑注射液沖洗上頜竇腔至洗液清,再注入慶大霉索及氟美松各1支,沖洗完畢后再行置管.同時口服強力稀化粘素治療本病44例,總有效率97.9%。另行上頜竇置管術后,注入生理鹽水10ml,糜蛋白酶5mg,慶大霉素2萬u,地塞米松2mg沖洗治療,也取得良好效果。
2.5鼻腔手術
鼻腔手術的目的是通過手術來解除中鼻道及其附近區域的阻塞.改善鼻竇引流和通氣,促進鼻竇炎癥的消退。包括中(下)鼻甲部分切除術,鼻中隔偏曲矯正術等。
2.6鼻竇手術
2.6.1傳統的鼻竇手術包括開窗術、鉆孔引流術、切除術、根治術等。但傳統的鼻竇手術方式普遍存在視野狹窄、照明不清、病變切除不徹底、創傷大和面部留疤等缺點。現已較少提倡應用。
2.6.2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FESS)FESS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傳統鼻竇手術方式的基礎上建立的新的鼻竇炎外科治療方式。以切除竇口鼻道復合體(OMC)病變,恢復鼻竇口的引流和通氣,并且具有照明清晰、全方位視野、操作精細、創傷小不留疤痕以及能徹底切除病變又能保留正常組織和結構等優點,使臨床治愈率提高到80%~90%,而歐美國家的治愈率可高達80%~98%。
2.7其他療法
陽興等采用星狀神經節阻滯配合藥物治療本病取得良好療效。方法:患者頭后仰,在甲狀軟骨正下方3cm,水平旁開3cm,將胸鎖乳突肌向外側撥開,垂直進針推入2%鹽酸利多卡因3ml、0.75%鹽酸布比卡因2ml、地塞米松注射液1ml、維生素B1220.25mg加1.5ml生理鹽水共8ml混合液,同時口服增效聯磺片、鼻淵舒。
3中醫治療
3.1中草藥
3.1.1湯劑杜鳳禮從血瘀辨證,藥用黨參、黃芪、當歸、丹參、川芎、辛夷、蒼耳子、金銀花等治療本病86例,總有效率96.51%。謝潔運用益氣祛痰化瘀通竅治療本病102例取得滿意療效。組方:黨參、黃芪、桑白皮、桔梗、全瓜蔞、蒼術、白術、藿香、佩蘭、川芎、桃仁、紅花、細辛、蒼耳子、白芷、陳皮、甘草;慢性鼻竇炎急性發作兼表證加荊芥、防風、金銀花、連翹;熱毒熾盛加炒山梔、炒黃芩、蒲公英。
3.1.2丸劑谷志平等運用具有疏風通竅、解毒排膿的鼻淵寧丸治療本病300例。藥用辛夷、川芎、蒼耳子、生石膏、黃芩、茜草、金銀花、羌活,治愈146例,顯效117例,好轉3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7.6%。
3.1.3散劑朱繼先等,自擬鼻淵沖劑治療鼻竇炎328例,其中慢性鼻竇炎132例,取得滿意療效。組方:荊芥、防風、鵝不食草、魚腥草、黃芩、菊花、川芎、黃芪、辛夷花、香白芷、石菖蒲、蟬蛻、甘草。
3.2針灸療法
潘愛美等,采用針刺肺俞、大椎、迎香、印堂、足三里;鼻塞重者加素髂、禾甥;前額痛重加上星、頭維;兩顳痛重加太陽、絲竹空;鼻背及兩內眥痛重加攢竹;頂枕部痛重加四神聰、風池。治療共42例,總有效率達95.2%。
3.3按摩治療法
張新兵用按摩方法治療慢性鼻竇炎50例。方法如下:用雙手拇指羅紋面緊貼眶內角,自上而下推移,由鼻梁、鼻唇溝而至鼻翼,用力要均勻輕柔,深透病所,而不傷及表皮。每次按摩5~10min,睡前配合按揉合谷、迎香、山根、禾髂、印堂、攢竹、列缺等穴,總有效率100%。
4中西醫結合治療
李江民應用穴位埋線配合1%呋麻液滴鼻治療本病48例。方法:取列缺、合谷、印堂、迎香、風池、太沖等穴進行穴位埋線,同時用1%呋麻液滴鼻劑滴鼻,總有效率87.5%。張燕用魚腥草注射液50ml,兌入生理鹽水500ml,做雙側鼻竇灌洗,1次/d,配合服用鼻淵舒口服液治療本病300例,總有效率96.67%。
王濤運用中西藥合用、內外標本兼治的方法治療慢性鼻竇炎200例。內服自擬清淵湯:魚腥草、敗醬草、黃芩、全瓜蔞、皂角刺、白芷、蒼耳子、辛夷、菊花、遠志、石菖蒲、丹參、赤芍、桔梗、生黃芪。外用氯嘛合劑(氯嘛液5ml、慶大霉素80U、地寒米松5mg混合)滴鼻,總有效率98%。
姚國元運用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與中草藥聯合治療慢性鼻竇炎126例,總有效率92.5%。
5總結
慢性鼻竇炎臨床上頗為多見,據我科門診統計約占鼻科門診量的30%。其發病原因多為細菌感染與變態反應所致,常因受涼、受濕誘發。中醫認為本病系機體脆弱,肺失治節,通調水道功能失司,水津不得正常輸布,聚濕成涕,加之外邪侵襲,蘸蒸肺竅,濕毒壅滯,傷肌損膜,竇竅絡阻而致濁涕常流。隨著近代醫學對鼻竇炎的發病原因、病理生理、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的廣泛開展,通過改善鼻腔、鼻竇的通氣和引流,恢復鼻竇粘膜的自身保護功能等,鼻竇炎的治愈率已經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從臨床療效來分析,無論是單純依賴西藥、手術或是中醫治療,均難以收到十分滿意的療效,而中西醫結合治療能互相取長補短,發揮協同作用,達到內外兼治的目的,可明顯提高慢性鼻竇炎臨床治療的效果,應該是本病治療值得重視的方向.
- 上一篇:街道黨工委優秀事跡材料
- 下一篇:紀工委實踐科學發展觀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