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蟲囊腫破入膽道治療論文
時間:2022-12-28 02:55:00
導語:肝包蟲囊腫破入膽道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肝包蟲病是以畜牧業為主的地區常見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在我國以新疆、內蒙、青海、西藏、四川西部較為多見。肝包蟲囊腫破入膽道是一種少見的并發癥。筆者醫院1985~2006年間收治11例,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1例,男4例,女7例。年齡24~77歲,平均48.6歲。病人均來自牧區或半農半牧地區。急診病人9例,擇期病人2例。肝包蟲囊腫位于右肝10例,左肝1例。
1.2臨床表現病人多以腹痛、黃疸、發熱為主要癥狀。查體可發現體溫38.5℃~39.5℃,心率90~140次/min,皮膚鞏膜中重度黃染,右上腹壓痛、肌緊張、反跳痛明顯,多可捫及肝臟包塊或腫大的肝臟。臨床表現類似于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首選B超檢查顯示肝臟囊性占位,肝內膽管及膽總管擴張,膽總管內探及膜狀、絮狀團塊回聲。CT檢查也可提示肝臟單發或多發囊性占位伴膽總管及肝內膽管擴張。
2結果
本組11例全部采取手術治療,其中急診手術治療9例。本組病例全部治愈。住院時間18~32天,平均22.4天。手術方式參照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手術原則即進腹后首先切開膽總管進行減壓。然后打開肝臟包蟲囊腔,清除囊腔內的子囊及碎屑,用雙氧水處理囊腔后自膽總管切口向上插入導尿管或膽道探條,可以找到包蟲囊腫破入膽道的破口,盡可能修補該破口。在膽總管內置T管,囊腔折疊縫閉置乳膠管2根。
3討論
3.1肝包蟲囊腫破入膽總管的機制肝棘球蚴病在生長過程中,刺激肝組織形成纖維結組織的外囊,若外囊中包含有肝膽管,隨著囊腫的增大,對相鄰膽管產生壓迫可使膽管壁缺血而發生壞死[1],部分內囊壁隨囊內壓力增高突出膽管,并在膽汁的作用下發生潰破。無子囊的囊腫破裂后,囊液可經膽總管排入十二指腸,有時還可在外囊腔內見到殘留的內囊壁;有子囊的肝棘球蚴病破裂后,大量棘球蚴病碎屑及子囊被排入膽管可發生梗阻,膽系由于被棘球蚴病子囊及碎屑堵塞而明顯擴張,部分病例在此基礎上發生膽系及棘球蚴病囊內感染[2]。
3.2診斷在肝包蟲病的流行區,具有腹痛、黃疸、發熱、肝臟包塊應考慮肝包蟲囊腫破入膽總管的可能。Casoni試驗可呈現陽性,病人可出現血象增高,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增高,血清轉氨酶升高。B超及CT為該病的診斷提供較大幫助。B超聲像圖可見膽總管、肝內膽管明顯擴張,如見膽管與包蟲囊腫之間的交通可直接確診;肝臟增大,包蟲囊腫塌陷、囊液減少;膽管內可探及膜狀、絮狀、團塊狀回聲。CT顯示肝內大小不一、單發或多發的圓形水樣低密度囊,病灶邊緣不規整;病灶鄰近或周圍的肝內膽管不同程度擴張、伴有膽總管擴張;膽系內可見棘球蚴病內容物。MRCP(磁共振胰膽管成像)使該病的診斷更加可靠。
3.3治療外科手術是治療該病的根本方法。如果繼發感染較重、膽管炎表現明顯,可以采取急診手術。我們總結手術要點如下:(1)進腹后首先切開膽總管給予減壓,有助于病人全身癥狀的減輕。(2)打開包蟲囊腫囊腔,清除內囊、子囊、囊皮碎屑。用過氧化氫進行頭節殺滅。(3)清除膽總管內包蟲內囊碎片后向上插入導尿管或膽道探條,大多可以探入肝臟的包蟲囊腔,從而找到囊腫與膽管的破口。應盡可能地用可吸收縫線將破口修補好。(4)切除膽囊后在膽總管內置入T管引流,肝包蟲囊腫則予以外囊部分切除、縫合閉鎖,置入兩根乳膠管引流。(5)T管可在術后1個月經T管造影無異常且囊腔引流管無膽汁引出時方可拔出。而囊腔引流管在無液體引出,B超證實囊腔無積液時拔出,且一般要晚于T管拔出的時間,因為少數病人在拔出了T管后囊腔引流可出現漏膽[3]。
總之,肝包蟲囊腫破入膽總管的診斷在當今先進影像學設備的支持下不太困難,及時的手術介入及手術要點的掌握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摘要:目的探討肝包蟲囊腫破入膽道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回顧性分析筆者醫院1985~2006年收治的肝包蟲囊腫破入膽道11例臨床資料。結果11例全部采取手術治療,本組病人全部治愈。結論肝包蟲囊腫破入膽總管的診斷在當今先進影像學設備的支持下不太困難,及時的手術介入及手術要點的掌握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棘球蚴病;膽總管;外科手術
【參考文獻】
1吳新民,辛維潘,趙順方.肝包蟲囊腫破入膽總管37例報告.中華外科雜志,1997,35:279-280.
2龔瑞,尹姬,王鋒.肝棘球蚴病破入膽系的CT診斷.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344-346.
3王仕明,仲崇威,徐靜.肝包蟲囊腫破裂致梗阻性黃疸.腹部外科,2006,19:57.
- 上一篇:老年人心律失常分析論文
- 下一篇:銷售內勤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