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應用論文

時間:2022-03-02 09:38:00

導語:氣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氣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應用論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院在2001~2004年間急診收治436例按GCS評分3~6分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按插管距受傷時間共分為3組:(1)選取傷后30min內行氣管插管的病例81例;(2)30min~1h內行氣管插管的病例共115例;(3)選取傷后>1h未行氣管插管的病例240例。各組在從不同時間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患者預后兩個方面比較不同時間插管的患者的治療效果。

1.2治療方法近2年來我們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接診時即行氣管插管,早期改善患者通氣,然后行專科治療,治療效果明顯好轉。

1.3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采用SPSS12.0程序處理資料被表達為平均數±標準差,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43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情況,見表1。三組患者插管后不同時間的氧合指數見表2。

表143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情況(略)

表2三組患者插管后不同時間的氧合指數略

從表1中可見,早期氣管插管能顯著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

三組患者插管后不同時間的氧合指數應用SPSS12.0對數據進行均數±標準差分析,(1)組和(3)組不同時間的氧合指數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1)組和(2)組、(2)組和(3)組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三組中氣管插管時間與氧合指數的變化關系:氣管插管越早,其后來的氧合指數下降越慢。說明早期氣管插管對重型顱腦損傷的預后是至關重要的。見圖1。

圖1三組中氣管插管時間與氧合指數變化關系略

3討論

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經常伴有氣道不暢或誤吸綜合征,致腦組織缺氧,加重腦細胞水腫,顱內壓增高,使病情惡化。傷后早期氣道的處理極為重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可以避免高碳酸血癥所致的腦血管擴張、腦水腫、顱內壓增高[1]。王一山教授主編的重癥監護治療學中就提到: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中現場急救檢查為A、B、C、D、E、F,其中A、B分別為Airway、Breath,強調了早期氣道處理的重要性[2]。低氧血癥造成組織缺氧,組織乳酸堆積,產生大量的炎癥介質釋放,進一步加重組織損傷,低氧血癥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的有害影響已被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證實,低氧血癥是5個最顯著的有害指標之一[3]。傷后早期低血氧顯著增加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死率,血氧濃度在重型顱腦損傷整個治療過程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因為腦組織對低氧更敏感,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是搶救和轉運過程中早期救治的重要措施。

在第14屆國際意外事故和交通醫學會議上,土耳其Ege指出:如能在傷后5min內給予救命性措施,傷后30min內給予醫療急救,則18%~25%受傷者的生命可因此而得到挽救或避免致殘[4]。

氣管插管是維持氣道通暢操作簡便、效果可靠、迅速有效的方法,對已經出現氣道梗阻或呼吸衰竭者無疑應立即氣管插管,但對氣道尚能通暢,血氣指標正常,有呼吸衰竭可能者,臨床工作中常有猶豫不決,以致延誤搶救時機的現象。本組資料證明在院前急救中應放寬氣管插管的適應證。

參考文獻

1JoanneV.TheClinicalPracticeofNeurdogicalandNeurologicalNurs-ing,Znded.Philadelphia:LippincottCo,1986,361.

2王一山,杭燕南,姚培炎.重癥監護治療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529-535.

3ChestnutRM,MarshallLF,KlauberMR,etal.Theroleofsecondarybraininjuryindeterminingoutcomefromsevereheadinjury.JTrauma,1993,34:216.

4王正國,朱佩芳.第14屆國際意外事故和交通醫學會議論文綜述.中華創傷雜志,1995,11:389

摘要:目的探討院前急救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插管的時機。方法選取我院2001~2004年間院前急救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436例,按插管距受傷時間(30min,30~60min,60min以上)分為三個觀察組,再根據三個組血氣分析的指標值和預后觀察值進行組間對比研究。結果30min和60min以上組的插管時間對患者的預后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院前急救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盡可能早的行氣管插管,對于提高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院前急救氣管插管血氣分析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