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綜合征中西醫治療

時間:2022-03-24 10:25:00

導語:干燥綜合征中西醫治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燥綜合征中西醫治療

1西醫治療進展

干燥綜合征(sjogren’ssyndrome,SS)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和唾液腺等外分泌腺為主且具有高度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征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疾病。臨床表現不一,以口、眼干燥為常見癥狀,但多數情況下常伴有多系統損害并出現多種臨床表現。有報道稱SS在我國發病率為0.3%~0.77%[1]。本病多起病隱匿,病情差異較大,但臨床發病主要可分為外分泌腺受累表現和系統病變導致的血管炎表現。故西醫在治療上常以治療外分泌腺如口干燥癥、眼干燥癥及合并系統損傷而有所側重。

1.1干眼癥的治療常規治療干眼的藥物種類較多,如進口的人工淚液,國產的視黃酸,以甲基纖維素、硫酸軟骨素和復合維生素為主要成分的干眼滴劑等,均有一定療效。其治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病人痛苦,但基礎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治療價值有待商榷。同時長期使用該類藥物導致外分泌腺體依賴性增加,藥物的療效減低。

除外用藥物之外,近幾年來,口服藥物也逐漸為臨床所應用。如擬膽堿藥匹魯卡品(PilocarpineNitrate)能明顯改善口干、眼干和其他干燥癥狀,且用藥后耐受性好。最新應用于臨床的西維美林(cevimeline)屬膽堿酯能受體的激活劑,與匹羅卡品相比較,對M3受體的選擇性高10倍,半衰期長8倍,副作用也更少,臨床應用表明其對口干、眼干都有作用。Fife等[2]通過雙盲、隨機對照試驗報道了患者使用西維美林后可以很好地耐受并且口干癥狀顯著減輕。

1.2系統損傷的治療SS是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的炎性病變,一旦明確診斷,其臨床癥狀都已經較明顯,應考慮使用中、小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這有助于提高體內多種腺體的分泌功能,改善病情,延緩病程進展,同時控制炎癥。控制炎癥反過來既有利于腺體最大程度的分泌,又可以中止炎癥的活動。當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臟器受累時,如肺間質性病變、神經系統病變、血管炎、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肝臟損傷、腎小球腎炎、肌炎等,需要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和環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劑治療。曾小峰[3]報道一診斷干燥綜合癥的27歲女性患者使用環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潑尼松聯合化療一個療程后淋巴結、腮腺腫大消失,其他癥狀也明顯緩解,療效確切。

2中醫治療進展

古代醫籍中雖無本病病名可尋,但多見“燥證”的論述。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歲陽明在泉,燥淫所勝,……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嗌干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首先提出感受燥氣之病因學說,并描述了燥邪傷人出現與本病相似的口眼與皮膚干燥、目赤痛、關節痛、身痛乏力等癥狀。而《金匱要略》有記載:“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蟅蟲丸主之。”描述了“干血”導致的“燥”,并創大黃螫蟲丸治療瘀血所致的肌膚甲錯。隨著醫學的發展,現代中醫學界對干燥綜合征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全國中醫痹證委員會于上世紀90年代在其頒行的《痹病論治學》中稱本病為“燥痹”。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治法,各醫家各有闡發,尚未統一。有醫家認為本病應屬于中醫“內燥”的范疇,應采用養陰生津、增液潤燥的治療大法。又有認為本病應屬氣陰兩虧,治療應注重補氣、調暢氣機,以宣降肺氣、調理脾胃、疏肝養肝、補益腎氣達到滋陰作用。朱良春教授[4]辨證論治本病:①燥熱內盛,肺胃津傷,治以清養肺胃,生津潤燥;②脾胃陰傷,燥熱內生,治以益脾養胃,生津潤燥;③肝腎陰虛,虛熱內生,治以滋養肝腎,清熱潤燥,佐通絡止痛。李貴安[5]將本病辨證分型為燥氣傷肺證、脾胃陰虛證、肝腎陰虛證、氣陰兩虛證四型,分別采用清燥救肺湯、益胃湯、杞菊地黃湯、生脈飲治療,經過足療程治療后結果提示總有效率為82.14%。王燕青[6]等認為,干燥綜合征的病機瘀血貫穿始終,是疾病發展和纏綿不愈的重要原因,治療時不能單純強調滋陰生津,活血化瘀亦至關重要,可使瘀去血活,氣機調暢,津液暢達,符合《血證論》中“瘀去則不渴”之意。

3中西醫結合治療

近年來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干燥綜合征收效良好。馬琳等[7]以養陰生津液(天花粉、茯苓、黨參、沙參、玄參、天門冬、麥門冬各9g,鮮石斛12g)配合左旋咪唑、濃維生素AD肌注,或濃魚肝油滴劑口服治療干燥綜合征,總有效率為70%。邱承林[8]用中藥杞菊地黃丸和雷公藤片,部分重癥患者配合丹參注射液靜滴,西藥用螺旋霉素、強的松,局部對癥治療用1%甲基纖維素與氯霉素、鏈霉素合劑滴眼,有腮腺腫大或感染癥狀者配合以慶大霉素作腮腺灌洗治療干燥綜合征18例,總有效率為94.4%。易俊贇等[9]以干擾素5萬單位、胸腺肽5mg隔日交替肌注,結合中藥黃芪、生地、麥冬、天冬、石斛、當歸、丹參、連翹、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治療干燥綜合征12例,有效率92%。戴恩來[10]運用益氣滋陰活血方藥(麥冬、沙參、百合、西洋參、黃芪、牡丹皮、天花粉、知母、生地黃、丹參、紫草、蜈蚣)的同時配合口服西藥溴已新(必嗽平)增加腺體分泌,并配合雷公藤制劑,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4結論

目前對干燥綜合征的治療,西醫以對癥治療為主,合并系統損傷的應用免疫抑制劑,藥物副作用較大。而中醫治療本病辨證分型尚未統一,治法各異,多從陰虛、氣陰兩虛、血瘀、燥毒立論,分別治以滋陰潤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解毒潤燥,療效不一。中西醫結合的治法多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加益氣養陰潤燥的中藥,經多方面報道效果好。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的方法值得推廣及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張乃崢,曾慶賒,張鳳山,等.中國風濕性疾病流行情況的調查研究中華風濕病學雜志,1997,1(1):31~35.

[2]FifeRS,ChaseWF,DoreRK,etal.CevimelineforthetreatmentofxerostomiainpatientswithSjogren′ssyndrome:arandomizedtrial.ArchInternMed,2002,162(4):1293~1300.

[3]曾小峰,張奉春,等.原發性干燥綜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例.ChinJInternMed1998,l(1):6.

[4]吳堅.朱良春治療干燥綜合征經驗.實用中醫藥雜志,2006,22(8):501.

[5]李貴安,陳愛林.中醫辨證分型治療干燥綜合征56例.陜西中醫,2007,28(2):168~169.

[6]王燕青,劉學法.從瘀論治干燥綜合征探微[J].中醫函授通訊,1998.17(4):16-17.

[7]馬琳,劉明偉.中西醫兩法治療眼結膜、口腔黏膜干燥綜合征20例.中醫藥學報,2000,(1):58.

[8]邱承林.中西醫結合治療干燥綜合征療效觀察.現代中西結合雜志,2000,9(18):1790~1791.

[9]易俊贇,陳耀俊,葉珊珊.中西醫結合治療舍格林綜合征.黑龍江醫學,2003,27(9):673.

[10]戴恩來,王慶勝.從肺論治干燥綜合征體會.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5,22(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