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準則制定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2 11:07:00
導語:會計準則制定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個性化會計準則模式產生的必然性
(一)會計準則制定過程的公開性要求
當前有學者將會計準則不能產生高質量會計信息歸咎于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不透明、不公開,社會公眾無法參與到準則制定過程之中,社會對于改進會計準則的制定程序,增強其透明度和公開性的呼聲越發高漲,而個性化會計準則的出現可以有效地對該內容比較靈敏;制定出來的一項準則是否,應該由代表各個利益集團的制定人員通過表決的方式來確定,而不是靠行政領導審批的方式確定。因為任何一項會計準則都是各個利益集團進行廣泛而充分博弈達到的一種“納什均衡”,制定出來的會計準則是否代表了這些利益集團的利益,就決定了這一準則是否最終通過并。
(二)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要求采用多元計量屬性
由于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無法反映經濟環境特有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也往往與經濟現實不符,而針對同一張報表采用多元計量屬性予以核算,雖然計量屬性更加先進,適合經濟現狀,但報表中所羅列的信息并不區分各個利益相關者獨特的信息需求,其提供的會計信息仍然難以滿足所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不同決策需要。因此,應將規范企業經濟活動信息反映的權利以及規范企業會計信息報告的任務提供給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等利益相關集團,以更好地實現信息加工和信息使用的連貫性,避免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不相關無休止的指責。
(三)分散會計選擇權,提高會計核算方法研究后就該專題向理事會提出論點提綱;籌劃指導委員會收取理事會的評論意見,并準備一份所提準則的初稿,初稿中還應陳述所考慮的其他備選方法以及建議接受或反對接受的原因;初稿在理事會審查之后發給所有的成員團體評論;籌劃指導委員會準備一份經修訂的草案作為征求意見稿公布,邀請所有的利益相關方面開展評論,征求意見結束后,各種評論意見提交控股股東會計準則委員會,并由負責該項目的籌劃指導委員會加以研究。此后,將該準則經過批準的文本給各成員團體供發表。
三、個性化會計準則的優勢
(一)所提供的信息能夠客觀反映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經濟成果個性化會計準則能夠反映未來企業發展趨勢為目標,可以采用多元化、先進的會計計量目前,跨國業務非常普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很快,金融工具種類越來越多,這些經濟環境的變化要求準則能夠迅速而且盡可能準確地對所發生的經濟行為進行反映,以向報表使用者呈現有用的信息供其決策。個性化會計準則是一個集團私人化契約,各個利益關系人集團可以根據最新的經濟動態判斷其決策所需信息,提出自己的利益集團會計準則,在第一時間內獲得準確信息,具有非常大的彈性空間。
(四)調動企業提供信息的積極性,培育真正意義上的會計信息市場和信息需求主體個性化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核心是通過引入信息需求方的約束因子,增強信息使用者在信息形成過程中的控制作用,緩和與消解會計信息披露的道德風險,使信息供給更逼近于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以保障會計信息的有效性,提高信息在市場運作過程中的決策有用性及其效率。滿足各利益集團對會計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的要求,有選擇性地進行披露和報告對利益相關者有重要性的內容,以便使他們能夠獲得足夠的信息來分析評價企業的業績和前景。會計信息的作用在于企業能夠降低利益相關者決策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從而達到改進決策效用,促進社會資源趨利性流動,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目標。
(五)有利于帶動社會審計業的發展并使之運作更加規范化由于個性化會計準則具有明確的使用對象,審計人員可以真正站在信息使用者的立場對企業加以審計,相應的審計收費、審計責任在簽約之前非常明確,而且與企業管理當局不再存有間接的利益關系,從而保證了審計師的獨立性。
參考文獻:
[1]夏恩、桑德:《會計與控制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薛云奎:《會計準則制定的方法論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劉仲文:《會計理論與會計準則問題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喬旭東:《會計信息屬性的產權經濟學分析》,《上海會計》,2001第7期。
[5]卓毅:《會計準則制定權爭奪:理論分析與中國實際》,《審計與經濟研究》2003年第5期。
[6]黃文峰:《論會計準則的經濟后果》,《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5期。
- 上一篇:村委會2009上半年述職述廉報告
- 下一篇:計劃生育統計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