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10:55:00

導語: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行為方式的影響。方法對58例高血壓患者行為方式,治療依從性等方面進行六個月健康教育。結果58例高血壓患者一般知識掌握率明顯提高,行為方式除適量運動和吸煙人數沒顯著變化外,其他項目如體重、合理飲食、飲酒,情緒因素和藥物治療依從性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通過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全面、合理、整體化健康教育從而使患者建立良好的行為方式,提高了藥物治療依從性,提高了治療效果,減緩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高血壓病;健康教育;行為方式;藥物治療;依從性

原發性高血壓[1]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通常簡稱高血壓。高血壓的病因為多因素,主要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因素兩個方面,高血壓是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認為,在比例上,遺傳因素約占40%,環境因素約占60%。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遺傳因素),嚴重地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它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同時也是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導致人類死亡的常見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控制血壓可降低心腦血管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可減少35%~45%的腦卒中,20%~25%的心肌梗死,超過50%的心力衰竭[2]。目前,高血壓的控制對策主要是藥物治療和調整不良的生活方式[3]。近年來,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為降壓治療的主要目的之一[4]。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病的主要手段[5]。為提高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和改善患者的行為方式,我們從2003年4月至2007年4月對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內科58例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3年4月至2007年4月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內科高血壓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齡37~69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8例,高中以上10例,居住地區均為城市,病程5年至9年,有吸煙史16例,飲酒史12例,吸煙并飲酒史8例。

1.2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符合WHO診斷標準的58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高血壓一般知識,患者的行為方式及藥物治療依從性教育等,時間為6個月。

1.3統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所有統計過程均在統計軟件SPSS10.0下進行。

2健康教育實施

2.1高血壓一般知識宣教例如什么是高血壓及其臨床表現;高血壓的誘因和危害性;血壓的正常和異常范圍;血壓控制的目標;高血壓各類并發癥的預防;飲食要求;適量運動、堅持用藥及注意事項;煙酒與高血壓的關系等。基本常識印制成冊,并在病房走廊上用圖畫加文字的形式印刷貼墻,使患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2.2行為方式指導改善生活行為,適用于所有高血壓患者,包括使用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1]。

2.2.1減輕體重盡量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25,BMI=體重(kg)/身高(m)2,以20~24為正常范圍。體重降低對改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癥和左心室肥厚有益。因為體重增加可引起血壓升高,體重增加了,伴隨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即靜脈的回心血量,心輸出量增加,因此血壓升高;相反,體重降低,血漿容量及心輸出量下降,血壓亦隨之降低。

2.2.2減少鈉鹽攝入膳食中約80%的鈉鹽來自烹調用鹽和各種腌制品,所以應減少烹調鈉鹽,每日的食鹽量以不超過6g為宜。體內鈉鹽過多,可導致體內抗利尿素分泌增高,使血壓反射性升高。

2.2.3補充鈣和鉀每天進食新鮮蔬菜400~500g,飲脫脂牛奶500ml,可以補充鉀1000mg和鈣400mg。

2.2.4減少脂肪攝入,增加蛋白質尤其是植物蛋白的攝入膳食中脂肪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5%以下,忌食肥甘厚味、油膩煎炸之品,如動物內臟、動物脂肪、蛋黃等,高血壓患者烹調宜選用植物油,如豆油、麻油、菜油等,以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利于血壓的控制。多食蔬菜、瓜果、海帶、黑木耳等類食物。高血壓患者宜選用優質高蛋白食物,可改善血管彈性,延緩血管硬化,并能促進鈉鹽的代謝,從而降低血壓。

2.2.5戒煙和控制飲酒每日不超過相當于50g乙醇的量,因為飲酒不僅可導致血壓升高,并且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并發癥。飲酒可興奮交感神經,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類固醇激素水平升高,從而使血壓升高,同時吸煙的消耗量與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負相關系,吸煙者,高密度脂蛋白醇低,所以高血壓患者應戒煙限酒量。

2.2.6適量運動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和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適應調節能力,穩定血壓水平。可根據年齡及身體狀況選擇慢跑、散步、打太極拳或太極劍等有氧運動。

2.2.7生活起居指導慎起居,避風寒,防外感。高血壓患者起床時應避免因體位改變,血壓突然降低而引起昏厥,發生意外,故改變體位時應盡量緩慢,尤其是夜間起床更要注意。防風寒,冬季外出注意保暖,避免人體受到冷刺激,身體局部毛細血管收縮,阻力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洗臉、刷牙時應用溫水。生活起居方面,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更要注意。

2.2.8暢情志,養四氣保持情志調暢,順應四時之氣,免受邪氣侵害。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或情志異常,精神內陷,則可使氣機升降失調,氣血運行紊亂,臟腑功能失調,而誘發疾病,同時消除對疾病的恐懼、悲觀情緒,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還應避免精神刺激,情緒波動大,遇事要冷靜,因為情緒激動很容易導致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而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肌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要學會正確釋放情緒,轉移情緒,或借助專業人員緩解心理壓力,從而保持心情愉悅、平和,情緒穩定而起到血壓平穩或降低血壓作用。

2.2.9飲食結構合理盡量軟質飲食,多樣化,清淡營養,富含維生素與纖維素,定時定量,不宜過飽,忌暴飲暴食。因為維生素有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特別是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6]。所以高血壓患者宜多食維生素豐富之食物,如菠菜、蘿卜、青椒、橘子、葡萄等。

2.2.10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大便秘結因大便秘結時,排便用力過猛,可致血壓突然升高。

2.3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概念及健康教育

2.3.1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概念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CPAT),即高血壓患者嚴格按醫囑堅持服藥的程度。依從性不佳是指患者不能按醫囑堅持進行藥物的自我管理,包括以下情況:(1)不按處方所列的品種用藥;(2)服藥的數量太多或太少;(3)不規則用藥,如改變服藥時間間隔或漏服;(4)停藥太快或擅自停藥;(5)合并使用其他處方藥,非處方藥或違禁藥物();(6)服用處方藥物時飲酒[7]。

2.3.2藥物治療指導根據病情及藥物的依從性以及對靶器官的損害程度,生化及輔助檢查結果選擇用藥,以求最少劑量獲得最佳療效。掌握合理的服藥時間,依據藥物類型或劑型不同而選擇,如短效降壓藥每日3次,第一次服藥時間應在清晨醒后即服;不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服藥;最后一次服藥應在下午6時之前,也就是在血壓高峰出現之前30min~1h服藥效果最佳。不要在睡覺前或更晚時服用降壓藥,尤其是睡前2h內不宜服用降壓藥;長效控、緩釋制劑每日只服用一次,應在清晨醒后即服用。有研究表明,這種服藥方法對防止上午高血壓有重要意義,既能使白晝的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間的血壓過度下降,起到穩定24h血壓的目的。

2.3.3藥物治療相關知識教育指導

2.3.3.1須遵醫囑堅持服藥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必須按醫囑堅持服藥。因此患者應了解長期服藥的作用和意義,不可根據自己的感覺隨意增減或停服降壓藥,只有持之以恒,堅持治療,才能控制高血壓,減少并發癥。

2.3.3.2降壓藥的使用降壓藥通常是從小劑量開始應用,逐漸增加,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再根據藥物的效果調整劑量,以維持量鞏固療效,達到降壓效果,預防或降低并發癥的目的。

2.3.3.3血壓的控制血壓不可降得太低太快,應以逐漸降低為宜。因為急劇或過度降壓會引起心、腦、腎供血不足,而引起腦血管意外,冠狀動脈血栓形成,腎功能不全等。一般年輕人控制血壓在120/80mmHg~130/80mmHg,老年人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3.3.4學會自我檢測血壓和定期復診患者在治療期間要經常測量血壓,最好備水銀柱血壓計,測血壓時遵守“四定”原則,即定時間、定體位、定部位、定血壓計,以便及時準確地了解血壓變化情況,避免降得太快太低,并定期復診。

3結果

通過對我院內科從2003年4月至2007年4月58例高血壓患者為期6個月的健康教育,達到了較好的臨床效果。詳見表1,2。表1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前后一般知識掌握率比較從表1中可發現,高血壓患者通過實施全面、合理、整體化的健康教育,各項指標有了明顯提高。從表2中可發現,除適量運動和吸煙的人數改變沒有顯著變化外,其他項目如體重、合理飲食、飲酒、情緒因素、藥物治療依從性等人數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4討論

現代醫學模式已從單純生物模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行為、心理、社會因素對高血壓發生、發展和轉歸都有明顯的影響。研究發現,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缺乏防治疾病的知識,不能夠正確認識疾病,這直接影響患者對治療方案的理解和治療依從性,使其對治療疾病的態度不夠積極主動,不能堅持合理的行為方式,從而導致并發癥的發生,影響疾病的康復和預后。因此,做好健康教育意義重大。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的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通過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及自我護理的能力,減少并發癥,提高治療效果。我們需要采取多種形式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全面、合理、整體化的健康教育,才能滿足人類健康的需求。調查表明,高血壓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壓基本知識缺乏,從而導致藥物治療依從性差。必須定期采取多種形式,生動化,強化式引導或教育,才能讓患者了解高血壓疾病的基本知識,明確只有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目標,才能使治療取得滿意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患者實施6個月的健康教育,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P<0.01),說明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有促進作用,充分表明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對患者的行為方式、飲食結構、控制體重、血壓的監測、藥物治療的依從性等有良好的作用,是正性關系,使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調整不良情緒,改善不良行為方式,選擇正確的服藥方式和時間,從而有效控制了血壓,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治療效果,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促進了人類健康,為高血壓患者的治療起了促進的作用。表2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行為方式與藥物依從性變化的比較表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47-260.

2肖惠敏,姜小鷹.高血壓病人治療依從性與社會支持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69-970.

3賈蘭萍,肖順貞,史淑萍.97例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相關因素的調查與分析.現代護理,2003,9(1):29.

4王家良,康得英,洪旗,等.高血壓患者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的評價研究.中華護理雜志,1999,8:599-602.

5張紅梅.高血壓社區干預研究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3):73-74.

6周凌,孫秀.現代中醫臨床護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8-132.

7戴俊明.原發性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研究.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0,8(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