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融資困難及應對辦法
時間:2022-04-26 03:04:19
導語:企業融資困難及應對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金融體系中對中小微企業的財務狀況、償債能力、信用等級等尚無完整的評價體系,難對中小微企業運作狀況及融資資格有客觀而科學的評價,這進而影響到這些企業最終是否能如愿取得所要資金。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產業政策,政府扶持是對政策導向最明顯的指示,目前政府在稅收政策上對中小微企業的優惠較少,未能發揮良好的稅收優惠的扶持作用,進而鼓勵中小企業的融資與技術革新。而過多的財政補貼似的中小微企業有了惰性,成為毫無生氣的企業,所以政府的財政補貼是要謹慎適用的工具。如在美國,政府采購制度明確規定了對中小企業的采購比例,這無疑是對中小企業的一種扶持。對于政府采購制度,目前規范還不足,未能在法律中應明確規定政府采購中中小企業的比重,所以真正實現政府采購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作用還在不斷進步中,這點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但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地域上有著嚴重的不對稱性,如在我國沿海,以對外貿易出口為主的中小微企業集中,常因為業務原因受到國際經濟衰退的影響,國家政策在對這類中小微企業的扶持上急需加強。而單個政府部門的力量是有限的,這需要政府、銀行、企業自身與社會共同努力。雖然銀監會曾提出過“兩個不低于”政策發展銀行信貸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即小微企業和涉農貸款不低于平均增速,小微企業和涉農貸款增速不低于上年的監管目標,但由于信貸緊縮和財稅配套政策缺乏限制,未能形成政策合力。有調查認為,對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最需要的信息來源是政府服務所提供的信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已經設立了針對中小企業管理的專門機構,如美國的小企業管理局、日本的中小企業廳及下屬分局、法國的中小企業管理局等。雖然名稱各異,但是在中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有相似的地位與作用。這些機構在彼此國內都是統一為中小微企業而設立的,不存在利益沖突問題,效率較高。它們能以規模優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專門化的經濟信息、政策分析及相關培訓,提高中小微企業的生產能力與競爭力,對其自身管理水平進行改善,以提升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素質。進而在下一步提高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競爭力與信用狀況。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國家政策還是政策間配合、甚至是政府提供的信息及服務都能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起到引導與促進作用。
政府出資或參與的機構占了總數的70%以上,第一,政府擔保機構屬于企業法人還是事業法人性質,作為盈利機構還是不盈利的機構?這點明確過后,在其提供擔保及管理方式上都會有所改變,而目前依舊不明確。第二,政府擔保機構依舊具有濃厚的行政管理色彩,要改善政府干預過多、指令繁雜的現狀,使擔保機構內部人員素質整體提高,這將有助于降低擔保機構的業務運作水平與風險,減少擔保損失。除了政府擔保,稅收政策可以根據企業規模進行按比例調整,對扶持殘疾人元的企業進行稅收優惠,對出口型企業的退稅以及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等,減稅是從側面角度緩解了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周轉問題,對它們提供了扶持。積極改善我國針對不同所有制下的企業的補貼政策,并且將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及制度完善起來,對中小企業及微企業充分重視才能真正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要求商業銀行的配合,通過完善對這些管理能力較強、償債能力好、有發展前途的中小微企業的評估,給予寬松的放寬支持,支持其快速穩健的發展。這將進一步要求現有的商業銀行改善自身的信貸管理制度,包括信貸資金授權授信管理的調整、對抵押貸款的調整,針對中小企業的情況制定針對它們的專門操作流程。針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可以建立一批專門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中小銀行或中小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它們業務范圍小,有針對性,在評估中小微企業及對它們提供金融支持時,更有信息優勢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隸屬地方的中小金融機構的優勢就是它自身的信息優勢,它更容易獲取當地的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及信譽情況,使得信息不對稱問題或道德風險的發生率降低,從而降低融資的交易成本。對中小微企業的償債能力、信譽問題的監督必須要有有效的監管體系及監督制度,對監管機構來說,要改善銀行業的治理結構,強化中小微企業的信息披露,增加其融資的透明度,對貸款機構及擔保機構來說也相應提高其安全性。在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同時,要降低銀行及擔保機構的風險。首先是積極降低資本市場的門檻,使得中小微企業能夠使用集合債券或企業債券等工具進行直接融資;其次可以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如讓小微企業能夠使用抵押融資來籌得資金;另外在融資擔保上如果可以發展聯?;蚴箤I的擔保機構共享信息,使銀行信貸融資信息成本降低,發揮其主要作用。
對中小微企業來說,解決融資問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國家及政府從外部政策進行支持,也需要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完善對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評級及金融產品設計;也要求中小微企業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償債能力,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融資,在獲得融資時更具有競爭力。
本文作者:戰乃國王德敬工作單位:北京中科金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上一篇:漁業企業的融資困境與提議
- 下一篇:擔保機構發展的問題及建議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