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證券化前景

時間:2022-03-09 04:15:00

導語:資產證券化前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產證券化前景

一、新興市場國家使用資產證券化的問題和前景

在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銀行體系不健全,企業融資渠道不暢。通過資產證券化,一方面企業獲得了更廣闊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是,新興市場國家使用資產證券化的程度還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其主要原因在于:

1.新興市場的投資者對資產證券化的認識有待提高。由于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缺乏了解,許多投資者對資產證券化仍心存疑慮,避免大規模的投資。

2.證券投資者需要了解抵押擔保資產庫的詳細情況,以便通過歷史數據了解資產庫的風險,如提前償付的可能性。在這方面,新興市場的透明度往往不如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

3.在發達國家,法律規定特別載體不受原資產發行機構(如發放按揭貸款的銀行)破產的影響。在一些新興市場國家,資產證券化在這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法律保障。

4.一些新興市場的稅收框架不利于特別載體,繼而影響了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5.用于抵押擔保的資產往往需要獲得信用擔保和著名評級機構的評級,才會吸引投資者。但目前最著名的評級公司都來自發達國家,它們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往往缺乏足夠的了解,因此搜集和處理信息的成本會相應上升。

盡管如此,但新興市場國家資產證券化已經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甚至在發展中國家之間出現了跨國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隨著新興市場進一步完善法律和管理框架,資產證券化將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二,美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現狀

簡而言之,資產證券化就是金融機構將資產打包形成資產庫(assetpoo1)后銷售給其他機構(在這里稱為特別載體,specialpurposevehicle,簡稱SPV),特別載體以資產庫為抵押擔保發行證券為其購買行為融資的活動。這種證券被稱為資產抵押擔保證券(asset-backedsecurities,簡稱ABS)。資產證券化往往用于流動性較差或質量不高的資產。最初的資產證券化始于按揭貸款市場。試想,如果沒有資產證券化,在美國紐約地區的人們不太可能投資于洛杉磯的房地產市場,而住在波士頓的人們也不會關心邁阿密的房地產。即使最初發放按揭貸款的機構將貸款在二級市場上銷售,其購買者也只會是一些大型的機構投資者及其他金融機構,個人往往無法參與。但是,隨著資產證券化的出現,在二級市場上購買按揭貸款的機構可以發行以按揭貸款資產庫為抵押擔保的證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每月所獲償還的按揭貸款本金和利息全部或部分流向按揭抵押擔保證券的投資者。這樣,原先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就會以標準化的證券形式在資本市場上流通。這不但可以為按揭貸款的初始發行機構提供大量的流動性,而且有利于增加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按揭抵押擔保證券是按揭轉手證(mortgagepass-throughcertificate)。按揭轉手證的持有者每月將獲得資產庫所產生的所有本金和利息現金流。當然,資產庫產生現金流的能力直接影響著按揭轉手證持有人的利益。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美國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增長十分迅速。1980年,按揭抵押擔保證券的余額為1110億美元,1999年底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2.2萬億美元。現在,資產證券化已逐漸發展到其他領域,用于抵押擔保的資產包括汽車貸款、信用卡業務和其他應收賬款。不僅如此,使用資產證券化工具的機構也不再限于金融機構。一些制造商乃至基礎設施的開發者也在使用資產證券化這一工具。總體上,資產證券化可以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以下便利:

1.通過資產證券化,金融機構可以較低成本處置一些質量不高的資產,繼而提高資本充足率,達到巴塞爾核心原則的要求。

2.資產證券化的使用者可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充足的流動性。

3.銀行傳統業務是借短貸長,因此通常存在資產和負債期限不匹配的情況。資產證券化可以緩解資產和負債期限不匹配的問題,并可用于負債管理。

4.資產證券化可以減少金融機構對若干經濟部門和地區的風險。

資產證券化對金融服務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金融機構管理資產和負債、籌集資金及控制資產質量的能力得以增強。另外,資產證券化改變了銀行在原先簡單的貸款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不同的金融機構可以分別扮演初始貸款發放者、擔保者、貸款管理者和證券發行者等不同角色,因此金融機構在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獲得了進一步提高專業化和業務多元化的機會。1995年美國橙郡政府破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投資于利息—本金分拆證券的結果。新興市場國家使用資產證券化的問題和前景

在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銀行體系不健全,企業融資渠道不暢。通過資產證券化,一方面企業獲得了更廣闊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是,新興市場國家使用資產證券化的程度還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其主要原因在于:

1.新興市場的投資者對資產證券化的認識有待提高。由于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缺乏了解,許多投資者對資產證券化仍心存疑慮,避免大規模的投資。

2.證券投資者需要了解抵押擔保資產庫的詳細情況,以便通過歷史數據了解資產庫的風險,如提前償付的可能性。在這方面,新興市場的透明度往往不如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

3.在發達國家,法律規定特別載體不受原資產發行機構(如發放按揭貸款的銀行)破產的影響。在一些新興市場國家,資產證券化在這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法律保障。

4.一些新興市場的稅收框架不利于特別載體,繼而影響了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5.用于抵押擔保的資產往往需要獲得信用擔保和著名評級機構的評級,才會吸引投資者。但目前最著名的評級公司都來自發達國家,它們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往往缺乏足夠的了解,因此搜集和處理信息的成本會相應上升。

盡管如此,但新興市場國家資產證券化已經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甚至在發展中國家之間出現了跨國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隨著新興市場進一步完善法律和管理框架,資產證券化將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三、結束語

資產證券化為金融服務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同時也給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資產證券化在美國的蓬勃發展,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也先后通過制定法律、修改稅收和監管框架等措施,為發展資產證券化鋪平道路。一些著名學者指出,資產證券化不僅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發展,而且將在解決銀行體系不良資產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當然,資產證券化對許多國家來說仍屬于較新的業務,市場參與者需要認真研究其利弊,而臨管機構也需要通過改革法律和市場框架為其良性發展創造環境。但從現在的發展趨勢及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資產證券化在新興市場的蓬勃發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