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債券市場交易模式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5 04:10:00
導語:美元債券市場交易模式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金融市場交易模式概述
在金融市場中交易機制亦稱市場結構,是指與價格形成有關的市場微觀因素,如市場參與者、市場組織形式和交易方式等。這里主要討論其中的市場組織形式和交易方式,并且將二者稱為交易模式。
(一)市場組織形式
市場組織形式是對交易場所的特征描述,有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之分。場內市場是指在一個固定的場所集中進行交易并實施集中清算的市場組織形式,它具有交易效率較高、易于監管等特點;場外市場是指交易雙方通過一對一的談判對交易要素達成一致后即進行交易,清算按雙方約定方式進行,從而交易不集中在固定場所達成、清算也不進行集中處理的組織形式,它具有能滿足多層次和個性化交易需要、市場監管難度較大等特點。
(二)交易方式
交易方式特指金融產品價格形成的方式,是研究市場結構中最重要的內容。交易方式通常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劃分:從時間角度(即交易在時間上是否連續),分為間斷性和連續性交易方式;二從價格角度可分為報價驅動交易和指令驅動交易。
1、間斷性交易和連續性交易。間斷性交易方式又被稱為集合交易方式,在集合交易方式下產品買賣具有時段性,即投資者做出買賣委托后,不能立即成交,而是在某一規定的時間內,由有關機構將不同時間收到的訂單積累起來,到一定的時間再進行集中的競價成交。證券市場的開盤、債券一級市場以及一些交易不活躍的金融產品一般采用集合競價的方式。而在連續性交易中,只要訂單相互匹配,在交易日的各個時間段內,交易就會不間斷地發生。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和期貨市場等一般采用連續性交易方式。
2、報價驅動交易和指令驅動交易。報價驅動交易是指首先由一方發送報價,對方看到該報價并有交易意向后才應答,雙方再按一定規則達成交易的方式,如場外市場的詢價交易和做市商制度等。而在指令驅動交易中,交易雙方直接或委托商將買賣訂單呈交到市場中,市場將買賣雙方訂單依據一定規則(比如價格優先、時間優先)進行撮合,達成交易,如股票市場日交易和期貨交易等。
二、國際債券市場交易模式的選擇
從國際的經驗來看,發達市場多數是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共存,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傳統場外市場的人工模式越來越被電子交易方式代替,交易越來越集中,同時通過與清算行的協議,場外市場的清算也趨于集中。這樣的發展使得場外市場在保持能滿足市場個性化交易需求和大宗交易需求的同時,兼備了場內市場信息集中、成交高效的特點。在進行市場微觀結構設計時,市場組織形式被逐漸弱化,交易制度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對價格形成機制即交易方式的選擇上。
發達國家目前債券的交易主要還是集中在場外市場,通過詢價和做市商進行交易,以意大利屏幕市場(MTS)最具代表性。1988年,意大利財政部為了改變國內債券發行成本高、融資能力差的局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提高政府債券的流動性以增加債券的吸引力。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建立了交易商制度,要求債券交易商在一級市場承擔承購義務,在二級市場上連續進行雙邊報價。為了對交易商二級市場的行為進行實時監管,意大利財政部和央行共同創建了基于電子交易平臺的大屏幕市場(MTS),這正是組織形式為場外市場,交易方式為報價驅動的交易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MTS已成為很多國家債券市場的主要交易平臺,被15個國家的500多個用戶采用,每天現貨交易量約為250億歐元,回購交易量約為500億歐元。
三、目前國內債券市場交易模式的選擇
對于國內的情況,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債券市場(簡稱交易所市場)的債券交易是集中的撮合交易,即采用場內市場的組織形式,指令驅動的交易方式。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交易雙方詢價達成,即采用場外市場的組織形式、報價驅動的交易方式。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最近幾年兩個市場無論是托管量還是交易量都在增加,而銀行間市場發展較快:2003年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量148051.84億元,同期上海證券交易所債券交易量為58481.90億,市場成交主要集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僅在2007年第一季度銀行間市場包括現券和回購在內的債券總成交金額就達10.29萬億元。(數據來源:銀行間市場數據來自中國貨幣網,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量數據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
從市場的發展看,債券交易還是主要集中在場外市場中進行,尤其是隨著雙邊報價商制度的完善并最終推出做市商制度,國內的債券交易會逐步向一個或多個電子交易平臺支持下的、以報價驅動為主導的交易模式發展。
四、對國內美元債券二級市場組織形式和交易方式選擇的建議
從國際的經驗和國內市場的發展方向來看,國內的美元債券交易應該沿用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模式,采用以電子交易平臺支撐的、以報價驅動為主導的方式進行。
(一)以電子交易系統作為為達成交易的平臺,有利于市場信息匯總,有利于提高交易和監管效率
雖然目前在場外市場中,電話或傳真等傳統方式仍在交易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隨著電子和通訊技術的發展,電子交易系統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通過電子交易系統,報價、成交和其它市場信息能夠實現高效率的集中,這對提高場外市場的透明度,提高交易和監管效率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就是一個成功例子,通過全國統一的電子交易系統,實現了報價信息和成交信息的有效集中,使得市場在價格發現、央行貨幣政策意圖傳導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同時交易系統提供的不同報價方式(如匿名報價、小額報價、雙邊報價等)滿足了不同層次的交易需要,提高了市場流動性,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國內發行的美元債券和人民幣債券除了計價單位不同和參與主體稍有區別外,二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美元債券的交易應該借鑒人民幣債券交易的成功模式,在全國統一的電子平臺上進行交易。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信息集中,方便監管。
(二)建立完善的做市商制度,提高美元債券流動性
債券市場發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具備較好的流動性,目前美元債券發行后基本上被承銷商長期持有,很少進行交易,幾乎沒有流動性。因此從美元債券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應該為提高流通性進行制度設計,首先考慮的就是做市商制度。作為做市商制度的有益嘗試,雙邊報價制度推出后在提高市場流動性方面確實起到了作用。而對美元債券來說,可以效仿MTS的交易商模式,選擇幾個一級承銷商作為做市商,通過合適的制度安排,讓其承擔維持市場流動性的義務。
(三)通過中介機構高附加值的服務,為美元債券降低交易成本和匿名報價提供便利
目前美元債券市場容量很小,要想在合適的價格下尋找對手需要花費較多時間,通過中介可以大大節省這方面的成本。同時美元債券的特性決定了其不僅面臨人民幣債券具有的利率風險,還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所以在債券定價和投資策略上需要更高附加值的信息和分析咨詢,中介機構具有獨特的信息優勢和人才優勢,可以為交易成員投資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另外,通過中介交易不僅有匿名報價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集中交易系統之外的交易信息,有利于市場監管。所以大力培植有資金實力和研究實力的中介機構,為市場成員提供更多的交易手段,也是美元債券市場建設的重點之一。
參考文獻:
1、歐洲金融市場組織和微觀結構考察[J].中國貨幣市場,2003(10).
2、戴國強、吳林祥,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摘要:自2003年9月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在國內第一次成功發行美元債券以來,美元債券的二級市場建設就成了市場各級參與者討論的熱點問題。雖然目前國內美元債券存量只有國開行的5億美元五年期債券,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外匯儲備的增加,國內對美元債券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如何建立完善的美元債券市場,尤其是二級市場,已成為當前債券市場亟需解決的問題。文章通過借鑒國際債券市場交易模式的發展經驗,結合中國債券市場的實際,對中國美元債券二級市場交易模式的選擇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美元債券;交易模式;做市商
- 上一篇:工商局聯歡會主持詞
- 下一篇:政府外債管理體制現狀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