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證券投資現狀及發展態勢
時間:2022-09-12 08:12:38
導語:老年人證券投資現狀及發展態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證券是當前重要的理財產品,伴隨著老齡化的進程,老年人證券投資日益引起關注。文章根據相關證券統計數據,對老年人的證券投資參與現狀、潛在的發展態勢進行分析。老年人屬于證券投資中的弱勢群體,管理部門可以探索成立老年人金融保護辦公室,高風險證券產品應對老年人實行更為嚴格的準入制度,老年人自身要防范風險,重視本金的安全,加強證券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老齡化;證券投資;政策建議
2005年和2014年啟動的兩波牛市,極大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證券已經是目前理財不可忽視的品種。伴隨著老齡化縱深發展及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投資證券的老年人日益增加,早在20世紀末,有學者將金融需求作為十大老年產業之一(顧大男,1999)。老年人對證券市場的參與,增加了證券市場的資金,為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陳成鮮,2003)。有研究發現,人口老齡化對股市價格波動存在顯著影響(樓當,2006)。從生命周期視角來看,隨著投資者年齡的增加,其風險規避意愿更加強烈,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參與證券投資規避風險的意愿將會更加強烈(任婷婷,2013)。在持續的老齡化背景下,本文對老年人證券投資現狀及趨勢進行分析,并從老年人證券投資特點、風險管理、老年證券管理維度等進行深入探討。
一、老年人證券投資參與狀況
(一)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自2000年開始,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由于人口基數較大,尤其受20世紀50、60年代人口生育高峰的影響(王士娟,2010),老齡化程度持續攀升。根據國家統計局及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見表-1),人口老齡化呈縱深發展態勢,2008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為13.26%,2014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則高達15.5%,相比較2008年上升了3.5個百分點,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高出2.24個百分點。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老齡化是很多國家面臨的現象,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芬蘭、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都面臨不同程度的老齡化,很多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由于基數龐大及未富先老等特點,我國老齡化面臨的問題更加嚴重,應對人口老齡化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提出了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包括了老年金融服務在內的養老服務業的全面發展。在金融證券領域,老年群體日益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老年金融證券服務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二)老年人口中參與證券投資的比例逐步攀升
2015年4月之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只允許一人開一戶,因此,使用滬市老年人有效賬戶數作為老年人投資者數量。如表-2所示,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參與證券投資的老年人占比維持在3.5%左右,除2008—2009年以外,基本呈逐年增加的態勢。在總人中,截至2014年,參與證券投資的自然人占比一直在4.7%左右,其中2011年、2012年、2014年3個年份超過5%,2014年達到近幾年的峰值5.12%,老年人口中證券投資者比例低于總人口中證券投資者比例,一定程度上與老年人口中較大比例是鄉村老年人有關(林閩鋼、梁譽等,2014),隨著老齡化的持續發展及教育程度的提高,老年證券投資者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將會呈增加態勢。
二、老年人參與證券投資發展態勢
證券市場中老年人有效賬戶比例呈增加態勢投資品種相對成熟的證券市場是老年人投資的主要戰場之一。2005年開啟的一波牛市中,很多老年人選擇了證券投資。表-3數據顯示,老年人在滬深兩市有效賬戶比例穩步提升,如2008年,老年人有效賬戶占滬深兩市有效賬戶的10.25%,自2009年開始,老年人在證券投資中所占比例呈現逐步提高的趨勢,2014年達到了峰值11.62%。就證券市場而言,滬深兩市老年投資者所占比例基本相近,差異微小,滬深兩市的老年投資者及所占比例呈遞增趨勢。老年人對自己的養老資產進行管理和投資可能與利率水平有關。一般情況下,收入較高的國家,利率水平一般都較低,有的甚至是負數,我國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胡鞍鋼,2010),正在向高等收入國家邁進,利率整體走低是大趨勢,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很可能是負數,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老年人參與證券投資。
(二)市場行情與證券市場老年投資者比例變動態勢
2008—2009年有效賬戶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降低,結合滬深兩市的市場表現(見表-4),2008年牛市轉為熊市,老年人規避風險意識較強,因此在證券市場中有效賬戶所占比例下降,實際上,老年人對風險承受度較低,風險規避意識強,符合生命周期理財的特征。自2009年開始,老年人參與證券投資比例逐漸增加,2014年再度走強的證券市場也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參與,不僅恢復到2009年的水平,且比2008年高出1個多百分點。
(三)未來老年人參與證券投資的可能態勢
未來參與證券投資的老年人在參與率、投資理念及風險承擔能力都會有所變化。如表-5所示,2014年自然人賬戶持有人最大比例的群體是40~50歲年齡組,占比27.62%,其次為30~40歲的年齡組,占比27.48%,兩個年齡組合計占自然人持有賬戶比例的55.1%。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老齡化的進程,目前參與證券投資的中年群體將進入老齡階段,未來老年人參與證券投資的比例將會有所增加。由于投資固化及理念黏性等原因,未來參與證券投資的潛在老年人的投資理念和經驗更加豐富,風險承受能力總體相比現在證券市場的老年投資者將發生重大變化,風險承受能力將會提高。
三、老年人證券投資特點及相關政策建議
(一)老年人對市場風險敏感,為風險厭惡型投資者
老年人對市場風險非常敏感,以滬市為例,2008年證券投資者中老年人占比達到10.14%,隨后下降,2009年回落至8.37%后逐步上升。2008年是證券市場由牛轉熊的分水嶺,2009年、2010年股市在3000點左右震蕩,老年人在投資者中的占比亦小幅上升,2013年再次超過10%,2014年到達峰值11.62%。2011—2013年,股市一直在2000點附近低位徘徊,風險相對較小,老年人在投資者中占比則是繼續提升,2014年牛市來臨,老年人在投資者中占比達到近幾年峰值。老年人在證券投資者中的比例提高,一是老齡化進程中老年人增加的結果,二是由于老年人新加入證券市場的原因。老年人對市場風險敏感與其生命周期緊密相關,他們考慮更多的是資產保值,大多屬于風險厭惡型(唐心儀,2014)。一旦出現風險,老年人更多會選擇暫離市場,保留僅有的養老錢,而當風險明顯降低時,則會選擇重回市場。
(二)老年證券投資、老年證券管理相關對策建議
1.管理部門可以探索成立老年人金融保護辦公室。我國證券監管機構是中國證監會,自律組織是中國證券業協會,從管理層到交易所再到自律組織及各證券公司已經設有各種類型的投資者保護部門。如中國證監會下設投保局,主要負責投資者保護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指導、監督檢查、考核評估;推動建立健全投資者保護相關法規政策體系;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推動完善投資者保護的體制機制建設;督導促進派出機構、交易所、協會以及市場各經營主體在風險揭示、教育服務、咨詢建議、投訴舉報等方面,提高服務水平;推動投資者受侵害權益的依法救濟;組織和參與監管機構間投資者保護的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交易所、自律組織以及各證券公司也設有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教育機構(部門),對于投資者的保護已經形成體系。老年人屬于證券投資中的弱勢群體,從體力、腦力以及應變力等各方面,一定程度上相對弱于中青年,但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老年人保護機構。隨著老齡化的加深,證券投資者中老年人比例將繼續提升,對老年人的投資保護亟需加強。從國際上來看,美國設有老年人金融保護辦公室。金融危機爆發后,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美國成立了消費者保護局,下設老年人金融保護辦公室。老年人金融保護辦公室的職責為設立老年人金融掃盲項目的目標和計劃;對為老年人提供咨詢服務的財務顧問的資質實施監管;研究老年人理財管理的最佳方法及有效工具,使老年人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不公正對待和欺騙;與聯邦和州監管部門在老年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方面進行合作等(李東衛,2012)。
2.高風險證券產品應對老年人實行更為嚴格的準入制度。目前我國對高風險的證券投資品種設有投資門檻,實際上,主要是資金門檻,如參與新三板交易自然人資金要求達到500萬元,參與股指期貨、融資融券要求自然人資金達到50萬元,參與債券正回購為300萬元(交易所會根據情況,調整準入門檻)。盡管有其他要求,但在實踐中證券公司從擴大業務出發,對于資金的硬要求相對看重,而對投資經驗等軟要求相對不是特別嚴格。由于沒有明確的年齡要求,在實踐中證券公司有時候也會為完全沒有相關經驗的老年人開通了融資融券、債券正回購等杠桿品種,風險相對較大。2014年啟動的牛市,許多股票出現了大幅上漲,賺錢效應極大刺激許多投資者跑步進入股市,甚至不惜配資,加大杠桿,但在2015年6月份開始的大幅調整過程中,許多投資者虧損慘重,其中也包括有些老年人的多年積蓄化為烏有。因此,對于老年人參與證券產品的準入機制來說,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對期權、新三板、ST股票、債券正回購、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高風險的品種,對其實施嚴格的準入制度,甚至禁止準入。
3.老年人自身要防范風險,重視本金的安全,加強證券知識的學習。證券投資能夠帶來收益,同樣也面臨很高的風險,輕則財富縮水,重則血本無歸。2005年、2014年開啟的兩波牛市,使不少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但隨后的大幅調整,不少投資者也虧得血本無歸。老年投資者的資金是其養老的重要經濟支持,安全性格外重要。除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對老年人證券投資的保護、市場加強對其準入門檻外,老年人自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證券投資的準備工作。(1)老年人自己嚴格控制進入股市的資金。《克勞談投資策略》中提到經典的KISS(KeepitSimple,Stupid)法則,是一種簡單易懂的投資策略(張曦元,2005),實際上是投資的一種思路。在關于年齡和可接受風險的關系時,克勞用了一條非常簡單的公式決定資金放在高風險工具(如股票、衍生工具等)的百分比,即投放百分比=人的平均壽命-投資者的年齡。如我國現在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4.83歲(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的老年人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根據克勞法則,74.83-60=14.83,即60歲老年人最多用14.83%的資金投資股票、衍生工具等高風險產品,其他的資金應該存在銀行或者購買低風險的債券等品種。實際上,平均預期壽命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高于男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女性平均預期壽命為77.37歲,男性為72.38歲,意味著女性用于投資股票等高風險產品的資金比例可以稍高些,但仍不能超過最大投資比例,保證即使出現虧損,也不會影響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2)老年人需要加證券知識的學習。一是學技術。老年人買證券產品,喜歡看業績,也喜歡聽消息,實際上仍需要繼續加強學習,至少掌握1到2個指標,對于明顯破位的股票,能夠果斷減倉甚至清倉,確保本金的安全。如2015年6月股市大跌的教訓是慘痛的,系統性下跌幾乎沒有像樣的反彈,因此,老年人購買證券產品,一定要做好技術性止損,以免損失擴大。二是講策略。當證券市場風險累積,盈利空間壓縮時,老年人需要分批建倉,且不宜滿倉操作,適當的時候要做一些波段操作,壓低成本,寧愿少賺,也不可滿倉被動。三是選品種。老年人承受風險能力較弱,選擇合適自身特點的投資品種非常必要,建議老年人盡可能不參與杠桿交易品種,不參與*ST/ST股票,不參與績差股,更不要參與市夢率、市膽率的證券產品。四是守紀律。老年人投資者,尤其是在證券市場有一定經驗的老年人,更知道證券投資操作過程中紀律的重要性,老年人的證券投資資金是其養老的重要經濟支持,在實踐操作中,老年人最好能夠做到嚴格止損,防止虧損擴大,嚴格止盈,防止盈利被吞噬,以本金的安全最為重要。
作者:劉華富 李敏 單位: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金融學院 北京農學院文法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成鮮,王浣塵.人口老齡化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2003,(4):50-54.
[2]顧大男.中國人口老齡化與未來商機分析綜述[J].市場與人口分析,1999,(5):40-43.
[3]胡鞍鋼.中國會掉進中等收入陷阱嗎[J].商周刊,2010,(7):19-20.
[4]李東衛.老年人金融服務問題探析[J].青海金融,2012,(11):18-20.
[5]林閩鋼,梁譽,劉璐嬋.中國老年人口養老狀況的區域比較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205-208.
[6]樓當.人口老齡化對股市價格波動影響的實證研究[J].時代經貿,2006,(4):73-75.
[7]任婷婷.基于代際人口結構對股票市場價格影響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2):1-5.
[8]唐心儀.老齡化社會金融服務創新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北方經貿,2014,(4):119-122.
[9]王士娟.大連老年金融實證研[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2):1-6.
[10]張曦元.從生命周期假設看個人理財策略[J].卓越理財,2005,(10):40-41.
- 上一篇:微信證券投資實驗教學探索
- 下一篇:互聯網形勢下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