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債務融資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5 03:20:00
導語:企業債務融資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產生于企業的債務融資行為。企業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商業信用等方式籌集企業所需資金的行為。
債務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對于企業來說有利有弊。債務融資給企業帶來的好處主要包括:(1)有效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主要體現在債務融資率的資金成本低于權益資本籌資的資金成本,以及企業通過債務融資可以使實際負擔的債務利息低于其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2)給投資者帶來“財務杠桿效應”。即當企業資產總收益率大于債務融資利率時,債務融資可以提高投資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籌集資金,彌補企業內部資金不足。債務融資相對于其它融資方式來說,手續較為簡單,資金到位也比較快,可以迅速解決企業資金困難。(4)有利于企業控制權的保持。債務融資不具有股權稀釋的作用,通常債務人無權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對企業經營活動不具有表決權,也無對企業利潤和留存收益的享有權,有利于保持現有股東控制企業的能力。
債務融資的缺點主要包括:(1)增加企業的支付風險。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必須保證投資收益高于資金成本,否則,將出現收不抵支甚至會發生虧損。(2)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影響資金的周轉。表現在企業債務融資的利息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同時,如果債務融資還款期限比較集中的話,短期內企業必須籌集巨額資金還債,這會影響當期企業資金的周轉和使用。(3)過度負債會降低企業的再籌資能力,甚至會危及到企業的生存能力。企業一旦債務過度,會使籌資風險急劇增大,任何一個企業經營上的問題,都會導致企業進行債務清償,甚至破產倒閉。(4)長期債務融資一般具有使用和時間上的限制。在長期借款的籌資方式下,銀行為保證貸款的安全性,對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約束性條款,這些條款在一定意義上限制了企業自主調配與運用資金的功能。
二、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的成因分析
債務融資風險主要是指由于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以及企業在日后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償付風險。債務融資風險產生于企業債務融資行為,其成因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者對債務融資風險認識不充分。債務融資風險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二是日后的償付風險。從目前來看,企業管理層十分注重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關注能否籌集到資金、籌集到多少資金、籌集資金的條件是什么,但對于籌集到的債務資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償還、怎樣償還缺乏較為詳細和成熟的考慮。投資項目一開始和中途變更的情況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經常出現,投資決策失誤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2.企業投資決策失誤。投資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決策失誤項目失敗或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產能力,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就會使企業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但是,由于決策失誤而導致財務危機的案例卻經常發生。“秦池”、“飛龍”等企業失敗幾乎都由于“投資失敗”。
3.市場利率和匯率的變動。企業在籌措資金時,可能面臨利率或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率和匯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近幾年,由于國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不斷提高,這也使得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同樣,國際貨幣市場匯率的變動也給企業帶來了外幣的收付風險。
4.銀行對企業的債務監督不充分。我國企業的高負債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種高負債并沒有發揮債權的治理作用,它不但沒有能有效地激勵和約束企業經營者的行為,反而扭曲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我國對銀企關系的制度設計以防范金融風險為主,由此導致了認識的偏差,認為銀行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督只能以外部監督為主,銀行參與公司內部會引起更大的金融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僅僅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參與公司治理。所以說我國銀行債務對企業的約束是軟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國現行的融資制度仍然沒有完全的市場化,大部分銀行和上市公司都是國家控股,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一些銀行受國家的干預,其貸款決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國家參與了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融資契約關系的建立,導致國有企業具有內在的高負債動機。同時,對于經營管理者來說,由于經營成功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好處,經營失敗,自己卻不會損失許多,因此,在企業經營時,往往喜歡冒巨大的風險。
三、防范企業債務融資風險的策略
1.樹立正確的債務融資風險意識。企業樹立正確的債務融資風險意識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要樹立企業獨立承擔風險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將越加分明,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幫助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因此,企業首先要有獨立承當風險意識。另一方面,對于債務融資不僅要考慮融資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更要考慮日后的償付風險。事實上,日后的償付風險才是企業債務風險考慮的重點。
2.優化企業的債務融資行為。企業應確定適度的負債比率、保持合理的負債結構和債務期限結構。企業適度負債經營是指企業的負債比例要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適應,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對于不同規模和不同性質的企業來說,選擇債務融資的比例不一樣,對一些生產經營好,產品適銷對路,資金周轉快的企業,負債比例可以適當高些,負債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對于經營情況不是很理想的企業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則就會使企業在原來商業風險的基礎上,又增加籌資風險。我國企業目前的負債比例高,為了緩解外界的壓力,應該降低資產負債比例。同樣,企業還應對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和債務償還期限進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業日后經營過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償付風險。
3.充分考慮市場利率、匯率走勢,做出相應的籌資安排。針對由于利率變動帶來的籌資風險,企業必須深入研究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時期及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正確把握未來利率走向。當利率處于高水平時或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應盡量少籌資,對必須籌措的資金,應盡量采取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當利率處于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但應避免籌資過度。當籌資不利時,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措經營急需的短期資金。當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根據資金需求量籌措長期資金,盡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來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同樣,對于籌資外幣資金帶來的風險,應著重預測和分析匯價變動的趨勢,制定外匯風險管理策略,通過其內在規律掌握匯率變動發展的趨勢,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籌資風險。如籌集美元之類的外匯資金要盡量減少,因為相對于人民幣而言其貶值日益明顯,否則將產生更多的外匯損失。
4.考慮銀行參與制度。要使銀行對企業的監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可以考慮建立銀行參與制度,將銀行納入企業的管理層,從而提高銀行對公司的治理。同樣,站在銀行角度也要加強對貸款資金的適時監控制度,把制度重點放在加強主辦銀行對借款企業的外部監控上。例如對負債比例較高的公司,主動要求自己作為主要的債權人列席公司的重要會議,使其盡可能充分地獲取關于企業經營和投資決策的信息,實現較好的風險控制,以防止不良債權的產生。
四、總結
債務融資既是一項財務策略,更是一種籌資戰略。企業在考慮債務融資時,不僅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考慮融資規模、融資方式和還款期限等,更要認識和考慮債務融資所帶來的風險。企業只有在正確認識債務融資風險的基礎上,及時制定和嚴格執行有效的債務融資風險防范對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才能充分發揮債務融資的最佳作用,并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鄂秀麗,季小杰.財務風險的控制方法.財務與會計,2005(7)
2.郭燕枝.試比較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3(1)
3.胡玉明.中國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制度性分析.經濟評論,2001(1)
4.李慧麗.企業債務融資風險及控制決策.審計理論與實踐,2003(5)
5.周蘋英.適度負債,發揮財務杠桿作用.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12)
6.汪輝.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公司治理和市場價值.經濟研究,2003(8)論文關鍵詞:債務融資風險防范
論文摘要:債務融資是企業融資的一種主要方式。這種方式既能解決企業資金壓力,又能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導致破產的境地。文章首先對債務融資及其利弊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債務融資風險的成因,并對企業如何防范債務融資風險提出了建議。
- 上一篇:企業債務市場分析論文
- 下一篇:國家債務重組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