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交易所金融科技投入研究
時間:2022-08-25 10:55:40
導語:證券交易所金融科技投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香港交易所作為中國連接世界的重要交易所之一,也是目前資金進出中國內地的主要市場,科技賦能證券交易所變得越來越重要,港交所通過兼并和新設公司、推出領航星計劃、合作設立金融科技研究所等等,為港交所保持其領先地位作出努力。本文通研究港交所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與證券交易量、證券交易質量等之間的關系,由此發現港交所科技投入與交易質量的關系,進一步得出科技的推動作用得出啟示,為證券交易所未來轉型升級奠定研究基礎。
關鍵詞:港交所;科技投入;交易質量
一、引言
隨著通訊技術革命和市場競爭加劇,證券交易所的競爭越發激烈,金融數據的大數據分析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越來越重要,日前,倫敦證券交易集團(LSEGplc)在2021年1月完成270億美元收購金融市場數據和基礎設施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助力其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競爭中,保持技術優勢。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HKEx)作為資金進出中國內地的主要市場。2019年,港交所全年新上市公司183家,第七次成為全球最大首次公開招股市場,金額達3142億港元,較2018年增長9%、證券化衍生產品(衍生權證、牛熊證及界內證)的成交金額達44137億港元,盡管相比較2018年下降23%,但仍連續第13年蟬聯全球最大結構性產品市場。港交所在2011年和2019年,兩次希望并購倫敦證券交易以助力港交所發展,創造全球布局的國際化金融交易服務集團,但均以失敗告終,在面對行業全面轉型和發展的大前提下,其自身通過科技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兼并或者設立金融市場科技相關公司以及建立金融實驗室研究金融科技的應用等,使得港交所在全球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繼續成為環球交易所行業中的佼佼者。本文基于文獻閱讀,結合證券交易所特性,在港交所財務報表中選取相關指標,進行定性分析,結合相關數據呈現港交所在科技投入與收入、收益、市場指標等相關關系。
二、港交所對外并購投資對布局金融科技分析
20年世紀90年代以來,證券交易所就興起各種形式的并購、重組和業務創新等變革形式,提升自身在交易所行業的競爭力的同時,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作出貢獻,表1收集的是港交所自2012年以來加強金融科技的并購投資事項,為保持自身優勢,通過并購、合資或者獨資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提升自身的數據分析、大數據處理、金融信息服務和數據安全等港交所在2010年開始興建新一代數據中心,初步預算投資約7億港元在香港將軍澳工業邨,成為港交所旗下所有市場及結算系統的核心數據中心。2013年1月,港交所新數據中心正式開幕,作為“香港交易所領航星技術計劃”核心項目,總投資超過30億港元,數據中心主要服務為設備托管,并且以此形成生態圈使得參與者享受到具有成本效益的市場聯通服務、買賣盤管理、風險管理等,還可以提供超低時延的市場數據產品。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新一代數據中心的投入使用,在設備托管服務方面穩步增長,年均超過2位數增長,不僅彌補港交所的設備托管服務的空白,還提升港交所的收入,作為“香港交易所領航星技術計劃”的核心部分,數據中心的建設具有深遠意義。從表2可以看出,港交所成立數據中心后,其設備托管服務的參與者在現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的占有率均超過50%,說明對其托管服務的認可以外,將為港交所提供新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點。
三、港交所對內金融科技投入分析
港交所2013年開始,其年度報告開始單獨設立平臺及基礎設施分部,該部分項目在之前歸在其他收入項下。2019年,平臺及基礎設施分部改名為科技分部,從名稱變化可以看出,港交所對于基礎設施和金融科技方面的重視。通過匯總2010年以來港交所在提升平臺基礎設施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措施,從內部了解港交所如何從內部自我更新,其中包括對于自身系統的更新升級、交易平臺的完善、領航星計劃的持續更新和成立創新實驗室。從表3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第一,港交所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AMS/3在不斷升級,其處理能力從2010年的每秒3000升級到2018年的「領航星交易平臺-證券市場」(OTP-C)每秒處理能力初步設定為60000宗買賣盤,每日4億總交易,提升約20倍;電子交易系統(HKATS)及衍生產品結算及交收系統(DCASS)的升級也在逐年升級,交易速度的提升不但提高交易效率和交易質量,還減少參與者的硬件設施數量,便利投資者。第二,港交所的「香港交易所領航星計劃」從2012年開始計劃實施,同年作為領航星計劃載體的港交所新數據中心開始動工,并與2013年完工。領航星計劃核心包括網絡連接、建設全新尖端科技的數據中心、提升對盤傳輸市場數據及市場聯通各系統,總投資約30億港元。「領航星計劃」主要涉及市場數據平臺-現貨市場(OMD)于2013年投入使用、中央交易網關(OGG)于2014年投入使用、市場數據平臺-衍生產品市場(OMD-D)于2014年投入使用、交易平臺-證券市場(OTP-C)于2018年投入使用和交易平臺-中華證券通(OTP-CSC)于2019年投入使用,此外,LME在2019年準備使用架構取代LME的核心交易基礎架構,在未來幾年支持LME的新交易平臺。「領航星計劃」旨在革新香港交易所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為港交所未來轉型數據交易所提供良好契機,更為其鞏固香港在世界金融舞臺的地位。第三,港交所在2018年成立創新實驗室,希望通過其探索、孕育和投資于技術創新機遇,以推動香港交易所業務持續增長并維持其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領導地位。圖2中,由于聯交所的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平均每日成交在2014年才開始公布,因此為完整性和可對比性,并未加入此次統計中,但是其成交額已包含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額中。從圖2來看,由于LME是2012年才收購,因此其數據從2012年開始收集,且其成交活躍,遠超港交所原有股票期權和衍生產品的成交,2010年~2015期間聯交所和期交所的合約張數差距不大,但是在2015年以后,期交所的衍生產品合約成交數與聯交所股票期權合約成交數差距拉大,并且一度超過LME的金屬合約平均每日成交量。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在2012年開始持續上升,盡管在2016有所回調,但是均維持在每日660億港元的水平上,這與港交所「香港交易所領航星計劃」的實施在時間在線重迭,因此,平臺基礎設施的更新升級,推動了港交所成交額和成交量的提升,說明科技對于市場的交易質量有正面作用。從圖3來看,港交所主要市場指標增長率在2015年和2018年增長最多,其中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增長率表現最為優異,在負增長年份也不超過10%,但是在正增長的時候最高達55.8%;波動幅度最大的是股票期權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增長率,從增長43.6%到降低24.5%區間波動;LME的金屬合約表現較為均衡。港交所在衍生品優秀表現與衍生產品結算及交收系統(CCASS)、市場數據平臺(OMD)衍生產品結算及交收系統(DCASS)的升級存在一定關聯,強大的基礎設備和交易軟件的更新,為衍生品交易創造了前提條件,結合2015年全球金融市場優秀表現,港交所的各項主要市場指標在2015年獲得可觀增長,盡管次年增長幅度較小,但是在2018年港交所的增長指標迎來了新高,特別是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增長達到55.8%。本文在港交所各項收入中,選取收入中與科技(平臺及基礎設施)相關性最高的五個指標,作為衡量科技投入對于收入的影響,我們看到,交易費及系統使用費收入在這五個指標中占比均超過50%,其次是結算及交收費和市場數據費;2013年數據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為港交所創收設備托管服務費,在這五項收入占比從最初的1.2%增至1.8%,未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預料其占比將會有上升的趨勢,市場數據費可以看到逐年上升,從2010年的3.45億港元增至5.75億港元,增幅達138%。圖5從科技相關的收入增長率來看,這五項指標在大多數年份處于正增長狀態,表現最優的是2015年,受宏觀金融環境影響,均有大幅度提升,盡管在2016年增長率有所回落,但是2017年至今基本保持正增長。從上文可知,2015年港交所的平臺和基礎設施設方面改進項目較其他年份都要多,「領航星交易平臺」、新證券交易設施(NSTD)和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CCASS),均升級改造完成,科技賦能助力港交所在2015年的優異表現。
四、結論
本文從港交所對外并購投資對布局金融科技和對內金融科技投入分析,主要依靠港交所的年度報告和相關公告進行數據的收集,通過科技投入與港交所相關收入的對比,發現港交所的科技賦能與相關收入增長之間存在時間重迭,因此港交所通過科技賦能,對于成交量、成交額度、科技關聯性高的五項收入都具有正面影響。港交所對外并購投資對布局金融科技部分,2010年~2019年期間,港交所八次進行并購、入股和設立子公司等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和平臺的更新,積極布局金融科技領域。港交所2018年開始成立了香港交易所創新實驗室、收購深圳市融匯通金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和入股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為港交所賦能,保持在全球交易所行業中的領先位置。港交所對內金融科技投入部分,通過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的投入,主要體現在港交所設立新數據中心、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AMS/3、市場數據系統MDS、電子交易系統(HKATS)、衍生產品結算及交收系統(CCASS)、新證券交易設施(NSTD)、衍生產品結算及交收系統(DCASS)和港交所的「香港交易所領航星計劃」,全方位升級自身基礎設施,保證交易的安全、高效和便捷、交易速度的提升,直接影響交易的流暢性、使得買賣更加迅速,為港交所成交額和成交量貢獻不容小覷。綜上所述,港交所通過對外和對內的科技投入,對于交易所的交易質量有所提升,科技賦能下的港交所迸發出新的活力,在未來交易所轉型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維持港交所在環球交易所行業中的領先優勢。
作者:徐東鵬 單位: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
- 上一篇:如何提升煤炭企業經濟效益
- 下一篇: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整合路徑
精品范文
10證券投資實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