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角度探討利益集團論文
時間:2022-06-04 04:59:00
導語:理論角度探討利益集團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利益集團的涵義和特征;證券市場利益集團形成的原因;證券市場利益集團的現狀;證券市場利益集團信用缺失的表現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利益集團的存在作為現代政治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中外政治學者的廣泛重視、利益集團的利益基礎相對單一,目標直接而具體、利益集團一般沒有獨立的政治綱領、利益集團具有較廣泛的群眾性、證券市場利益集團的形成從市場經濟發展角度來講是歷史的必然、初始制度原因、利益一致性和信息不對稱、證券市場的利益集團并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利益集團、我國的證券市場是在股權割裂的制度設計中產生的、信用缺失狀況基本都圍繞上市公司展開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我國證券市場是由上市公司、證券中介機構、投資基金、監管部門等利益主體組合而成,這些利益主體是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由于他們的利益沖突與一致性,形成了一定的利益集團。本文主要分析了證券市場上利益集團形成的原因及現狀。從理論角度描述利益集團的涵義與特征,說明其在證券市場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證券市場利益集團信息不對稱
一、利益集團的涵義和特征
利益集團的存在作為現代政治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中外政治學者的廣泛重視,并進行了深入研究。利益集團是指在利益多元化的社會中,具有相似觀點和利益要求的人們組成的,并企圖通過參與政治過程影響公共政策實現或維護其利益的社會團體。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說,任何一群為了爭取和維護某種共同利益或目標而一起行動的人,就是一個利益集團。
作為一種實現和維護自身利益的社會團體,利益集團有幾個基本特征:
首先,利益集團的利益基礎相對單一,目標直接而具體。利益集團的利益是在人們擁有共同目的的基礎上形成的,只要人們有一個簡單的目的,就會有很強的動力支持他們共同為這個目的建立起利益集團,所以,與國家、政黨、政治聯盟等政治組織相比,利益集團的利益基礎顯得相對單一;加入這一團體的成員目標也相對直接和具體,只要能實現他們的利益就比較容易使他們得到滿足。
其次,利益集團一般沒有獨立的政治綱領。利益集團并不以奪取和執掌政權為目的,而只是參與和影響政府的決策過程,從而實現和維護自身利益。正因為如此,利益集團通過各種方式和行動來最大程度的影響政府的決策,以利于成員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利益集團具有較廣泛的群眾性。利益集團不是政府組織,并不具有絕對的權威和嚴格的組織結構,利益代表的范圍也僅僅是本集團的成員,盡最大努力為本集團成員爭取利益,因此最能吸引所有與集團成員有共同目標的人。最為重要的是,由于利益集團直接代表著某一方面群眾的利益,存在和活動于群眾之中,因此,更能直接感受到群眾的呼聲和要求,能與群眾有更為緊密的聯系。
二、證券市場利益集團形成的原因
證券市場利益集團的形成從市場經濟發展角度來講是歷史的必然,形成我國證券市場利益集團的現實狀態有如下原因:
一是初始制度原因。中國證券市場是伴隨著國有企業改革而發展起來的,證券市場的發展客觀上為國有企業的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種市場化的平臺,股權分裂、同股不同權、政企不分使權衡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矛盾重重、監管上漏洞百出,這都為證券市場埋下了深深的制度隱患,在這種投資環境下,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價值發現功能、經濟晴雨表功能及投資增值功能相當紊亂,但它的融資功能卻更加強化。在這種制度缺陷背景下生存的利益主體利益意識覺醒,維權意識加強,集團意識形成,引發了圍繞著管理層、上市公司、券商、中小股民等各方利益結構的不斷分化重組,使各方利益集團由隱性向顯性、由非組織化到泛組織化,成了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
二是利益一致性和信息不對稱。對于聯合型的利益集團利益一致性是他們聯合的基礎,信息不對稱是他們聯合的前提條件。利益集團的形成是利益分化的必然結果,之所以有利益分化,證明某些利益主體的利益是一致的,他們要求將分散的利益凝聚為同樣的利益表達(不論是合法的、建設性的還是非法的、損害性的),從而使其能夠更接近決策的層面。
市場中的信息永遠是大家爭相追逐的對象,但由于種種因素信息是不可能公平的完全的取得,只有獲取更多的信息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使利益最大化;因為存在信息不對稱的事實,一方利益主體才會要從另一方利益主體那里獲得自己沒有而又迫切需要的信息,通過信息的交流,兩者有著相通的利益可以通過聯合來實現,因此聯合的利益集團就有了很強的用武之地。
三、證券市場利益集團的現狀
證券市場的利益集團并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利益集團,如今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集團從總體上說,大多沒有完備的組織形態,也沒有固定的組織構架,只是松散的、自發的、臨時的、若隱若現的“結伙”,以輿論呼吁等方式在報紙上、廣電或網絡上表達其特定的利益訴求。因為他們僅僅因為各自的利益相同走在一起,所以只要能影響政府的決策向著有益于成員利益的方向發展,與傳統意義的利益集團相比,他們并不具有廣泛的群眾性,不反映某些群眾的共同利益,因此不具有代表性。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形成的利益集團是非常特殊的團體,有著特殊的形成背景,特殊的行為方式和特殊的影響效果。
我國的證券市場是在股權割裂的制度設計中產生的,是由國家資源分配及占有的起點不平等為淵源的。起初利益集團的狀態并未在市場中顯現,十幾年來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改革的步步嘗試,引發了圍繞著管理層、上市公司、券商、股民等各方利益結構的不斷分化重組,使利益集團由無到有、由隱性向顯性、由非組織化到泛組織化同盟的產生和壯大具有了客觀的社會基礎和制度基礎,同時,隨著弱勢利益集團利益意識的覺醒和維權意識的加強,特別是“集團意識”的形成,又為利益集團的存在和壯大提供了心理基礎。證券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市成了各利益集團進行博弈角逐最明顯的地方。
四、證券市場利益集團信用缺失的表現
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集團信用狀況并不是很好,市場中的失信現象比比皆是。上市公司這一利益集團的信用狀況是應被關注的焦點,信用缺失狀況基本都圍繞上市公司展開,諸如虛假包裝上市、控股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隨意圈錢、擅改募集資金投向、虛報利潤、信息披露不及時、關聯交易等,為了實現上市增值增利的目標,上述行為似乎成了默認式,無非程度大小的問題,類似狀況都或隱或顯的存在著。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股權分置改革,使得上市集團與上市公司的利益統一起來,占用資金、隨意圈錢的行為在逐漸淡化,但其他的問題仍舊存在。由于市場運作的需要,上市公司和證券投資機構及中介機構聯合違規各取所需;一些民營上市公司沒有大型企業或國有企業的實力,與當地政府或相關權力人的聯合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更可怕的是國有上市公司和監管部門及政府本身就同屬一家,管理人員也是直接被委任或由政府官員兼職,無論政策制定和利益要求,與其他市場主體相比并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因此信用缺失問題在所難免。
這樣的信用狀況為證券市場和各個利益主體都積累起了嚴重的風險,長期及嚴重的信用缺失會使市場越來越不規范,投資者心理預期和承受能力越來越差,風險自然會一點點沉積下來。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和信用制度高度發展的產物,證券市場的交易形成了大量錯綜復雜的信用鏈條,因此證券市場的風險具有很強的傳導性和危害性,會波及到整個金融體系和國家經濟,而且這類風險的因素有很多不確定性,非證券市場所能控制,另外,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如制度缺陷一時難以彌補等,這樣,風險的可控性就更弱了
參考文獻:
1袁劍.中國證券市場批判[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2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林毅夫.論經濟發展戰略[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4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分析要義[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 上一篇:農業銀行合規策略研究論文
- 下一篇:商業銀行信貸危機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