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下初中政治論文

時間:2022-08-15 08:57:23

導語:傳統文化下初中政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文化下初中政治論文

一、思想政治課挖掘利用傳統文化資源的方法

(一)運用傳統文化中的漫畫來豐富教學內容

漫畫淺顯易懂,也是學生感興趣和喜歡的素材。漫畫以社會各種事態為素材,與時事聯系密切,通過夸張的寓意,諷刺、批判某些人和事。政治課堂中巧用漫畫,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二)引入傳統文化中的文學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共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經久傳揚的當屬文學作品,眾多的優秀文學作品,其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統一。其中不乏與思想政治課知識點相結合的作品。在政治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文學作品的優勢,有針對性地引入文學作品,營造課堂氛圍,弘揚民族精神。例如,在學習“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時,教師適時地引入學生十分熟悉的梁啟超的名作《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在學生朗朗的吟誦中,整個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實現心靈的撞擊,同時激發起學生對國家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

(三)運用傳統文化中的名言名句

在政治課教學中,引用名言名句,發揮它的釋疑解惑功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講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用“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說明規律是客觀的,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用“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分析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關系;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明發展的實質和普遍性;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風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來分析正確價值觀和價值觀的實現等道理。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適當地運用一些傳統文化,使某些深奧的理論簡單化,使教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學生不僅記住了這些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了所揭示的政治觀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政治課在運用傳統文化資源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引用的傳統文化資源要注意精選

所謂精選,是指注意選擇適合初中學生年齡段、思維發展的素材。初中階段的學生是處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他們更習慣于那些形象、具體的知識作為解決問題的參照,所以我們在選材時,引用的資源能恰如其分地說明和揭示教材中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并富有啟發性和教育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不僅要準確把握教材基本原理的內涵和外延,而且必須使所引用的傳統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外延與教材保持一致,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引用傳統文化資源要注意適時

我們都清楚,現在教學要求我們要在教材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合理的擴展和延伸,來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知識面的擴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時候都可以融入傳統文化,盲目地添加,一方面會增加課堂的內容,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學生的誤解,導致在知識理解上出現問題。所以我們要在引用時注意時機。適時引用,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適時引用,可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促成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獨特的創造性思維;適時引用,抓住教育的最佳時機,可收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引用傳統文化資源要注意適度,防止喧賓奪主

在政治課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運用始終注意它僅僅是教學的素材,哲理剖析的一種載體。教學中引用傳統文化,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處理不當,占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講所引用的內容,盡管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表面上聽得津津有味,但這種喧賓奪主的做法勢必會干擾和沖淡正常的教學活動。伴隨著我們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對于學校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對于傳統文化的弘揚這一社會需求下,如何把弘揚傳統文化和我們的學科教學緊密地聯系起來,需要我們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總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作為從事這一領域工作的一線中學教師,我們應該與時俱進,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社會的需求,加強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努力實踐,勇于探索,通過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滲入,使思想政治新課程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

作者:林開杜單位: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