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學新理念分析
時間:2022-02-25 10:27:10
導語:初中政治教學新理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政治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除了給初中生教授基礎性的知識,更應該把這門課程當成是一門重要的德育課程。初中政治教學內容相對于初中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較為枯燥和難以理解吸收。突破傳統,以創新教學理念和手段對于初中政治教學打開新視野至關重要。通過教師有意的注重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加深學生對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理解。
[關鍵詞]初中政治;情感教育;法律意識;創新理念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也應該意識到自己思想應該有所轉變,要加大自己在教學方式上的革新力度,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讓學生對道德法治課程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教師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讓學生有所收獲,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中得到發展和進步。
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強調和研究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聽起來與初中生的教育不搭邊,法律意識一直被認為是成年人的規范,與初中生教育似乎大相徑庭。為什么要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去完善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培養,原因由來已久。我國一直堅持依法治國的方略,堅持以法律為社會規范,以法律為社會成員的行為準繩,規范人們的各種行為和活動。從古到今,從法的出現到如今法與社會大眾的聯系,從法的不全面發展到全面發展和完善。法作為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在我國也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意志的體現。國家出現之初,法律并未出現,此時神和上天自然的意志代表著法。在人們社會交往和生產過程中發生了無法調解的矛盾和沖突時,如何去判斷雙方的對錯,在食物或財富無法評斷歸屬之時,如何解決爭奪問題,這些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大產生的摩擦問題愈來愈多。當時最初的國家統治者以上天的意志處理著各種沖突和行為。生產力不斷發展推動著人們財富積累的差距,國家機器不斷強大,神和自然的力量不再為人們信服和遵從,人們更需要成文的規定和準則,法律作為新的規范人們行為的統治工具應運而生。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法律的產生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國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大國,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毋庸置疑,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也是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而服務,規范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各種行為。教育是否成功要看受教育的人最終能否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初中政治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除了給初中生教授基礎性的知識,更應該把這門課程當成是一門重要的德育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了初中政治的課程之后,能了解國家的體制結構,了解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基本知識,能對他們所成長和生存的國家和人民懷有最基本的了解。從而最終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漸漸形成對民族國家和人民的情感,對這個社會的認同。如果沒有認同感,以中國國家的范圍來說,很難形成國家凝聚力。國家省份城市之多,幅員遼闊,邊境地區以及港澳臺地區要長久的維持在一個國家下面的統一,依靠的就是這種只有一個中國的國家意識和法律意識。國際形勢嚴峻,西方勢力對我國崛起的現狀虎視眈眈,初中政治教育如何為這樣的國際形勢里發展的國家解困,法律意識應當是第一位的。法律是國家的最高行為規范,要讓學生在學習初中政治這門課程的過程中加強法律意識。初中生年紀小,在價值觀念未完全構建的情況下,更容易思想走偏,走上違紀、甚至違法犯罪的道路。近些年來,犯罪人的低齡化發展尤為嚴重,不斷挑戰社會治安和人民安全。外部勢力不斷侵入試圖造成國家分裂,挑唆群眾,破壞法治,毒蝕青少年的意志。這意味著我國在青少年德育教育這部分的法律意識傳授得還不夠,法律意識還未深入青少年群體的心中。初中政治教學中增強對學生法律意識自覺性教育還需努力,這段路程仍是任重道遠。通過教師有意的注重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會加深他們對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理解。如果學生能在初中形成對法律的基本認識,并能融入到其他知識點的學習中,維護國家運轉操作的工具,依法治國,公平與正義等相對于初中生理解力較為晦澀的一系列章節來說多有裨益。
二、突破傳統,以創新理念和手段教學
初中政治教學內容相對于初中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較為枯燥和難以理解吸收。初中生處于如花般綻放的青春期,一是對各種吸引眼球的事物表現出好奇,經不住社會中形形色色的誘惑。二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各種觀念未定型,容易接受各種不端思想的侵害和荼毒。初中政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這門課程的枯燥性也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吃力和難理解。突破傳統,創新教學理念對于初中政治教學打開新視野至關重要。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特點和才能、興趣、性格等因素去選取契合學生個人的教學方案和教學重點,最終促進不同特性學生的學有所成。對于性格內向和內心閉塞的學生,就不能過分要求其短時間內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關系中做到開朗外向;對于行事風格急躁和沉穩的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學生也不能以死標準規范,應該有彈性的進行教育。不同的學生有自己更適合的學習方式,對于知識也有更契合他們自身的吸收模式。教師的職責的盡到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培養他們,以最順從個體天性的方式培養他們。從因材施教的目的出發,宏觀上來說還是為了實現教育為社會、為國家培育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培育參天大樹。從個人來說,一個國家的教育有培育健全人格、學習適應社會生存技能的目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這個社會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能力,需要借助教育這個平臺實現自身的個人價值,甚至改變階層,改變命運。這也是教育與生俱來的重大使命。
(二)情感啟發
教學需要激情,講課需要情感技巧。生動的講述,細致的描繪,深刻清晰的闡述是優秀課堂講解的標配。如果把一堂課當作是一盤美味佳肴的話,那么課程的內容就是食材,教師的講述和傳達的能力就是食物的色香味。只有既準確把握課程內容,又能兼顧教師講課技巧和情感表達等因素,這堂課才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才是成功的課堂。知識鏈條下需要情感的聯結,只有存在道德感和情感觸覺不遲鈍的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初中政治課堂下的各種知識。而一旦斷開了這種情感的聯結,學生就感受不到行為會給情感帶來影響。情感啟發的理念就來自于人們意識到需要將知識與普通人的心理情感需要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教師平時課堂上和課后都要密切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真正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比起單方面的關注考試的卷面成績,教師更應該開闊自身眼界,認真的尋找在課堂上眼睛里閃閃發光的孩子們,認真傾聽,愛護關心,多一些贊賞,少一些責備和攻擊。在課堂上講述時多添加一些自己經歷和情感,去激發孩子們對于事物的共鳴,情感上與孩子們相通,學生們更樂于接受在課堂上充滿熱情和活力,而表達又溫暖親切的教師。
(三)創新教學手段
隨著時代的更替,教育者不斷地更新著教學的方式,現如今教學手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愈來愈多的新穎的教學方式走進千千萬萬的課堂。在一些教學手段先進的國家,基礎教育中很多課堂都已經與現代科技、網絡媒體結合起來。學生們從課前預習、聽課、課堂討論筆記、課后作業、課后的復習和知識拓展這一系列學習過程都能與科技緊密結合。教學手段的不斷改變是為了適應更多元化的教育目標,完成教學工作。初中政治同樣也需要創新教學手段,給學生們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采用多媒體音頻視頻與黑板板書相結合的講解,采用教師講解與小組分工對于一個問題或知識點展開激烈討論的結合,或者讓學生們體驗自己備課,當一回小老師為全班同學講課的經歷都能大大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擺脫課前單刀直入的講述,花三到五分鐘講述一個和課程內容相關的有趣的小故事,分享一個生活中的小經驗,打開課堂的話匣子,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時刻把學生的體驗放在心上,創新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總之,教師一定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運用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在促進自身專業能力提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林秀清.合作學習提升能力:暢談初中政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新體會[J].文理導航(中旬),2013,(07).
[2]申新紅.充分利用教具、學具讓課堂活起來[J].新教育時代,2015,(03).
[3]魏其武.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2020,(37).
作者:呂鳳 單位:黑龍江省北安市第八中學校
- 上一篇: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 下一篇:大學生實踐編程能力數字化培養模式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