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高中政治論文
時間:2022-03-04 10:01:17
導語:生活化高中政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生活化教學的特點
伴隨我們國家社會文明的進步以及發展,再加上對傳統教學的改革,原有的政治教學方法已跟不時代的腳步,無法適應當前時代的要求。因此,讓高中政治課堂披上生活的光環,其實是對高中課堂多元化的一種處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也可形成良好的政治教學氣氛。
2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的表現
2.1日常生活的課堂化
當前時期的政治課堂,是要針對教學活動由空間、時空兩個方面進行優化、調控,讓生活的豐富經驗可以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調動。總得來說,就是要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充分融入生活的內容,且這些內容是要豐富的、靈動的,把教學轉變成為具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2.2現實生活的學生化
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表明,學生的生活包括了日常的生活活動及學習活動,在教學中,要注意區分好兩者間的關系。但是,也要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高中政治教學內容一定是真實生活的映射,是對學生的一種真實反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學生對自己生活的控制。
2.3可能生活的學生化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道路上具有更強的發展及生存能力,需要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貫徹相應的教育思想,為今后的光明生活而開展教育。同時,這也是生活教育的本質。因此在課堂的教育中,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分析,是為了幫助學生在社會上更好的立足,給學生提供更好、更多的發展機會。
3將生活化融入于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方法
3.1改變教學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與書本分離,轉移學生的視線并開發他們的思維,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去走近、走入生活,然后開始去做他們自己認為有意義事情。所以對于高中的政治老師而言,要走出講臺,走進學生,讓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互相學習與探究,實現教育角色的變化,讓教師可以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還要轉變“唯書至大”的傳統觀念,只有把原有傳統的觀點改變了,才能運用更多元、更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吸引學生,讓他們可在一個相對快樂及和諧的環境中去學習、掌握知識,形成自學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2創新教學方式
新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為基礎,對他們的創新精神、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因此,如果想要提升教學的目標,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去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并且培養學生的創新力。生活化教學是以“生活”這一舞蹈作為背景的,其目的是為了找到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的最好切入點,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至生活及原有的知識架構中。教師在課堂上可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營造生活場景——學生去對場景進行體驗——得出結論(由教師引導)——提升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單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更可實現知識理論的升華,讓學生體會到更深層次的政治含義。同時,教師可多組織學生進行小品、話劇等表演節目,從而將教學內容通過生活場景表現,以此來激發課堂的活力。例如,在講解政治名詞“賣方與買方市場”時,學生在理解時容易出現混亂的情況。那么教師即可聯系生活讓學生進行區分、理解。組織學生開展生活當中的買賣場景,讓學生可在演示的過程中感受到兩者的區別所在。
3.3充分對生活資源進行發掘,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但最為重要的還是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轉變。即是讓高中的政治課堂可以與生活化緊緊聯系。從本質上分析,這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把多樣性的生活資源轉變成有效教學資源,大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可以更好去理解政治的內涵。
4結束語
綜上,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合進生活化的內容,是我們國家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一個重點,可更好體現政治教學的觀念,讓學生通過生活的實例,有機結合生活當中的經驗,更好去理解課本的理論知識,并且通過這些生活化的經驗,開拓本身的學習空間。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領航燈,在課程的改革中要做好“領頭羊”的工作,勇于創新、嘗試,幫助學生構建起正確人生與價值觀,大大提升高中上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
作者:李建英單位:山西省臨縣高級職業中學校
- 上一篇:創新能力應用下的高中政治論文
- 下一篇:春節和兩會期間安全管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