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探討
時間:2022-06-21 10:33:26
導語:本土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結合教材內容及教學需要,發掘本土文化課程資源。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有選擇性地利用多種渠道發掘本土文化課程資源,諸如當地的歷史遺跡、悠久的民風民俗、近期的新聞事件與社會熱點問題,以及當地的文化標志、宗教、人物等。其間,結合現有的教材內容及教學需要發掘本土文化教學資源就是一條捷徑。無論新、舊政治教材,其中引用的部分材料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一些案例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顯得較為陳舊,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應善于洞察社會變化,主動挖掘教學需要的本土文化課程資源,并恰當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之中。如能用好本土文化資源,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2.從我們周邊的生活中尋找資源。對于本土教育資源,老一輩革命家徐特立曾說過:“遍地是黃金,只要明眼人?!彼虒Ш髞砣艘粜?,要善于從本土生活中發現教育資源。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盡量縮小課程資源與學生在時間、空間上的距離,以及心理、情感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應盡量選擇學生身邊的熟悉的素材,或是近期發生的事情。只有這樣的課程資源,才具有直觀性、生動性,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鄉土文化課程資源引入課堂教學,能讓學生感到政治離他們并不遙遠,學習起來也不枯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主動參與的意識,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3.鼓勵學生調查尋訪,親身實踐,共同開發本土文化課程資源。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要充分發揮全體師生的作用,大家要共同收集、整理課程資源,并有效利用。政治教師更應鼓勵學生適時地走出課堂和學校,“零距離”地接觸社會,參與社會生活,感受社會變化,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親歷”中獲取多種有益于身心發展的課程資源。要讓學生的所見所聞、個體經驗、獨立判斷與課堂教學交融,將他們置于學習和認識的主體地位,促進其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現有的教育資源。如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師、學生就多次共同前往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教育基地等,由教師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求知,在調查與走訪中進行體驗與感悟,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道德修養。4.巧妙運用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教學設計,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從新課程改革的角度來說,政治課堂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挖掘當地的教育資源,運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的創造、創新潛能,為每個學生提供進行創造的機會和平臺,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然而,占有非常豐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資源只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也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巧妙構思、精心設計,自然貼切地引入本土文化資源。唯有如此,本土文化資源的引入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有一種親切感,才能自然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本土文化資源融入政治課堂中的注意事項
1.兼收并蓄,避免反客為主。教師在應用本土文化資源的過程中,切忌喧賓奪主,不能為了用本土文化資源而用本土文化資源。需要明確的是,應用本土文化資源是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如果教材中的事例就具有典型性和實用性,我們也可以利用,要學會兼收并蓄。2.吃透學情,切忌牽強附會。在本土文化資源應用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牽強附會,應避免以下問題的出現:所應用的資源與課本知識點沒有較密切聯系的;雖然與課本知識點有密切的聯系,但并不能明確地說明問題的;與課本知識點雖然有密切聯系,但本身內容過多、理解較難、學生較不熟悉的。3.突出時效性,注意與時俱進。政治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時效性。因此,在將本土文化資源引入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把當地的重要時政、重大事件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要注重引用新近發生的事情,從而為政治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
作者:史瑞蓮 單位:涇川縣第一中學
- 上一篇:高中政治誘思探究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趣味高中政治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