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07-22 09:38:56

導語:女排精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排精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摘要]中國女排在連續奪得五連冠的奮斗歷程中形成了無私奉獻、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這些精神不僅具有時代性,更具有榜樣性和傳承性。對于當代青年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具有引領和教育的意義,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啟示,有利于激勵大學生發憤圖強,勇于超越,爭做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女排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時表示,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自強不息、勇于拼搏、團結向上的女排精神深刻影響了每一位中華兒女,其中就包括富有青春活力的大學生。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轉折時期,他們將走上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而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將深刻地影響著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因而深入了解女排精神,并將其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促使他們樹立更加遠大的人生目標,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幫助他們在以后面對挫折時能更加積極和堅韌,最終實現理想,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一、女排精神的內涵及特征

女排精神是以無私奉獻、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等精神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女排運動員們在刻苦訓練和賽場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氣質。女排精神為什么會得到這么大的認可和推崇?最核心的內容是其具有時代性、榜樣性和傳承性。它時時刻刻激勵著中國人民,賦予人們無盡的力量。

(一)女排精神的內涵要素

1.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女排精神作為時代的象征和主旋律,首先體現在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上。敬業精神就是犧牲小我而成就大家,這種可貴而高尚的精神品質,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國女排奪冠背后,是隊員們持久艱辛的付出。幾乎每一場重要比賽之前都要經歷長達數月的封閉式訓練,一天訓練時間在十余小時是常有的事,光是撿球就能走兩萬多步,訓練強度可見一斑。而且,在訓練過程中受傷和意外不時會發生,被球砸到臉部,出現手指或腳踝骨折疼痛難忍,如果不是有著崇高的敬業精神,很難堅持下來。此外,為了訓練和比賽,錯過父母的生日,過年不能與家人團聚也必須忍受。這充分體現出了女排姑娘們高度的敬業精神,這種以國家利益至上的敬業精神,成為了中國女排精神的代表,成為了中華兒女不斷奮斗拼搏的精神支柱,為增強社會各界的凝聚力提供了強大的建設力量,對于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具有極其重大深遠的意義。2.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女排精神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信念。賽場上的喝彩歡呼聲,帶給觀眾的是一種絕不言棄、不屈不撓、不畏艱難、不斷超越自我的可貴精神品質。在每一次賽后召開的女排情況總結會上,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都會被提及。艱苦奮斗已經成為了女排所奉行的制勝法寶,它的背后所反映出的是中國人自強不息的品質。女排精神中最可貴的不是贏得了的結果,而是為夢想拼搏的過程;明知分外艱難,依舊竭盡全力[2]。中國女排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還體現在諸多方面,譬如:在日常訓練當中,女排隊員肯吃苦、勤學習、不畏艱難;在賽場實踐,面對強敵,女排隊員從不膽怯、從不畏懼、永不放棄,爭取每一次獲勝的機會。中國女排隊員之所以能夠在重重困難中脫穎而出,走出低谷,創造輝煌,其背后就有著頑強拼搏精神的支撐。拼搏精神不僅是一種能夠超越對手的精神,更是一種舍小我成就大家的精神,讓人們認識到,在面對艱難和挑戰時不畏懼、不放棄、百折不撓,堅持奮勇直前的意義。3.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和核心,更是一種信仰,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不可缺少的民族精神。在當今時代,中國女排更是將這種民族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女排精神的繼承與發揚必然包括自強不息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女排精神得以永葆生機,不斷向前發展,是保持女排精神頑強生命力的保障。中國女排并不是沒有失敗過,正是一次次的失敗,又一次次的爬起,一次次的挑戰自我,才最終站在了世界之巔。作為中國女排教練的郎平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像一只老虎,咬一口是一口。”如果不是強大的自強不息精神,中國女排恐難以取得今日成就。這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成為了中華兒女不斷奮斗拼搏的精神支柱,為增強社會各界的凝聚力提供了強大的建設力量,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夜以繼日地刻苦訓練是為了在奧運會中為祖國奪得一個好名次,為國家增光添彩。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確保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保障。

(二)女排精神的特征

1.時代性女排精神的一個鮮明特征是時代性,體現在與改革大時代相同步,與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相呼應,并與歷史發展相同步。首先,從改革大時代來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發展和創新,各行各業的發展欣欣向榮,激發市場活力,體育也得到快速發展,人民體質得以增強。尤其是在當今時代,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舉足輕重的力量。2008年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奔月,“北斗”衛星組網成功,“一帶一路”倡議獲沿線國家大力支持等等,今天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這完美詮釋了女排精神所反映出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勇于奮斗的精神。其次,改革開放后,我國人民的社會生活面貌發生了重大轉變,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積極擁抱時代,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在經濟領域內,我國已經一躍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政治上積極進行政府職能轉變,政治更加民主;法律制度不斷健全,已經頒布并實施《民法典》,而女排精神的重要內容正與時展現狀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相對應。最后,女排精神是與歷史同步發展的。曾經的中國因為貧窮落后,被稱為“東亞病夫”。但是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了體育強國,不僅僅是國際上體育比賽拿獎牌,生活中廣場舞、各類民間體育賽事以及體育運動如火如荼,絕大多數人民身體的健康狀況正在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身體素質得以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這些都與中國人自強自立、勇于攀登的精神密不可分,而這正是女排精神的重要體現,女排精神的發展始終與時代和歷史保持同步,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特征[3]。2.榜樣性中國女排憑借無私奉獻、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可貴精神魅力成為億萬中華兒女拼搏奮進、勇攀高峰的榜樣。在實踐之中,榜樣具有激勵和示范的作用。女排精神自產生便與國家意志、民眾心理及時代背景不可分割,這三重力量的交互,使得女排精神具有了榜樣的魅力。榜樣性是女排精神的重要特征。中國女排精神作為中國體育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神之一,對于準確詮釋更快、更高、更強,以及發展體育事業,對于增強中國人民體質水平具有無可替代的榜樣作用,能讓人們更全面地理解體育的精神以及自強不息高尚品德的榜樣性作用。女排精神當中的無私奉獻、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符合民眾的希望,從而使民眾在心里建立起了長久的轉化,各行各業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主動將女排精神視為標桿,在生產與工作當中不斷向女排精神看齊。《人民日報》曾開設了“學女排,見行動”專欄,專門討論中國女排精神;陳凱歌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群眾為了看中國女排的比賽,早早地搬起板凳等待,并且打出了“學女排,見行動”標語,女排精神在社會生活中的榜樣性作用很好地凸顯出來。3.傳承性女排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無私奉獻、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不甘屈服、勇于爭先、英勇抗爭的民族。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和支持下,古代有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近現代有勇敢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驅除侵略、抗擊外侵,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在當今的和平年代,中華民族精神通過體育、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來體現并傳承,女排精神就是重要體現。中國女排將中華民族不甘屈服、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下來,在國際舞臺上摘得一枚又一枚金牌,很好地詮釋和傳承了民族精神,并在未來繼續以新的方式傳揚下去。

二、女排精神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女排精神具有強烈的示范性和引導性作用,為當代大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培育自強不息的高尚品質,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并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女排精神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學的整個學習階段是每一個大學生個體本身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在知識獲取的基礎上形成了價值認知以及價值認同,并通過在實踐當中進行不斷的整合,逐漸調節自身,穩定形成個人的價值觀[4]。作為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大學生在當前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女排精神對重塑大學生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以及現實價值。首先,當代大學生大多都是“95后”,從小生活在父母的保護當中,并沒有經歷過太多苦難,缺少不畏艱險與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女排精神之所以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值得每個大學生學習,就是因為我們從女排精神當中看到了在逆境中堅持的頑強、在困境中崛起的勇敢。女排精神啟示我們,唯有站起來繼續戰斗,才能最終東山再起、涅重生。這種披荊斬棘、勇于超越自我的意志力和精神品質是當代的大學生們必須要領悟和學習的。其次,女排精神對于幫助大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未成熟時期,對三觀的認識不能完全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同時西方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潮又對大學生有一定影響,如何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女排精神就是最好的鮮活教材。女排精神的內涵有利于當代大學生摒棄錯誤觀念,形成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女排精神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準和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中國女排在賽場上的颯爽英姿,體現出的是她們一次次刻苦訓練及永不言棄的精神,反映出的是她們的職業道德觀念和敬業精神。盡管曾經經歷過痛苦和失敗,但是中國女排始終保持自己的職業素養,堅定前行,苦練內功,加強訓練,提升素養。這也是尊重比賽,尊重對手。不斷提升自身和團隊能力,在比賽中用力量說話,用行動說話,用實際結果證明自己。而這些正是大學生所需要的。大學生作為天之驕子,必將進入到社會各行各業中。從女排精神中了解作為運動員所應該具備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在以后的工作中堅守崗位,樹立正確向上的職業素養,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努力拼搏,用專業精神證明自己,勤奮刻苦,堅持價值思維,提升自身能力,為單位創造更多的收入,為行業貢獻自己的能力,為國家和社會盡一份責任,這些都可以從女排精神中尋找精神源頭。可見,對女排精神的學習和踐行,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三)女排精神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前提基礎,是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重要保障,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發展的源泉與精神動力,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培養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曾指出,“中國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女排精神是民族與時代精神的重要傳承,它源于時代旋律,扎根于民族精神,是社會大發展大建設的具體反映,是民族精神的時代符號”[5]。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同時愛國主義精神也是女排精神的核心要素。中國女排之所以能夠走出低谷并取得輝煌的成就,是憑著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將祖國的利益視為高于一切。在中國女排隊員看來,振興中華、無私奉獻、拼搏與付出是他們愛國的表現,在國際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是中國女排不斷拼搏奮斗的動力和最終目標。這也凸顯出了愛國主義鮮明的實質內涵,通過弘揚女排精神可以引導大學生們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家國情懷,認識到國家的穩定強大、繁榮富強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生存的根本和幸福生活的前提,自覺樹立愛國主義情操,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堅守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和底線,堅持國家主義和集體主義,反對自私自利和個人主義,培養祖國以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觀念,樹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精神。并將愛國情懷與報國之志實踐于愛國行動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振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學習與工作。經濟快速發展和強調個性品質的當下中國,弘揚愛國敬業、團結奉獻、刻苦拼搏、永不服輸的中國女排精神,有利于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完整性,也是其直接的體現。而將女排精神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深遠的意義。女排精神對于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熱情的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更能引導每一個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指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理念、強化大學生群體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大學生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大學生也應當親身實踐,在運動中領悟體育精神,在學習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科學理論,在實踐當中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養。

參考文獻:

[1]舒為平.中國女排現象的表征與時代意義[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46(2):1-4.

[2]蔣.論中國女排精神的新內涵及其時代意義[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0(6):23.

[3]王軍偉,張嵐,余丁友.中國女排精神的內涵、價值及文化效力構建[J].體育學刊,2017,24(3):37.

[4]項久雨,吳海燕.培育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2016(10):20.

[5]李勵.“中國精神”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下旬),2016(3):163-164.

作者:張藝 單位: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