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26 04:26:12
導語: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畜產品安全質量的問題,我們提出了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措施的運用:一是要提高畜產品專項執法檢查工作的落實到位;二是要保障畜產品質量的法律法規構建與完善;三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制的運用;四是注重于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全程把控;五是信息內容的及時公開來將輿情監測運用到位。
[關鍵詞]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大眾的收入提升了,使得居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提升了。人們往往不會過于關注商品的價格與數量,而更為在乎商品的質量。其中,畜產品的需求遞增,使得畜產品的黑色產業鏈條發展十分迅猛。畜產品的質量安全成為了整個社會關注焦點。本文將通過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深入認識,從畜產品的質量問題出發,來尋求更為有效的解決對策。
1畜產品安全質量的問題分析
1.1監管體系的問題存在。畜產品的質量監管工作是由動物衛生防疫監督機構來開展的,其應該確保畜產品的生產、流通以及銷售的安全性,促使其得以在生產、屠宰、加工的各項環節都能被及時、有效地監督。這也就需要提高監管隊伍的專業化程度與科技運用水平。當前在我國,畜產品的安全性缺乏來自于法律內容的保障。管理部門在開展管理時候,所選擇的檢疫方法還需做到進一步的完善。例如,針對于畜產品的檢測標準不夠清晰,使得其監測手段顯得較為落后。畜產品在養殖的過程中,有著多樣化的飼料添加劑與藥品類型可供選擇,其名稱復雜多變,如果只是依靠以往的檢測手段已經很難滿足當前的檢測需求。一些區域在檢測中發現問題,但是因為缺乏相應的判定標準,無法進行正確判定,查處工作缺乏依據。由于缺乏檢測工作經費,監管部門檢疫、檢測手段落后,缺乏先進的儀器設備影響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1.2畜產品生產和加工環節的落后。目前,畜產品的生產加工工藝的發展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現象,一些加工企業的生產標準化程度較低,導致其在組織生產加工的時候,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衛生問題、運輸穩定性、污染源隔絕等等。其中,當無法做到對污染源的隔絕,將會使得畜產品攜帶大量的細菌、霉菌和寄生蟲,與此同時,活畜禽市場交易給病源微生物傳播提供了機會,污染了交易環境。在對肉、蛋、奶等畜產品進行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以及使用的過程中,由于其中某個或某幾個環節受到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的二次污染,從而影響食品質量。一些畜產品屠宰加工企業衛生條件差、設備落后,致使畜產品在加工過程中二次污染。另外,畜產品中生鮮產品在包裝、運輸、貯存過程中很容易腐敗變質,失去色、香、味和原有的營養品質。一些銷售者和生產者片面追求商業利益,大量使用有害或有毒的化學試劑充當添加劑、防腐劑、保鮮劑,嚴重威脅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3生產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一是飼養環節的質量保障未能達到。在一些養殖地區的養殖活動選擇的是散養的模式,其規模化程度較低,飼養達不到標準化養殖條件,防疫條件差,管理落后,設施不配套等問題,所以生產出的畜產品質量安全難以保證。二是生產者法律意識淡薄,對獸藥、飼料專業知識缺乏養殖者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一些養殖戶本身在思想上未能加強對其的重視,使得其本身缺乏專業化的養殖知識,存在著濫用飼料添加劑、獸藥的問題。
2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措施的運用
2.1提高畜產品專項執法檢查工作的落實到位。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往往會出現在生產環節,這也就需要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從源頭出發來對質量安全隱患,早發現、早解決,加大整治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力度,重點對生產有毒有害的畜產品違法行為進行打擊,充分發揮動物衛生監管職責。通過對動物疫病防范措施的完善來增強防疫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選擇綜合化的防治手段做到提前預防。將重點疾病進行提前預測與診斷,實現防疫成效的加強。例如,疫苗免疫工作的診斷需要將疫苗免疫的規范操作、免疫人員的安全防護以及牲畜的安全落實到位,并且將免疫檔案科學制作,按序歸納,促使常規工作的開展成效得以達到最佳。2.2保障畜產品質量的法律法規構建與完善。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條例》《畜牧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同時,為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出臺了《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及動物源性食品中殘留物質監控計劃和官方取樣程序》,該項法律的出臺給畜產品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因為在我國目前尚未擁有一部涵蓋多個領域,能夠對畜產品養殖活動科學管理、嚴格把控,確保動物防疫檢疫工作能夠從養殖活動到銷售活動都被有效監控的法律法規,導致畜產品的管理工作本身還存在著諸多的漏洞。當然,畜產品的安全質量需要畜產品的管理部門將養殖戶與供應者的責任明確到位,且不斷地完善相關法律內容,讓責任制度得以通過法律條文的形式體現出來。盡快起草頒布《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條例》,通過有法可依,為解決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提供有力保障。2.3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制的運用。一是對畜產品安全預警機制的完善。通過對畜產品安全質量預警價值的運用來將畜產品的監督管理內容定期地進行檢測。對畜產品監督抽查與安全檢測的結果,要及時公布于社會,評估畜產品安全狀況,形成科學統一的畜產品安全風險評估預警體系。二是畜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從預防機制出發來做到第一時間的及時控制,讓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動態能夠被實時監督。同時,結合于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方法體系來將制度內容的價值體現出來。三是畜產品的安全事件處理,需要建立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制,積極應對并及時控制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把危機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要啟動危機管理機制,各相關部門相互協調,調配社會資源,確保必須物資發放;要是信息公開化,與媒體緊密溝通,及時相關信息,避免引起公眾恐慌;要建立緊急處理機構,負責整個事件的協調,制定處理程序和方法,處理物資儲備等。四是畜產品安全追究機制。2.4注重于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全程把控。畜產品的產品質量管理工作需要從源頭做起,將生產活動的初期,即飼養、原料環節作為工作開展的源頭,然后將屠宰、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嚴格地控制起來。只有加大監控各環節的力度,才能確保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各環節控制的好壞,既取決于各環節的標準完善程度和執行程度,又取決于法制維護的狀況和技術水平的運用。所以,制定高水平的標準體系。采用先進的科學控制手段,在有效的法律框架內,對其進行監控,是實現畜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的基本條件。2.5信息內容的及時公開來將輿情監測運用到位。監測信息的不充分、不透明將會直接加劇畜產品安全質量問題的頻發。信息公開是保障社會大眾能夠享有知情權,促使公眾的關注得以成為畜產品安全質量的保障因素,發揮出社會輿論效應,讓相關部門針對于畜產品的處理事件,可以被動態監測,讓信息通報工作引起社會反響,當然,也要杜絕別有用心之人進行惡意炒作。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提高資金投入力度,使得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得以獲得現代科技的支持,滿足對相關設備的需求,實現畜產品檢測技術的優化升級,讓技術發展帶動檢測成效的提升。
3結語
畜產品需求量的提升需要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選擇多形式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來提升監督力度,只有監督力度搞上去,違法經營飼料添加劑、收售不合格畜產品的不良商家才能被嚴懲,最終讓畜產品市場得以實現更好的質量提升。
作者:丁希軍 單位:肇慶高新區農林水利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于家豐,張學智,趙君濤等.關于”建立遼寧省畜產品質量安全長效機制,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思考[J].飼料工業,2009(05).
[2]陸昌華,胡肄農,譚業平等.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管理與風險預警[J].江蘇農業學報,2013(05).
[3]劉愛軍,翟亮亮,王文彬等.基于養殖戶認知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研究——以鹽城市養豬業為例[J].中國畜牧雜志,2015(12).
- 上一篇:高職院校廉政文化教育探索
- 下一篇:淺談職業學校廉潔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