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動式管理在心血管內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
時間:2022-01-05 03:12:03
導語:走動式管理在心血管內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是心血管內科,開放床位45張,年收治患者1700例左右。收治疾病種類以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為主??苾茸o理人員共13人,年齡19~43歲,平均(23.46±2.58)歲。護理人員受教育層次為:中專8人,大專2人,本科3人。護齡1~22年,平均(5.23±1.13)年。職稱:護士9人,護師2人,主管護師1人,副主任護師1人。
1.2方法:
1.2.1走動式管理:由護士長組織科內護理人員制定走動式管理體系,形成了以護理部領導下的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質控組長組成的質量管理網,明確走動式管理的目標和方式,應遵循的原則即堅持帶著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走動管理中應關注的四個關鍵環節:①關鍵人:新人(新員工、進修、調動、復工、實習生),情緒不穩定者(身邊有重大事件發生者);②關鍵服務對象:搶救、危重、高危、老年等重點患者;③關鍵事:特殊藥物的應用、輸血等,新技術、新業務開展等;④關鍵時間段:剛上班、臨下班、交接班、節假日、特別忙或特別空等時間段。在走動管理中根據心內科危重患者、存在的問題及護理安全隱患,指定重點巡查內容,旨在發現問題并進行現場指導,了解患者的滿意度及需求。
1.2.2責任護士:按分級護理巡視,危險患者15~30分鐘巡視一次,甚至床旁守候。嚴格病情觀察,合理正確運用護理程序,如潛在并發癥:猝死、心臟驟停、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電解質紊亂、洋地黃中毒、心肌梗死、肺栓塞、高血壓急癥、感染、疼痛;有受傷的危險;體液量過多;氣體交換受損;營養失衡、營養過剩、營養欠缺;有便秘的危險;焦慮、恐懼;活動無耐力;知識缺乏等。分析患者首優護理問題,預判患者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對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認識,在心電監護儀連續監測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感,嚴密觀察心率、心律、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先兆,密切觀察疾病轉換的拐點,正確及時執行醫囑,嚴格落實各項急救流程及??谱o理措施。
1.2.3責任組長巡查:①晨會后病房床邊交接,了解全科患者病情,做到危重患者、疑難患者心中有數。②嚴密觀察危重患者病情,及時察覺護理安全隱患,做好護理措施落實工作及健康宣教工作。③檢查管床護士分管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的質量,及時解決一些疑難問題,要求危重患者30min內有上級護師查房指導,疑難病例48小時內有科內討論,減輕年輕護士的壓力。④根據患者病情安排相應層級的護理人員分管。⑤落實危重癥患者急救流程,保證搶救工作有序進行。核查醫囑,保證各項危急值報告在15min內得到及時處理。⑥定時巡視病房,充分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發現和梳理患者的一些需求。
1.2.4護士長巡查:①時間安排:常規一天三次(上午、中午、下班前)病房巡查,結合不定時檢查。②內容:檢查責任組長協助、指導能力及科室團結協作情況;核查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觀察及疾病的預判分析能力;檢查心內科急救流程的正確率;評估護理人員管床能力,按層級匹配管理患者。了解規章制度、操作流程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并及時修改與完善。掌握護士長工作計劃的落實情況,推進持續質量改進。重視患者安全,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并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及時收集患者反映與需求,并給予妥善解決。③建立檢查登記本,嚴密追蹤有關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及時提出改進措施,每月將收集問題在科室會議上討論,分析原因,并把突出的共性的問題進入下月持續質量改進內容。
1.2.5科內質控組長巡查:不定期巡查,一周一次對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進行不定期的監管,檢查本月各項護理質控,月底質控會進行討論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并予以實施,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1.3評價方法:將本院護理部不定時夜查房、每月一次不定時的質控檢查及每季一次的定時質控檢查和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作為評價指標,質控檢查內容為護理文件書寫、救藥物器械管理、危重患者管理3個項目。對走動式管理實施前(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與實施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所有計量資料進行正態分布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走動式管理前后護理質量得分比較:實施走動式管理后,我科護理文件書寫、急救藥物器械管理、危重患者管理3個項目與實施前相比,得分均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護理滿意度:實施前護理滿意度為93.01%,實施后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57%。實施走動式管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整體上均有明顯提高。
3討論
心內科收治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情重,病情發展變化快,對其疾病的危重程度及預后提前做出判斷顯得尤為重要,對護理管理也需要有更高的要求。走動式管理中,責任護士、責任組長、護士長、科內質控組長深入病房巡查,關注4個關鍵環節,即關鍵人、關鍵服務對象、關鍵事和關鍵時間段,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心理狀態,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和潛在的安全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滿足患者需求,有利于推進全程、全方位、人性化的優質護理。全科護士既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接受者,也是護理質量管理的實施者,加強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意識教育,使人人重視質量,人人關心質量,形成人人參與管理的氛圍,護理安全得到進一步提升。走動式管理是一種現場管理,將以往的被動型管理變為主動型和開拓型管理,強調過程質控,遵循帶著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巡查各項計劃的執行過程,查找護理缺陷,分析原因,及時調整方案與措施,落實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提高管理的時效性、科學性和準確性。而護理工作的完善也能夠讓心血管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體驗,使護理滿意度提升,醫患關系也更加融洽。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走動式管理后,我科護理質量指標即護理文件書寫、急救藥物器械管理、危重患者管理3個項目與實施前相比,評分均顯著提高(P<0.05);患者護理滿意程度也有明顯提高。走動式管理在提高護士長及護士的責任心和對護理質量重視程度的同時,護士長在走動中直接了解醫護人員,貼近員工,拉近了護士長與科內護士的距離,是有利于護士長能從多方面、直接了解醫護人員的工作方法,溝通管理者與醫護人員的感情,縮短認知上的差距,對存在的不足及時予以指正,消滅問題于萌芽狀態,并提高年輕護士的思維判斷能力,護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增強了護士的責任心和成就感。對正向的行為即時激勵,增強員工信心和歸屬感,建立良性和諧的科內人員之間的關系,樹立同值的價值觀和管理服務理念,進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工作合力。
作者:祝雪莉 單位:蘭溪市人民醫院
- 上一篇:品管圈在改進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運用
- 下一篇:市政公用工程質量管理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