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途徑

時間:2022-06-15 11:03:09

導語: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途徑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進步,高職院校在教育整體事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為社會持續不斷輸送高質量技術型人才。因此,社會各界人士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管理也更加重視。在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進行了系統化的教學質量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及時做出改進。本文就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展開分析,探究出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途徑

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社會提供面向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場地。也是踐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我國經濟創新的有效方式。一些刻板印象導致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可度較低,社會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存在一定的偏見,進而導致高職院校招生困難。面對這一困境,高職院校要改變教學理念,不斷創新,用創新的形式進行教學質量管理,構建適應學校現實條件以及社會發展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一、大數據的概念以及在高職院校中的利用價值

(一)大數據

大數據的概念起源于2004年,由麥肯錫公司所提出,在2012年得以快速度發展。從這以后,大數據從全球范圍內快速地傳播。大數據具體就是指超過了傳統范圍的數據,利用一般的軟件很難分析并且對數據進行有效捕捉,而且這種數據的容量非常大。大數據的核心表現不僅僅是容量比較大,其具有更大的價值,包括可以進行海量的數據交換,能夠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和處理,如果在作用過程中捕捉到了全新的知識,大數據能夠創造出更新、更有利的價值。在另一種概念關系中,大數據也代表著對大量數據進行統計,然后多方面獲取價值規律[1]。

(二)大數據在高職院校中的利用價值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進步,作為主要培養行業必備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數量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數量增長的同時并為伴隨質量的顯著提高,高職院校“量”與“質”的矛盾突出地表現在投入的資源跟不上學生規模擴大的速度,一些教學質量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如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中應用大數據手段,能夠深層次挖掘高職院校教學得到有效價值,也能夠為高職院校提供優質的教學數據,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夠及時、有效的對教學做出調整。為教學提供多樣化的模式和渠道,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穩定發展,激發其創新性思維,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現存的問題

(一)教學質量管理目標模糊

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質量評估過程中,存在著“走過場”的心態,質量評估流于形式,對教學質量管理設置的目標并不明確。有一部分學校在評估過程中,會投入很大的精力進行“動作”評估,但是在出現的教學質量方面問題,存在著隱瞞和回避的問題,并沒有在教學質量管理過程中提升教學水平。有些高職院校制定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但是這些目標與高職院校的現實發展狀態不相符,超出高職院校的能力范圍,導致具體實施過程比較困難,很難通過目標實現去檢測高職院校教學質量。

(二)教學評價體系缺少監督與實效性

截止到目前為止,一些高職院校還存在著信息反饋主體單一的問題,在反饋后,其價值的真實性有待考究。在畢業生的畢業狀態調查過程中,用人單位評價的部分存在著缺失的問題。高職院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社會、為市場培養技術技能型服務人才,學生在校期間,課程設計主要的任務也是使學生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的基礎性理念,精進操作手段。學生各項技術的驗收工作,需要學校與實習用人單位共同完成,缺少監督的教學評價,也無法獲取有效反饋,學校不能根據有效的資料制定完善的教學目標,導致高職院校最終的教學質量無法有效提升。經過調查發現,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的時候,依據的基本內容都是學生的出勤率、平時和期末成績以及即將畢業時候的實習報考。這種教學評價的數據比較單一,不利于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2]。

三、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信息數據化教學效果

在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系需要與大數據有效聯合。在大數據技術的協助下,為高職院校提供創新型復合技術人才。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時候,要時刻關注市場動向,培養出來的人才要充分滿足市場需求,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都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大數據能夠很好地分析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研究高效的教學設計,將這些分析數據整合在一起,然后通過行為數據探究,不斷挖掘學生的優勢,就能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學習專業技能,不斷提升自己,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大數據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未來職業規劃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質量技術型人才。

(二)大數據為教學提供優質信息化平臺

大數據具有精密、高超的數據追蹤手段,能夠實現傳統企業與新興企業對人才需求的供應分析,得出精確的數據報告。這一報告可以為高職院校的招生和教學目標設計提供有力參考。這樣一來,學校在不斷分析和創新過程中,可以更好的與用人單位和政府達成一致意見,共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使人才培養緊跟市場發展的步伐。利用大數據功能及時更新教學設計,設計好培養專業,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落后的現狀做出改變。實現優質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研究。大數據能夠為高職院校教學提供優質的平臺,能夠使高職院校專業課堂與網絡平臺相聯系,為教學開辟全新的渠道,用多樣化的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大數據網絡教學平臺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這使高職院校教育不僅為廣大高職學生提供服務,還能為社會公共建設出自己的一份力。在這樣的教學影響下,社會各界逐漸改變對高職院校的刻板印象,高職學生自身也能夠改變對自身能力的認知,打破學習的局限,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術,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做好終身學習[3]。

(三)利用大數據,建立智慧化管理校園

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建設智慧校園。面對校園網絡平臺中的有效留言、發帖以及轉發等,做好收集、分析、研究以及整理工作。遇到教學質量反饋問題,及時整理,并提出有效改進措施,使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高職院校實現智慧校園,改變了傳統人工管理服務模式,節省了時間,即使利用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高職院校有需要運行的數據,建設智慧管理校園,強化了有關數據的運行效率。比如說教學環節出現問題,大數據能夠及時作出分析,分析出具體問題,并且給出具體解決方案。如果學校的信息化設備出現故障,大數據智能化管理也可以及時給出反應,然后進行自動維修,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完善體系。

(四)完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要想教學評價給教學提供高效的反饋,高職院校需要構建完善的大數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想更好的建立,就離不開各項數據的分析與整合,這項體系也不是僅靠高職院校就能很好成立的。首先需要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做出支持,做好校企合作的審批工作。國家的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可以與企業專業評價系統相聯系,利用大數據網絡系統,創建多元化、全新型的高職院校大數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分類過程中,可以細化高職院校的專業分類。高職院校的管理層需要重視教學質量評價,擅用大數據手段不斷完善評價體系。做好學校與用人單位的聯合工作。高職院校專業化教學需要與市場需求不斷契合,在創新中完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體系,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4]。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職院校中利用大數據手段進行教學質量管理,能夠快速分析并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大數據也能夠為教學研究提供海量的高質量教學資源,提升高職院校的數據分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萬貝奇.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人文之友,2020,6(6):103-103.

[2]姜大慶,陳莉莉,史海雄.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數據治理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2):108-112.

[3]任重威,程繼明.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9,(14):59-62.

[4]吳菁,王蘋.診改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評價大數據的挖掘與分析[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2(3):23-26.

作者:汪瑩 單位: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