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認證下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
時間:2022-10-25 03:39:01
導語:工程認證下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對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保證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也是高等教育體制中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工程類專業對教學質量監控的需求具有一定特殊性,首先需要克服現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引入工程認證中的“持續改進”的思想,理清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性,抓住教學質量監控與人才技能形成之間的關鍵,將教學質量監控貫穿人才培養的“全周期”。
關鍵詞:教學質量監控;持續改進;工程認證
2018年初,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該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教學質量體系的大方向和基本原則。新時代下應用型本科的教學質量越來越突出發展多樣化和全面的特點,因此必須在《國標》的原則下,構建與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適應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我校大數據與數據科學專業是培養適應財經領域大數據應用需求,系統掌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基礎理論、方法及技能,具備基于財經大數據平臺通過綜合運用數據建模、統計推斷、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知識、方法,通過大數據處理、加工、建模、分析與挖掘等解決財經領域實務問題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想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要環節———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否達成,即教學質量的目標是否達成。為了確保人才的培養質量,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有效的措施[1]。
一、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成
目前我校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由組織系統、運行機制、運行制度和評價機制四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其中,組織系統由學校教學委員會總體負責,教學質量監控的領導工作主要由學校教務處和質量控制部門承擔,具體工作分為兩條線:教務處領導下的二級學院教研室、承擔具體教學任務的教學系部、課程組以及教學班級都是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根據教學計劃要求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質量控制部門領導二級學院教學委員會、校級督導、院系督導、優秀教師、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各個環節的質量監控和質量評估中。運行機制包括監控計劃、監控流程、監控結果評價與分析、監控結果反饋四個部分。教學質量監控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完備的運行制度管理,這就要求質控部門必須確定教學活動中需要監控的各個環節。根據質量管理流程的“全過程”理念,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類。針對各個環節制定了詳細的監控工作制度,這是教學質量監控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最后,評價機制由評價標準、同行評教、督導評教、學生評教組成,其中評價標準是同行評教、督導評教、學生評教的執行依據。
二、現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質量監控的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足
高校中負責教學質量監控的行政管理人員通常日常工作繁忙,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并不是其專職工作,因此很少安排專門時間對教學工作進行全過程的研究。比如,大學校長或學院院長不主管教學工作已是慣例,并且這些主管領導通常缺乏專門的教育學背景和教育研究實踐經歷[2-3]。
(二)教學質量監控中評價過程的科學性不足
首先,教學質量監控中的評價人員行政化作風過重。由于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特殊性,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評價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員長期從事行政領導或曾經從事行政領導工作,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具有其獨特的客觀規律,這與行政工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固有的行政做法不可避免地會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產生主觀影響[4]。其次,教學質量監控中的評價方式和指標的確定不夠細化。我國大多數高校都是多學科、多門類共存的教學單位,多學科、多門類共存的客觀實際就決定了多種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共存,同時還會具有其獨特的專業特殊性。相應地,這就會要求教學質量監控中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指標應該具有多樣性、定制化的特點。實際上,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指標還沒有實現這一要求,為了操作方便往往是全校一個標準,全校一套指標,這就為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精確度中引入了誤差。最后,教學質量監控中的考核指標不夠細化,可操作性較低。由于教學質量監控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監控,這就意味著要涉及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包括教材選取、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制訂、課堂教學和課程考核的實施等數十個環節,涉及環節多、周期長,這就要求在質量監控中的考核指標和考核標準必須足夠細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是,在現有的考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模棱兩可的情形,需要質量監控過程執行者做出主觀判斷,導致評價和考核結果的科學性降低。
(三)教學質量監控中的督導隊伍建設時代性不足
大多數高校的專職督導員是由兩類人員構成,即退休的行政領導和退休教師。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過程也會隨之不斷地發生變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以這兩類人員構成的督導隊伍并不一定能對教學過程中的所有新特點、新情況、新問題保持熟悉和敏感,這必然會影響教學質量監控的有效性和準確性[5]。
(四)教學質量監控的評價和反饋缺乏持續性和正向引導力
第一,教學質量監控的評價和反饋的持續機制不健全。通常,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計劃每年都會進行修訂,即每一屆學生的培養計劃從入學后會伴隨他們四年時間,其中涵蓋的課程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具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技能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對最終的培養目標和技能目標都有不同的作用。而我們的教學質量監控往往僅僅針對其中課程進行單獨評價,忽略了課程之間的關聯性,沒有將“持續改進”思想引入到評價和反饋活動中,這就削弱了教學質量監控的“全過程性”。第二,教學質量監控的評價和反饋正向引導力不足。在教學質量監控的一次閉環最終環節,通常得到評價結果,并通過教師績效的形式來體現評價結果的優劣。將評價結構單純地應用在績效上,評價結果不佳的教師會感到迷惑,在一定程度上會讓部分教師產生消極的應對心理,并且這些評價較好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心法”不能共享,不利于優秀的教學經驗分享并產生正向引導力[6]。
三、融合工程認證思想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
《國標》中明確提出的第一個原則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也就是要以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利益相關方為中心,對中心對象主動性的激勵和潛力的挖掘應為教學質量監控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次,《國標》還明確吸納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持續改進”的思想,教學質量監控不僅要“全員”“全流程”,更應該“全周期”,即貫穿教學質量監控的持續改進周期。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工程類專業對教學質量監控的需求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克服現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引入工程認證中的“持續改進”的思想,理清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性,抓住教學質量監控與人才技能形成之間的關鍵,將教學質量監控貫穿人才培養的“全周期”[7]。
(一)加強人員專業素質建設
教學質量監控部門需要加強人員隊伍建設,設置專職專崗來負責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工作,避免教學管理領導兼職負責教學質量監控管理,還要定期對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研究,充實或豐富相關的教育學背景和教育研究經歷,關注并追蹤教學形式、教學技術的最新趨勢,用發展的眼光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
(二)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應涵蓋學習持久性和能力持久性兩方面的內容。首先,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應考量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進而使學習主動性能夠貫穿整門課程的學習,甚至是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中,而不僅僅拘泥于對低層次字面知識的掌握上[8],從而逐漸實現將教學的要求從“被動灌輸”到“主動索取”的轉變。另一方面,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角度考量相關的教學活動對人才培養目標中所設定的技能養成、能力提升所起的作用,這一綜合目標的設定可以有效地反映本科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如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現的。
(三)建設符合教學客觀實際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流程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具有其獨特的客觀規律,這與行政工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首先,不同專業的學生,因其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主觀學習目標的不同,導致對于同一課程所采用的教學形式、教學過程的不同,而最終的教學效果也會不同,因此對于這些課程的教學質量監控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性所帶來的影響。其次,不同學科的教學活動開展具有顯著的差異性,文科專業課程與理工科專業課程的教學形式不同,法學類與理工科類也不盡相同,有些課程還會要求進行實踐操作,因此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流程必須考慮到不同專業的差異性。最后,教學質量監控還應對不同關聯課程的相互作用進行考察。互為先導課程、后繼課程的教學活動,互為理論課、實踐課的教學活動,同一課程的基礎課、進階課都對學生某項技能、某方面能力的養成具有相關性,因此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應當覆蓋這一方面。
(四)細化教學質量評價方式和評價指標
教學質量監控涉及教學活動中至少十幾個監控環節,再加上專業的差異性、課程形式的多樣化、學生基礎的層次化等,客觀上導致這一過程較為復雜。但是,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發展已經步入了精細化、提高準確度的階段,這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指標的制定提出了較高要求。對于教學活動各個環節要有足夠詳細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指標,提高可操作性,盡量避免在實際評價執行過程中出現模棱兩可,靠主觀判斷的情況出現[9-10]。
(五)提高督導隊伍建設的時代性
督導員是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督導隊伍建設對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由于二級學院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因此宜將二級學院的督導隊伍建大、建強。一方面要注重對督導員進行培訓和知識更新,使其對教學過程中的新特點、新情況、新問題保持熟悉和敏感;另一方面要從事教學的一線教師隊伍中招募兼職督導,充分發揮他們熟悉教學活動各個環節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監控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六)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評價和反饋的持續機制
要逐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和反饋機制,考慮在不同的教學活動周期內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改進效果進行持續跟蹤。教學質量監控對教學活動的跟蹤周期應根據客觀實際體現多樣化的特點,同一學期不同專業的課程、不同學期的同一課程、不同學年的同一課程、同一班學生的不同課程等,通過在不同的周期內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改進效果持續進行觀察,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監控的持續有效性[11]。
(七)制定合理的教學質量監控計劃
教學質量監督計劃應提前一個學期通過多個部門統籌協調開展,結合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制定詳細的工作進度。盡量摒棄受到非必要的行政性事務影響到既有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計劃,也不要隨意取消計劃內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更不宜隨意增加教學質量監控活動,要將監控工作對正常教學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
(八)評價結果的運用應突出對教師的正向引導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工作具有不斷循環的特點,周期性輸出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是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該評價結果除了用作教師年度考核、績效工資激勵外,更應體現出對教師的正向引導作用。避免采用行政手段對教師產生消極影響,宜采用鼓勵優秀教師通過分享經驗、公開上示范課的形式,表彰肯定好的評價結果,讓一線教師更多感受到正向引導作用。
(九)評價反饋結果應與教師發展工作聯動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評價結果的反饋過程應該貫穿整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同時也應該與教師發展工作進行聯動,體現出差異性的教師發展工作導向。首先,對教學質量監控評價結果的反饋不能僅僅是通過一個通知、一個評價等級就結束了,而應由多次的相互溝通構成,直到持續改進的效果達到最低預期為止。其次,教師發展中心的教師培訓工作應與教學質量監控的評價結果進行互動,分析和研究普遍問題,通過組織相應的培訓或講座對共性問題的解決進行協助;同時,對于個別特殊情況和問題,應通過有針對性的談話和溝通,幫助相關教師消除困惑和疑慮,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四、結束語
教學質量是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的優劣關乎每一所高等院校的發展和聲譽,也是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關注點。要想構建科學、高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必須以學生為本,尊重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貫穿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持續整個人才培養周期,同時也要兼顧不同學科、專業、學校的特色,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既要有教學質量“底線”,又要制定有一定前瞻性的質量“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偉華,馬虹,吳卿.高校基層教學組織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20,16(4):59-63.
[2]唐漫,孫馳,劉瑩.利用信息化監控構建線上教學質量保障的閉環工作模式探索[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20,10(4):8-11.
[3]文學運,李壯成.全面質量管理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探析[J].教育與職業,2020(8):63-67.
[4]林彩梅,黎一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及運用[J].高教學刊,2020(27):159-161.
[5]劉甲,劉志偉,葛靜.獨立學院應用型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J].商業會計,2020(15):110-115.
[6]田浩梅,常小榮,王超,等.以教研室為單元的本科教學質量主要教學環節監控體系的研究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3):63-64.
[7]鐘婷.數據挖掘在高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0.
[8]楊包生.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聽課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40(9):331-332.
[9]鄭李梅.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構建研究———基于教育數據治理的視角[J].繼續教育研究,2020(3):98-100.
[10]趙凌,高職線上教學質量監控與思考:基于疫情防控期間的調查[J].職業教育,2020,19(14):3-7.
[11]張海鐘,鄭新,張靖.高校教學評估評價應是教學質量保證標準和學生發展質量標準的融合[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3(5):88-93.
作者:張立 付劍鋒 李廣明 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研究
- 下一篇:高中化學課程社會科學性議題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10工程項目施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