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教學模式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時間:2022-07-08 09:53:56
導語:生物化學教學模式對教學質量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吉林醫藥學院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216人,按照班級建制分組(1~2班116人為實驗組,3~4班100人為對照組)。兩組學生來源均為全國統考招生,入學成績比較、年齡、性別、接受教育背景和既往教學課程等方面均無差異。授課教師均為高年資教師且具有高級職稱,實驗組與對照組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為二年級開設的生物化學課程(共64學時),根據臨床醫學教學大綱和學生學習指南制定對照組與實驗組的教學策略,教學實施方案兩組略有不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授課教師為主導;實驗組采用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模式,與對照組課堂教學相同,輔助以微信平臺同步教學。1.3教學質量評價。教學質量的評價通過滿意度調查和結課考核成績進行分析。滿意度調查在課程結課之后,以不記名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滿意度,由課程教學秘書跟班進行調查。結課考核由生物化學網絡試題庫組卷,非任課教師檢驗試卷,命題內容要求對照教學大綱章節內容及比例要求,全面反映學生整體學習效果。按照客觀題占60%、主觀題占40%的比例設計(分A、B、C三套)試卷,主要考核學生對生物化學基本概念、理論的學習掌握和知識綜合運用情況。
2結果
2.1滿意度調。學生不記名填寫對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回收后匯總分析,將兩組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滿意度情況對比,實驗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2.2結課考核成績比較。由非任課教師網上流水閱卷,將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客觀題成績、主觀題成績及總評成績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客觀題成績分別是(42.9±6.4)分、(36.6±6.3)分;主觀題成績分別是(35.6±4.3)分、(30.7±4.3)分;總評成績分別是(76.8±10.3)分、(67.2±10.3)分,實驗組在各對比項上均高于對照組(P<0.05)。此外,具體對比了主觀題型中案例分析題的差異,實驗組的成績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2]。3討論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生物化學的教學中融入微信平臺輔助手段,提高了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的滿意度,學生滿意度達到87.93%。另一項研究中受試教師和實驗組學生對該模式表示滿意,同樣證實了本研究的結果[3]。在開展本項研究時,師生雙方均在自愿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教學模式,得到的效果會比較好。研究結果表明,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更有優勢,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獲取優質網絡學習資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辯證學習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便利。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于生物化學學習的興趣,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方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新認識教學知識點及教學反思,更有利于教學相長。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模式的實施,首要的是得到教授者與學習者的接受與肯定。當代大學生,已是“95”后的天下,更有“00”后已經登上大學的舞臺,在思考問題和處理信息上有著時代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獨有的優勢,不可忽視。但“滿堂灌”不可取,要在順應醫學教育新形勢下探索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微信輔助教學模式就是這樣的一種嘗試,它使得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在線知識的搜索、獨立解決問題以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均有益處。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醫學教育與醫學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任在肩,應不斷創新,發揮微信平臺輔助教學的優勢,避免碎片化學習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目前已經建立的“兩微一端”輔助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完善創新教學方法,不忘初心,以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中心,牢記使命,為提升我國的醫學教育質量和培養優秀未來卓越醫生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溝通能力,拉近師生距離,利于教學相長[4],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滿意度,具有應用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妍,侯建成,鄭中華,等.“互聯網+”鄉村醫生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思考———以《生物化學》課程為例[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8,38(2):146-148.
[2]侯建成,張紅,盧曉晶,等.輔以微信的案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4):117-118.
[3]侯建成,李妍,羅軍,等.基于學生滿意度的生物化學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效果調查分析與思考[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2):230-235.
[4]田陽,馮銳,韓慶年.在線學習社交行為對學習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3):48-54.
作者:張巍 侯建成 李妍 羅軍 蘆曉晶 張紅 馬赫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 上一篇:農村薄弱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分析
- 下一篇: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