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常規檢驗質量控制對策與效果

時間:2022-12-19 03:02:39

導語:尿液常規檢驗質量控制對策與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尿液常規檢驗質量控制對策與效果

臨床三大常規檢查中包括尿液檢查,可將患者某些疾病表現有效檢出,可掌握患者身體具體病變情況,可對患者疾病治療效果及預后起到準確反映作用。臨床探討得出,尿常規檢查出報告較快,方法簡單,但是,存在不合格樣本問題,與標本采留、運送及化驗單開具等環節存在關聯[1],經手人員較多,樣本質量控制不利因素較多,因此,臨床上對于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對策效果進行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60例尿液樣本納入對照組,男女比例40:20,患者年齡22歲-63歲,中位年齡46.2歲,病程3d-11d,中位病程5.2d;隨機抽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60例尿液樣本納入實驗組,男女比例41:19,患者年齡23歲-64歲,中位年齡46.5歲,病程4d-12d,中位病程5.0d。分析兩組患者入組數據,可對比,P>0.05。1.2方法。對照組患者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實施常規監控對策:對尿液樣本檢驗結果進行監控,統計核對不合格樣本數量,分析不合格樣本產生原因。實驗組患者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實施質量控制對策,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增加以下質控內容:(1)詳細告知患者、患者家屬關于樣本各方面注意事項、留取樣本的時間、留取樣本的方法等相關知識,指導患者進行樣本采集,促使患者更加了解取樣步驟及方法,若患者存在疑問,需耐心解答,為患者提供相應指導。叮囑患者注意避免影響樣本質量的因素。取樣期間內,要對樣本質量進行嚴格控制,遵循醫院相關性規章制度。(2)分析前,采取質控措施,嚴格質控各個環節,包括采集環節、運送環節、交接環節及退回環節[2],對申請單及醫囑等文書填寫進行嚴格規范及管理。收集樣本前,了解檢測要求,針對性告知患者取樣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對檢驗器具進行統一規定及管理,加強患者信息管理并在發現不合格樣本后及時退回,促使樣本不合格數量明顯減少。(3)對質控實施力度進行有效強化,了解實際情況,制定對應規章制度,定期為相關醫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促使醫護人員責任感及專業程度有所提升。(4)對檢驗人員素質進行提升,嚴格遵照相關性標準進行檢驗[3],促使檢驗人員責任感提升,減少不合格樣本數量,提升質控效果。1.3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9.0軟件分析,計數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臨床探析得出,實驗組患者樣本合格率顯著更高,樣本不合格率明顯更低,對比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表1、表2)。對樣本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包括采集時間不合理、樣本量少、標識不清、標本污染。

3討論

若想對尿液樣本不合格率進行嚴格控制,首先需對樣本不合格誘發原因進行查找及分析,本組探究結果得出:實驗組患者樣本不合格率明顯更低,為1.66%。對樣本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包括采集時間不合理、樣本量少、標識不清、標本污染。結果證實,在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實施質量控制對策,具有可行性,可嚴格控制尿液樣本質量,有利于臨床診療。臨床探析發現,尿液檢查結果可輔助醫護人員明確患者病情發展,若出現不合格尿液樣本,可對醫護人員判斷患者病情產生干擾,不良影響較為嚴重,若在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實施質量控制對策,可促使尿液樣本檢測質量提高,可促使樣本不合格率降低。2008年,臨床對尿液常規檢查質控力度重要性進行了確定,尿液常規檢查活動中,受檢患者需申請提前性審核,給予符合條件患者實施檢查前準備以保證尿液標本質量最佳,采集尿液檢驗樣本時,醫護人員需進行行為干預,預防采集失誤,采集結束后,立即送檢,避免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另外,檢查前,需積極溝通患者、患者家屬,告知采集注意事項,實驗室需對質控體系進行完善,培訓相關檢驗人員,促使臨床尿液常規檢驗操作更加嚴格及規章制度更加完善。

綜上,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實施質量控制對策的效果理想,臨床應用價值較高。臨床后續探討中,可實施長時間、大樣本實驗,增加本組研究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彭奧,雷夢.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2):169.

[2]李正凱,趙麗影.分析臨床尿液常規檢驗中質量控制的對策與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4):157-158.

[3]黃春花.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觀察[J].保健文匯,2016(5):235.

作者:李瑾 遲翠玲 單位:1.青島按摩康復醫院 2.日照市嵐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