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論文

時間:2022-05-20 11:45:15

導語:城市發展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發展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論文

1南通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1.1指標體系的構建

1.1.1城市發展水平指標體構建

城市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城市社會、經濟、文化、體制等若干層面。城市發展水平反映了城市發展的當前狀況,體現城市綜合實力與總體素質。本文主要遵循科學性、可比性、動態性、數據的可獲性、可操作性等原則,參考“21世紀城市發展指數”和我國相關學者對城市發展水平指標體系的研究與構建,結合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特征,以及南通市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了城市發展水平指標體系.

1.1.2生態環境質量指標體構建

生態環境質量是生態環境系統客觀存在的一種本質屬性,這種本質屬性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進行描述。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由來已久,從傳統地理學對自然要素的描述發展到現在對生態系統各要素的綜合性計算測度。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到目前為止相對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公認的理論框架、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本文參考《國家“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的目標》、《全國環境優美小城鎮考核指標(試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定》和我國相關學者的代表性研究工作,兼顧實際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南通市城市生態環境的自身特征,建立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測算了南通市生態環境質量。整個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兩個層次,分別為系統層和變量層:系統層包括植被覆蓋、水資源、土地質量、污染物負荷、大氣環境和聲環境6個層面,變量層是上述6個層面的對應指標。

1.2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

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的評價采用SPSS軟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其原始數據來源于2004—2013年的《南通市統計年鑒》、《南通市環境狀況公告》和《江蘇省統計年鑒》。計算原理和具體步驟主要為:①對2004—2013年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因子的歷年數據進行標準化計算,消除因數據正向和逆向、數量級、量綱的不同而造成結果的差異;②對標準化數據運用統計分析SPSS軟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因子變量進行提取(特征值大于1);③通過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得到旋轉后的指標公共因子貢獻率(累計貢獻率>85%)和指標公共因子載荷矩陣,根據回歸法計算得到指標公共因子的得分系數矩陣;④以各公共因子所對應的旋轉后的貢獻率為權重進行加權求和,得到2004—2013年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的評價得分。

2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演變耦合協調度

協調度是事物之間耦合研究的重要指標,體現了系統之間或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在發展過程中彼此和諧一致的程度,度量體現系統發展是否有序和協調狀況好壞程度的定量指標。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協調度是衡量不同階段下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即定量描述特定城市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下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耦合關系。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倫理思想,城市建設的最佳模式是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最優協調度是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的最佳組合狀態。

2.1協調度水平計算方法與協調發展模式判斷

協調度水平計算方法:參考我國相關學者在城鄉統籌、區域經濟與環境、城市化水平與環境質量、城市經濟與土地利用等領域對協調度的相關研究,并利用相關數學原理和離差分析原理,協調發展模式判斷:關于協調度等級劃分的相關研究較多,但對協調度高低的判斷或協調階段的劃分無明確定論。多數學者將協調度劃分為:0.8—1.0為高度協調、0.6—0.8為中度協調、0.4—0.6為低度協調、0—0.4為不協調。考慮到協調度的大小反映了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的一致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兩者發展的正負問題。本文參考了相關研究結果,結合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的發展階段特征.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協調度計算我們將2004—2013年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的評價得分代入式得到歷年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的協調度水平以及兩者的協調發展模式.

2.2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協調度計算

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的協調度水平關系呈現以下三個階段性特征:第一階段(2004—2009年)表現為城市發展滯后型的高度協調發展模式向城市發展滯后型中度協調發展模式過渡。這一階段中,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都處于上升態勢,處于一個良性的發展階段,但由于生態環境質量提升速度明顯高于城市發展水平的數值,因此兩者差距逐漸增大,協調度逐漸降低。第二階段(2009—2011年)表現為城市發展滯后型中度協調發展模式向生態環境滯后型高度協調發展模式過渡。在該階段中,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仍快速上升,而生態環境質量則放慢其增長速度,乃至在2010年出現拐點呈下降趨勢。因此,兩者綜合評價得分的數值逐漸逼近,其數值的實際值與理想協調值的差距逐漸縮小,協調度呈現逐漸上升的狀態。第三階段(2011—2013年)表現為生態環境滯后型高度協調發展模式向生態環境滯后型中度協調發展模式過渡。本階段中,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仍呈快速發展態勢,而生態環境質量的狀況卻相反,呈現不斷下降和不斷惡化的趨勢,因此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兩者一升一降、差距不斷拉大,其數值的實際值與理想協調值的差距也隨之拉大,協調度呈現不斷下降的態勢。綜上所述,以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兩者的共同提升為前提,考慮兩者之間的差距和相對關系的綜合評價可知,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的協調關系波動起伏較大,尤其是自2010年起城市發展水平不斷上升,而生態環境質量出現拐點,由上升轉為下降,沒有實現共同發展,且兩者的差距不斷擴大,狀況不容樂觀。因此,南通市若不能采取有效的平衡措施,減小兩者的差距,尤其是加大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政策和資金投入,一旦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與城市發展不相匹配,將對南通市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極為不利影響。因此,目前正是南通市調整城市發展的模式,改變現今以犧牲生態環境質量的城市發展、縮小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差距、協調兩者關系的關鍵時刻。

3結語

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發展的物質支撐與載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制約著城市發展的質量和未來趨勢。因此,對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估,探究城市發展與城市生態環境協調演變的趨勢關系,對促進城市生態系統質量的改善,實現城市發展的健康有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在構建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采用SPSS軟件及主成分分析法對2004—2013年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估,衡量兩者的協調演變關系。結果表明,近十年間南通市城市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的協調關系波動起伏較大,尤其是自2010年起,協調度不斷下降,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沒有實現共同增長,且兩者的差距不斷擴大,狀況不容樂觀。因此,南通市若不能采取有效的平衡措施,減小兩者的差距,尤其是加大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政策和資金投入,一旦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與城市發展不相匹配,將對南通市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作者:陸佩華單位:南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