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時間:2022-11-23 11:21:02

導語: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摘要:互聯網的出現加速了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改革,“翻轉課堂”正在成為一種新型且深受歡迎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已然不能有效檢驗其教學效果。文章基于建構主義視角探討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為“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翻轉課堂”;建構主義;評級體系

隨著“互聯網+”對于教學模式的影響,“翻轉課堂”正在成為一種新型且深受歡迎的教學模式。2013年以來翻轉課堂已經是我國教育改革的熱點。各校微課大賽開展得如火如荼,拉開了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序幕。信息技術與教學高度融合的時代,翻轉課堂更加適合當代高職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卜彩麗、孔素真(2016)發現截至2015年1月高職院校有102家運用了翻轉課堂教學,占比20%。目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大多是根據傳統的教學模式制定,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缺失成為制約翻轉課堂進一步推廣和深化發展的瓶頸,構建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迫在眉睫。

一、我國高職院校翻轉課堂及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現狀

翻轉課堂教學評價的初期階段主要包括學習滿意度評價、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以及課堂效果評價等。關于如何建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李馨(2015)通過借鑒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教學模式評價標準,提出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基本原則以及評價體系建設路線圖。杜密英(2016)提出了基于“為了學習的評價”(AssessmentforLearning,AFL)的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此外,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把教學評價作為核心流程。綜上,關于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法的研究主要從教的角度分析如何評價,較少從學的結果來衡量。高校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以知識建構為目的,因此,構建以建構主義為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符合高校教學人才培養目標,也能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能動性和協作性,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的目標和功能。

二、建構主義理論引入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構主義理論引入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必要性。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教育的目標要求培養更多創新型的應用人才。建構主義是蘊含豐富創新教育思想的理論,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是認知理論的重要分支,源于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提出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以學生的先驗知識為基礎,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楊春梅(2016)通過翻轉課堂將知識傳遞放在課前完成從而把課堂時間釋放出來用于開展學生主動學習,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個體建構特征。因此,將建構主義理論引入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建構主義理論引入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可行性。在具體實施層面,程洋洋(2015)根據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采用傳統的理論演繹法建構符合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指標,通過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從而完成翻轉課堂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吳煥慶(2017)提出的知識建構過程包含共享、論證、協商、應用、反思等階段。陳桃珍(2013)將建構主義理論引入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從評價流程、指標設置和指標權重三方面探討了技術方法上的可行性。

三、基于建構主義的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建構主義的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科學合理,并行之有效,需要遵循幾點原則:(1)過程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考慮過程指標和結果指標,過程指標是一種教學投入,結果指標是一種教學產出,兩者相結合并賦予適當的權重,方能立體化全面真實地反映被評價對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2)學生進步和教師成長相結合。真正的教學,從來都是教方和學方的完美統一和協同共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發展和成長,對未來的就業和人生發展提供助力。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3)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相結合。興趣是激發學習內在動力的源泉,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取得良好的、可持續的教學效果的關鍵。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相結合,是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4)知識學習與能力提升相結合。知識和能力處在不同的維度,知識是基礎,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關鍵。因此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還應將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相結合,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二)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

1.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制度層是為了實現教學總體目標以及具體目標,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設計、制定、頒布和執行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制度,包括以建構主義為目標的翻轉課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管理制度、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制度、翻轉課堂教學監控管理制度等。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的原則,需要將系列管理制度流程化,保證制度的落地和有效執行。引入信息化評價手段,將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體系和相關業務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統,提高評價的速度、信度和效度。

2.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評價維度、評價環節、評價內容和評價得分四個模塊。評價指標的設計是通過綜合采訪和咨詢高校專家、教授的意見形成的指標和打分設計。該評價主要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指導和課后監督。教學效果是從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對翻轉課堂進行考核,包括課前自學、課中參與和課后評價。評價內容和評價得分是關鍵評價區域,得分匯總即為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總得分。

3.實施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保障措施。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施的保障措施是為目標保駕護航的,降低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影響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情形,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管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IT服務等。(1)學校和學院層面的保障措施。高職院校制定翻轉課堂建構主義的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科學合理,并行之有效,需要遵循幾點原則:(1)過程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考慮過程指標和結果指標,過程指標是一種教學投入,結果指標是一種教學產出,兩者相結合并賦予適當的權重,方能立體化全面真實地反映被評價對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2)學生進步和教師成長相結合。真正的教學,從來都是教方和學方的完美統一和協同共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發展和成長,對未來的就業和人生發展提供助力。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3)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相結合。興趣是激發學習內在動力的源泉,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取得良好的、可持續的教學效果的關鍵。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相結合,是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4)知識學習與能力提升相結合。知識和能力處在不同的維度,知識是基礎,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關鍵。因此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還應將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相結合,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

1.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制度層是為了實現教學總體目標以及具體目標,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設計、制定、頒布和執行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制度,包括以建構主義為目標的翻轉課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管理制度、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制度、翻轉課堂教學監控管理制度等。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的原則,需要將系列管理制度流程化,保證制度的落地和有效執行。引入信息化評價手段,將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體系和相關業務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統,提高評價的速度、信度和效度。

2.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評價維度、評價環節、評價內容和評價得分四個模塊,見右上表。評價指標的設計是通過綜合采訪和咨詢高校專家、教授的意見形成的指標和打分設計。該評價主要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指導和課后監督。教學效果是從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對翻轉課堂進行考核,包括課前自學、課中參與和課后評價。評價內容和評價得分是關鍵評價區域,得分匯總即為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總得分。

3.實施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保障措施。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施的保障措施是為目標保駕護航的,降低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影響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情形,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管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IT服務等。

(1)學校和學院層面的保障措施。高職院校制定翻轉課堂建構主義的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科學合理,并行之有效,需要遵循幾點原則:

(1)過程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考慮過程指標和結果指標,過程指標是一種教學投入,結果指標是一種教學產出,兩者相結合并賦予適當的權重,方能立體化全面真實地反映被評價對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2)學生進步和教師成長相結合。真正的教學,從來都是教方和學方的完美統一和協同共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發展和成長,對未來的就業和人生發展提供助力。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3)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相結合。興趣是激發學習內在動力的源泉,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取得良好的、可持續的教學效果的關鍵。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相結合,是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4)知識學習與能力提升相結合。知識和能力處在不同的維度,知識是基礎,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關鍵。因此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還應將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相結合,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

1.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制度層是為了實現教學總體目標以及具體目標,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設計、制定、頒布和執行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制度,包括以建構主義為目標的翻轉課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管理制度、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制度、翻轉課堂教學監控管理制度等。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的原則,需要將系列管理制度流程化,保證制度的落地和有效執行。引入信息化評價手段,將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體系和相關業務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統,提高評價的速度、信度和效度。

2.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評價維度、評價環節、評價內容和評價得分四個模塊,見右上表。評價指標的設計是通過綜合采訪和咨詢高校專家、教授的意見形成的指標和打分設計。該評價主要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指導和課后監督。教學效果是從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對翻轉課堂進行考核,包括課前自學、課中參與和課后評價。評價內容和評價得分是關鍵評價區域,得分匯總即為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總得分。

3.實施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保障措施。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施的保障措施是為目標保駕護航的,降低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影響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情形,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管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IT服務等。

(1)學校和學院層面的保障措施。高職院校制定翻轉課堂造翻轉課堂教學的氛圍,組織教師和學生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試點,從中總結經驗和教學,并通過調研和實踐進一步優化本校、本院、本系和單獨課程實施翻轉課堂的政策依據、適用范圍、方法流程、制度規范和評價體系。院校層面制定基本的制度規范,專業系層面據此進一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差異化的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細則。翻轉課堂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但針對不同的院系專業,鼓勵支持做出特色,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來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2)相關職能部門的保障措施。教務處、財務處、人事處、信息技術中心等相關職能部門圍繞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提供相應的管理和服務。教務處對教師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給予技術支持和指導,對于思路新、方法活、效果好的翻轉課堂教學典型案例進行表彰和推廣。財務處在制定年度預算中考慮提供充足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資金,對翻轉課堂教學績效、翻轉課堂教學培訓、翻轉課堂改革項目等提供經費支持。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教師,如果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酌情給予較高的績效獎勵。人事處要對教師的年度考核和績效評價進行調整,將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評選先進和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之一。信息技術中心在技術實現、網絡和設備方面為翻轉課堂教學提供硬件和軟件支持。

參考文獻:

[1]李馨.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借鑒CDIO教學模式評價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15,(03).

[2]徐海燕.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翻轉+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J].商業會計,2017,(01).

作者:李文君 王海兵 單位: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