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類院校辦學質量評價機制研究
時間:2022-10-26 04:59:48
導語:農科類院校辦學質量評價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1+X”證書制度下農科類院校辦學質量評價機制創新研究,從“1+X”證書制度概況進行簡要介紹,并在此過程中,從“1+X”證書制度背景以及意義進行融入,以“1+X”證書制度農科類院校辦學質量評價機制創新為標準,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農科類院校辦學質量評價機制進行介紹,旨在促進農科類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1+X”證書制度;農科類院校;辦學質量;評價機制;機制創新
通過“1+X”證書制度的開展,農科類院校應注重研究當前的農業行業的發展狀況,并在此基礎上,理解此部分內容,開展相應的教學改革和調整,構建出具有科學性、實效性的辦學質量評價機制,以此為標準,開展相應的教學,促進本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1“1+X”證書制度概況
“1+X”證書制度,其中的“1”代表學生本專業的學歷證書,“X”代表的是若干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可以提現本校的綜合教學能力,也可以展示學生個人的綜合技能水平。
2“1+X”證書制度背景以及意義
2.1“1+X”證書制度背景。通過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國家注重復合型技術人才的建設,并在此過程中,融入國際的職業教育培訓方法,從而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以及相應的“1+X”證書制度,實現職業技能與學歷證書的銜接,提升整體的人才培養質量。2.2“1+X”證書制度意義。意義一:提升人才培養的適應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提升以及產業的不斷升級,我國農科類院校的人才培養能力與社會的貼合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在實際企業的工作中,無法學以致用的狀況。通過開展“1+X”證書制度,學生可以在掌握基本職業技能的同時,掌握多種實用性的技能,適應現階段的人才供給側改革,提升農科類院校人才的社會適應性,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意義二:轉變農院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中的人才培養模式從三點進行介紹。第一點,引入社會力量。農科類院校可以引入社會力量,比如,農科類的企業,從而激活原有的授課方式,以及教學方法。第二點,促進培養模式的改革。“1+X”證書制可以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讓學校、企業、以及相關的培訓機構進行融合,并在此基礎上,創設新型的培訓機制,落實學歷與培訓并舉的人才培養制度。第三點,注重調整課程設置。農科類院校可以根據實際的就業需要、企業的人才需要,調整原有的授課內容,轉變原有的授課方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方式。
3“1+X”證書制度農科類院校辦學質量評價機制創新
創新點一:在開展辦學質量評價機制創新的過程中,注重政府與社會的融合性,并以政府為主導,注重政府在相關評價機制制定的監督性、政策的支持性,并積極地吸取社會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讓質量評價機制的設定更具有權威性、科學性以及實用性。創新點二:在制定相關的辦學質量評價機制中,農科類院校應注重將學生的實際實踐能力以及理論綜合能力,作為其中的評判標準,注重培養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促進本校辦學能力的提升。創新點三:在制定相關的辦學質量評價機制中,農科類院校應注重質量評價機制制定的彈性,并注重結合具體的實際需要,針對性地對相關的評價機制進行調整,并在此基礎上,填充具有實效性的相關內容。
4宏觀方面
4.1注重教育制度機制評價的創新性。農科類院校應注重教育制度機制評價的創新性,并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注重對教學中學生思想道德的評價,即注重從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以及思想水平入手,讓學生樹立工匠精神、職業精神以及專業精神。第二方面,注重教學的全面性,注重從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比如,心理素質、語言表達、本學科的學習能力等入手進行評價。4.2制定社會力量式的辦學質量評價機制。農科類的院校應注重引入社會企業的數量,讓企業與學校進行融合,并對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學校可以結合辦校的辦學效果,并以融入企業的數量、校企合作的密切程度以及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作為辦學質量評價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4.3職業教育理念評價機制創新。農科類院校應注重對職業教育理念評價機制進行創新。職業教育理念評價機制創新注重從培養學生的終身職業技能為依據,并在此基礎上,將終身教育理念融入到職業教育理念評價中,讓“1+X”證書與國家“學分銀行”兩項制度融入到農科類院校辦學質量的評價機制中,為學生技術技能的提升創設相應的制度保證。4.4制定院校職責創新評價機制。在構建農科類院校辦校質量評價機制過程中,學校應落實《職教20條》的相關規定,并在此過程中,創設具有執行性的院校職責創新評價機制。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農科類院校應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注重構建學歷證書與職業培訓技能相統一的管理機制,實現知識教學與技能培訓的雙向統一。第二點,注重考試的高效性。農科類院校應注重從避免課證分離入手,避免重復考試的現象,增強學生運用時間和精力的有效性,提升農科類院校學生的學習效率。
5微觀方面
5.1創設創新性的人才培養目標評價機制。創新性的人才培養目標機制注重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簡要介紹。第一方面,農科類院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提升學生對口專業的就業率,以及就業的穩定性,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有明確的職業規劃。第二方面,農科類院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多項技能,即從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入手,并注重培養他們的多項職業能力。5.2創設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評價機制。人才評價模式創新機制更為注重從院校自主評價以及行業企業自主評價兩方面入手,在此做簡要介紹:在院校自主評價過程中,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院校對于班級的整體評價。即農科院校對農科專業各個班級的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評價,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評價。第二點,注重班級內部的評價。班級內部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還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從而真正讓學生意識到個人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在企業的自主評價過程中,注重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點,企業對學校整體學生的評價。企業通過對實習學生的評價,不僅可以發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且還能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策略。第二點,企業對學生進行評價。由于每一位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他們的性格以及思維方式千差萬別,企業可以結合學生以上情況,給出相應的綜合性評價,甚至可以給出適合學生崗位的建議,從而真正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所收獲。5.3創新學習成果管理制度評價機制。在農科類院校的辦學質量評價機制中,學校除了建立職業教育“學分銀行”系統以及”1+X”證書制度外,可以構建屬于學生的學習成果管理制度評價機制,比如,學生的個人學習賬戶機制,將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狀況,存入到此賬戶中,并在此基礎上,將學生的上述學習情況與職業教育“學分銀行”以及”1+X”證書制度進行對接,從而更為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據此,對學校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調整,提升本校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5.4構建具有多元性質量監督評價機制。多元性質量監督評價機制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建立相關的監督評價機制。農科類院校應注重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培訓評價組織監督、管理與服務機制,真正地落實相關的監督管理機構。為了保證監督機構的廉潔,農科院校領導可以定期輪換相關的監督機構成員,從而真正提升監管的有效性。第二點,建立相關的監督評判機制法規。農科類院校可以建設培訓評價組織遴選專家庫,并組建遴選管理辦法,將此項辦法進行公示公告。第三點,加強實際的監督監管工作。農科類院校應加強有關工作指導,定期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的抽查和監督,培訓評價組織的行為同時接受學校、社會、學生、家長等的監督評價。
總而言之,“1+X”證書制度為現階段農科類院校的辦學質量評價機制的制定提供了方向,也為農科類院校的教學工作制定了相應的教學標準。為此,農科類院校應根據”1+X”證書制度,構建出適合本校發展的辦學質量評價機制,提升本校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覃川.1+X證書制度:農科類院校辦學質量評價機制創新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7(1):69.
作者:孫琴 單位:湖南省懷化市懷化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公路交通安全施工質量檢測研究
- 下一篇:不同產地苦蕎質量評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