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創業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12:46: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創業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創業培訓

農民就業創業活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科技進村入戶、助力增產增收”為主題活動,鞏固和提升農業科技年活動成果。通過以新技術、新成果推廣為切入口,普及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知識,以農民培訓項目為平臺,增強農民的就業創業能力,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為動力,提升基層農業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創業服務水平。現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省、市、縣有關農村和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服務創業、富民興贛的主題,緊抓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機遇,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為動力,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制與機制創新,激發農技人員活力;以農民培訓陽光工程為載體,激活農業創業主體;以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為突破口,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對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保障能力、對農民增收的支撐能力和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引領能力,為農民創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二、服務對象

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返鄉農民工,農業科技示范戶,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

三、工作機制

查看全文

農民創業培訓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幅員面積6624平方公里,轄5鎮6鄉,179個行政村,880個自然屯。全市總人口4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67萬人。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7℃,平均降水748.1毫米,無霜期為125—130天,總的氣候條件基本適合各種早中熟和部分晚熟農作物生長,常年糧食總產量在90萬噸以上。

近年來,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始終遵循“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以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重點,堅持以產業化經營為重點”的發展思路,現已逐步形成了“甜粘玉米、黃牛育肥、中藥材種植、食用菌栽培、林蛙養殖”為重點的五大優勢主導產業,全市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35戶,產業園區(基地)116個,創建省級龍頭企業4個,吉林市龍頭企業11個,省和吉林市級名牌農產品19個。2008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實現了121.24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29.78億元,二產增加值58.96億元,三產增加值33.50億元,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8.3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01元。

全市從事農民教育培訓的單位主要有市農廣校、市農機校、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市農機技術推廣總站和市職業教育中心等。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以培育創業農民、促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提升農民創業理念、增強創業意識為重點,以提高農民創業能力為核心,按照“政府推動、部門監管、學校培訓、地方扶持、農民創業”的思路,開展集中授課、生產實踐和跟蹤指導等農民創業培訓,培育高素質專業農民,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查看全文

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方案

為進一步鞏固提升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工作成果,更好地發揮引領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的作用,按照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關于下發2020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實施方案(指南)的通知》、省《關于進一步加強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的通知》、《中共市委組織部關于印發<2020年全市脫貧攻堅教育培訓方案>得通知》、市扶貧辦《關于進一步做好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工作的通知》、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市農業農村局2020年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方案>的通知》有關文件要求。市農業農村局決定開展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制定如下培育方案。

一、培訓目標

圍繞2018年、2019年已培育過的94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以進一步提升創業和帶貧能力為目標,健全培訓機制,完善培訓體系,大力開展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市農業農村局承擔全市94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2020年再培訓工作,對其進行專業生產型和技能培訓型培訓,每人培訓經費1200元,確保2020年10月1日之前對全市94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再重新培訓一次,切實培養一批政治思想強、創業意識強、帶動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

二、培育時間和名額分配

市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要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共培訓94人。

三、主要任務

查看全文

共青團創業就業行動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力促進農村青年創業就業,根據共青團中央、農業部《關于實施農村青年創業就業行動的通知》和皖青聯【2011】43號文件的有關要求,團市委、市農委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實施農村青年創業就業行動。現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思路

圍繞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以促進農村青年創業就業為目標,開展農村青年創業培訓,進行農村科普宣傳,培育青年農村科研人才,加大對基層青年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引導農村青年領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我市農業現代化步伐做出貢獻。

二、目標任務

“十二五”期間,在全市選擇100名優秀農村青年開展創業培訓和跟蹤服務;建設1個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在7個縣市區開展農業科普活動和鄉村青年文化活動;依托農業部轉基因重大專項、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等,選拔和培養一批青年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對215名基層青年農技人員開展異地知識更新培訓,推選70名有突出貢獻的青年農技人員到高等農業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農業企業研修;建設3個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培育30戶農村青年環保示范戶,組織開展1次外來入侵生物集中防控活動,培訓160名農村青年沼氣和環境建設帶頭人,扶持建立10個共青團沼氣服務網點;培訓100名農民專社青年人才,創建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青年示范社,培養一批優秀青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團建工作,力爭在“十二五”末實現符合建團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團率達到90%以上。

三、主要工作

查看全文

全鎮農民職業與創業培訓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以誠信農民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意見》、清委辦通字(2012)號轉發《關于全面開展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進一步做好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提高誠信農民的技能水平,破解“農民不富”難題,現就做好我市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重大意義

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同時也是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隨著《職業教育法》、《就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按照法律的有關規定,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是各級政府的主要職責。目前,國內、國際勞務市場需要的都是技能性或者復合型技能性人才。而我市目前農村勞動者,普遍存在無技能特長,職業能力低下,就業穩定性差,而且不能滿足我市國民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要。通過對“誠信農民”中符合條件的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進一步提高誠信農民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提高務工收入、增加就業穩定性,是破解“農民不富”難題,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和諧進步的關鍵,各級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使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二、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及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文明市為統領,以誠信農民建設為推手,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地開展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切實提升誠信農民職業技能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社會和諧進步。

查看全文

市培訓工作大會領導講話稿

年全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市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我市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解放思想、創業創新,完善農民培訓機制,加快現代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在農業“兩區”建設人才、農村實用人才、農業創業創新人才培養上實現新的突破,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為農業增效、農民致富,為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工作目標和任務

1、農業大、中專“雙證制”學歷教育。一是積極配合市、縣(市、區)農辦做好大專涉農專業學歷招生工作,配合浙江農林大學做好農業領軍人才培養工作;二是完成農廣校種、養和涉農專業學歷招生1000名,確保完成800名。培養的重點對象是具有大專、高、初中文化,年齡在45歲以下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服務實體和農業產業組織的骨干,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種養大戶,鄉村干部、非農業專業回鄉創業大學生和大學生村官等。

2、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計劃完成1500名,確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重點對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齡一般在55歲以下的農產品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骨干、農業種養大戶,農村能源、農機操作與維修、植保、村級動物防疫等領域從業的職業型農民。通過從農業專業技能培訓到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的轉變,來進一步實現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重心的戰略性轉移。

3、農村實用人才(包括農業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完成20000名,其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12000名,農業專業技能培訓8000名。培訓的重點對象是種養能手、捕撈能手、加工能手、企業經營人才、農村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技能帶動性人才、文體藝術人才,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種養大戶,鄉村干部、非農業專業回鄉創業大學生和大學生村官等。

4、組織現代遠程教育培訓。一是市本級舉辦“農業大講堂”宣傳培訓活動3-6期,培訓農民10-15萬以上人次;二是縣(市、區)舉辦“農業專題”宣傳培訓活動20-30期,培訓農民30-40萬以上人次。

查看全文

領導在培訓工作大會講話

年全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市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我市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解放思想、創業創新,完善農民培訓機制,加快現代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在農業“兩區”建設人才、農村實用人才、農業創業創新人才培養上實現新的突破,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為農業增效、農民致富,為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工作目標和任務

1、農業大、中專“雙證制”學歷教育。一是積極配合市、縣(市、區)農辦做好大專涉農專業學歷招生工作,配合浙江農林大學做好農業領軍人才培養工作;二是完成農廣校種、養和涉農專業學歷招生1000名,確保完成800名。培養的重點對象是具有大專、高、初中文化,年齡在45歲以下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服務實體和農業產業組織的骨干,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種養大戶,鄉村干部、非農業專業回鄉創業大學生和大學生村官等。

2、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計劃完成1500名,確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重點對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齡一般在55歲以下的農產品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骨干、農業種養大戶,農村能源、農機操作與維修、植保、村級動物防疫等領域從業的職業型農民。通過從農業專業技能培訓到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的轉變,來進一步實現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重心的戰略性轉移。

3、農村實用人才(包括農業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完成20000名,其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12000名,農業專業技能培訓8000名。培訓的重點對象是種養能手、捕撈能手、加工能手、企業經營人才、農村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技能帶動性人才、文體藝術人才,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種養大戶,鄉村干部、非農業專業回鄉創業大學生和大學生村官等。

4、組織現代遠程教育培訓。一是市本級舉辦“農業大講堂”宣傳培訓活動3-6期,培訓農民10-15萬以上人次;二是縣(市、區)舉辦“農業專題”宣傳培訓活動20-30期,培訓農民30-40萬以上人次。

查看全文

農委創業型城市建設工作匯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基本情況;主要做法;下一步打算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明確創建思路,廣泛宣傳創業政策、開展創業培訓,全面提升創業能力、優化創業環境,逐步減輕農民負擔、搭建創業平臺,全力推進農村改革、以都市農業繼續引領農業結構調整、以政策扶持繼續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招商引資繼續擴大創業就業平臺、以城鄉統籌推進一體化發展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接通知要求,現將我委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專項工作開展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區作為Xx市農村面積和農業人口第一大區,約有100多平方公里的農村區域和近10萬農民。近年來,我們堅持以XxXx現代化大城市建設為統攬,以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結構城市化轉型為方向,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逐年加大農科教培訓力度,全力推進農民“陽光工程”培訓,為農民創業者努力搭建創業、就業平臺,提供創業培訓和跟蹤服務。今年以來,累計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12期,培訓農民達50000多人次,逐步形成了以培訓提升素質、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格局。

二、主要做法

1、明確創建思路,廣泛宣傳創業政策

查看全文

山區農民創業創新能力提升調查報告

新時期要從根本上實現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創業創新,深入開展農民創業增收工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開拓新的領域,為農民增收開辟新的來源,加快奔小康步伐,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縣按照省委、省政府“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的要求,深入實施“小縣大城”核心戰略,扎實推進農民創業創新,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增長。

一、農民創業創新工作現狀

(一)基本情況。

縣地處省西南部,全縣轄4鎮10鄉,169個行政村,現有人口11.8萬,農村勞動力6.12萬人,其中外出勞動力3954人,占農村總勞動力的65%。縣域面積98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21萬畝,耕地7.3萬畝,人均耕地僅0.65畝,水域5萬余畝,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一個集老、小、邊、移、窮齊全的欠發達山區小縣。據統計,截止2010年底縣轉移的39549名農村勞動力中,從事一產農林牧漁的3068人,從事二產的建筑業、玩具工業有12855人,從事三產交通運輸、商貿、飲食服務業的有23626人(其中務工就業31865人,自主創業農民7684人)。2010年,全縣預計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5.80億元,同比增長9%;農業總產值達5.19億元,,同比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6413元,同比增長15.4%。

(二)取得成效

1、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

查看全文

農民培訓工作會領導講話范文

認真貫徹省、市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年全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我市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解放思想、創業創新,完善農民培訓機制,加快現代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農業“兩區”建設人才、農村實用人才、農業創業創新人才培養上實現新的突破,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為農業增效、農民致富,為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工作目標和任務

1、農業大、中專“雙證制”學歷教育。一是積極配合市、縣(市、區)農辦做好大專涉農專業學歷招生工作,配合浙江農林大學做好農業領軍人才培養工作;二是完成農廣校種、養和涉農專業學歷招生1000名,確保完成800名。培養的重點對象是具有大專、高、初中文化,年齡在45歲以下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服務實體和農業產業組織的骨干,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種養大戶,鄉村干部、非農業專業回鄉創業大學生和大學生村官等。

2、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計劃完成1500名,確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重點對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齡一般在55歲以下的農產品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骨干、農業種養大戶,農村能源、農機操作與維修、植保、村級動物防疫等領域從業的職業型農民。通過從農業專業技能培訓到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的轉變,來進一步實現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重心的戰略性轉移。

3、農村實用人才(包括農業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完成20000名,其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12000名,農業專業技能培訓8000名。培訓的重點對象是種養能手、捕撈能手、加工能手、企業經營人才、農村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技能帶動性人才、文體藝術人才,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種養大戶,鄉村干部、非農業專業回鄉創業大學生和大學生村官等。

4、組織現代遠程教育培訓。一是市本級舉辦“農業大講堂”宣傳培訓活動3-6期,培訓農民10-15萬以上人次;二是縣(市、區)舉辦“農業專題”宣傳培訓活動20-30期,培訓農民30-40萬以上人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