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楚文化》便致力于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楚文化的精髓,同時關注文化創新與發展,旨在構建一個集學術研究、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涵蓋了多個方面。其中,“文化新視點”聚焦文化領域的最新動態與現象;“傳統新探究”深入挖掘歷史、傳統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文化新融通”探討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文化轉型與中外文化交流;“藝術新論叢”則關注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的新成果;“文學新研究”致力于文學批評與研究的前沿探索;而“文化新創設”則著眼于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及創意實踐。
除了廣泛的學術研究領域外,新楚文化還特別強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的現代闡釋、文化產業市場的分析預測、以及楚文化的特色研究等方面。這不僅體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展示了其在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方面的積極貢獻。注重作者群體的多元化,既歡迎高校教師、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投稿,也鼓勵基層文化工作者分享實踐經驗,力求成為連接理論與實踐、學術界與社會大眾的重要橋梁。通過持續不斷地推出高質量的學術文章,新楚文化正逐漸成長為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
1.論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例:××省××市(區、縣)××路××號××學校××收]、聯系電話(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聯系電子信箱,以便我們及時快捷地與您聯系。
2.引言一般不超過300個字,闡明研究目的、研究或觀察依據、國內外研究現狀等。引言部分可引用少量參考文獻,不應進行詳細討論。
3.正文標題末尾不使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序一般不超過5級,可使用“一”“(一)”“1.”“(1)”“1)”標明,不宣用①,以與注釋序號區別。
4.關鍵詞應選擇那些最具有檢索意義的術語,通過這些術語反映論文所涉及的內容或領域,以便于讀者檢索到該論文。
5.數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圖表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5位以上數字以“萬”“億”作單位;根據需要,小數位不超過三位(含)。
6.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7.來稿切勿一稿多投。編輯部收到稿件之后,立即給作者回復。來稿經送有關專家審閱和編委會討論,將在1個月之內決定是否刊用。
8.詳細文獻出處作為參考文獻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書名(或文章名)、出版地點、出版單位(或期刊名)排序。
9.本刊采用頁下注釋。正文中注號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于相關句子的右上角,通常應在相關標點之外。
10.所有稿件,建議采用word文檔投稿,也可投紙質稿。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稱、研究方向、聯系地址、郵件地址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路翠柳街1號
郵編:430077
主編:蘇琳
我們不是新楚文化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路翠柳街1號,郵編:430077。
新楚文化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湖北今古傳奇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一本文化類期刊。國內刊號:42-1932/G1,國際刊號:2097-2261。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路翠柳街1號,郵編: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