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生態毒理學報》是一本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一本環境類雜志,該刊是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主要刊載環境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2006年,出版周期雙月刊,影響因子為1.02。該期刊已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生態毒理學報》(AsianJournalofEcotoxicology)已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于2006年起正式創刊、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生態毒理學報》是為順應環境科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學科發展趨勢,推動國內環境風險研究領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創辦的。該刊物的創刊為我國從事生態毒理和風險研究的學者和相關機構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填補了目前國內尚無專門刊載生態毒理學/環境風險研究領域學術論文的高水平專業期刊的空白,將在縮短我國在環境風險評價方法學及基礎理論研究與國際前沿研究的差距、促進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生態毒理學報》主要報道有毒有害化學污染物對個體、種群和生態系統的致毒效應,在環境中的歸宿(遷移、轉化和降解),以及對整個環境(人體和生態系統)可能產生的危害和風險研究。《生態毒理學報》將積極報道我國環境風險與生態毒理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及新技術與新方法,推動該領域的學科發展,促進學術繁榮。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9ZX07318-005-02)、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8ZX07103-00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12AA06A302)、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10AA065105)、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03109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57079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90283)、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310720013)、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3ZX07502001)、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2ZX07404-003)。
1.論文題名:論文題名要簡練并明確反映論文內容,一般在20~25字以內。
2.論文摘要:摘要應是對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應以第3人稱寫,避免使用“本文研究了……”、“作者研究了……”等字樣;摘要應闡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其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也能夠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包含與論文同等數量的主要信息;英文摘要應與中文對應,無語言表達錯誤,符合英文語言習慣;為便于國際交流,英文摘要可適當詳細、篇幅適當加長。
3.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一般3~8個;應盡量使用主題詞;應避免將詞組作為關鍵詞。
4.引言:引言部分應該有2個功能:一是對本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和進展進行綜述,如哪些研究者進行了什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結果,存在哪些不足?二是突出本研究的創新性和研究意義,這一點是承接于文獻綜述的,既然目前的研究存在不足,為此本文進行了哪些工作,與前人工作有何不同。引言中應著重論述本研究的創新點。行文要有根有據,要提供必要的引文出處。
5.正文:正文部分應明確闡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明確交待所用實驗方法與實驗材料、實驗儀器和實驗條件。為了提高發表文章的質量,突出作者的原創性工作,本刊要求將實驗結果和對結果的分析討論分為2大節(文章一般分為引言、試驗部分、結果、討論4部分)敘述。具體要求如下:(1)結果部分以陳述數據為主,如,“通過...試驗,得到...結果,如圖(表)...所示。”在數據之后對結果作必要的解釋和說明,但不要作進一步的討論。既要避免只出現干巴巴的圖、表而無文字的情況,也要避免文字敘述與數據圖、表重復。(2)討論部分在結果部分所列數據的基礎上對實驗結果進行深入地分析、討論,與已有的規律、結果進行對比,深入挖掘本研究所得結果的意義。
6.結論:由于摘要部分已包含文中的主要結論,為避免重復,本刊要求不設結論部分。
7.致謝:可在致謝部分對項目資助機構、為作者完成項目或完成本文提供過幫助的機構或個人提出感謝。
8.參考文獻表:引用他人觀點、數據、圖表及引用他人實驗方法、公式時必須注明出處(參考文獻或注解)。尚未公開發表的數據資料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只能以頁下注解的形式列出出處。本刊引文標注和參考表著錄格式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在引用文獻后應立即在括號內標注著者、出版年份,不排引文序號。為便于國際交流,本刊要求作者分別著錄中文參考文獻表和英文參考文獻表。其中,中文參考文獻表僅著錄原始文種為中文的文獻;英文參考文獻表除著錄原始文種為英文的文獻外,還應將原始文種為中文的文獻條目譯成英文(對于期刊或文集,英譯以原文獻的英文摘要為準)。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291 | 污染;毒性;土壤;重金;重金屬 |
中國科學院 | 248 | 污染;毒性;細胞;重金;重金屬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161 | 污染;毒性;污染物;細胞;毒性效應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101 | 水生;污染;水質;水質基準;毒性 |
南京大學 | 93 | 毒性;斑馬;斑馬魚;毒性效應;內分泌干擾 |
上海海洋大學 | 85 | 毒性;重金;重金屬;毒性效應;污染 |
南開大學 | 82 | 毒性;污染;毒性效應;生態毒理;納米 |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 71 | 化學物;化學物質;化學品安全;污染;毒性 |
中國海洋大學 | 69 | 毒性;毒性效應;污染;魚類;塑料 |
大連理工大學 | 64 | 毒性;全氟辛烷;全氟辛烷磺酸;化學品;PFOS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18號
郵編:100085
主編:王子健
我們不是生態毒理學報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18號,郵編:100085。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是一本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一本環境類期刊。國內刊號:11-5470/X,國際刊號:1673-5897。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18號,郵編:1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