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北京大學
《中外法學》是一本由北京大學主辦的一本政法類雜志,該刊是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主要刊載政法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1978年,出版周期雙月刊,影響因子為3.72。該期刊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中外法學》是法學學術性刊物。讀者為法不研究人員、法律工作者和政法院校師生。
《中外法學》辦刊理念:中外法學不僅重視層面的抽象法理研究,更倡導法教義學層面的部門法理研究;不僅關注對重大法理問題的“體系性思考”,而且強調對具體法治問題的“問題性思考”;不僅強調對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法治進程中中國問題的實踐理性關懷,而且關注與中國崛起形影相隨的全球法律問題的中國視角解讀;不僅致力于為中國法律人提供探討法律真諦、展開學術爭鳴的學術陣地,而且努力打造中外法律共同體平等而充分地切磋法律藝術、交流學術成果的對話平臺。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一般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留學基金、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ZD15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ZD081)、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10YJA82001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CFX06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BFX09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BFX08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2BFX02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9CFX02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7CFX013)、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1.注釋為腳注,編號連排。文中及頁下腳注均用阿拉伯數字外加六角括號,文中標注于標點符號外。
2.注文中的信息順序為:作者、文獻名稱、卷次(如有)、出版者及版次、頁碼。
3.定期出版物的注釋順序:作者、文章篇名、出版物名稱年份及卷次、頁碼。
4.引文作者為外國人者,注釋順序為:國籍,外加括號;作者、文獻名稱、譯者、出版者及版次,頁碼。
5.頁碼徑用“頁N”或“頁N-N”字樣。
6.引用之作品,書、刊物、報紙及法律文件,用書名號;文章篇名用引號。
7.同一文獻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者,第二次引用時,若緊接第一次,則直接“同上注,頁N”即可;若兩次引用之間有間隔,則注釋順序為:作者姓名、見前注N、頁碼。作者如為多人,第二次引用只需注明第一作者,但其名后應加“等”字。
8.正文中引文超過150字者,應縮排并變換字體排版。
9.非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非引自原始出處者,注釋前加“轉引白”。
10.引文出自雜志的,不要“載”、“載于”字樣。
11.引用古籍的,參照有關專業部門之規范;引用外文的,遵循該語種的通常注釋習慣。
12.原則上不引用未公開出版物及網上資料。
13.引用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出版或發行的文獻,可在出版或發行機構前加注地區名。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北京大學 | 676 | 法律;法學;司法;刑法;行政 |
中國人民大學 | 137 | 法律;訴訟;憲法;刑事;民法 |
清華大學 | 136 | 法律;刑法;司法;訴訟;犯罪 |
中國政法大學 | 122 | 法律;法學;刑事;司法;行政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64 | 法律;民法;權法;物權;物權法 |
華東政法大學 | 60 | 法律;法學;司法;法益;權利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44 | 刑法;法律;犯罪;訴訟;刑事 |
浙江大學 | 38 | 法律;訴訟;行政;審查;司法 |
西南政法大學 | 35 | 法律;訴訟;刑法;法治;刑事 |
中山大學 | 32 | 法律;訴訟;中國法;國法;中國法律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法學院四合院
郵編:100871
主編:王錫鋅
我們不是中外法學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法學院四合院,郵編:100871。
中外法學雜志是一本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的一本政法類期刊。國內刊號:11-2447/D,國際刊號:1002-4875。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法學院四合院,郵編: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