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為國內外首創篇幅最大的專業性考古雜志,著重從考古學和生產力角度研究我國古代農業技術的成就和歷史,貫徹古為今用的方針,普及農業歷史知識,為實現代化服務,同時用較多的篇幅介紹國外農業起源、稻作起源、農業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農業考古研究的理論、方法及先進技術,供國內學術界借鑒、參考。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博士科研啟動基金、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3JZD03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80808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ZD08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AZD11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8BZS01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CSH059)、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06JDXM0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skqy201215)、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2009LSB00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0AZS005)。
1、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 649 | 茶文化;中國茶;農業;文化;中國茶文化 |
南京農業大學 | 228 | 農業;作物;文化;栽培;農村 |
南昌大學 | 215 | 農村;茶文化;文化;體育;農民 |
江西師范大學 | 210 | 農村;農業;教育;農民;文化 |
華南農業大學 | 206 | 農業;文化;民國;稻作;農村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86 | 農業;遺址;考古;遺存;文化 |
南開大學 | 170 | 農業;清代;明代;鄉村;明清 |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 135 | 農村;農業;旅游;教育;農民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130 | 農業;文化;秦漢;農村;明清 |
贛南師范大學 | 98 | 農村;客家;文化;教育;新農村 |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號
郵編:330006
主編:施由明
我們不是農業考古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號,郵編:330006。
農業考古雜志是一本北大期刊,是由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主管,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一本歷史類期刊。國內刊號:36-1069/K,國際刊號:1006-2335。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號,郵編: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