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2 08:22: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社科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科論文

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被引影響因素研究

GarfieldE創立的科學引文索引和引文分析理論是科學計量學研究的基礎,引文分析反映了文獻引證和被引證的知識網絡,“被引頻次”是引文知識網絡最直觀的體現。雖然學界針對負面引用、錯誤引用、不良自引等行為提出“被引能否作為合理評價指標”的質疑[1],但不可否認,被引頻次已經成為現今衡量論文學術影響力、期刊評價、學者評價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中國學術走向世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次強調要大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加強中國科研論文的國際影響力,對于提升中國科研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實施,人文社科領域積極開展國際性問題研究、召開國際會議、擴大英文期刊國際傳播、加強國際學術合作和人才交流。增加人文社科期刊論文國際被引是擴大中國人文社科成果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表現,但期刊論文被引具有復雜性,受到主客觀和偶然性因素的影響,因而,了解中國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被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助于我國學者有針對性地選擇合作模式和學術期刊,提高中國人文社科成果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1相關研究

1.1引用現象研究AvramescuA[2]利用科學信息擴散論將論文的引用周期分為5種類型:廣泛認可的引用曲線、基本認可的引用曲線、很少認可的引用曲線、“睡美人”型引文曲線和“曇花一現”型引文曲線。屈文建等[3]重新歸納為6類:將前3種統一為“經典引文曲線”、重新定義“指數下降引文曲線”、“睡美人”引文曲線2類、新增指數增長引文曲線、多峰引文曲線、波形引文曲線3類。高被引論文往往是領域突破性或創新性成果[4],其價值和意義得到了科學界普遍認可和重視,分析高被引論文的特征因素、預測高被引論文方法拓寬了學界對高度引用現象的認識,科睿唯安的“引文桂冠獎”正是利用論文的高被引特征成功預測出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茖W界也存在一些從未被引用的論文,但論文未被引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學術價值,VanRAFJ[5]從這些零被引文獻中發現被“延遲承認”的“睡美人文獻”;國內學者杜健等[6]、LiJ[7]等對“睡美人文獻”的特征、潛力預測等開展系統化研究。論文引用規律和引用現象的研究進一步完善了人們對引文結構網絡的認知。1.2引用動因研究研究人員引用他人論文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引用行為不僅僅是出于對科研成果的認同,還有很多非科學因素[8],GarfieldE[9]最先提出引用的15種動機,HarwoodN[10]提出引用的11種動機,馬鳳等[11]歸納出6類引用動機,邱均平等[12]將引用動機分為內在引用動機(知識主張、價值感知)和外在引用動機(信息源便利性、引用輸出、引用重要性)兩類,內外動機相互影響信息行為。也有學者針對引用中對編委的阿諛奉承、為利益派別的不正當引用現象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負面引用并不能有效提高引用[13]。隨著引用研究的深入,一些學者嘗試用理論的角度來解釋引用動因。段慶鋒等[14]以規范理論和社會構建理論,提出引文是學術性和社會性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楊思洛[15]將前人對引用動因的理論解釋歸納為5類:“科學規范理論”、“社會結構理論”、“心理過程理論”、“自反引文理論”、“引文進化理論”;AksnesDW等[16]用“可見動態性”概念解釋引用行為,認為引用也存在“馬太效應”。1.3影響因素研究TahamtanI等[17]從高度相關的198篇文獻中總結出28個與論文被引有關的因素,整體上歸為3類:論文相關因素、期刊相關因素、作者相關因素。牟象禹等[18]、韓毅等[19]以中文圖情領域為例,分別實證分析了論文被引和未被引的主要影響因素。當前對論文被引影響因素研究可以分為4個方面:1)期刊相關因素[20-21]:如期刊規模和擴散力、開放獲取、影響影子等;2)作者相關因素:如研究團隊規模與作者合作網絡[22]、性別因素[23]、作者學術成就[24]、跨國的合作團隊[25]等;3)內容相關因素:如主題詞組合新穎性[26]、關鍵詞的數量與多樣性[27]、論文熱點持續能力[28]等;4)其他指標:如參考文獻[29]、論文的長度[30]、期刊出版商[31]等。分析方法不一而足,分析結果也各有異同,如DidegahF等[32]以WOS納米技術相關期刊論文集為數據,得出期刊影響因子是被引最有效的決定因素之一;而FinardiU[33]以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期刊論文集為例,得出影響因子與被引沒有顯著相關性。究其原因,論文被引受數據集來源、學科領域[34]、國內外平臺[35]而有所不同,被引頻次影響因素也存在差異性。1.4引用預測研究由于論文引用關系特性,被引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為了更早發現具有高被引潛力的論文,了解相應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重大發現,學界利用機器學習、回歸模型對論文引用進行預測研究。FuLD等[36]以生物醫學文章為數據集,認為使用基于內容和文獻計量特征的機器學習模型來預測生物醫學文獻中的引用計數具有可行性。IbáezA等[37]以生物信息數據集測算了葉貝斯網絡、邏輯回歸、決策樹和k近鄰算法,并得出樸素葉貝斯和邏輯回歸模型4年范圍內被引預測成功率可達89.4%和91.5%;耿騫等[38]以圖情領域文章數據作為訓練集,測算邏輯回歸、樸素頁貝斯、支持向量集、GBDT、AdaBoost、XGBoost、隨機森林7種算法,得出GBDT、XGBoost、隨機森林具有較強的預測能力;ZhuXP等[39]采用神經網絡模型確定引文計數的最佳特征,提出了GPR、DNN、MLR、SVM等機器學習方法預測論文引文,發現作者特征群影響最大,SVM方法更適合引文預測。YanR[40]比較了線性回歸、K近鄰、SVR、CART模型的預測效果,CART預測效果最理想,最佳回歸預測模型在R平方中實現了0.740的平均預測性能。1.5研究不足之處國內外文獻研究發現:1)人文社科國際被引研究較少。受人文社科國際影響力重視程度、人文社科成果多樣化、國際論文數據復雜度等因素影響,目前對論文被引研究多集中國內數據庫或國外自然科學領域,鮮少對人文社科國際論文成果的被引因素展開深入研究。2)論文被引的影響因素存在差異性。被引頻次受學科領域、時間范圍、數據庫來源等方面影響,影響因素存在差異性,已有的研究多具有特定研究對象,不一定適合中國人文社科國際成果被引因素。因此,本文以WOS收錄中國人文社科領域論文為例,分析中國人文社科期刊國際論文被引與作者機構特征、期刊特征、文獻特征、其他計量特征指標的相關性,識別論文被引的主要影響因素,從而為提高我國人文社科期刊論文國際被引,加速人文社科成果國際化傳播提供數據參考。

2評價指標與研究方法

2.1數據處理。選定WOS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兩個研究大類中共含39個研究方向,加上應用科學中運籌學與管理學、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2個研究方向,共計41個研究方向;限定來源數據庫為SSCI和A&HCI,研究國別為CHINA,文獻類型為Article、Review、ProceedingsPaper。為了使論文得到充分引用,參考方紅玲[41]對SSCI收錄圖情類期刊和姜春林等[42]對文史哲等學科成果的引文評價時間,選用5年前(即2014年)收錄6564篇論文及引文信息為數據源,數據獲取時間為2019年5月5日。同時為了解論文的其他補充計量特征是否與論文被引具有相關性,于2019年5月10日利用Altmetrics獲取論文的補充計量特征數據共計2844條。2.2評價指標選取。結合上文中論文被引頻次影響因素研究,從作者機構指標、期刊指標、文獻指標、補充計量指標四大類進行論文被引評價指標的選取,并對所有數據類別進行定義,影響因素的特征編碼參見表1。1)作者機構特征指標:作者是論文寫作的主體,本文主要考察作者數量、作者國別、跨國合作模式和機構屬性等對論文被引是否具有顯著影響。2)期刊特征指標:期刊是論文的載體,主要考察論文在高影響因子、高分區或知名的出版社中是否有更好被引表現。3)文獻特征指標:文獻本身的相關特征,如參考文獻數量、OA資源、頁碼數量,文獻標題的長度、關鍵詞數量等是否對論文被引具有顯著影響。4)補充計量特征指標:利用論文DOI于Alt-metrics獲取對應記錄的其他補充計量指標,統計發現除Twitter提及數、Mendeley讀者數、Dimen-sion引用外,其他指標多為0,因此這里僅選用Altmetrics的三項補充計量指標數,以及論文元數據中180天使用次數和2013年至今使用次數。2.3研究方法。為驗證26個二級指標與論文被引的相關性,利用SPSS20.0分析軟件,采用非參數K-S單樣本方法對連續變量進行正態性檢驗,顯示14個連續變量顯著性水平均小于0.05,不符合正態分布。因此,相關性分析方法采用Spearman,根據相關性取值范圍,以0.2為區間,分為極低、較低、中度、高度、極高5種相關程度;對于分類變量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方法;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論文被引多因素分析。

3研究結果分析

查看全文

社科期刊論文基金項目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愈發重視對科研項目的投入,設立了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科學研究基金,如有縱向科研基金和橫向科研基金。“基金論文是指某期刊在指定時間范圍內發表的由國家各級政府部門、各類基金組織、企事業單位提供資助而產生的論文。”[1]基金項目資助論文的質量和數量是評價基金使用效率、量化基金項目績效的重要參數之一,同時也是評價期刊學術質量、評選優秀期刊的重要指標之一。[2]《201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公告》第十一條(9)項就指出:“凡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名義發表階段性成果或最終成果,不得同時標注多家基金項目資助字樣?!盵3]本文試從期刊編輯的視角出發,從八所“211”師范大學社科版學報中抽樣343篇論文,對其標注的基金項目進行實證分析,旨在為科研人員、編輯以及基金管理部門在解決基金項目標注不端問題方面提供一些借鑒。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調查對象,這八種學報都入選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版)》來源期刊和《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目錄(2017—2018)》,且都是雙月刊,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可比性。筆者選擇了這八種學報2017年第1期和2018年第1期所刊載的343篇論文,統計以下數據:第一,標注基金項目的論文及基金項目的數量、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論文的篇數及其標注的項目數、收稿日期或刊發日期等。第二,登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網站,查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立項日期、項目負責人等信息,核實項目的真實性,判斷論文內容與項目研究內容的相關性,檢查論文收稿日期與項目研究期限是否相符。第三,在中國知網輸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項目編號”進行檢索,對每個項目所標注的論文數量進行統計,判斷其基金項目是否被濫標,并對學報中標注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存在的編號有誤、虛構捏造、長期濫用、收稿日期與項目研究期限不符等問題進行實例解析。在此基礎上,本文試分析社科期刊基金項目標注不端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二、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

(一)八種學報基金項目基本情況。為便于表述,本文省略了學報名稱括號內的文字“哲學社會科學版”或“社會科學版”等,簡稱為《××師大學報》。八種學報基金項目情況調查結果詳見表1。調查顯示:16期樣刊共刊發論文343篇,其中標注基金項目的論文有261篇,占總篇數的76.10%;基金論文占比在45.10%~96.55%之間,基金論文占比最高是《東北師大學報》,最低的是《華南師大學報》;基金項目數量在36~90項之間,基金項目數最少的是《北京師大學報》,最多的是《東北師大學報》;基金論文的篇均基金項目數在1.41~1.73項之間,篇均基金項目數最低是《陜西師大學報》,最高的是《華東師大學報》??偲痦椖繑凳?.56項,且八種學報篇均基金項目數都大于1項,也就是說,一文多項目是普遍現象。(二)八種學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本情況。根據表2可知,148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論文共標注16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篇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約為1.1項/篇,低于篇均國家自科基金項目數(1.2項/篇);國家社科基金論文篇數占總篇數的43.15%,遠高于國家自科基金論文篇數占調查總篇數的比例(20.84%)。[4]八種學報國家社科基金論文占比在5.71%~63.16%之間,占比最低的是《北京師大學報》,最高的是《南京師大學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在3~38項之間,最少的是《北京師大學報》,最多的是《東北師大學報》;篇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在1.0~1.5項之間,《華南師大學報》和《華中師大學報》都為1項,這兩種學報沒有一篇論文標注多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現象。在這八種學報的國家社科基金論文中,共有13篇論文標注了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篇論文標注了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總體來說,國家社科基金論文也存在一文多項目的現象,但1.1項/篇低于表1中篇均基金項目數1.56項/篇。也就是說,非國家社科基金論文中的一文多項目現象更為嚴重。此外,在標注的16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有3個項目編號重復使用,有8個項目編號標錯,有10個項目編號不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據庫中。這可能是因為作者或編輯的筆誤,也可能是因為論文本不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論文,但作者為了使自己的論文易于發表,或者迎合某些編輯提高國家社科基金論文比的需要而虛構捏造。(三)項目名稱、項目編號標注不全。由表3可知,八種學報基金項目沒有標注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的情況較多。在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共有92個基金項目沒有標注項目名稱,其中最多的是《東北師大學報》,最少的是《陜西師大學報》;共有28個基金項目沒有項目編號,其中最多的是《華中師大學報》,最少的是《南京師大學報》。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八種學報都有項目編號,有44項基金項目沒有項目名稱,其中《東北師大學報》最多。在本次調查的406項基金項目中,共有136項基金項目沒標注項目名稱,占總數的33.50%;共有28項基金項目沒標注項目編號,占總數的6.90%。(四)論文刊發日期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期限不符情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完成時限,基礎理論研究一般為3至5年,應用對策研究一般為2至3年。由于這八種學報的基金項目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因此本文沒有細分項目研究類型,將研究期限統一視為5年。筆者根據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批時間和項目研究期限,推算項目正常結題時間。八種學報中有三種學報沒有收稿日期,為便于比較,統一以刊發日期為標準。由表4可見,論文刊發日期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期限不符有三種情況:第一,17篇論文刊發日期晚于正常結題時間較長;第二,8篇論文刊發日期晚于但接近項目獲批日期,看似沒有問題,但核心期刊審稿周期一般都較長,投稿后往往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發表,或可推測,論文投稿時間可能早于立項時間,立項后再補上基金項目;第三,3篇論文收稿日期早于項目獲批日期,說明確實存在論文本不是項目論文,項目獲批后再添加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的情況。因此,編輯要禁止作者投稿后添加項目,且將其作為一項制度堅決貫徹落實。(五)同一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助多篇論文情況分析。在本次調查標注的16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有10項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據庫”中未能查到,實有15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表5顯示:15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發表1~10篇論文的項目有66項,發表11~20篇、21~30篇、31~40篇、41~50篇論文的項目分別有27項、23項、13項、5項,發表51~100篇、201~300篇論文的項目分別有14項、5項。40篇以上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有24項,占15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15.69%,遠高于40篇以上的國家自科基金項目占比(3.9%)[4],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濫標現象比國家自科基金項目濫標現象嚴重。其中,有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發表200多篇論文,有幾十位甚至上百位作者,貌似團隊龐大,科研力量強大,實際未必如此,有的論文內容跟項目研究內容并不相關,給論文標上基金項目只是為了使論文易于發表或者增加期刊的基金論文比。(六)。其他由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具體研究內容需要查看項目申報書,但項目申報書難以獲得,因此筆者通過比較項目名稱與論文名稱的相似性,來判斷論文內容與基金項目研究內容是否相符。比較發現,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論文基本與基金項目研究內容相符,而在178篇國家自科基金項目論文中,至少有51篇論文與標注的國家基金項目研究內容嚴重不符[4]。可見,社科期刊作者在標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時,比自科期刊作者更關注內容和項目的相關性。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期限無法全部獲知,但是,從能查到研究期限的項目來看,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存在濫標現象。與此同時,還存在同一項目或相近項目名稱重復申報等問題,如“當代荷蘭文論家米克•巴爾的跨學科文藝思想研究”有兩個項目編號,分別是(2016WTSCX011)和(15JNQM021);“中華民國新聞史”(13&ZD154)和“中華民國新聞史研究”(13AXW003)、“碳排放權市場化分配機制及其社會經濟影響的實驗研究”(13YJC790039)和“碳排放權市場分配機制選擇:基于經濟學實驗的研究”(2012WYB32)的項目名稱相近。

三、基金項目標注不端行為原因

查看全文

新時期地方社科院圖書館進程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新時期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發展對策研究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事業與社會科學研究事業是相伴相依,同步發展起來的、觀念落后,信息意識淡漠、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屬于財政全額撥款的行政性事業單位、經費嚴重不足,文獻入藏量銳減、人員隊伍不穩,專業人才流失嚴重、圖書館自動化建設與管理不足、服務方式單一,對外聯系和學術交流少、更新觀念,搞好服務,提高效益、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與數字化、建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統一規劃,統一指導、適時調整館藏結構,加強館藏特色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加強隊伍建設等,具體請詳見。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事業與社會科學研究事業是相伴相依,同步發展起來的,它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進一步發展必然依托的基礎和支柱。20多年來,隨著社會科學研究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發展,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全國各地社科院建立了30多所圖書館,中國社科院系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豐富,現代化建設受到不同程度的關注。工作管理日益科學化,隊伍整體素質有所提高,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不斷改進,應該說,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觀念落后,信息意識淡漠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屬于財政全額撥款的行政性事業單位。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形成自我封閉、各自為政,靠吃“皇糧”度日的狀況,工作人員信息意識淡漠,觀念比較落后。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反應遲緩,缺乏緊迫感和使命感,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嚴重阻礙了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1.2經費嚴重不足,文獻入藏量銳減

查看全文

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建設管理論文

1圖書館舊有的館藏結構需要優化,要盡快建立起符合“專業性”和“地方性”特點的特色化館藏體系

1.1特色化館藏建設的必要性

要改變圖書館舊有的館藏結構,指導思想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隸屬機構的原因,各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之間一直是“塊狀”并列的兄弟關系,缺少必要的交流與協作,各館均為獨立建設、獨自發展。加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學科眾多、內容涵蓋的范圍廣,圖書館的館藏建設基本上都是遵循“小而全”、“大而全”的辦館方針,無法形成自己的收藏特色和收藏優勢,并且各館的重復與短缺現象大量并存,不僅造成了資金和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使得圖書館專業化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難以提高。這樣的狀況如果再不加以扭轉,那么在失去特色的同時也將失去自己作為專業圖書館存在的價值。

1.2特色化館藏建設要重點突出“專業性”和“地方性”的特點

為科研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是各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辦館宗旨和工作重點,要建立特色化館藏無疑是要重點突出其自身的這種“專業性”和“地方性”的特點。

1.2.1“專業性”就是要突出本院的學科優勢

查看全文

社科學術期刊編輯審稿研究

在學術期刊現有的三審制中,編輯審稿處于三審制的最前端,是決定稿件是否繼續送專家外審的關鍵一環,而編輯也就因此成為稿件質量的第一把關人。這就意味著,如果說三審制能夠保證學術期刊編輯出版質量的話,那么編輯則是主編對期刊論文發表整體價值即質量的主要把關者。[1]由于社科學術期刊與科技學術期刊存有不同之處,社科學術期刊編輯審稿,也就相應地帶有與科技學術期刊編輯審稿的不同特點。這些不同特點,既體現在編輯對稿件內容的審定上,也體現在編輯對稿件形式的審定上。

一、文稿內容的審定

為更好地呈現中心論點的內涵,學術論文一般會將其中心論點分解為多個分論點,以多角度多層面論述其中心論點的合理性。因此,編輯在審稿時,應仔細判斷稿件的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是否建構起了合理的邏輯序列,且分論點是否明確而恰當。要判斷稿件的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是否建構起了合理的邏輯序列,編輯在審稿時,可以采用論點內涵外延厘定法以及論點邏輯層次分析法,具體考量稿件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所謂論點內涵外延厘定法,就是在確定稿件中心論點與分論點內涵與外延的基礎上,判斷其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是否具有合理性。一般而言,分論點內涵與外延的總和,應該等于中心論點的內涵與外延。就學術論文而言,其文內各一級標題往往就是其各級分論點,因此,其文內各一級標題內涵與外延的總和,應該等于文章標題的內涵與外延。運用這一方法審定稿件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可以使編輯快捷直觀地得出稿件在論述中心論點時是否具有合理性的結論。比如說,有些稿件文內各級標題的內涵與外延之和并不等于文章標題的內涵與外延,有些稿件甚至存在某個文內一級標題直接等同于文章標題的問題,所有這些問題,藉助論點內涵外延厘定法,編輯在審稿時都可以一眼發現。所謂論點邏輯層次分析法,就是在厘定論點內涵與外延的基礎上,分析稿件各分論點之間所存在的邏輯關系,判斷其分論點之間是否具有合理性。由于學術論文的分論點是其中心論點的多角度多層次分解,因此其分論點之間,勢必會構成或并列或遞進的邏輯關系。只要厘定了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內涵與外延,分論點之間所具有的邏輯關系,同樣可以快速推定而得。在判斷稿件的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是否建構起了合理的邏輯序列的同時,編輯還要仔細判斷各分論點表述是否明確而恰當。論點表述往往以直接明快,精煉準確,并能統攝具體行文內容為上,藉助分析稿件一級標題的語詞結構,參綜其下所論述具體內容,編輯在閱讀稿件時,是不難判斷其分論點是否明確而恰當的。一旦認定稿件的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建構起了合理的邏輯序列,且分論點明確而恰當,編輯就應當轉而仔細閱讀稿件,分析判斷其是否以充分必要的論據,嚴謹合理的論證,清晰有力地闡明了文章的論點。這就是所謂的言之有理,持之有據。論據的充分必要,是指材料是否能完備有力地支撐文章的論點。要做到這一點,論文材料的選擇就必須精當。論文在選材時,應該選擇他人沒有使用或者較少使用的第一手材料,而不應該使用他人反復使用的陳腐的材料,尤其不能使用第二手材料。這是編輯在審稿時,判斷論文論據是否恰當的第一個標準。論據的恰當,還體現在論據數量的多寡上,雖然說孤證不立,但這并不意味著論據應該多多益善,而應該以適度為基準,也就是論文所列論據以能證明論文的論點為度。這是編輯在審稿時,判斷論文論據是否恰當的第二個標準。編輯采用這樣的論據衡量標準審稿,就能有效排除這樣幾類非優質稿件,比如說全文沒有任何材料支撐自己論點的稿件,論文選用論據大多為他人反復使用的稿件,論文所用論據毫無選擇的稿件,等等。大抵而言,這幾類稿件往往是敷衍成章,缺乏學術論文必要的原創價值的。論據的目的在于以此證明論文的論點,而要想以此有效地證明論文的論點,這就需要在準確使用論據的基礎上,合理地由此推導出相應的結論。就論證本身而言,其應滿足兩個基本條件:其一是直接,其二是嚴謹。論據本身能自然導向某一結論,這就是直接;由所用論據能順勢推導出某一結論,這就是嚴謹。以此為判斷標準,就能使編輯在審稿時,能有效排除那些離題萬里、邏輯混亂的稿件。選題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建構起了合理的邏輯序列,分論點明確而恰當,且論據充分,論證嚴謹合理,這樣的稿件,往往就是學術期刊所需要的優質稿件。社科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時,如果遵循上述審稿法則,就能在仔細閱讀稿件時,不難在具體內容上,判斷稿件是否為學術期刊所需。

二、文稿形式的審定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蔽恼轮溃瑹o外乎質文兩諧。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除了應該有質的充實新穎外,還需要有文的得體與規范。學術論文雖然不同于文學作品,但并非全然不重文,只不過其對文的要求,與文學作品有所不同而已。一般而言,學術論文帶有科學性、創新性、專業性、規范性、應用性等特點。與此相應,其文字表達也應該帶有準確性、抽象性、簡潔性、層次性等特點。此外,不同的社科學術期刊,還有著不同的學術論文的相關格式規范。凡此等等,都是編輯在完成稿件內容審定后,需要進一步仔細審讀的。在此,我們將其統稱為文稿形式的審定。學術論文的形式,包含文字表述與論文格式兩部分,其總體要求是得體而規范。得體主要是針對論文文字表述而言的,規范則主要針對論文格式而言。這是社科學術期刊編輯審定文稿形式時的兩大著眼點。一篇優秀的社科學術論文,其文字表述應該是專業而不賣弄,準確而不含混,簡潔而不冗長,層次分明而毫不混亂。專業性是學術論文的基本特點,但學術論文專業性的彰顯,不在于概念與術語的堆砌,而在于專業的思考角度與思辨方法。學術論文如果不能謹守這一點,就會很容易導向故作高深與賣弄。這就要求社科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時,能夠不為浮華的概念與術語所迷惑,直視文字背后潛藏著的思考向度與思辨方法,以準確判斷其文字表述是否得體。學術論文文字的準確體現在多個層面,既指概念表述的準確而不含混,也指判斷的準確而不夸飾,還指文獻引用的精確而無錯誤。概念表述是否準確,可以從專業角度去衡量;判斷是否準確,可以從論述層面結合前后語境去衡量;至于文獻引用是否精確,則需要從多個角度去綜合鑒別?,F在部分研究者或缺乏嚴謹的學術訓練,或缺乏嚴謹的學術態度,或者在引用文獻時較為隨便,不仔細核對所引文獻是否精準無誤,或者在引用文獻時隨意抄錄他人所引文獻,甚至只是在網絡上直接抄錄所需文獻。后一種情形導致的文獻錯誤問題最大。他人所引文獻如果本來就存在錯誤,再次轉引勢必導致謬誤流傳。至于網絡文獻,則需要對其持有十分謹慎的態度,尤其是古籍文獻,不可徑直以網絡文獻為準,而應該以紙質文獻為準。古籍類網絡文獻存在大量的錯誤,既包括錯字漏字,也包括標點斷句。學術論文在引用古籍文獻時,萬不可養成抄錄網絡文獻的不良習慣。但在實際中,部分作者為方便起見,不愿意花費必要的精力檢閱紙質文獻,而是去直接抄錄網絡文獻,這勢必導致引用錯誤,文獻標注錯誤。對于此類錯誤,編輯只能憑藉自身的相關積累,在仔細閱讀稿件時細心甄別。比如說,如果發現某一句在釋讀時文理不通,則其引文大體存在問題。這時編輯如果能找到作者所引相關文獻,就可以仔細核對其所引文獻是否有誤。一般而言,如果一篇稿件在引用文獻時存在一處較為明顯的錯誤的話,那么基本上可以斷定,其全文所引文獻存在較多的問題。當然,要想徹底杜絕稿件引文的錯誤,最為有效的方法是請作者提供其所引文獻的所有紙質版著作的原始照片,以供編輯仔細核對,但在實際操作中,多數作者因嫌這種方法較為繁瑣,不大愿意配合。因此,這一類錯誤,在很大程度上,前期只能靠編輯自身的學術儲備去發現,后期則只能靠作者的校對去發現。學術論文文字表述是否簡練,編輯在審稿時,則可以很快發現。這既可以從稿件的標題去判定,也可以從具體行文中看出來。一般而言,社科學術論文的標題應該十分精煉,字數不宜超過20字,應該是由中心語構成的不完整句。反之,一篇社科學術論文如果標題冗長,而且大多是結構完整的句子,那么,作者的文字大多是不簡練的。同理,漢語多以短句子為主,雖然說因為專業性的原因,再加上受到歐化句式的影響,社科學術論文的句式變得較為復雜,且長句子增多,但這并不意味著漢語的面貌已經完全改觀。因此,如果社科學術論文多以不必要的長句子為主,則論文的文字大體是不夠簡練的。此外,還有一部分作者在引用古籍文獻時,往往習慣于在引用文獻后將所引文獻翻譯成白話文,這種畫蛇添足的作法也是文字不夠簡練的標志。學術論文有預設的閱讀對象。其所預設的閱讀對象,就是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讀者,因此,論文在引用相關文獻時,是沒有必要再將其翻譯成白話的。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是行文的必須,社科類學術論文行文也不例外。當然,社科學術論文文字的不簡練,并不僅僅體現在這一層面,還體現在同一內容的反復言說上,這一點編輯在仔細閱讀文稿時是不難發現的。學術論文的文字表述是否層次分明,既可以從上下文句意中判定,也可以從上下段文意中判定,還可以從整體文章結構中判定。好的學術論文,其文字表述應該首尾呼應,文氣自如,上下通達,結構自然,一體圓融。雖然在實際中,能夠達到這一行文標準的學術論文非常罕見,但編輯在審稿時,應該盡量以這些標準為最高指南。這就是所謂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社科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時,以上述所言為審稿的基本法則,就可以較快地判定稿件的文字表述是否得體。不同類型的社科學術期刊對論文的格式,都會有不同的規定,這包括作者單位的標示、作者信息的標明、摘要的字數與寫法、參考文獻與注釋的標注,等等。這些規范,編輯都是諳熟于心的,審稿時就能夠一眼見出稿件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規范。編輯在審稿時,一旦發現稿件格式不符合期刊規范的,可以暫不處理,等到三審通過擬定用稿后,再通知作者修改,以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稿件的文字表述與論文格式如果得體而規范,編輯就可以認定稿件的形式符合刊物需求,如果稿件在某些地方存在不足,則需要在恰當的時候返回作者修改,并結合上述稿件內容的審定,對稿件給出相應的審稿意見,并決定其后續如何處理,至此才算順利地完成了一篇稿件的編輯審稿流程。總而言之,社科學術期刊編輯審稿對編輯的素養要求較為全面,既需要編輯有正確堅定的政治理想,又需要編輯有較為精深的相關專業涵養,還需要編輯有吹毛求疵的審慎態度,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意志,以及高度的工作熱情與責任心。社科學術期刊編輯審稿工作,正是在上述多種因素作用下展開并完成的。從另一層面而言,編輯審稿是學術期刊所有工作的基礎,只有把編輯審稿做實做精,才能為后續專家二審以及主編終審奠定堅實的基礎,并為此后的編輯校對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基。換句話說,編輯審稿到位了,專家二審與主編三審就會順利得多,而此后的編輯校對也會事半功倍。正是在這一意義上,編輯審稿的重要性得到了彰顯。

查看全文

期刊評價及學術發展

評價具有導向性,期刊評價也不例外,而且期刊評價對于期刊本身的導向性影響可能還在其次,更突出的影響體現在以在相應期刊為主要任務的研究人員及其研究取向上面,而這將直接影響到一些具體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工作。由于對科技期刊所知不多,這里只就人文社科期刊的評價及影響略談一二。

目前針對國內人文社科期刊的評價體系,大致主要有:北京大學圖書館主導研制并公開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一般簡稱“北大核心”,或統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推出的“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一般簡稱“南大核心”,或直接采用英文首字母縮略語“CSSCI”指代),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制定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這三大評價體系,是遴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資助的期刊時,要求必須同時具備的一項基本條件,因而其認可度更高一些。其他的期刊評價體系,雖或有所聞,但其影響力有限。而像SSCI這類國際上廣泛認可的期刊評價體系,盡管在國內受到熱捧,甚至有不少期刊覬覦已久,躍躍欲試,但即便有國內期刊入圍,終究不過是個位數,加之受到語種的限制,中文期刊也不可能大范圍獲選,因而其影響更多地指向于人文社科研究者的投稿沖動方面。三大期刊評價體系中,“北大核心”的歷史較為悠久,影響范圍更加寬廣一些,既包括人文社科期刊,也包括科技期刊,正如其新版扉頁所標示的“中國期刊訂閱指南”字樣,作為一種期刊評價體系,它主要是為各圖書館了解、訂購期刊提供便利;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除了對評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期刊有硬性要求外,其介入實務的程度尚有限;而“南大核心”,由于其數據近年來陸續被眾多高校和科研單位采納,作為評價教師和研究人員的客觀指標,因而圍繞著CSSCI來源期刊的進進出出,每一次公布入圍的期刊名單,都會在期刊界和人文社科界掀起一番熱議,顯示出其影響力正與日俱增。

“南大核心”對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影響,遠不止于相關期刊在顯著位置所標注的“CSSCI來源期刊”這幾個英文字母和漢字的組合這么簡單,而是影響到期刊所刊載的論文是否屬于各高校、科研單位的統計成果,進而影響到論文作者能否順利地通過認定乃至晉級,這也就間接地影響到相關學科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對期刊所抱持的態度。能夠得到認定,有助于個人晉級的期刊,理所當然受到青睞;而無助于個人晉級,得不到認定的期刊,事實上形同雞肋。這種重“櫝”輕“珠”的做法,導致教師和研究人員為了自己的論文能夠獲得錄用,必然要迎合CSSCI來源期刊的要求來撰寫和修改。對于相關期刊來說,如何能夠在以后的CSSCI來源期刊評定中站穩腳跟,不僅事涉期刊聲譽,更關系到期刊自身能否順利吸引優質稿源,繼續保持高的學術質量。這就必然影響到期刊方面在稿件的選擇上,會更加傾向于選用那些有助于提升自身影響因子的論文。像《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由于人文學科稿件的影響因子一直不高,后來就不得不轉而刊登一些社會科學方面的論文,以圖挽回頹勢,可惜為時已晚。教育學科期刊面臨的問題,同樣如此。有些二級學科、有的研究領域,很少甚或沒有相應的高水平的CSSCI來源期刊,而一些綜合性期刊如果刊登這方面的論文,自然會有犧牲一定影響因子的風險。這就必然會影響到某些學科和領域的研究人員,為了論文能夠順利發表,必須適當變通乃至轉換自己的研究興趣。這對于弱勢學科和相關的研究領域,不啻于雪上加霜。這一狀況,對整體學術生態的影響,需要引起重視。

查看全文

網絡環境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策略轉變

【內容提要】鑒于研究人員對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依賴程度愈亦低下,文章首先分析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館藏嚴重不足的現狀,繼而介紹互聯網上豐富多彩的社會科學研究文獻信息資源,最后提出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應采取的措施。

【摘要題】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

【關鍵詞】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網絡環境

近年來,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遇到了新問題,一是現實館藏的嚴重不足。書刊價格逐年攀升,而書刊購置費常年停滯不前,購進的書刊品種逐年下降。二是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用戶不斷增加,網上信息越來越豐富,互聯網成了越來越多科研人員獲取信息的渠道。地方社科院圖書館要擺脫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不再依賴院圖書館現實館藏的尷尬現實,必須對自己的工作加以反思,調整文獻資源策略。

1圖書館現實館藏的嚴重不足

有限的購書經費與眾多的學科設置使得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工作只能是“撒胡椒面”,結果是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在抱怨到館新書及所訂報刊太少,難以滿足科研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不再依賴院圖書館。1997年徐亞男對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有的為圖書情報中心)年購書經費的調查顯示,上海社科院圖書館以130萬元位居榜首;浙江、云南社科院圖書館在30萬元以上;廣東、天津社科院圖書館在20萬元以上;另有10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10-20萬元之間;還有6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年購書經費在6萬元以下[1]。盡管近些年來各館購書經費均有所增加,但幅度都不是很大,以河南社科院為例,1987年至1999年的13年間購書經費一直維持在15萬元左右,直到2000年經費才漲至20萬元。面對書刊品種的激增和價格的飛漲,這點經費可謂是“杯水車薪”。

查看全文

人文社會科學與科學建設論文

一、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迅速。

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群中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數十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6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一些學科和研究領域已經或正在全國產生重要的學術影響力。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哲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宗教學、民族學、教育學原理等多個學科已建成為特色學科。

二、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才隊伍建設卓有成效。

在人才隊伍方面,學校已經擁有一支年齡與職稱結構合理、學緣關系好、創新能力強、學術視野開闊、事業心特別強的文科教師隊伍。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擁有3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位“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古典文學家霍松林教授、民族學家周偉洲教授當選為陜西省首屆社科名家,歷史學家趙世超教授現任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尤西林、郝文武等教授入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100多人在全國性或陜西省各類學術組織中擔任理事以上學術職務,其中擔任會長、副會長或秘書長20余人。一大批“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等中青年教師已在學術界脫穎而出。

三、學術影響進一步提升,在科研項目、經費、成果等方面獲得長足進步。

近年來,我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年均30余項,2014年又有新的進步,全年獲得42項國家社科基金(不含單列學科),居全國第12位次。同時,承擔國家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解決的能力也在增強。2010以來,我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8項。研究成果產生了良好影響,獲得同行認同,相繼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二、三等獎多項;獲得陜西省人文社科獎第一、二等獎占陜西省的1/3;一些服務社會的成果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有些成果直接被吸收進入政策層面。

查看全文

改革開放理論研討論文通知

各鄉鎮蘇木(辦事處)黨委(工委),旗委各部委辦,旗政府各委辦局、各企事業單位黨委(黨組、總支、支部),各群眾團體黨支部: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政研室、實踐雜志社、社科院、黨校、黨史研究室、自治區政府調研室、教育廳、新聞出版局、自治區社科聯決定于*年12月聯合舉辦“內蒙古自治區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根據赤黨宣通(*)10號《關于征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的通知》精神,旗委宣傳部決定,在全旗范圍內征集研討會論文?,F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選題范圍

1、關于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2、關于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的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3、關于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

查看全文

基于網絡的社科信息資源分布及檢索策略研究

【內容提要】網絡社科信息資源包括:電子期刊資源、圖書信息、報紙資源、學位論文資源、電子論壇和電子會議、網絡數據庫等??芍苯舆M入網站或數據庫、利用搜索引擎、利用專業信息資源導航系統獲取信息資源。參考文獻6。

【摘要題】實踐研究

【【關鍵詞】網絡/社科信息資源/檢索策略

隨著全球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網上社科信息資源日益豐富。但由于網上信息資源高度分散、數字信息的易拷貝等特點導致信息重復率高,無序性更為突出。所的社科信息沒有統一的管理和規范,加之現有的檢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較低,導致信息查詢困難,大大影響了網上社科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了解目前網上社科信息資源的分布情況,加快和擴大網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進度和規模,利用信息網絡共享社科信息資源,彌補目前普遍面臨的信息資源短缺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1網絡社科信息資源的分布

1.1網上電子期刊資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