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調查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5 12:26: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視力調查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視力調查報告

學校小學生視力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我們這邊眼鏡店越開越多,且生意紅火.

規模較大的就有**眼鏡店、**眼鏡店。

眼鏡店生意火爆的同時,也在告誡我們,我們學生的視力問題已非常嚴重。據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我們小學生近視發生率為22.7%,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30萬人。不僅如此,近視人群還呈急劇低齡化趨勢。

調查方法:

調查法

調查一~六年級的所有同學。(1)采用“SLD-Ⅱ型”標準對數視力表,視力箱內為30瓦日光燈2支。凡雙眼視力低于5.0者為視力不良。(2)以不良眼數占受檢眼數的百分比為視力不良率。統計學方法采用χ2及等級相關性檢驗。

查看全文

中學生視力不良影響因素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屈光不正視力中學生

論文摘要:目的調查中學階段學生視力狀況,研究產生屈光不正的主要影響因素。方法用單純隨機方法,選擇有代表意義的農村與市區中學各兩所,對所有在校生進行屈光測定,并測定教室照度、采光系數與采光角,鎮寫戶外活動時問與每天學習時間。結果城市中學近視人數和眼數均高于農村(x=86.40,P<0.001),隨著學齡的增長,視力不良狀況亦逐漸加重,呈正相關關來r=0.927,p<0.01)。男女性別問無差別。高中階段明顯高于初中階段(x2=21.04,P<0.01)。結論影響近視發生的因素有:學習負擔重,戶外活動少,大氣污染與學齡長等。提示預防近視應科學地安排作色時問和充足的戶外活動。

由于中學生的視力發育還不完善,且他們的學生任務繁重,用眼時間相對較長,同時許多學校又受到應試教育、教舍、教學經費等因素的制約,使學生的視力障礙問題愈顯嚴重。目前學生的視力問題最嚴重的是屈光不正。了解和掌握影響學生視力障礙的因素,為預防屈光不正,減少發病人數,降低近視度數,并為以近視為主的屈光不正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該研究共對1670名城鄉中學生3340只眼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按單純隨機方法選擇新鄉地區四所具有代表意義的農村和市區中學,對其所有在冊學生進行視力測定,共測定有效人數1670例3340只眼,其中男834例,女836例。年齡n~18a,平均14.46a。在所測學生中,有其它眼部疾病而影響視力者,不作為有效例數。

1.2方法調查測試前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使用統一的5米“E”字形對數視力表(上海醫療器械廠),箱內裝有2只30瓦日光燈管,表面照度達到1ooolx以上。表面無反光,光線均勻。統一標準和方法,受檢者與視力表相距sm,檢查遠視力(包括裸眼視力和近視者的矯正視力),先右后左,每個視標停留3~55,每一行缺口的4個方向都檢到。4.0~4.5行以下的視標不能認錯1個,4.6~5.0行視標允許認錯1個,5.。以上允許認錯2個,否則按其上一行視標的視力記錄。統一在用眼2h后馬上進行視力測定。由專業人員邊測定邊檢查有無眼疾,并及時填寫調查表。測量和記錄教室的采光系數、采光角以及教室的照度。對所有被測人員的視力只計算裸眼遠視力。

查看全文

關于眼睛近視的考研匯報

一、問題的提出

升入五年級以后,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班上近視的同學越來越多。于是,我們幾個同學為了解小學生近視情況及引起近視的相關因素,針對我們學校的部分同學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眼睛近視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近視眼的現狀和造成原因。

2.調查本校同學的用眼習慣。

3.通過多種途徑調查造成近視的原因。

查看全文

有關青少年近視調查匯報

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近千萬人,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30多萬人。因此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的防治越來越為學生、家長及社會所關注。為什么患近視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視的?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為了解中學生近視情況及引起近視的相關因素,我針對我們學校的部分七年級同學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問卷

三、調查分析:導致眼睛近視的原因: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1看電視距離太近

查看全文

青少年近視調查匯報

一、問題的提出

升入五年級以后,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班上近視的同學越來越多。于是,我們幾個同學為了解小學生近視情況及引起近視的相關因素,針對我們學校的部分同學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眼睛近視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近視眼的現狀和造成原因。

2.調查本校同學的用眼習慣。

3.通過多種途徑調查造成近視的原因。

查看全文

初中物理教案:照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查看全文

暑假學習活動方案

每年的暑假對于我們廣大的學生來說總是漫長的,可也是枯燥的。也許對于他們來說更乏味的是暑假作業,千篇一律,不是一本《暑假作業》就是抄生字、寫作文。怎樣讓學生在漫長的暑假中,既能把學習語文當作是一種樂趣,有能讓學生把語文學習溶入生活中,真正的做到語文學習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語文化。。同時,能夠把學生從單一、反復的試題中解放出來,真正的在語文學習中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呢?為此,今天,我為班級學生設計了《2008暑假語文學習活動方案》,希望班級學生在暑假里,能進行廣泛的閱讀,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質。

2008暑假語文學習活動方案

親愛的同學們:

暑假就要開始了,為了讓大家度過一個愉快而充實的暑假,老師特地為你們設計如下的語文學習活動,就由此開始我們的暑假語文學習之旅吧……

一、制訂暑假語文學習活動計劃

同學們,漫漫假日,我們不妨先為自己制訂一份《暑假語文學習活動計劃》,然后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做到勞逸結合,如何?在制訂計劃時同學們要注意安排好漫長暑假的整體計劃、目標和每周、每日的短時計劃。另外在計劃中同學要明確暑假語文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查看全文

國家公務員申論熱點

一、網癮的含義

“網絡成癮”(internetaddiction,簡稱IA)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

二、熱點鏈接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研究中心最新的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顯示,目前的中國互聯網上網人數已經達到了9000萬人,其中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萬人,占19%。如此驚人的數字,實在讓人震驚,具調查其中網絡成癮的患者達到250萬人。

當今世界網絡化的信息技術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便利。上網,已成為人們的時尚,成為人們學習、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正以巨大的熱情置身于網絡之中,成為網絡的主力軍,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中交友、娛樂和學習,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成長,不論是網絡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還是它給人們提供的豐富內容和參與平臺,都對青少年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心理發展、價值觀念等各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人們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新的疾病-----網絡成癮。

基于網絡成癮備受關注的現狀,它很有可能成為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命題熱點之一,這里京佳老師給出備考“網癮”的相關背景知識及原因、對策,供廣大有志于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查看全文

疫情期間線上有效教學探索

疫情背景下的線上教學,因平臺利用缺乏整合,學生狀態不便掌控,師生互動難以展開,從而影響到線上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求解這個問題?筆者以成都市武侯區為例,就區域內中學線上有效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做一交流。

一、啟動之初:統籌謀略,整體實施

為落實延遲開學期“停課不停學”的政策,武侯區教育局統籌謀略、整體布局開展工作。(一)提前謀劃,靠前指揮。1月26日(正月初二),區教育局基于因疫情而延遲開學的預判,召開了關于中小學線上教學的會議。會議決定要提前制定出線上教學的指導意見,用于指導區域內中小學開展線上教學;明確了普教科做好線上教學的統籌規劃,區教科院擬定線上教學的指導意見供局黨組決策,區技裝信息中心保障“三顧云”平臺(武侯區自建的教育云平臺,可支持學校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有效運行。(二)服務學校,加強指導。自2月17日起,指導各校開展線上教學工作。一是在“三顧云”教育平臺上為師生共提供了265萬件教學資源供師生選擇。二是深入學校調查研究,了解學校在進行線上教學過程的做法、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現場給予幫助和指導。三是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及時了解線上教學的現狀和學生的獲得感。之后,形成的區域和各學校調查報告,為教育局決策提供依據和參照。四是召開線上教學階段(兩周線上教學)視頻會,其內容包括:讓做得好的學校做經驗交流;教科院解讀調研報告并就線上教學提出指導性意見;教育局對前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對下一階段教學提出要求。其一,建立體系,加強管理。學校線上教學建立校級、年級、班級等三級管理體系,全面、系統推進線上教學工作。其二,摸清情況,解決問題。學校全面了解學生家庭用于線上教學的網絡條件和終端設備情況,對設備缺乏的家庭提供幫助。其三,強化培訓,提高素養。由各校信息辦的負責人牽頭成立校級技術團隊,對全校干部教師進行線上教學的技術培訓。其四,研究方法,提高效率。各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研究線上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效果。其五,全批全改,及時反饋。學生每天將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之后拍照上傳給老師批改,以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其六,家校共育,形成合力。聯動家長,求得家長的理解支持,為孩子線上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督促孩子認真學習,完成線上學習任務。

二、開展之中:調查現狀,摸清情況

在線上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武侯區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對全區29所初高中進行問卷調查,學生整體上對此次延遲開學期間線上學習的滿意度較高。但同時也發現,線上教學效益還不盡如人意。在經過三周線上教學之后,我們又對10所中學的校長或中層干部就“影響中學線上教學的主要因素”進行網上調查,發現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排列分別是:網絡條件、教學平臺功能、硬件條件、班級管理、教學方式、教師信息素養、課堂監控、學生自律、家校配合、教學設計、課程設置等十一個因素。關于排在第一位的網絡條件調查,有8位受訪者認為網絡環境是否快捷、方便、不斷線、不卡殼,這是支持線上教學的首要因素。關于排在第二位的平臺功能調查,有7位受訪者認為當前市場上提供的平臺只具有直播功能及回放功能,能基本滿足教師教的功能;當針對某一問題需要學生充分討論或開展師生、生生互動的時候,現行平臺就實現不了。關于排在第三位的硬件條件和班級管理調查,有6位受訪者給出了相同或相似的答案,即:硬件條件是指教師備課、錄制視頻、課堂直播、師生互動、作業批改反饋、個別輔導所使用的設備,也指學生在家聽課、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作業上傳的設備,而在這方面還存在不足。有位副校長告訴我們,在他任教的一個初中班45名學生就有42名使用手機參與線上學習,他對此感到非常不安,這既是對學生視力嚴重的損害,又不利于學生把控自己不在學習時打游戲。

三、后續實施:改進措施,增強實效

查看全文

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與實踐

摘要:為了探索《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線上教學的方法和模式,文章利用網絡、虛擬仿真項目和微課,開展了《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并采用學生問卷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直觀清晰、互動方便,虛擬仿真項目實現了人機互動,彌補了不能實際操作的不足,教學整體效果較好。

關鍵詞: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虛擬仿真;微課

一、引言

肺炎疫情爆發后[1][2],由于學生是易感人群和防控重點,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并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3][4],鼓勵各高校通過網絡形式進行遠程授課,盡力保障春季學期的正常教學秩序。由于實驗課程的開展實施比理論課要更為復雜,一般需要特殊的場地(規范的實驗室)和防護(穿戴防護設備)、實驗儀器以及試劑耗材等[5]。疫情的嚴峻性導致全國大學生居家隔離,實驗課的教學遇到巨大挑戰,學生不能到校、不能進入實驗室、無法使用儀器設備。在學生返校日期不確定的前提下,需要用新的方法來滿足學生線上實驗教學的要求。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依托藥學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項目和近幾年建設的微課資源,開展了《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探索

學校在開展《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時,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磨合和調整的過程,前期發現在《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需要用到一些小型儀器設備,比如熔點測定儀、旋光儀和折射儀等,學生見不到實際儀器,對原理和操作理解起來比較困難。②各門課程都進行網絡教學,學生每天從早到晚盯著屏幕,感覺眼睛不舒服,視力下降。③家里線上學習氛圍不如線下教學,學生一個人學習注意力有時無法集中。④上課期間有時會出現網絡擁堵、卡頓等現象。因此,我們根據《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特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網絡教學硬件條件三個方面的問題,不斷調整和完善《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1.《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模式探索首先,網絡教學平臺種類繁多,各具特點,通過不斷嘗試和多次實踐,學校選擇了騰訊會議系統作為網絡教學直播平臺。該系統的優勢是網絡流暢、界面簡潔、操作簡單,免費版本可滿足300人同時在線,能夠滿足大班教學的規模要求。利用屏幕共享功能可以將PPT在學生的手機或電腦終端展示,與教師講解同步。其次,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微信群,學生需要通過“學號+實名”認證的方式加入班級微信群,作為上傳課程相關資料、教師和學生討論答疑的溝通交流平臺。每位學生都需要實名注冊到實驗空間———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共享平臺(網址:www.ilab-x.com,以下簡稱i-Lab),進入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國家級金課“藥學安全實驗教學虛擬仿真項目”,按照預習、學習、考核、報告和評價等模塊,完成《有機化學實驗》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見圖1)。授課教師將郵箱地址和QQ號發送給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發郵件給教師或單獨通過QQ聯系教師進行交流溝通、上交實驗報告驗》課程最終采用“騰訊會議平臺+微信+iLab+E-mail+QQ”的混合在線教學模式。2.《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方法探索《有機化學實驗》在線教學采用“預習+直播+虛擬仿真+微課+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具體如下:課前,教師將電子教材、知識重點和教學要求提前一周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做好實驗預習。每堂課均設置督導教師,督導教師全程參與聽課,課前、課中和課后要隨時清點人數,做好考勤,按照設定的標準對授課效果進行評價,課后立即將考勤和評價上交主講教師,以便其及時改進和調整教學方法。課中,由于學生不能實際操作儀器,PPT課件應盡量詳細,采用“屏幕共享”的方式展示,講授的時候速度要比實驗室授課稍慢一些,充分采用圖片、表格數據和案例等形式進行講解。學生遠程聽課學習,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擾和吸引,授課教師要通過課堂提問、點名等多種方式與學生互動,防止學生聽課時走神。直播講授時間控制在1.5個小時(包括對上次實驗報告的講評和新實驗的講授),分配2.5個小時讓學生學習虛擬仿真和微課,剩余0.5個小時回到課堂進行討論和小結。學習完成后,所有學生在微信群打卡,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完成情況。課后,學生撰寫規范的Word形式實驗報告,上交任課教師,教師以修訂模式評閱完成后,在下次實驗課之前返還給學生并講評。周末再安排一個小時的統一答疑時間,個別不愿意參加統一答疑的學生可以通過QQ和微信進行單獨答疑。考核方式為選取一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通過機器智能評價操作,預習成績(20%)、操作成績(60%)和報告成績(20%)作為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最后總成績的25%,平時成績(14個實驗)占總成績的75%。3.《有機化學實驗》線上教學管理探索線上教學管理同線下教學管理一樣嚴格要求,采用“主講教師管理制”,每個教學環節都一絲不茍地完成。教學任務書、課程表、進度安排、新學期開學教學準備會、每次預實驗及集中備課、研究生助教試講、學生評教、同行評教、學期末教學總結會、教學制度落實到人等,所有環節都通過騰訊會議、微信群和E-mail完成,并形成了電子版教學日志,課程結束后連同教學資料(學生成績、教案、PPT課件等)一并上交中心留檔保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