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管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16:33: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利管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資源水利理論管理論文
論文概述:
自汪恕誠部長在中國水利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資源水利”的概念以后,有關“資源水利”的討論和研究,如雨后春筍,成為水利界及相關學科關注的熱門話題。汪部長指出,“資源水利”就是將水資源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起來,進行綜合開發,科學管理。具體體現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等六個方面。本文對“資源水利”進行初步探討,意在拋磚引玉,不是之處,望有關專家學者指正。
論文正文:
自汪恕誠部長在中國水利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資源水利”的概念以后,有關“資源水利”的討論和研究,如雨后春筍,成為水利界及相關學科關注的熱門話題。汪部長指出,“資源水利”就是將水資源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起來,進行綜合開發,科學管理。具體體現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等六個方面。本文對“資源水利”進行初步探討,意在拋磚引玉,不是之處,望有關專家學者指正。
1、“資源水利”是水利發展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必然階段
人類的起源與水休戚相關,正因為如此,“水”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成為中國的最早文字之一。在我國文獻記載中,最早將“水”與“利”兩字聯合起來成為“水利”的是《呂氏春秋·孝行覽·慎人》,不過此時的“水利”只具有捕魚、編織、捕鳥等涵義。司馬遷最早明確了具有專業性質的“水利”的內涵,他在約公元前104年椆?1年完成的《史記·河渠書》著作中,加以明確,該涵義運用了幾千年。隨著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入,特別是近年來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導入,人類不斷為“水利”賦予新的內涵。概念逐步演變,蘊含了人類對客觀認識的不斷深化。
民營水利機制管理論文
近年來,隨著小型農村水利體制改革蓬勃發展,在農村水利建設方式、組織方式、建設方式、管理方式上出現了重大變革。一種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新的水利營運模式———民營水利應運而生。許多地方開始大力發展民營水利,走民建、民有、民營,“小農水、大水利”的發展之路。邵陽縣在近幾年實施小型農村水利體制改革與水利冬修建設中,立足當地實際,積極探索,在發展民營水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大批民營企業、個人通過租賃、承包、買斷等方式取得該縣小型農村水利設施的經營權。走出了一條適應當前形勢要求和山丘區特點的農村水利建設的新路子。民營水利的強勢發展,不僅有效地盤活了水利存量資產,擴大了水利投融資渠道,更促進了新型水利建管理念的確立。但民營水利作為一種新鮮事物,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隨著其不斷發展開始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使得民營水利走上正規化、法制化軌道,就需要對其機制與政策進行研究。
一、民營水利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根源
首先,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水利建設資金重點投向了大江大河的治理,對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相對減少。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已運行多年,老化、退化、失修嚴重,地方財政困難,無力拿出足夠資金維修,傳統的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形式發展,使水利建設和管理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表現在:一是權責不明,二是利益分配不均,三是沒有樹立起水是商品的概念。因此,只有進行管理體制改革,才能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管護工程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其次,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潮流中,市場意識逐漸滲透到水利行業中來,為民營水利的萌芽和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三,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一部分群眾先富起來,完成了原始積累,使民營水利的發展在客觀上具備了社會經濟基礎。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國家有關政策中明文規定,“鼓勵和提倡社會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聯戶、個人,經水利部門批準,投資興辦水利工程。誰投資,誰建設,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從而極大的刺激了民間資本深入到水利建設中來,極大地促進了民營水利的發展。
二、民營水利在水利建設中的作用
民營水利有利于積聚社會資本,緩解國家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不足的矛盾,加快了水利發展的步伐。如邵陽縣吸收民間資本辦水利,成效明顯。到去年底,該縣共引入合同民營資本5120萬元,真正形成了“社會辦水利”的良好局面。
民營水利也有利于完善水利配套設施,解決水利死角,增加農村有效灌溉面積并提高水利建設投入效益。民間資本投入水利往往結合基地開發、養殖、生態等綜合開發,經濟效益明顯。如北京邵成公司老板胡松山以50萬元買斷邵陽縣巖口鋪鎮聯合水庫經營期50年。該水庫在當地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的精心組織下,利用拍賣資金投入38.2萬元對大壩做了徹底的防汛除險處理,整修了大壩內外坡,翻砌了臥管,維修了管理所,硬化渠道3.1公里,維修渠道1.7公里,渠道清淤8.2公里。目前業主已投入5.8萬元資金用于放置魚苗5.2萬尾、鴨子580只、生豬270頭。并計劃投入1600萬元租賃水庫周邊土地1200畝,建成一個集生態農業、生物農藥、肉牛養殖、生態旅游水面開發等于一體的寶慶生態農莊。
農村水利影響建設管理論文
伴隨著我國正式加入WTO,我國經濟全面融入全球經濟,改革開放事業也隨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加入WTO將會大大加速中國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變革,對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在我國農業和水利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農村水利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
一、農村水利建設在國民經濟和農業生產中的地位
農村水利包括農田水利、農村飲水和鄉鎮供水,其中農田水利是其主要內容。農田水利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水利事業,主要內容包括:農田灌溉與排水、水土保持、鹽堿地改良、沼澤地改良、圍墾、草原灌溉、供水及治理沙漠等水利措施。農田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農村經濟、農村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因而考察WTO對農田水利的影響,必須從農業角度來看。
經過幾十年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我國已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澇、灌溉和供水體系,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旱澇災害還未得到有效控制,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問題在不斷加劇,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還比較薄弱。具體來看,農田水利事業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旱災和澇災的受災面積和損失程度逐年加大,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脆弱;農田灌排水利工程設施,特別是國有大中型灌區老化失修,缺乏更新改造資金;基層管理單位改革遲緩,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建設占用農用水源和灌溉面積以及水質污染的狀況尚未得到遏制。
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偏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構成潛在威脅。農村水利是農業和農村最基本的基礎設施,在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1998年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加快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要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努力解決干旱缺水問題。加快現有大中型灌區水利設施的修復和完善。鼓勵農村集體、農戶以多種方式建設和經營小型水利設施。制定促進節水的政策,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努力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21世紀初期,我國的農村水利建設的任務還十分艱巨,主要工作包括:一是繼續開展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田灌溉面積,推廣節水灌溉,改造中低產田,建設商品糧基地;二是改善農村居民飲水質量和衛生狀況,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三是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興修水利,修筑道路,開墾荒地,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擴大淡水和近海養殖;四是依法保護開發自然資源,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價格體系;五是建立資源更新的經濟補償機制;六是發展生態農業,控制農田污染和水污染。
城市水利發展管理論文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水。20世紀末,在我國加速城市化的進程中,由“水災害加劇、水資源緊缺、水環境惡化”所構成的水的危機已露端倪,并呈加重趨勢。21世紀中,水的危機必將成為困擾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無論水多、水少、水臟,在水的高風險中謀求城鄉社會、經濟、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城市管理者和決策者不可回避的大問題。
一、我國城市化進程及其若干特點
城市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與世界各國相比,具有獨自的特點。
1.滯后性。
統計資料表明,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上等收入國家為71%,中等收入國家為60%,低收入國家為38%,而我國為26.4%。
2.反彈性。
水利現代化管理論文
一、20世紀的水利建設出現了問題
20世紀我國的水利建設是以“興利”、“除害”為目標,大量興建大壩、堤防、閘涵、渠道、機井等水利工程,以滿足防洪、發電、城市供水、灌溉、航運、水產等多方面的要求。但是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必然要改變流域水循環的狀況,出現了許多始料不及的問題。
㈠流域水循環的短路化
流域水循環的短路化是指由于水利工程的大量建設使流域水循環的時間過程加快的現象。在自然狀態下,流域內的降雨在落到地面后,一部分經過地表產匯流的過程匯入河道,再流入湖泊和海洋,另一部分滲入地下,通過滲流緩緩地回歸河道,形成河流的基流,整個流域的水循環時間過程較長,河流的基流分布較均勻,地下水位保持正常水平。但是,大量堤防和水庫建成后,降雨迅速匯入河道,其水量大部分被貯存在水庫內,河道內的匯流又因為河道的疏浚和堤防的修建而快速地排入大海,流域的水循環時間過程加快。
㈡流域水循環的絕緣化
河流的廣大中下游平原地區大多是河流泛濫形成的沖積平原,河流的洪水泛濫過程不僅是一個災害的形成過程,也是一個形成沖積平原的生態過程。河流洪水的泛濫給廣闊的洪泛區帶來水資源、土沙、肥料、物種、魚類餌料,并沖洗河流和土壤的污染,維持流域的特有生態系統,因而洪水的泛濫過程也是一個生態過程。但是,由于河流防洪工程體系的建設,河流不再泛濫,洪泛區的水循環與河流的水循環無關,稱之為絕緣化。洪泛區水循環的絕緣化不僅杜絕了洪水災害,同時也中斷了洪泛區的生態過程,使廣大洪泛區的生態系統難以維持。
山區微型水利發展管理論文
一、概述
我縣位于重慶市西部,縣境形如柳葉,南北長66km,東西寬15km,幅員面積913km2。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冬旱均有發生,其中伏旱最為頻繁和嚴重。建國以來,廣大群眾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在國家扶持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勞力,建成各類水利工程(不包括微型水利工程)3154處,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16座,小(二)型水庫68座,石河堰229道,山平塘2402口,引水渠74條,電力提灌站363處。總蓄引提水能力9998萬m3,有效灌溉面積27.51萬畝,水利化程度58.7%,為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水利工程分布不均,尤其是山區缺水更為嚴重。
自1995年以來,我縣先后在梅江、丹鳳、青杠等19個缺水易旱鄉鎮較大規模地修建微型水利工程5815口,總蓄水能力達165萬m3,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0.64萬畝,解決人畜飲水困難6400人和4200頭,受益村社達186個和757個。微型水利工程的建成,既消除了缺水易旱地區社員“靠天吃飯,久旱缺水”的后顧之憂,也為山區人民脫貧致富開辟了有效途徑。正如山區人民說的“微型水利工程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的一項德政工程,我們打心眼里感謝黨和政府”。
二、經驗
1.廣泛宣傳,積極動員
微型水利是近年來重慶市政府撥專款補助的一項重點工程,它直接關系到缺水易旱地區的人畜飲水、抗旱灌溉、發展多種經濟的大事。為了搞好這項工程,我們根據重慶市水利局的文件精神,把任務分解到缺水易旱鄉鎮。各鄉鎮再分解到村社、農戶。1996年,我局編印了“微型水利工程建設要點”,分發到農戶手中,廣泛宣傳興建微型水利工程的好處及市、縣、鄉鎮補助政策,對蓄水深度、蓄水量、工程質量及安全設施等作了嚴格要求。各鄉鎮還多次召開三干會,積極動員,廣泛宣傳,使廣大社員認識到,只有增強群眾自辦小微型水利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大力發展微型水利,才能徹底改變干旱制約缺水易旱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被動局面。
水利信息化分析管理論文
要實現新世紀治水戰略目標,實現水利的現代化,必須切實重視和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這已成為水利系統的共識。各級水利部門都在積極落實部領導關于加強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指示,制定規劃,籌措資金,構建網絡,設立網站,從各個方面推進水利信息化的進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作為信息化基礎工作之一的信息化標準體系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也逐步受到重視。
一、信息分類編碼是信息交換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息交換標準主要有信息表示標準、信息分類編碼、傳輸協議等等。信息表示標準一般包括名詞標準、度量標準、制圖標準、圖式符號標準等,用以規范信息表示方法,避免不同的人描述同一信息時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造成混亂。
信息分類編碼標準是進行信息交換和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是實現管理工作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是信息標準化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信息分類必須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可擴展性、兼容性、綜合實用性等原則。
信息分類編碼是為了保證信息交換惟一性的必要手段,是根據信息內容的屬性或特征,將信息按一定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區分和歸類,并建立排列順序規則,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
二、中國河流名稱代碼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地位
水利財務基建管理論文
一、執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方面的問題
水利基本建設會計核算對象是水利基本建設項目,核算的重點是正確反映水利基本建設概(預)算的執行情況。水利部水建199815號文關于印發《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費用構成及計算標準》的通知中,對水利基本建設項目概(預)算項目進行了調整,新增了一些費用項目,《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對這些新增項目的會計核算問題應予補充完善,制定具體的處理辦法,如新增加的項目建設管理費如何進行會計核算等。若在“待攤投資——建設單位管理費”科目中同建設單位經常費合并核算,則不能正確完整地反映概(預)算的執行情況,實際工作中,有的在“待攤投資”科目下增設二級科目“項目建設管理費”單獨進行核算,但在編制年度財務決算時,又涉及合并到“待攤投資”的哪一個項目中的問題。另外,前期工作統籌費、定額編制管理費等都涉及到這樣的問題。因此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的概(預)算的制度改變后,對應的會計制度也要有相應明確改變后的會計核算問題。因此,建議在會計制度中應明確:①“待攤投資”的二級科目按概(預算)項目設置,在編制年度財務決算時將相近的費用合并填入財政部的格式決算報表中,在編表說明中作詳細說明;②按《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和財政部年度決算報表上已明確的“待攤投資”二級科目進行會計核算,《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和財政部年度決算報表上沒有的待攤投資項目全部記入“待攤投資”——其他待攤投資,在反映概(預)算執行情況和編制項目竣工財務決算時應詳細分開,或設置其他待攤投資輔助核算;③《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和財政部年度決算報表上的待攤投資項目完全按照概(預)算項目及時修改,做到完全對應一致。通過上述三種方式才能既做到正確反映水利基本建設概(預)算的執行情況,又能符合財政部年度決算報表的要求。
財政部財基字19984號《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若干規定》明確了國有建設單位留成收入如何取得,對建設單位留成收入的使用也做了原則上的規定,即:30%用于職工福利和獎勵,70%用于組織和管理建設項目方面的開支,非經營性項目留成收入的余額轉入行政事業單位的其他收入。但《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沒有明確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建議有關會計制度中應明確按下列辦法進行會計核算:①30%用于職工福利和獎勵的部分,從“留成收入”科目分別轉入“應付福利費”和“應付工資”科目中,開支時,再從“應付福利費”和“應付工資”科目中列支,這樣福利和獎勵的部分總量從賬面上得到了控制;②用于組織建設管理方面開支直接在“留成收入”科目中核算,用于建設管理方面的支出就能完整地反映;③項目竣工再將各科目結余數轉入事業單位“其他收入”。
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很多是公益性的,且多需地方配套資金。在地方財政困難的地方,很多都以農民投勞或投物的方式、地方政策性沖抵的方式等抵地方配套資金。農民的投勞或投物是有價值的,但沒有制度規定對農民投勞或投物及地方政策性沖抵如何折價,《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也沒有規定如何進行會計核算,有的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干脆就不對這部分資金進行會計核算,這樣就不能正確反映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的投資來源和建設成本,因此在有關制度上應加以明確。建議按下列辦法處理:①計價時可以按概算上對應項目的價值計價,也可以按資產評估價值計價,按概算上對應的價值計價數量的確定一定要按工程價款結算量確定,程序要一致;②由項目建設單位和需要提供項目配套資金的投資主體共同與項目建設單位的上一級主管單位報批確定;③項目建設單位根據上一級主管批準的數額,同時增加工程投資和配套資金的來源。
二、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方面的問題
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是基本建設項目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對竣工財務決算的審計、審批等問題現有的制度難以操作,需要加以完善。
水利投資模式研究管理論文
隨著城市工業地位的是益提高,水利也由灌溉功能逐漸向防洪功能轉變。當人們意識到防洪及灌溉工程發揮作用的時候,往往是在發生水災或旱災之后。正如洪水發生概率一樣,現行水利的大規模投資某種程度上也呈現了這種規律。
水利投入的巨大增長幅度及其短暫性,一方面確實完成了部分工程維修或新建,提高了抵御洪水或旱災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引起很多突出的問題。
一、對水資源及環境的影響
以湖南省為例,2002~2003年共有46座以上大中型水庫處于除險工程施工期,約占大中型水庫總數的1/6。由于大規模、大范圍工程施工,導致蓄水量、蓄水能力及水力發電受到直接影響,這與2003年湖南省旱災加重及全省電量緊缺有一定的關系。同時,因整體施工規模大、工程多,對周圍的生態及自然環境,尤其是水生及沼澤生物有一定的影響,如水庫放空后其依賴生物的生存受到一定威脅。
二、對建筑材料供求關系的影響
對建材供求關系的影響不僅限于水利工程,包括建筑、交通行業在內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共同促成了混凝土、鋼筋等材料的緊缺、價格上漲,難免出現投資商為了高額利潤轉向建材業。當國債投資緊縮時,就會出現閑置及浪費現象。更重要的是,建材的質量等也會因此而受到不良影響。例天津市地區鋼材價格從去年的4000元/噸跌至現在的2500元/噸左右,必然導致許多廠商巨額虧損。
水利工程管理論文
1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施工任務不足最近幾年,水利水電基建項目發展迅速,水利水電工程在眾多企業或個人的眼中成了一塊炙手可熱的“蛋糕”;水利水電施工企業也迅速發展,這些企業的篷勃發展,又導致了水利水電工程競爭的激烈,最終導致了水利水電施工企業的施工任務不足。加入WTO后,隨著關稅的大幅度下調,許多國外的施工企業必將蜂擁而來,爭搶有限的國內市場份額。為了爭取顧客,擴大市場占有率,企業可能運用各種手段達到這一目的。
1.2企業制度、機制、管理等方面創新能力不足許多水利水電施工企業,特別是大型水利水電施工企業,都具備歷史悠久、人才眾多、工種齊全、施工技術和裝備較先進、施工資質和資信等級較高、施工質量和社會信譽較好、施工經驗豐富等優勢,但因存在資本金不足、企業資質存在缺陷、經營機制僵化、歷史包袱沉重、企業辦社會開支和離退休人員費用開支龐大、冗員較多、制約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弱點,缺乏在制度、機制、管理等方面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導致經濟效益較差。
1.3場競爭能力不足水利水電工程同任何商品的生產經營一樣,需要占有市場,而許多水利水電施工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不足。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會原因,是因招標及評標不合理現象,這有待于社會去改進。另一方面,水利水電施工企業自身存在競爭能力不足的問題,技術、設備、資金不足,不太注重信息管理,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缺乏,科技人才缺乏。激烈的市場競爭容易導致水利水電工程生產成本的加大,這就要求水利水電施工企業加大創新力度,提高效益,使自己的工程“價廉物美”,適應市場競爭。
2加強施工合同管理
2.1嚴格合同的預管理。所謂合同的預管理,就是合同簽訂前,合同項目的計劃立項、招標文件的編制及審查等,這是合同簽訂后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招標文件的編制和審查要以技術要求合理,商務要求嚴謹、公平,整體規劃可靠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