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財務制度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23:05: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稅務財務制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詮釋
稅務會計是以納稅人為會計主體,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依據稅收法規,運用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對稅務資金運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核算與籌劃,目的在于使納稅人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及時、準確地繳納稅金并向稅務部門提供稅務信息的會計學科,其會計主體是負有納稅義務的獨立納稅人,包括法人和非法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進一步完善,稅法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也得到提高,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矛盾。隨著新會計制度和準則的頒布與執行,稅法與會計制度的矛盾愈發突出,建立完整、獨立的稅務會計制度刻不容緩。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是分離還是統一,我國會計界對此仍處于爭論之中。我認為我國稅務會計模式不宜采用英美那樣財稅分離的模式,也不宜采用法德那樣典型的財稅合一的模式,而應采用適度分離的模式。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回顧
1992年底,我國頒布了“兩則”,隨后出臺了相應的分行業會計制度和分行業財務制度,1993年7月1日開始實施。我國會計改革這一重大舉措,適應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企業會計實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財務會計的概念框架及會計原則,促進了企業會計制度與現代企業制度的耦合。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統一了我國內資企業所得稅制,與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并行(以下簡稱“兩法”)。“兩則”和“兩法”的實施使我國企業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首次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據統計,除內、外資企業在工薪支出、業務招待費等項目的差異之外,企業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的差異項目達到40個左右,由于企業所得稅有關規定尚不完整,當時采用了“納稅調整”模式,即企業所得稅法律、法規和政策有規定的,按稅法的規定執行;稅法沒有規定的,按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執行;稅法規定與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不一致的,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按稅法規定對企業利潤進行調整。從此,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獨立化傾向初步顯現,兩者分離的序幕已經拉開。
2001年,新的《企業會計制度》替代了《股份制有限公司制度》。2002年1月1日《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實施。新的會計制度代替了分行業會計制度和分行業財務制度,基本上消除了不同行業會計制度的差別,取消了統一的企業財務制度,滿足了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標志著我國會計與國際基本接軌。2000年1月1日,《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開始執行,意味著我國獨立的稅務會計已具雛形,企業所得稅由“納稅調整體系”過渡到“獨立納稅體系”。至此,我國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趨勢已經確立。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最終表現為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是兩者所處的立場和視角不同(稅務會計是從政府角度,而財務會計是從企業角度)、對企業的收入和費用的概念界定和劃分原則不一致所造成的。
體制改革創造稅收環境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國中小企業的運用稅收優惠政策的現狀;我國中小企業不能有效地利用好稅收優惠政策的原因分析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稅收優惠是稅收分配活動固有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我國中小企業取得空前發展,總體數量顯著增加,獲利能力明顯增強、我國的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人員素質差、中小企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無法完全掌握國家的稅收政策、我國目前的稅收法律體系不規范、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操作上都沒有充分滿足納稅人保護自身權利的需要、部分稅收優惠申請程序過于復雜等,具體請詳見。
稅收優惠是稅收分配活動固有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是政府為了保證管理意向和目標的實現,在法定的范圍內,將本應繳入國家財政收入的稅款,以稅收減免、抵免、扣除、豁免等優惠形式,直接地讓渡給納稅人,以減輕納稅人的納稅負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我國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國稅收法制等原因,我國的中小企業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好這些稅收優惠,在實際納稅過程中,卻經常采取偷逃稅的方式。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運用稅收優惠政策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取得空前發展,總體數量顯著增加,獲利能力明顯增強。調查表明,從2001年到2004年,中小企業的各項指標均實現了大跨度提高。其中,新增企業10萬余家,增長了61.05%;總資產規模也上升近六成,而工業增長值,產品銷售收入及利稅總額均翻了一番。總小企業數量已占全國企業總量的99.3%、中國GDP的55.6%、工業新增產值的74.7%、社會銷售額的58.9%。由于中小企業在社會經濟中處于弱勢地位,中小企業并沒能獲得足夠的稅收優惠。
根據筆者從成都市武侯區國稅局獲得的數據顯示:成都市武侯區共有中小型開戶企業三萬多家,占該區開戶企業總數的80%。該區的三萬多戶中小企業2000年至2007年共申請稅收優惠397條。2006年至2007年有120家企業申請稅收優惠,新增或仍在享受稅收優惠的項目168條。從成都市武侯區內企業申請稅收優惠的情況來看,該區內的中小企業申請稅收優惠的比率較低。按全區三萬戶中小企業計算,全區申請稅收優惠企業的比率為0.4%。,其中生產性外商投資申請的稅收優惠57條,申請避孕藥品、廢舊物資回收、農業生產資料、飼料生產的低稅率優惠分別為14、5、34、10條,申請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共12條。
所得稅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所得稅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企業所得稅是地稅部門管理的一個主要稅種,也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地稅成立以來始終將所得稅的管理作為日常征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并采取和制定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征管措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是,縱觀企業所得稅管理的現狀,企業偷逃稅的問題依然存在,稅務部門管理任務依然艱巨,仍需我們對現行管理手段和方法進行新的改進和探索。
一、企業所得稅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手段比較落后。主要表現在所得稅征收、管理、稽查的各個環節:一是對納稅人申報表的審核手段落后。多年來,對所得稅申報表的審核全部依靠人工進行。以我局為例,地稅成立十年來對所得稅申報表的審核一直沿襲的是納稅人每月按時申報,征收人員按申報數據打印繳款書這一模式,稅務人員對申報表的審核絕大多數是就表審表,只要邏輯關系正確就認定企業申報沒有問題,且審核一直以人工方式進行。由于人員素質的差異,加之缺乏科學、合理的稽核手段和稽核方法,對申報表的審核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工作。二是管理環節中選擇所得稅日常檢查對象和稽查環節中選擇專項檢查對象的方式落后,沒有針對性。管理人員進行日常檢查、稽查人員進行專項檢查時,檢查對象的選擇也主要依靠人工進行,沒有科學的方法甄別納稅人當年或以前年度所得稅申報的真實性,從而不能進一步對可能存在問題的納稅人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對納稅人核算所得稅真實性的檢驗雖然經過了征收、管理、稽查三個環節,但對業戶申報所得稅真實性的審查全部依靠人工的表間數據審核和管理、稽查人員抽查式的檢查,不可能對所有繳納所得稅的納稅人進行普遍檢查,這無疑助長了納稅人偷逃稅的僥幸心理。
(二)、稅源管理缺乏系統性和預見性。當前,基層單位對列為省、市局重點監控對象的所得稅納稅人的管理,采取的是按月或季查詢重點納稅人入庫情況,按時填報《企業所得稅重點稅源季報表》和報送企業同期財務報表的方式,此種監控方法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可以掌握納稅人一定時期內所得稅入庫情況,二是能及時掌握重點納稅人的稅收增減變化情況,通過這種形式對重點稅源單位的監控確實達到了一定成效。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還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稅源管理缺乏系統性。實際工作中,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管理人員大多在每月通過個別調查、微機查詢、電話詢問等形式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納稅情況和稅收增減變化原因,對重點稅源戶的管理往往會流于形式,沒有一套系統、有效的管理流程和方案,稅源管理較為雜亂,沒有形成較為規范的管理系統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稅源管理缺乏預見性。由于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缺乏對國家經濟政策的關注,致使稅務機關對納稅人和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相關稅源信息難以及時、全面、準確莆眨狽Χ韻喙匭畔⒂胨霸幢浠榭齙墓亓治觶霸垂芾砣狽υぜ裕賈濾笆輾治齪退笆趙げ夤ぷ魅狽ψ既沸裕荒芏曰愎ぷ骱土斕季霾嚀峁┛曬┎慰嫉牡諞皇腫柿希顧霸醇囁氐哪康暮苣咽迪鄭ぷ鞒尚Р幻饗浴?/SPAN>
(三)、對規模較小、納稅較少的納稅人忽略管理。當前各級稅務機關客觀上存在著管理手段跟不上、人員有限等情況,對納稅人的管理普遍存在著“抓大放小”的思想,即對稅源大戶無論從政策宣傳、日常輔導、稅收分析、稅務檢查等各方面都給予了高度重視,而對一些納稅較少、規模較小、對收入影響不大的納稅戶基本疏于管理。這種管理現狀導致了以下幾種問題的出現:一是由于稅收政策宣傳不及時,加之納稅人對稅法的學習、理解和掌握不準確、不及時,使納稅人日常財務管理不正規;二是稅務機關的疏于管理客觀上助長了納稅人能少交則少交,查著再補的僥幸心理;三是稅務機關雖然抓住了大戶,但大量零散戶的稅收丟失,積少成多直接給國家稅收造成損失,沒有做到應收盡收。
商場租賃型企業財務工作總結
2005年,是公司逐步走向成熟和發展的一年。在總經理的指導下,財務管理工作有了顯著的提高,財務部的每位員工都能夠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工作有條不紊。為了幫助總經理管好家、理好財,先后完善了公司有關財務制度,并根據每周制定的工作計劃來完成總經理布置的各項工作。
1、根據公司經營管理的需要,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對國家頒布的各項財務會計制度等法規認真遵守,并對公司制定的各項財務制度嚴格執行。
2、為了更好地加強內部管理,本部門的每位員工都能明確職責范圍,密切協作,各司其職,能有效地防止和制止財務弊病的發生,確保財務工作規范化,并能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各項工作。
3、在日常費用報銷以及各項費用的收取工作中,熱情周到,準確無誤,并能做好與各個部門的密切合作,能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各項工作。
4、在會計憑證的制單工作中,能慎密嚴謹,為每年的財務審計順利過關打下良好的基礎。
5、根據經營戶的臺帳,定期整理有關業主的應收租金情況,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催繳工作。
新會計準則在稅務管理與籌劃的運用
摘要:隨著新會計準則的施行,對各個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稅務管理和籌劃方面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稅收體制更加健全。現代企業的轉型升級更需要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性,需要新會計準則制度的指導。本文我們將對新會計準則在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和分析,并提出完善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的建議。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稅務管理與籌劃;應用
新會計準則下對企業的納稅任務、納稅過程更加明確,對稅務監力度更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可比性。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的無形資產、存貨處理、公允價值、債務重組等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指導企業進行稅務管理和籌劃,從管理上提高了企業的稅務管理的規范性,企業要提高納稅風險意識,重視稅務管理和籌劃,凈化市場風氣,培養良好的經濟秩序,進而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
一、新會計準則在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中的影響
從企業發展長遠來看看,稅務管理和籌劃具有目的性、合法性、計劃性。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始終是圍繞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為最終宗旨,通過稅務籌劃減少企業繳納的稅款,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在某種程度上也就促進了企業獲取了更多的經濟效益。企業在稅務管理和籌劃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合理合法,所采取的一切行動都必須在法律范圍內,否則,企業將為一時的利得付出更大的經濟損失,甚至獲得法律的制裁。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籌劃是具有一定的計劃性的,企業要立足生產經營的實際,根據資金狀況和經營狀況進行合理的稅務管理和籌劃,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伴隨著企業經營的整個經營過程。(一)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的各方面核算上進行了明確規定,對納稅流程也進行規范和完善,對于企業整個稅務核算和繳納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企業的虧損和收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降低了企業稅務管理和籌劃的風險,有效促進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監督。新會計準則在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方面部分的會計核算進行了調整,一定意義上對企業的稅務核算和籌劃提供了有利于的依據,使得企業進行稅收核算有了可靠的依據,為企業更準確和有效的核算稅額提供了便利。其次,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會計核算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新的調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納稅額度,降低了企業的稅負,減少了企業的經濟壓力,這對于企業而言是利好消息,可以激發企業的生產、發展的動力,促進企業的更好更快發展。(二)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于我國會計行業而言是利好消息,加強對我國稅收領域的監督和調控,促進會計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于滿足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需求,加快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新會計準則的推出,從制度上為企業的經濟活動的會計核算提供了制度的依據,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在稅務籌劃和核算上有了明確的思路和依據,幫助企業在進行稅務核算時更加規范化和科學化,能夠較為準確和全面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納稅籌劃客觀的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狀況。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從制度上規范了會計從業人員的行為活動,提高了會計行業的發展水平,有利于推動會計行業更加專業化和科學化的發展。(三)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提高了會計行業的發展水平,促進了企業財務制度的完善。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在會計處理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新的執行規范對原有不明確、模糊的地方進行了修改、重新規范,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了程序和操作上的明確,使得經濟業務的進行有章可循,對于會計行業的業務操作提高了職業水準,在稅務管理上提高了管理水平。在新形勢下,企業發展面臨較大的挑戰,企業要想在市場環境中居于領先地位,必須從稅務管理上提高控制力,加強財務監管,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和監督機制,嚴格業務流程,提高企業的稅務管理風險意識,在進行保險、金融、資本運作等方面加強稅務監督和核查,完善自身管理,逐步完善財務制度和稅務管理制度,促進企業的規范化、制度化,促進企業財務業務的真實性、全面性,提高企業稅務管理水平。(四)新會計準則在內容上向國際化會計準則靠攏,有利于促進對外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致力于市場經濟的轉型,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提升。新會計準則的推出,在制度上,新會計準則與舊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的內容更接近國際化水平,新會計準則在內容上兼顧了我國的特殊國情,同時也兼顧了國際貿易和對外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制度上的接軌,順應了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這是我國與國際融合的一大步,在經濟發展上從制度上得到了保障,為未來企業外貿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依據,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和經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動力,從制度上加快了我國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制度上的接近為我國跨國企業和對外經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大便利,長遠角度了,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程度。(五)現有會計相關法律法規滯后,與新會計準則缺乏一致性。新會計準則是建立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和現代企業發展需要的現實基礎上產生的,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很多補充的制度和規定是依據現實中的經濟活動和當前稅收方面具體問題提出的規定,與現實社會需要相呼應。但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在部分法律條文方面有一定的滯后性,難以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對現代企業的稅務管理和籌劃難以有具體的法律條文來支撐,或者部分法律條文相對滯后,與新會計準則的規定有一定的沖突性,或者難以與新會計準則達成一致,這樣就造成了企業財務人員在稅務管理和籌劃上的混亂,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不利于企業稅務籌劃的順利進行。
二、新會計準則下加強企業稅務管理與籌劃的必要性
企業所得稅征管論文
企業所得稅征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余文聲
企業所得稅是我國現行稅制中的主要稅種之一,也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現行企業所得稅法歸并了原來的國營企業所得稅、國營企業調節稅、集體企業所得稅和私營企業所得稅等幾個稅種。從稅制、稅種、稅率、稅前列支標準、稅收優惠和征稅方式等方面,統一和規范了內資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新的企業所得稅實施近十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改革是成功的,對貫徹公平稅負,促進各類企業之間平等競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決的問題。筆者就目前企業所得稅征管存在的問題和完善我國企業所得稅制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當前企業所得稅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所得稅征管存在的弊端
1、企業所得稅征管范圍劃分的弊端。目前企業所得稅按企業行政隸屬關系、經濟性質劃分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稅收征管分別由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負責征管。即中央國有企業的所得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管,中央集體企業和省、市、縣(區)所屬的企業分別由各級地方稅務局負責征管。后由規定,2002年以后新注冊登記的企業,所得稅一律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收管理;后又規定,對2001年前已設立的企業,經改制而設立的,仍按原隸屬進行征管。由于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還在不斷改革和完善,企業的隸屬關系和所有制形式隨時都可能變動,特別是在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后,許多企業相互參股、聯營,形成股份制企業、聯營企業,從投資來看,既有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也有個人股東。這樣按隸屬關系和企業經濟性質劃分收入級次和征管范圍,不可避免地產生征管范圍不清,中央和地方爭稅源的問題。另外,由于國稅和地稅在所得稅的征管范圍上存在交叉、職責不清,極容易產生國稅和地稅爭稅源或出現漏管戶等不正常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所得稅正常的征管秩序,增加了稅務機關內部和企業之間的矛盾。可見新的企業所得稅制在征管范圍的劃分上是不夠科學,存在弊端的。
見習試用期述職小結
幾個月的見習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內心不禁感慨萬千,轉眼間將跨過幾個月見習期之坎,回首望,雖沒有轟轟烈烈的戰果,但也算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驗和磨礪。
為了總結經驗,發揚成績,克服不足,以及集團行政部的要求,現將三個月的工作做如下簡要回顧和總結。
作為公司的公司的財務,財務部應算是關鍵部門之一,對內不僅要求迅速熟悉集團財務制度,熟悉財務軟件的操作,而且還應適應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要求,對外要應對稅務、審計及財政等機關的各項檢查、掌握稅收政策及合理應用。在這三個月里在領導的支持,在同仁的配合下我終于將各項工作都扛下來了。本人感覺自身綜合工作能力相比以前又邁進了一步。回顧即將過去的三個月,在部門經理的正確領導下,本人的工作著重于公司的經營方針、宗旨和效益目標上,緊緊圍繞重點展開工作,緊跟公司各項工作部署,在核算、管理方面做了應盡的責任。
實習期的工作可以分以下三個方面:
一、費用成本、客戶往來方面的管理
1、規范了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管理,全面建立低值易耗品臺帳,從易耗品的購買、領用全面跟蹤,方便企業更全面的了解這些價值較低物資的分布情況,加強管理。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思考
一、前言
進入新時代以來,全國不斷地將試點地點和試點行業擴大,然后在2016年5月1日開始全國面推開“營改增”試點。
二、稅務風險基本內涵
稅務風險的內涵理解要從稅法說起,稅法規定了企業在遵從稅法時應該達到的實際標準,但企業的實際表現往往會與標準存在差異,從而導致了企業未來損失的不確定性。稅務風險對企業和稅務機關的影響可以分為兩種,一是企業未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要求繳納稅款,造成未繳納、少繳納或者延遲繳納稅款;二是企業未正確適用稅收法律法規或者未用足稅收優惠政策,造成企業多繳納稅款或者提前履行納稅義務。
三、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企業的內部風險因素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具體表現如下。(一)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現在社會上對企業財務的認識普遍都是認為就是記記賬,跑跑銀行、報報稅,并不是企業的關鍵部門和關鍵人員。但實際上企業財務管理對企業經營發展極其重要,財務管理的成敗決定著企業的前途。當前許多企業的財務制度混亂甚至未制定財務制度,財務人員水平低下,失誤頻頻,稅法知識缺乏,任意適用稅率,任意適用法律法規,稅收疑點重重,經常接受稅務納稅評估甚至稽查部門的檢查,導致補稅、加收滯納金乃至罰款等,這樣不但使企業經濟利益受損,社會形象、個人信譽也嚴重下降乃至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危機。(二)中小企業經營者對稅收風險認識不足。企業經營者作為企業一切經營活動的總指揮,其對稅務風險的認識和態度,決定了企業的稅收風險管理水平,并直接影響其制定的企業經營理念、發展戰略、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但是當前許多企業的經營者對稅收風險的重視不足,只著眼于不斷擴大產能、獲取融資和掙得高額利潤,對由于經營的復雜性和財務工作的規律性或者企業為追求高額利潤鋌而走險產生財務工作違規行為導致的財務風險置若罔聞。甚至意識里一直都認為只要財務人員的工作做得好,賬簿資料齊全完整,疏通好關系,即使存在偷逃稅款的跡象也不會被發現。但是一旦違法行為被稅務機關發現并列入稽查對象,企業可能就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和社會信用損失。(三)企業內部審計不健全。內部審計作為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部門,其工作主要就是查找企業經營、投資、籌資過程的的風險點,出具審計報告,遞交企業管理層進行審閱并作出相應處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稅收風險。但在當前環境下,除了部分大型國有企業及上市公司設立了內審部門,絕大多數的的企業均未設立內審部門。企業的稅務風險不僅是企業日常稅務工作的重點,同時在稅務機關日常征收管理也將稅務風險列為重點,作為稅收稽查和納稅評估的重要依據。而稅務機關通過對企業的涉稅信息進行收集、比對、調查、評估和稽查來確定稅務風險的真實性,并作出相應的處理、處罰決定。(四)“營改增”后企業稅收負擔風險原因分析。從聊城市新納入“營改增”的企業的納稅情況分析,在營改增前期基本都會有明顯的稅負增加的現象,這就是企業稅收負擔的風險。這一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稅收政策的改革。“營改增”前,營業稅實行價內稅,價內稅的計稅依據是含稅價格,它等于成本+利潤+稅金。價內稅的稅款計算方式為含稅價格×稅率。而增值稅實行的是價外稅,價外稅為價內稅的對稱,指的是稅款不包含在商品價格內,價稅分離的稅種。因為營業稅和增值稅的計價模式不同,如果把價內稅的經營模式套用到現在價外稅增值的經營模式,可能使企業蒙受稅款金額損失風險。從聊城地區部分“營改增”企業的申報信息來看,比較典型的企業有酒店類企業、旅游類企業和金融類企業在“營改增”初期都會出現稅務提高的現象,而像房地產行業企業相對來說影響較小,因為其老項目可以適用簡易征收,甚至會稅負會有所下降。以某有限公司為例,在2016年5月以前,企業剛進行了裝修,對酒店的設備等進行更新,“營改增”后企業無法再取得諸如電器設備、床鋪等的進項發票,而且企業成本中占比較大比重的人員工資也無法取得進項發票,所以企業的稅負在“營改增”后會出現提高。因為企業的進項專用發票可抵扣進項稅額小,進項稅額專用發票數量少,導致企業在營業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銷項稅額增加而進項稅額卻未相應增加,稅收負擔增加明顯。稅收負擔增加可風險即是政策大幅度變革所導致的,但也是企業在政策實效前期未能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導致的。
某縣鐵礦企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我縣的鐵礦企業迅速增加,為了全面掌握我縣鐵礦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總結經驗,逐步提高鐵業建設的整體水平,進一步規范鐵業市場,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由財政、地稅、國稅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兩個一行=人的調研小組,于=月=日至=月==日,利用=天的時間,對聚隆、長溝、發達(一組)和宏發、燕山、頭道河(二組)等六個具有代表性的鐵礦企業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并了解和走訪了相關鄉鎮、其他部分鐵礦和周邊群眾。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們一組調研的三個企業分別處于馬圈子、八道河、朱丈子三個鐵礦資源較為豐富的鄉鎮。長溝鐵礦位于八道河長溝村,所有權屬于長溝村,現法人優建明,租賃經營,期限為====年=月至====年=月,從業人員==人。年設計能力為=萬噸,礦石來源主要是收購采區范圍內民采礦石。====年=-==月份共生產鐵精粉====噸,品位==~==,售價平均===元,應繳增值稅==.=萬元,資源稅==.=萬元,所得稅=.=萬元,全部上繳。====年=-=月份生產鐵精粉====噸,未銷售;發達鐵礦位于朱丈子白棗山村,法人宮萬芹,礦長郝印榮,私營企業,從業人員===人。年設計能力為==萬噸,企業自己有礦山,礦石來源主要是自采。====年=-==月份共生產鐵精粉=====噸,品位==~==,實現銷售收入====.=萬元,應繳增值稅==.=萬元,資源稅==.=萬元,所得稅==.=萬元,全部上繳。====年=-=月份生產鐵精粉====噸,未銷售;聚隆鐵礦位于馬圈子三十六磙子村,礦山位于沈丈子村,法人邢偉,礦長潘租興,私營企業,從業人員==人。年設計能力為=.=萬噸,礦石來源部分自采,大部分外購。由于鐵礦從==年=月起轉讓給現法人邢偉,目前鐵精粉庫存====多噸,未銷售。
二、存在的問題
=、企業不設會計機構,財務核算簡單。在我們檢查的三個企業中,除發達鐵礦設有較為正規的會計機構及聘有專職會計人員,會計、現金分管外,其他兩家企業均未設會計機構,只是由某一股東或股東親屬既當會計又兼出納,財務核算簡單,只登記流水帳,記錄收支,代替成本核算。有的甚至連稅務部門的納稅憑證都不能妥善保管,從頭到尾是一本流水帳、糊涂帳。同時,在調查中還了解到,全縣大部分鐵礦企業會計機構都不健全,一方面不利于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企業沒有建立財務制度,帳目不全,責任不清,經常造成帳在人不在,人在帳不清的現象,影響了稅務部門及業務主管部門對企業業務的日常指導、稅收監管等工作的開展。另外,不完善的財務制度也容易滋生腐敗及各種各樣違法犯罪行為,易造成股東之間、股東與工人之間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及債務糾紛,長此以往,將影響投資環境,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補償標準不明確,企業與周圍群眾矛盾重重。近一年多來,由于鐵精粉與鐵礦石價格的攀升,我縣部分礦區內的土地、山林也都身價百倍。由于沒有補償標準,土地和荒山的承包人(村組、民)漫天要價,企業憑空出價,征山占地的實際價格往往憑借鐵礦石的資源量或人際關系來確定,一旦資源量或人際關系發生變化,原有的交易價格和協議就被打破,企業與群眾就形成新的矛盾。如馬圈子鎮聚隆鐵礦,====年征占荒山==畝,補償價格為====元/畝;征占耕地==畝,補償價格為====-====元/畝;=-=年生的楊樹苗===元/棵。期間企業幾次易手轉賣,到今年,沈丈子村村民以補償價格太低為由要求聚隆鐵礦對征用荒山、樹苗重新給予補償,補償價格為=====元/畝。聚隆鐵礦以原企業已支付補償金并簽有協議為由拒絕補償,造成企業與周圍群眾關系緊張,矛盾加深。到目前,聚隆鐵礦已停產==余天。其他兩家鐵礦雖然目前還未碰到類似糾紛,但也為今后新征土地補償金的支付問題憂心重重。
某縣鐵礦企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我縣的鐵礦企業迅速增加,為了全面掌握我縣鐵礦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總結經驗,逐步提高鐵業建設的整體水平,進一步規范鐵業市場,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由財政、地稅、國稅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兩個一行=人的調研小組,于=月=日至=月==日,利用=天的時間,對聚隆、長溝、發達(一組)和宏發、燕山、頭道河(二組)等六個具有代表性的鐵礦企業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并了解和走訪了相關鄉鎮、其他部分鐵礦和周邊群眾。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們一組調研的三個企業分別處于馬圈子、八道河、朱丈子三個鐵礦資源較為豐富的鄉鎮。長溝鐵礦位于八道河長溝村,所有權屬于長溝村,現法人優建明,租賃經營,期限為====年=月至====年=月,從業人員==人。年設計能力為=萬噸,礦石來源主要是收購采區范圍內民采礦石。====年=-==月份共生產鐵精粉====噸,品位==~==,售價平均===元,應繳增值稅==.=萬元,資源稅==.=萬元,所得稅=.=萬元,全部上繳。====年=-=月份生產鐵精粉====噸,未銷售;發達鐵礦位于朱丈子白棗山村,法人宮萬芹,礦長郝印榮,私營企業,從業人員===人。年設計能力為==萬噸,企業自己有礦山,礦石來源主要是自采。====年=-==月份共生產鐵精粉=====噸,品位==~==,實現銷售收入====.=萬元,應繳增值稅==.=萬元,資源稅==.=萬元,所得稅==.=萬元,全部上繳。====年=-=月份生產鐵精粉====噸,未銷售;聚隆鐵礦位于馬圈子三十六磙子村,礦山位于沈丈子村,法人邢偉,礦長潘租興,私營企業,從業人員==人。年設計能力為=.=萬噸,礦石來源部分自采,大部分外購。由于鐵礦從==年=月起轉讓給現法人邢偉,目前鐵精粉庫存====多噸,未銷售。
二、存在的問題
=、企業不設會計機構,財務核算簡單。在我們檢查的三個企業中,除發達鐵礦設有較為正規的會計機構及聘有專職會計人員,會計、現金分管外,其他兩家企業均未設會計機構,只是由某一股東或股東親屬既當會計又兼出納,財務核算簡單,只登記流水帳,記錄收支,代替成本核算。有的甚至連稅務部門的納稅憑證都不能妥善保管,從頭到尾是一本流水帳、糊涂帳。同時,在調查中還了解到,全縣大部分鐵礦企業會計機構都不健全,一方面不利于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企業沒有建立財務制度,帳目不全,責任不清,經常造成帳在人不在,人在帳不清的現象,影響了稅務部門及業務主管部門對企業業務的日常指導、稅收監管等工作的開展。另外,不完善的財務制度也容易滋生腐敗及各種各樣違法犯罪行為,易造成股東之間、股東與工人之間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及債務糾紛,長此以往,將影響投資環境,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補償標準不明確,企業與周圍群眾矛盾重重。近一年多來,由于鐵精粉與鐵礦石價格的攀升,我縣部分礦區內的土地、山林也都身價百倍。由于沒有補償標準,土地和荒山的承包人(村組、民)漫天要價,企業憑空出價,征山占地的實際價格往往憑借鐵礦石的資源量或人際關系來確定,一旦資源量或人際關系發生變化,原有的交易價格和協議就被打破,企業與群眾就形成新的矛盾。如馬圈子鎮聚隆鐵礦,====年征占荒山==畝,補償價格為====元/畝;征占耕地==畝,補償價格為====-====元/畝;=-=年生的楊樹苗===元/棵。期間企業幾次易手轉賣,到今年,沈丈子村村民以補償價格太低為由要求聚隆鐵礦對征用荒山、樹苗重新給予補償,補償價格為=====元/畝。聚隆鐵礦以原企業已支付補償金并簽有協議為由拒絕補償,造成企業與周圍群眾關系緊張,矛盾加深。到目前,聚隆鐵礦已停產==余天。其他兩家鐵礦雖然目前還未碰到類似糾紛,但也為今后新征土地補償金的支付問題憂心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