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境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20:23: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物出境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物出境管理

市文物經營管理制度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本市文物經營的管理,保護國家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范圍內文物的經營及其管理活動。

第三條(管理部門)

*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文管委)負責本市文物經營的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文物保護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研究工作,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畫;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

(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查看全文

完善海外流失文物追查法律程序思索

本文作者:郭曰君工作單位: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5月20日,備受關注的唐貞順皇后陵墓被盜文物已全部追回,彩繪石槨和仕女壁畫先后歸國,實現了中國唐陵文物史上首次“破鏡重圓”。陜西歷史文物資源豐富,長期以來文物盜掘現象十分嚴重。2004—2005年,以楊彬為首的文物犯罪集團對位于西安市長安區龐留村附近的唐代貞順皇后陵墓(敬陵)實施瘋狂盜掘,將陵墓內一套彩繪石槨和5幅壁畫分批盜出,并破壞了陵墓內6幅珍貴壁畫。隨后楊彬將石槨以100萬美金倒賣走私到美國,5幅壁畫下落不明。為了追繳流失文物,有關部門在將楊彬犯罪集團成員抓捕后,迅速聯絡國際刑警組織協助開展追索文物工作。2010年4月,流失美國達5年之久的珍貴文物石槨無償追索回國,境外追索貞順皇后陵墓被盜文物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在追索石槨過程中,警方調查發現被盜5幅壁畫也流失到美國,被某古董商存藏。經嚴正交涉,美國古董商同意無條件將涉案5幅壁畫文物歸還。2011年3月6日,5幅壁畫文物被安全押運回西安。經鑒定,5幅壁畫中一級珍貴文物3件,二級珍貴文物2件,具有非常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至2011年5月20日,唐貞順皇后敬陵被盜文物全部追索回國[1]。分析這次成功追回海外流失文物的經驗,主要可以歸納為法律保障、專業技術和國際合作三個方面。首先,在法律保障方面,2009年中美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對舊石器時代到唐末的歸類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跡雕塑和壁上藝術實施進口限制的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的規定,公元1760年之前的中國相關文物,以非法途徑進入美國不再受保護,唐貞順皇后陵墓被盜文物顯然屬于此列,這也是我國首次運用法律途徑成功追回的被盜文物。其次,專業技術方面,此次唐貞順皇后陵墓被盜文物追索,由公安部、國家文物局為主導進行指導督辦。公安部將此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向國際刑警組織提供石槨證據資料;文物部門則向國內外熱衷于保護中國文物的民間團體組織發送石槨圖片資料,希望在國際文物市場上發現石槨的信息。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勢,成功地解決了專業技術上的障礙,為石槨和壁畫的追索提供了充分的證據。最后,國際合作方面,有效地利用了國際刑警組織的力量,為尋找流失文物的下落和成功追索帶來了較大便利。在欣喜歡慶之余,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仍很嚴峻。據統計,在47個國家200多個博物館里,有不下百萬件中國文物珍寶[2],并且珍貴文物仍在持續流失。我們應總結和借鑒國內外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成功經驗,并上升為法律規定,為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我國海外流失文物追索面臨的主要法律困境

我國是1954年《武裝沖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公約》、1970年《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1995年《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的締約國,這些國際公約都可以作為我國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的國際法依據。此外,國際法上關于“戰爭期間被掠奪的文物”的先例已演變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原則。任何因戰爭原因而被掠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該歸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這里所說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一是不論戰爭何時發生,二是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出歸還的要求,這個原則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3]。但是,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只依靠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的保護還是遠遠不夠的,況且國際公約在這一方面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因而欲成功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必須有完善的相關的國內法律保障。目前我國國內主要的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該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文物出境,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指定的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審核。經審核允許出境的文物,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發給文物出境許可證,從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指定的口岸進境。”“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運送、郵寄、攜帶文物出境,應當向海關申報;海關憑文物出境許可證放行。”也就是說,我國實行文物出口許可證制度。但該法并未規范海外流失文物的問題。此外,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2月國家文物局在其官方網站《全國文物拍賣管理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會議嚴格確定文物拍賣標的審核重點,被盜竊、盜掘、走私的文物或明確屬于歷史上被非法掠奪的中國流失文物等九類文物不得作為拍賣標的或應嚴格審核。因我國存在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問題的立法空白,因此我國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面臨著一系列的法律困境:1.流失文物歷史資料證據搜集。我們在追索以百萬計我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的過程中,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要提供確鑿有利的證據證明這些文物歸屬我國。但由于歷史久遠,原因復雜,對于很多流失在外的文物,我們無法搜集到確切的證據資料,證明其是什么時候流失出去的,出境時情況如何,因而無法提供有力的法律證據,成為法律技術上的一個瓶頸[4]。2.缺少適格訴訟主體。以2008年“鼠首兔首拍賣案”為例,即國際藝術品拍賣巨頭法國佳士得公司在巴黎拍賣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中的鼠首和兔首銅像案,為追索流失海外的中國國寶,國內80多名律師于2009年1月自發成立了“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意圖通過法律訴訟的方式阻止拍賣、追索國寶,這是國內首次以律師團發起訴訟的方式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然而此案,僅在訴前申請訴前財產保全這一關即被駁回。主要原因即是因為缺少適格的訴訟主體,原告資格問題即為外國律師攻擊的重點。這不是一個個例,并在今后也將成為制約我國成功追回流失文物的主要問題[5]。3.欠缺穩定的專業技術支持。因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工作的特殊性,在其追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將會涉及對流失文物資料證據的搜集、文物的甄別、鑒定,以及對文物的偵查、追蹤等。因而,這就需要一定專業技術的支持。分析埃及、意大利等國家成功追回流失文物的經驗,可以發現在追索流失文物過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即在于其通過專門機構的形式,實現了對追索工作專業技術的保證。此次我國成功將唐貞順皇后被盜陵墓文物追索回國的有益經驗也在于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勢,解決了專業技術上的障礙。但是,我國對于流失文物的追索多是以專案組,或者愛國人士等志愿者的形式進行,雖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專業技術,但因其多為臨時性、非專業性,往往缺乏足夠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從而也就導致了在追索流失文物的過程中欠缺扎實的專業技術。4.缺少專門的追索機構。縱觀世界各國,在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方面以埃及和意大利最為成功,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即在于兩國均設有專門的追索機構,由專門人員組成,專門負責流失文物的追索。而我國缺少這樣一個專門機構,也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員,以至于對流失文物的追索不能制度化、體系化,不僅造成適格主體的欠缺,在追索過程中也缺乏專業技術,包括文物方面的技術和法律技術,嚴重制約了追索流失文物的效率和成功率。此次唐貞順皇后陵墓被盜文物的追索主要是以協商方式得以解決的,不涉及法律訴訟。在需要進行訴訟的案件中,則不難想象會再次遇到適格法律訴訟主體等問題,成為追索的障礙。因此,整合文物、法律、偵查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門追索機構還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相關國際公約在海外流失文物的善意取得、取得實效、消滅時效和管轄權歸屬等問題上均處于空白狀態,從而導致我國在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訴訟中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而面臨重重困境。這些問題在許多學者的研究中都已經得到詳細的闡述,本文不再贅述。

三、關于制定《流失文物追索法》的建議

查看全文

文物市場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本市文物市場的管理,保障文物經營活動的健康發展,保護國家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范圍內的文物以及國家規定的文物監管物品的經營和管理。

第三條(有關用語含義)

查看全文

規范文物市場秩序工作方案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文化市場秩序的實施意見》(浙政發[**]56號)和《**省整頓和規范文化市場秩序重點整治工作計劃》及《**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整頓和規范文物市場秩序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整頓和規范文物市場秩序,要以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進一步健全文物市場監督管理機制,努力解決當前文物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逐步改變文物市場的現狀,為保護國家文化遺產,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二、工作目標

整頓和規范文物市場秩序的目標是:通過打擊盜賣出土文物、走私文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切斷盜掘古墓葬古遺址犯罪分子的銷贓渠道,取締非法經營文物的場所和活動,規范文物經營行為,維護文物市場秩序,使文物市場在保護國家珍貴文物,遏止文物外流,滿足社會對文物收藏、交流、鑒賞需求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三、工作重點

查看全文

文物市場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本市文物市場的管理,保障文物經營活動的健康發展,保護國家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范圍內的文物以及國家規定的文物監管物品的經營和管理。

第三條(有關用語含義)

查看全文

文物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20*年上半年,全市文物工作者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以全力備戰奧運為中心,真抓實干,開拓進取,使全市的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新的發展。

一、狠抓落實,全力推進文物修繕重點項目,認真做好城市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

(一)全力推進文物修繕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

“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劃”進展順利。20*年是奧運決戰之年,也是“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劃”實施的最后一年。在全市各級文物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各項主要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八達嶺南段殘長城修繕已完成80%,擬于20*年8月底完成;國子監修繕已完成95%,擬于20*年8月底完成;孔廟修繕已完成80%,擬于20*年11月底完成。天壇齋宮已完成95%,擬于20*年7月底完工;太和殿、神武門已完成60%,擬于20*年11月底完工。石景山區法海寺修繕工程已按計劃完成一半,慈善寺三期修繕、承恩寺二期修繕已接近尾聲。太廟大殿區修繕已經完成,西城區故居修繕完畢并順利對社會開放。同時,20*年新安排了法源寺三期、中山會館、萬壽寺東路、皇姑寺、番字石刻保護、古崖居保護、田義墓等14項修繕工程,擬于近期開工。

奧運倒排期折子工程順利推進。在朝陽區文化委員會的積極推動下,北頂娘娘廟、龍王廟修繕工作進展順利,其中北頂娘娘廟已完成鼓樓、大雄寶殿等建筑主體及屋面的修復,龍王廟已完成第一進院建筑主體及屋面的修復。目前已加固保護烏雅氏家族墓地碑刻4通,妥善安置圖海家族墓地碑刻5通。

各區縣文物修繕和保護工程進展也很順利。宣武區完成陽平會館戲樓二期土木工程,消除了火德真君廟周邊違章施工造成的安全隱患并修復了文物建筑。朝陽區完成了東岳廟東路跨院的騰退工作。通州區完成了燃燈佛塔避雷設施的更換和部分塔身的修補工作,完成了通州清真寺消防水管線的安裝工程,完成了“三教廟”一期的掃尾工程,目前通州起義部舊址修繕工程進展順利。門頭溝區完成了廣慧寺修繕的前期準備工作,開工在即。延慶縣積極推進古崖居化學保護工程和岔道城修復工程,并完成了大莊科鄉彌陀寺、康莊鎮龍王廟的修繕工程。八達嶺特區為配合奧運,對關城東門外環境以及2008奧運公路自行車賽道八達嶺長城段兩側環境進行了整治和綠化,拆除和改造了跨越長城景區的高壓線路,并制定了無障礙登城方案。十三陵特區辦事處正積極籌備康陵祾恩門、神功圣德碑及石牌坊的修繕工作,預計年內可開工。

查看全文

文物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文物的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

第三條文物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

經濟開發建設及文物利用等活動,必須遵循文物工作的方針,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

查看全文

刑法對檔案犯罪規劃思考

【摘要】檔案犯罪侵犯國家檔案及檔案管理秩序,對國家和社會造成危害,應對其進行法律制裁。本文陳述了現行法律關于檔案犯罪規定的存在問題,提出了完善刑法對檔案犯罪的規定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刑法檔案犯罪檔案法規定

檔案犯罪是指侵犯國家檔案及檔案管理秩序,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法律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目前,我國調整檔案犯罪的法律主要是《刑法》和《檔案法》,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檔案犯罪主要有以下幾種: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檔案法》第五章“法律責任”規定“損毀、丟失國家所有的檔案等”九項17種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檔案犯罪在運用刑法時存在的問題

現行法律自實施以來,有力地打擊了一批危害檔案管理工作、損害檔案安全的犯罪行為,對確立檔案管理工作的威信、確保檔案的安全,提高檔案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都起到了比較顯著的作用。然而在司法實踐中,還有大量的檔案犯罪行為在刑法中找不到相應的規定。

一是對于侵犯集體檔案、個人檔案等行為找不到量刑論據;二是刑法關于檔案犯罪的規定過于簡略,對于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嚴重危害檔案及檔案管理的行為還無法有力的加以懲處,如曾經在檔案界引起很大反響的發生在湖南省岳陽市的涂改檔案案件。該案件屬于典型的檔案犯罪,造成的社會危害性很大,影響很惡劣,不但觸犯了《檔案法》,且構成了犯罪,但人民法院在審理中卻又找不到適用的刑法條例,最后只能按照刑法中的變造國家機關公文罪判處其有期徒刑6個月。

查看全文

文化遺產保護觀研究

摘要: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逐漸形成了文化遺產保護觀。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提出必須正確認識文化遺產;為使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深入人心,指出文化遺產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理念必須落到實踐中去,堅持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最后他倡議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和實踐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文化遺產;保護觀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深刻闡明:“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40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必須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1]43。2012年至2017年,對文化遺產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近40次,參加文化遺產領域重大活動10余次,到各地博物館考察20余次,十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的文化遺產保護觀也在實踐中不斷成熟。

1堅持正確的遺產保護觀

一個社會的文明,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不是憑空制造,而是以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文明成果為前提,與過去文明存在某種繼承性。列寧說過,馬克思主義可以是無產階級革命者的精神武器,就在于“它并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2]299。中華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民族,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極為寶貴,不可再生,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堅持正確的遺產保護觀必須在正確認識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協調好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1.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文化遺產是老祖宗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經歷五千年的歷史積淀而留下來的。它分散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可能在人群密集的大都市,也可能是某一個人的生存技能。文化遺產并不僅僅是我們所熟知的長城、故宮、圓明園、京劇、昆曲等,還有許多文化遺產正在等待我們的認識和保護,這些文化遺產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到河北省正定縣任職時,發現這里有多處文化遺產,卻因缺乏管理而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打破黨外人士不任正職的“規矩”,任命熟知正定歷史和文物情況的賈大山為文化局局長,留下了“不拘一格求人才”的佳話。擔任總書記后,堅持強調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遺產的重要作用。2014年12月20日在慶祝澳門回歸15周年時發表重要講話:“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8]201以此來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激發愛國熱情、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載,保護文化遺產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隆興寺西側看到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撰寫的名碑“本命長生祝延碑”上沾滿泥土,無人清掃,當即找到分管領導,提出了嚴肅的批評。離開河北正定縣后,也時刻關注正定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13年8月,看到關于正定古城情況的一份文件,“充分肯定近年來正定古城保護工作”,并提出繼續做好這項工作的殷切期盼,“即切實保護好其歷史文化價值”。能夠正確認識文化遺產,并一直投身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1.2“我們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后人”馬克思說:“人所奮斗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3]82在中國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方面利益的矛盾問題。在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面前,有人會因經濟利益見效快、收益明顯而選擇經濟利益放棄文化利益。意識到在文化遺產保護中“我們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后人”,一定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20世紀80年代,有關政府批準三明鋼鐵廠將被譽為“南方周口店”的萬壽巖史前遺址作為采礦點進行開山采礦。得知后對此立即批示:“萬壽巖史前遺址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且不可再生,這個文化遺產不僅屬于我們,同樣屬于我們的后代,為了謀取眼前的物質利益破壞文化遺產的任何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需立即停止。”并對萬壽巖史前遺址采取保護措施,幫助三明鋼鐵廠重新選址以及決定由省財政撥款用于遺址發掘與保護。經過的努力,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才能相協調,三明鋼鐵廠選取了新的采礦點,萬壽巖史前遺址也在2013年被確定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3“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我們不僅要認識到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還必須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止存在于會議講話和文件中,而是要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為子孫后代留存文化火種。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在河北正定縣任職期間,他不僅向當地人了解文化遺產的歷史,還親自到林覺民故居做講解員,同時也深入群眾之中,了解群眾反映。在浙江省任職期間,更是踏遍全省各縣市區,跨湖橋遺址、浦江上山遺址、西湖等都留下了關心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身影。正確認識文化遺產,協調社會各方面利益,將文化遺產保護觀落到實處都是文化遺產保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自身能夠堅持正確的遺產保護觀,才能夠帶動身邊的人,帶動人民群眾關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深化文化遺產保護理念。

2深化文化遺產保護理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