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23:11: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舞蹈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舞蹈學論文

音樂與舞蹈學畢業論文設計分析

摘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是把專業理論用熟練的技術應用到實踐中。針對省屬師范類院校的音樂與舞蹈學學科,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在全國高校轉型發展的環境中適時進行改動勢在必行。從畢業論文的撰寫、答辯的單一形式拓展為畢業論文撰寫、畢業設計(專場)二選一的形式,既更加貼切專業特點,又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畢業論文;畢業專場;改革實踐

畢業論文(設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考量教師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能力與進行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是把專業理論用熟練的技術應用到實踐中。唐山師范學院音樂學于2008年和2012年成功遴選為校重點建設學科,2016年音樂與舞蹈學再次成為校重點建設學科。從課程設置、畢業論文、畢業音樂會、教師音樂會、教學公開課、專業技能比賽、實習基地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建設。其中畢業論文環節以論文寫作與答辯,拓展為論文寫作和畢業專場音樂會并存的模式,以其為改革重點。

一畢業論文(設計)的現狀與改革目的

(一)現狀。1.論文規范與要求:目前一般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的要求基本相同,各學校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規范化要求、過程管理和質量的把控均有一套完備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規范》和《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手冊》。2.學生理論研究能力的薄弱與選題的局限性:音樂與舞蹈學各專業特點是技能實踐多于理論研究,課程設置技能多于理論,舞臺演出是考核學生技術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學生普遍存在重實踐、輕理論現象。畢業論文選題就是一個“坎兒”。關于演唱、演奏、舞蹈動作分析等技術理論的研究基本是重復論述,選擇針對某些作品的分析或處理則是老聲新彈,對實際的專業指導意義薄弱,與專業實踐脫節。指導教師根據學校畢業論文規范的要求,指導學生完成創作,對老師是一種煎熬。學生為完成畢業論文,則帶著兩個鍵(ctrl+c和ctrl+v)就來寫論文了。復制粘貼、東拼西湊,屢屢出現研究主題與研究內容“雙軌制”。(二)改革目的。目前,在全國師范類高校中,音樂學與舞蹈學專業,大多還是以畢業論文形式為主,學生將技能表演的感受化作文字來陳述。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檢驗學生的理論研究能力,但體現不出藝術表現水準,忽略了專業實踐能力的考量。音樂與舞蹈學學科有其專業的特殊性,本學科在強調對藝術本體進行較高層次的學術探索和理論研究的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藝術創作過程中的開拓性思維和創新理念?!奥晿费莩薄捌鳂费葑唷薄拔璧副硌荨钡仁桥囵B具有較深的專業藝術理論和表演技能專業人才,舞臺實踐是必備的實踐形式。為更好地體現這一專業特色,音樂系在經過前期聽取相關專家建議、充分考察和調研的基礎上,從2015年12月開始實施以畢業設計(專場)代替畢業論文的實踐教學改革。即畢業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在開題階段,可在畢業論文撰寫(理論研究)和畢業設計(專場)兩種形式中選擇其一。1.畢業設計(專場)具有專業學術性質,是學生表演水平及組織排演能力的重要體現。在畢業專場設計、實施和完成過程中,圍繞專業特點,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符合音樂與舞蹈學學科的基本要求,所選擇的形式與作品體現出創造性、學術性、專業性與藝術性的特點。2.結合唐山師范學院音樂系近年生源的實際情況(文化分與專業分3:7比例錄?。糠謱W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相對薄弱,對舞臺展示缺乏信心和表演欲望,存在怯場心理和懶惰情緒,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加強指導和鼓勵,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自信心,并通過畢業專場的展示進行檢驗。3.通過畢業設計(專場)的實施,能有效地推進音樂與舞蹈學學科發展,切實培養出學生“學中演、演中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水平、實踐能力、節目編創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二改革達到的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查看全文

師范學院體育舞蹈論文

1前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教育與科技的飛速進步,21世紀的教育也必須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讓大學畢業生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從容面對各種機遇和挑戰[1]。高等院校培養的學生不僅需要有較高的個人素養,還需要在專業技能上有較為深層次的發展,才能夠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需要。體育舞蹈在20世紀80年代正式引進我國隨后被列入高等師范院校體育科系的必修課程[2]。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阜陽師范學院體教專業體育舞蹈專項選修課程現狀為研究對象。抽樣調查了2009級、2010級、2011級的體育舞蹈專業學生共164人,其中男生86人,女生78人。

2.2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理論下舞蹈教學論文

1問卷調查的展開及調查結果

為了使得調查研究更為有序、客觀,論文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劃分為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內容的選定、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課程的教學評價四部分進行問卷問題的構建。在問卷調查中,在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中選取400名學生發放問卷,學生通過紙質問卷、電子問卷的填寫來完成調查。在為期10天的調查結束之后,共回收問卷4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數量為382份,問卷有效率達95.5%。在問卷調查結束之后,論文對于調查結果進行了簡單分析,根據數據,得出如下結論: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學生認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設計中,理論課程內容過多,對于舞蹈教學的實際操作內容涵蓋較少,總體教學內容難度較低,難以提升。在課程內容選擇上,缺乏統一、合理的課程教學內容,部分課程內容不符合實際工作內容需要,難以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在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上,學生指出,就自身的掌握情況來看,目前學校所安排的1周2課時,一學期24課時的教學時間較短,只能夠滿足學生“學”的需求,但是達不到學生“學會”的目的。在課程的教學評價上,學生認為目前專業舞蹈教學評價體系一元化現狀嚴重,對于理論考試的重視程度過高,對于個人舞蹈能力、技能以及相關理論知識、音樂素養、舞蹈素養等考察不夠,因而評價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

2“以生為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

2.1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設計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本身缺乏統一的教材以及成型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體系就更需要結合各個學校、各個地區的特點以及學生對于舞蹈教學的認知和需求。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細化為如下幾點:從課程學時進度的設定上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每周2課時,一學期12課時的教學時間不足,然而從每次教學2課時共一個半小時的總體時間來看,是能夠合理安排教學的各項具體內容的。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每次課分為熱身運動、舞蹈理論教學、舞蹈時間教學、自習教學等,從單次學時來看是完全充分的,內容也是較為豐富的。然而,從周課次的角度來看,多數學生認為12周的時間略少,難以使得自身學到的技能、技巧在實踐中得以體現??梢园凑諏W校的學期計劃,將12周的教學時間提升到18周左右,在后期學校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安排集中的培訓、實習等,這樣效果更佳。在課時這一方面,學生認為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可以模擬幼兒園教學的課時時間,目前課程的長度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比較合適的,然而與之后的工作可能難以對接,可以考慮將課時分為45分鐘+45分鐘的時段,輔以教學內容的整合,形成2次幼兒園教學課的教學模塊。

2.2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選定

查看全文

高師舞蹈學本科人才培養論文

摘要:在舞蹈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關系到教學怎樣達標、人才能否合格的問題。文章闡述了高師舞蹈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的總體內涵,認為課程設置和評價機制是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的重要內容,并提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一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舞蹈學本科培養目標人才規格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飛速發展,舞蹈藝術出現了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從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到各省市藝術院校、綜合院校都開設不同規模的舞蹈學本科。而且辦學方式逐漸走向市場化運作,招生人數有增無減。在此過程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凸顯出重要意義,關系到教學怎樣達標、人才能否合格的問題。

一、高師舞蹈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的總體內涵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艱苦奮斗、團結協作、遵紀守法、敬業樂道、勇于開拓創新。

2、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現代教育觀和藝術觀,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有所了解,有較寬的知識面,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上達到“一專多能”。

查看全文

體育舞蹈教學論文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體育新教材中所安排的韻律活動和舞蹈教學內容,可培養學生正確優美的身體姿態,發展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表現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人際之間文明、高雅的交往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提高。為此,要完成這部分教學內容,除了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明確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外,還要根據這部分教材的特點,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進行教育教學,規就完成這部分教學內容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具體做法論文。

一、韻律活動和舞蹈可在課的各個部分進行

1.安排在課的開始部分進行。如教學第一冊教材中的集體舞《小火車舞》時,一上課我就扮演“火車頭”,讓學生扮演“車廂”。在音樂伴奏下,“車頭”帶領“車廂”“行駛”出各種圖案,并在不同的圖案上隨音樂變化進行不同的模仿練習。這樣既完成了教材中枯燥的隊列練習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趣味活動中,把興趣轉化為學習與練習的內部動力,成為激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推動力,為下一個教學內容奠定了基礎。

2.安排在教材與教材之間的銜境處進行。這樣既可為上一個練習內容結束做放松,又可為下桓雋廢澳諶葑齪米急?,同蔬€可進行心理調整,不斷使學生形成新的興奮灶,防止紀律松散。如我在完成第一冊教材中跑的教學內容之前,在活潑。歡快、節奏惑強的《一分小銅錢》音樂伴奏下,同小碎步和跑跳步進行拼圖案的練習,使學在“玩”的過程中既練習了前腳掌著地的動作,又結束了上一個練習的活動,自然過渡到跑的教學內容上。

3.安排在課的結束部分進行。這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時情緒中進行調整,使中樞神經從高度興奮狀態逐漸過渡到相對穩定,身心得到放松,不僅能陶冶學生美的情操,而且能逐漸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如第一冊教材中的律動《劃船》,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回憶起自己在公園劃船時的情景,當聽到輕松、優美的音樂時,便立即用協調,自然的形體表現出劃船的舞姿。

二、韻律活動和舞蹈教材的一般教法

查看全文

學生舞蹈培養論文

舞蹈素質的培養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教學生舞蹈素質的培養是增強其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當今,成教學生的自主自立、自我實現、自我認同、自我發展的意識普遍增強,人才培養工具化的觀念與模式受到了質疑,所謂的逐級“攀登”的功利性“成才”教育,已不能繼續滿足受教育者自我實現的要求。他們希望除專業學習以外有新的選擇空間,能夠有藝術等其他類教育為自己充電。成教學生具有下面的一些特點:第一,80%的學生都經歷過2—3年的社會實踐鍛煉和經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這在學習中必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第二,年齡偏大,已經失去了舞蹈訓練的最佳時期。第三,一些學生感到理論知識貧乏,專業技能低下。他們求知迫切、志向遠大、熱情高、能吃苦。這些都是成教學生共同的心理特征。針對這些特點,我們認為成教學生舞蹈素質的培養途徑和方法是多樣的,現將基本方法作以概述。

一、開設作品賞析課,提高學生興趣,陶冶性情

舞蹈藝術是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綜合藝術,每一部真正的舞蹈作品,都不是簡單的肢體動作的堆積,而是在反映作品深刻的思想主題和內涵,展示藝術美的魅力。根據成教學生的特點,應廣泛開設舞蹈作品賞析課,可以使學生了解和領略舞蹈藝術的魅力,掌握舞蹈作品欣賞的方法。要想達到通過開設舞蹈作品賞析課實現增強其舞蹈素質目的,課程開設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舞蹈產生、發展的過程制作成課件,進行簡要概述,并講解舞蹈欣賞的規律和方法。第二,賞析課應結合在作品欣賞和分析的過程中進行??梢栽诓煌淖髌泛驼n時里,分別介紹關于舞蹈的各個相關概念。還可以介紹每節課所欣賞舞蹈作品的主題和主題動作,講解這些動作在該舞蹈作品當中的主要含義。另外,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還應對作品的編導者、創作背景、舞蹈風格和特征以及主要表演者盡可能予以簡要介紹。第三,舞蹈賞析課應結合老師對作品分析點評及學生談體會來進行。

作品欣賞滿足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性情陶冶的需求。比如,古典雙人舞《萋萋長亭》優美、婉約、細膩,生動地展現了一對青年男女長亭送別的離愁別緒。舞者以扎實的基本功和具深厚表現力的肢體完成了這一纏綿悱惻、扣人心弦的愛情雙人舞。舞蹈《萋萋長亭》沒有“因”的鋪陳,也不見“果”的延續,而是聚焦“長亭”,濃墨重彩地向觀眾細訴“自古傷心多別離”的那一送別場面。二、開設舞蹈訓練課,由淺入深,因材施教

學習舞蹈對成教學生來說是較為艱苦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減低難度。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從局部動作開始進行教學,再到肢體的動作,當學到全身動作時,就可以完成一個組合或一個舞蹈了。考慮到成教學生身體已經定性,應盡量縮小其舞蹈基本功強度和開度的訓練,適當簡化訓練當中基本功及技巧要求過高的動作,注重和強調基本形體姿態、呼吸、表情及舞蹈感覺的訓練以保持其積極性。待基本動作初步掌握后,可酌情教授一些少數民族舞蹈,帶有舞蹈道具的民間舞及古典舞基本身韻的優美簡潔的動作組合。同時還要強調舞蹈學習過程中要點的掌握,比如,舞蹈當中的身體重心呼吸、表情等問題,鼓勵他們在舞蹈的過程當中,要將訓練的狀態和舞蹈的感覺結合起來,注重美的、規范的動作及表現力。開設舞蹈訓練課,使成教學生參與、領略到了舞蹈藝術的美,經過舞蹈訓練的成教學生在動作和表情等方面協調靈活得多,氣質也更優雅大方和自信。

三、激發學生的情感

查看全文

學生舞蹈素質培養論文

摘要:作品欣賞滿足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性情陶冶的需求。開設舞蹈訓練課,使成教學生參與、領略到舞蹈藝術的美。情感激發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切入點、一個噴發的口、一個釋放的通道,把學生的智慧、想象、激情調動起來。

關鍵詞:成教學生舞蹈素質情感審美

舞蹈素質的培養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教學生舞蹈素質的培養是增強其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當今,成教學生的自主自立、自我實現、自我認同、自我發展的意識普遍增強,人才培養工具化的觀念與模式受到了質疑,所謂的逐級“攀登”的功利性“成才”教育,已不能繼續滿足受教育者自我實現的要求。他們希望除專業學習以外有新的選擇空間,能夠有藝術等其他類教育為自己充電。成教學生具有下面的一些特點:第一,80%的學生都經歷過2—3年的社會實踐鍛煉和經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這在學習中必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第二,年齡偏大,已經失去了舞蹈訓練的最佳時期。第三,一些學生感到理論知識貧乏,專業技能低下。他們求知迫切、志向遠大、熱情高、能吃苦。這些都是成教學生共同的心理特征。針對這些特點,我們認為成教學生舞蹈素質的培養途徑和方法是多樣的,現將基本方法作以概述。

一、開設作品賞析課,提高學生興趣,陶冶性情

舞蹈藝術是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綜合藝術,每一部真正的舞蹈作品,都不是簡單的肢體動作的堆積,而是在反映作品深刻的思想主題和內涵,展示藝術美的魅力。根據成教學生的特點,應廣泛開設舞蹈作品賞析課,可以使學生了解和領略舞蹈藝術的魅力,掌握舞蹈作品欣賞的方法。要想達到通過開設舞蹈作品賞析課實現增強其舞蹈素質目的,課程開設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舞蹈產生、發展的過程制作成課件,進行簡要概述,并講解舞蹈欣賞的規律和方法。第二,賞析課應結合在作品欣賞和分析的過程中進行??梢栽诓煌淖髌泛驼n時里,分別介紹關于舞蹈的各個相關概念。還可以介紹每節課所欣賞舞蹈作品的主題和主題動作,講解這些動作在該舞蹈作品當中的主要含義。另外,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還應對作品的編導者、創作背景、舞蹈風格和特征以及主要表演者盡可能予以簡要介紹。第三,舞蹈賞析課應結合老師對作品分析點評及學生談體會來進行。

作品欣賞滿足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性情陶冶的需求。比如,古典雙人舞《萋萋長亭》優美、婉約、細膩,生動地展現了一對青年男女長亭送別的離愁別緒。舞者以扎實的基本功和具深厚表現力的肢體完成了這一纏綿悱惻、扣人心弦的愛情雙人舞。舞蹈《萋萋長亭》沒有“因”的鋪陳,也不見“果”的延續,而是聚焦“長亭”,濃墨重彩地向觀眾細訴“自古傷心多別離”的那一送別場面。二、開設舞蹈訓練課,由淺入深,因材施教

查看全文

舞蹈教學改革論文

內容摘要:文章以教學思想的人性化、教學目的的實用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為三大理論層面,對舞蹈教學改革提出新觀點,力圖在理性思辨與教學實踐方面,提供雙重參照系。

關鍵詞:舞蹈教學人性化實用化多元化

當前,我國各級各類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改革,也同其他所有的教學改革一樣,正向縱深發展,其核心與關鍵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偉大轉變。

屬于藝術教育范疇的舞蹈教學,既具有一般教學改革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個性,而且共性又融于個性之中。為此,筆者僅就舞蹈教學改革的個性這一重要命題,提出若干拙見,以就教于專家和同行。

一、教學思想的人性化

21世紀是人性化社會,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權利等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作為教藝育人的舞蹈教學,首先必須在教學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性化的理念。

查看全文

舞蹈教學改革試析論文

內容摘要:文章以教學思想的人性化、教學目的的實用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為三大理論層面,對舞蹈教學改革提出新觀點,力圖在理性思辨與教學實踐方面,提供雙重參照系。

關鍵詞:舞蹈教學人性化實用化多元化

當前,我國各級各類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改革,也同其他所有的教學改革一樣,正向縱深發展,其核心與關鍵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偉大轉變。

屬于藝術教育范疇的舞蹈教學,既具有一般教學改革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個性,而且共性又融于個性之中。為此,筆者僅就舞蹈教學改革的個性這一重要命題,提出若干拙見,以就教于專家和同行。

一、教學思想的人性化

21世紀是人性化社會,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權利等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作為教藝育人的舞蹈教學,首先必須在教學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性化的理念。

查看全文

兒童舞蹈教學論文

【摘要】舞蹈可以吸引眾多的兒童走進美的殿堂。那么,怎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性呢?就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之間的關系及如何落實到教學過程中,進行了闡述?!皹方虡穼W”的教學場景是舞蹈教師所追求的理想。

【關鍵詞】樂教樂學;體驗;共同成長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新課程觀中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而進行的,所以“樂教”應服務于“樂學”;反而言之,學生“樂學”會促進教師“樂教”?!皹方獭迸c“樂學”和諧發展,相互促進,師生才能共同成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我先談“樂學”??鬃釉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笨鞓肥且环N巨大的能量,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心理系統是由認知和情感兩大系統構成的,在人類進行各種活動中,兩大心理系統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學生在舞蹈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到各種動作所具有的獨特的快樂感和喜悅感,體驗到經過艱苦努力而取得成功和進步的積極情感,才能激發自身從事舞蹈學習的動機,才能真正提高舞蹈學習的基礎效果。“樂學”絕不是表面意義上的快樂一下、哈哈一笑,真正的“樂學”只有通過產生興趣后,歷經努力,掌握了技能,體驗到了成功(或許是稍許成功),繼而以苦為樂,樂此不疲。樂學可以促使學生將舞蹈融入生活中,伴隨一生?!皹穼W”離不開教師的“樂教”。什么是“樂教”,我想這首先體現在教師自身是否熱愛舞蹈,喜歡孩子們;是否始終滿含熱情,面帶快樂地融入到舞蹈教學中,融入到孩子們中;是否以當孩子王為快樂。“樂教”還需懂得教的目標是什么。所謂寓教于樂,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要讓學生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技能,達到身心健康,提高審美能力,養成優良道德品質的目的。所以說,樂教樂學局面的呈現,是實現舞蹈課程目標的有效途徑。

一、“樂教”始終以“樂學”為核心,并能適時調整教學內容

作為一名舞蹈教師,時刻要做有心人,教師要能從學生的眼中找到“樂學”的教材,要善于選擇與開發教學內容,特別是符合實際、學生樂學的內容,要善于教學時機的把握與選擇。前不久,我宮舞蹈教師排練了一段維族舞蹈準備參加慶祝教師節的演出,學生們下課后停足觀看,被老師們優美的舞姿和快速的動脖動作所吸引。有部分“小家伙”已按捺不住,紛紛模仿起老師的動作,雖然動作有點笨拙與滑稽,神情卻非常認真。學生自發的主動吸引了我,我看到眼中,喜上心頭,連忙在之后的舞蹈教學中調整教學內容,改教“維族舞”。結果可想而之,學生“樂學”,教師“樂教”,教學目標很快完成了。為了促使學生“樂學”得以很好維持,激發表現欲望,增強學生終身舞蹈意識,我又安排了演出活動,讓其在舞臺上充分地展現自我。我想,舞蹈將成為他們將來乃至一生的愛好。

二、教師在教學中角色的兩面性是“樂教樂學”的調音符

查看全文